雅安日报
A006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创新高

——554个村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增长80%,其中172个中心村村均增长123%

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茶园俯瞰图

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茶园俯瞰图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我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从组织引领、要素保障、人才支撑、项目推动上综合施策,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数据可见一斑。去年全市554个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收入14.2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172个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2611万元,村均收入15.2万元、增长123%,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上村占比突破50%,50万元以上村26个、百万元村12个。

“弱村”难以做大做强?

全面调研精准施策

市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县(区)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三级领办”,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弱村’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主要是受要素‘缺支撑’、干部‘缺动能’、发展‘缺后劲’等方面的问题制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后,我市精准施策,从政策、土地、项目、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如何破解要素“缺支撑”问题?一方面,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中心镇、中心村做强做优八条措施》《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条措施》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打好建强队伍、人才支撑“组合拳”。结合片区规划,明确28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乡镇级、113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片区党委书记,将96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全覆盖派往浙江丽水和成都、绵阳、宜宾等地顶岗,组织300余名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到成都战旗村、宝山村培训,提升抓乡村振兴特别是抓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选聘173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名誉村书记”“发展顾问”,定向招录79名涉农专业毕业生到村就业,整合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涉农部门专业人才等组建30个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团”,助力乡村发展。

如何破解干部“缺动能”问题?我市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办法》《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施》,从政治激励、待遇报酬、容错纠错等方面,激发村干部干事担事特别是大抓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步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擂台比武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评判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已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2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坚决撤换2名集体经济连续3年无起色的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2022年,经乡镇申报、县(区)实地审核、市级复核评审,全市共评定10个总量奖、7个质量奖、7个增量奖,市财政专门拿出150万元,奖励获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奖村可提取不超过60%的奖励资金用于激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让干得好的有荣誉、得实惠。”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破解发展“缺后劲”问题?我市坚持以项目驱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乡村闲置资产资源清单和部门涉农投资项目清单、政策扶持清单,双向匹配研究,通过在每个县举行供需对接会,包装推介村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每年遴选15个基础条件好的村分别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让“强村”更强、“弱村”不弱。

“我们计划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发展果蔬种植、休闲体验等农旅产业”“我们村目前成立了劳务有限公司,下一步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实现劳务输出创收……”去年11月,雨城区举办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拼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村党组织书记上台“比武”、推介项目,7家企业与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场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单兵突击效果差?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一直苦恼本村“有资金无土地”的发展困境。去年,该村与胜利村、祥和村、钟灵村“飞地抱团”,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480万元,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在钟灵村建设年出栏4800头生猪的规范化养殖场。“这比我们自己单打独斗好多了。”大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培友感慨。

我市95%的面积都是中高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弱、底子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各地注重把分散的资金、资源、技术整合一起办大事,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条件相似原则,推行“强村带弱村”“村村联营”“村企联营”等抱团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畜禽代养点、果蔬药种植产业带等,推动实现收益和风险“一升一降”。

以石棉县回隆镇回隆村编织袋生产厂为例,这里产出的编织袋、吨袋,直接销售到附近的四川石棉工业园区企业。这是回隆村和邻近竹马村、晏如村抱团发展形成的产业。

回隆村党总支书记王丹妮介绍,针对独自发展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和效益低下等难题,3个村组建“联村党委”,探索“党建引领、要素整合、合作共赢”的“抱团发展”模式。2021年,回隆村“两委”了解到竹马、小水、甘洛三个邻近工业园区需要大量编织口袋,但境内缺少生产编织口袋企业的情况,3个村就整合资金300万元,启动隆创塑业项目,建成包装制品生产厂。王丹妮表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还治理了108国道沿线破旧房屋风貌,就近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业。

同样采取抱团发展的还有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富源村,两个村共整合300万元资金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积极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洽谈对接,成功拿下九襄挂面厂投资合作项目,共同组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双方分别占股40%、60%。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董事会,村干部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聘请专门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规避市场风险,闯出了互惠共赢“新路子”。

有产业无产品怎么办?

“融入产业”提升质量

针对部分有产业、无产品的村,我市按照“围绕产业、补链强链”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大力兴办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加工厂37家,新建电子商务、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等特色项目69个,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

冬日的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翠绿的茶树连绵起伏在山野间,勾勒出秀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去年,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骑龙村启动了一件大事——推动名山区雾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重组。

“我们一直依靠村集体资产租赁、民宿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但还没有真正实现民宿、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肇杰表示。

合作社改革重组中,当地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村集体出资40.16万元、占股25%,吸纳151户农户以资金入股,入股资金120.5万元、占股75%,成为了全市首家吸纳群众入股资金超100万元的合作社。改革后,合作社通过开展农资社会化服务,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在这种思路下,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也实现了产业品牌化发展。村上成功引进了雅安贡鑫茶业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茶叶,成立天全县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全村发展茶叶。同时紧抓新希望年出栏30万头仔猪的现代化种猪场项目落地兴业的机遇,引进天全县神豆养殖家庭农场,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养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8个年出栏500-5000头的养猪场。

产品销路打不开?

“流量经济”助力拓宽市场

“村里的跑山猪、老腊肉大量上市了,需要的看过来……”近日,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阿生,用手机拍摄了一段村里土特产的视频,发在了抖音平台的“达瓦更扎阿生哥”账号上。

近年来,抓住达瓦更扎景区发展机遇,嘎日村按照“生态美村、旅游旺村”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山林变风景,农产变特产,农房变民宿”的致富路。2019年5月,阿生在景区开办了帐篷酒店,时常在网络平台发布照片、视频,推送达瓦更扎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也变成了“网红支书”。

现在的达瓦更扎,成了“网红景区”。为了带动村里民宿产业进一步发展,去年,嘎日村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创建一流品牌、推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成立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行业党支部,组建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联盟,从收费标准、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特色亮点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引导和约束民宿经营户依法规范有效运营,目前已吸引42家民宿加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起步到2022年收入221万元、排名全市第一。

像嘎日村这样,借助“流量经济”,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村在我市还有不少。为解决村集体有产品、无销路的问题,市委组织部采取“培训学校+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播团队”方式,专门组织了2期电商直播助农增收培训班,培育了一批网红“支书”、带货主播,打造了“安吉‘崃巴石’猕猴桃”“宝兴蜂蜜”“九襄挂面”等一批线上集体经济电商品牌,建成22个集体经济电商直播基地。同时,依托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等平台推动集体经济产品与企业直接对销,推动线上平台向下延伸、线下资源向上聚集,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增收。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村民,也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该村与雅安市兴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利用公司人脉资源,与雅云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引入名山青创中心到村开展抖音直播培训,打造的“诚康农业”抖音企业号粉丝量达10万人,在首轮助农直播中,高岗村的蒙顶飘雪茉莉花茶、蒙顶山新绿茶、高山猕猴桃、新鲜采摘的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一一亮相,吸引了上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达到30多万。“去年在电商平台上,我们的猕猴桃、土鸡卖得很好。”高岗村2组村民高伦表示。

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分配?

让全体村民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党组织“有心做事”与“无钱办事”的矛盾得到解决,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去年,我市各村从2021年集体经济纯收益中共提取1052.6万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195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吸引1.4万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加强,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

宝兴县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利益分享,由各村党组织唱主角,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发展共同体”,建立“资源入股+保底分红+劳务承包”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分红140余万元,村集体拿出60余万元用于奖励大学新生、购买医疗保险、帮扶老弱病残。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在去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评选中获评总量奖。在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良兵看来,“村集体有钱了,解决了村级财政‘等米下锅’的难题,不再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达到村党组织说话更多人‘听’、党员干部干事更多人‘跟’的效果。”2022年,该村统筹村集体资金4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出资15万元,实施村道美化、巷道绿化整治行动,组织引导全村群众开展屋里、院内、街巷同步美化,实现“里子、面子”一样美;出资12万元,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实现全村范围内生活垃圾当天上门、当天回收、当天转运;出资6万元统一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医疗保险、奖励15名大学新生,通过一系列惠民措施,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尽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政策合力不足、经营管理不优等问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抢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机遇,进一步找准发展路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与文旅、康养、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夯实政策、项目、人才要素保障,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本报记者 张婧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集体经济冷水鱼养殖场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集体经济冷水鱼养殖场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集体经济公司民宿加盟店(达瓦更扎雪山云里度假民宿)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集体经济公司民宿加盟店(达瓦更扎雪山云里度假民宿)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集体葡萄产业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集体葡萄产业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利用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利用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1, PREBM=005, NUM=5, GUID=1610728273217257472,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6,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01/05/006/1610728273217257472.html, DOCPUBTIME=2023-01-05 04:02:07, DOCAUTHOR=张婧, CLEAR_CONTENT=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我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从组织引领、要素保障、人才支撑、项目推动上综合施策,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数据可见一斑。去年全市554个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收入14.2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172个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2611万元,村均收入15.2万元、增长123%,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上村占比突破50%,50万元以上村26个、百万元村12个。 “弱村”难以做大做强? 全面调研精准施策 市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县(区)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三级领办”,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弱村’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主要是受要素‘缺支撑’、干部‘缺动能’、发展‘缺后劲’等方面的问题制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后,我市精准施策,从政策、土地、项目、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如何破解要素“缺支撑”问题?一方面,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中心镇、中心村做强做优八条措施》《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条措施》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打好建强队伍、人才支撑“组合拳”。结合片区规划,明确28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乡镇级、113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片区党委书记,将96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全覆盖派往浙江丽水和成都、绵阳、宜宾等地顶岗,组织300余名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到成都战旗村、宝山村培训,提升抓乡村振兴特别是抓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选聘173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名誉村书记”“发展顾问”,定向招录79名涉农专业毕业生到村就业,整合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涉农部门专业人才等组建30个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团”,助力乡村发展。 如何破解干部“缺动能”问题?我市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办法》《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施》,从政治激励、待遇报酬、容错纠错等方面,激发村干部干事担事特别是大抓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步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擂台比武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评判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已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2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坚决撤换2名集体经济连续3年无起色的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2022年,经乡镇申报、县(区)实地审核、市级复核评审,全市共评定10个总量奖、7个质量奖、7个增量奖,市财政专门拿出150万元,奖励获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奖村可提取不超过60%的奖励资金用于激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让干得好的有荣誉、得实惠。”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破解发展“缺后劲”问题?我市坚持以项目驱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乡村闲置资产资源清单和部门涉农投资项目清单、政策扶持清单,双向匹配研究,通过在每个县举行供需对接会,包装推介村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每年遴选15个基础条件好的村分别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让“强村”更强、“弱村”不弱。 “我们计划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发展果蔬种植、休闲体验等农旅产业”“我们村目前成立了劳务有限公司,下一步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实现劳务输出创收……”去年11月,雨城区举办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拼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村党组织书记上台“比武”、推介项目,7家企业与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场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单兵突击效果差?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一直苦恼本村“有资金无土地”的发展困境。去年,该村与胜利村、祥和村、钟灵村“飞地抱团”,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480万元,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在钟灵村建设年出栏4800头生猪的规范化养殖场。“这比我们自己单打独斗好多了。”大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培友感慨。 我市95%的面积都是中高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弱、底子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各地注重把分散的资金、资源、技术整合一起办大事,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条件相似原则,推行“强村带弱村”“村村联营”“村企联营”等抱团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畜禽代养点、果蔬药种植产业带等,推动实现收益和风险“一升一降”。 以石棉县回隆镇回隆村编织袋生产厂为例,这里产出的编织袋、吨袋,直接销售到附近的四川石棉工业园区企业。这是回隆村和邻近竹马村、晏如村抱团发展形成的产业。 回隆村党总支书记王丹妮介绍,针对独自发展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和效益低下等难题,3个村组建“联村党委”,探索“党建引领、要素整合、合作共赢”的“抱团发展”模式。2021年,回隆村“两委”了解到竹马、小水、甘洛三个邻近工业园区需要大量编织口袋,但境内缺少生产编织口袋企业的情况,3个村就整合资金300万元,启动隆创塑业项目,建成包装制品生产厂。王丹妮表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还治理了108国道沿线破旧房屋风貌,就近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业。 同样采取抱团发展的还有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富源村,两个村共整合300万元资金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积极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洽谈对接,成功拿下九襄挂面厂投资合作项目,共同组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双方分别占股40%、60%。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董事会,村干部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聘请专门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规避市场风险,闯出了互惠共赢“新路子”。 有产业无产品怎么办? “融入产业”提升质量 针对部分有产业、无产品的村,我市按照“围绕产业、补链强链”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大力兴办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加工厂37家,新建电子商务、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等特色项目69个,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 冬日的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翠绿的茶树连绵起伏在山野间,勾勒出秀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去年,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骑龙村启动了一件大事——推动名山区雾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重组。 “我们一直依靠村集体资产租赁、民宿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但还没有真正实现民宿、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肇杰表示。 合作社改革重组中,当地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村集体出资40.16万元、占股25%,吸纳151户农户以资金入股,入股资金120.5万元、占股75%,成为了全市首家吸纳群众入股资金超100万元的合作社。改革后,合作社通过开展农资社会化服务,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在这种思路下,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也实现了产业品牌化发展。村上成功引进了雅安贡鑫茶业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茶叶,成立天全县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全村发展茶叶。同时紧抓新希望年出栏30万头仔猪的现代化种猪场项目落地兴业的机遇,引进天全县神豆养殖家庭农场,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养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8个年出栏500-5000头的养猪场。 产品销路打不开? “流量经济”助力拓宽市场 “村里的跑山猪、老腊肉大量上市了,需要的看过来……”近日,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阿生,用手机拍摄了一段村里土特产的视频,发在了抖音平台的“达瓦更扎阿生哥”账号上。 近年来,抓住达瓦更扎景区发展机遇,嘎日村按照“生态美村、旅游旺村”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山林变风景,农产变特产,农房变民宿”的致富路。2019年5月,阿生在景区开办了帐篷酒店,时常在网络平台发布照片、视频,推送达瓦更扎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也变成了“网红支书”。 现在的达瓦更扎,成了“网红景区”。为了带动村里民宿产业进一步发展,去年,嘎日村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创建一流品牌、推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成立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行业党支部,组建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联盟,从收费标准、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特色亮点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引导和约束民宿经营户依法规范有效运营,目前已吸引42家民宿加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起步到2022年收入221万元、排名全市第一。 像嘎日村这样,借助“流量经济”,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村在我市还有不少。为解决村集体有产品、无销路的问题,市委组织部采取“培训学校+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播团队”方式,专门组织了2期电商直播助农增收培训班,培育了一批网红“支书”、带货主播,打造了“安吉‘崃巴石’猕猴桃”“宝兴蜂蜜”“九襄挂面”等一批线上集体经济电商品牌,建成22个集体经济电商直播基地。同时,依托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等平台推动集体经济产品与企业直接对销,推动线上平台向下延伸、线下资源向上聚集,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增收。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村民,也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该村与雅安市兴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利用公司人脉资源,与雅云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引入名山青创中心到村开展抖音直播培训,打造的“诚康农业”抖音企业号粉丝量达10万人,在首轮助农直播中,高岗村的蒙顶飘雪茉莉花茶、蒙顶山新绿茶、高山猕猴桃、新鲜采摘的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一一亮相,吸引了上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达到30多万。“去年在电商平台上,我们的猕猴桃、土鸡卖得很好。”高岗村2组村民高伦表示。 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分配? 让全体村民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党组织“有心做事”与“无钱办事”的矛盾得到解决,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去年,我市各村从2021年集体经济纯收益中共提取1052.6万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195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吸引1.4万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加强,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 宝兴县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利益分享,由各村党组织唱主角,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发展共同体”,建立“资源入股+保底分红+劳务承包”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分红140余万元,村集体拿出60余万元用于奖励大学新生、购买医疗保险、帮扶老弱病残。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在去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评选中获评总量奖。在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良兵看来,“村集体有钱了,解决了村级财政‘等米下锅’的难题,不再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达到村党组织说话更多人‘听’、党员干部干事更多人‘跟’的效果。”2022年,该村统筹村集体资金4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出资15万元,实施村道美化、巷道绿化整治行动,组织引导全村群众开展屋里、院内、街巷同步美化,实现“里子、面子”一样美;出资12万元,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实现全村范围内生活垃圾当天上门、当天回收、当天转运;出资6万元统一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医疗保险、奖励15名大学新生,通过一系列惠民措施,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尽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政策合力不足、经营管理不优等问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抢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机遇,进一步找准发展路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与文旅、康养、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夯实政策、项目、人才要素保障,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本报记者 张婧, BM=006版, type=0, ZB_DROP=0, TXS=5098, NODEID=null, DOCTITLE=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创新高,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茶园俯瞰图

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茶园俯瞰图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我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从组织引领、要素保障、人才支撑、项目推动上综合施策,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数据可见一斑。去年全市554个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收入14.2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172个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2611万元,村均收入15.2万元、增长123%,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上村占比突破50%,50万元以上村26个、百万元村12个。

“弱村”难以做大做强?

全面调研精准施策

市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县(区)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三级领办”,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弱村’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主要是受要素‘缺支撑’、干部‘缺动能’、发展‘缺后劲’等方面的问题制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后,我市精准施策,从政策、土地、项目、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如何破解要素“缺支撑”问题?一方面,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中心镇、中心村做强做优八条措施》《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条措施》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打好建强队伍、人才支撑“组合拳”。结合片区规划,明确28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乡镇级、113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片区党委书记,将96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全覆盖派往浙江丽水和成都、绵阳、宜宾等地顶岗,组织300余名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到成都战旗村、宝山村培训,提升抓乡村振兴特别是抓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选聘173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名誉村书记”“发展顾问”,定向招录79名涉农专业毕业生到村就业,整合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涉农部门专业人才等组建30个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团”,助力乡村发展。

如何破解干部“缺动能”问题?我市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办法》《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施》,从政治激励、待遇报酬、容错纠错等方面,激发村干部干事担事特别是大抓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步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擂台比武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评判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已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2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坚决撤换2名集体经济连续3年无起色的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2022年,经乡镇申报、县(区)实地审核、市级复核评审,全市共评定10个总量奖、7个质量奖、7个增量奖,市财政专门拿出150万元,奖励获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奖村可提取不超过60%的奖励资金用于激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让干得好的有荣誉、得实惠。”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破解发展“缺后劲”问题?我市坚持以项目驱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乡村闲置资产资源清单和部门涉农投资项目清单、政策扶持清单,双向匹配研究,通过在每个县举行供需对接会,包装推介村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每年遴选15个基础条件好的村分别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让“强村”更强、“弱村”不弱。

“我们计划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发展果蔬种植、休闲体验等农旅产业”“我们村目前成立了劳务有限公司,下一步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实现劳务输出创收……”去年11月,雨城区举办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拼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村党组织书记上台“比武”、推介项目,7家企业与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场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单兵突击效果差?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一直苦恼本村“有资金无土地”的发展困境。去年,该村与胜利村、祥和村、钟灵村“飞地抱团”,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480万元,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在钟灵村建设年出栏4800头生猪的规范化养殖场。“这比我们自己单打独斗好多了。”大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培友感慨。

我市95%的面积都是中高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弱、底子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各地注重把分散的资金、资源、技术整合一起办大事,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条件相似原则,推行“强村带弱村”“村村联营”“村企联营”等抱团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畜禽代养点、果蔬药种植产业带等,推动实现收益和风险“一升一降”。

以石棉县回隆镇回隆村编织袋生产厂为例,这里产出的编织袋、吨袋,直接销售到附近的四川石棉工业园区企业。这是回隆村和邻近竹马村、晏如村抱团发展形成的产业。

回隆村党总支书记王丹妮介绍,针对独自发展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和效益低下等难题,3个村组建“联村党委”,探索“党建引领、要素整合、合作共赢”的“抱团发展”模式。2021年,回隆村“两委”了解到竹马、小水、甘洛三个邻近工业园区需要大量编织口袋,但境内缺少生产编织口袋企业的情况,3个村就整合资金300万元,启动隆创塑业项目,建成包装制品生产厂。王丹妮表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还治理了108国道沿线破旧房屋风貌,就近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业。

同样采取抱团发展的还有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富源村,两个村共整合300万元资金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积极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洽谈对接,成功拿下九襄挂面厂投资合作项目,共同组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双方分别占股40%、60%。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董事会,村干部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聘请专门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规避市场风险,闯出了互惠共赢“新路子”。

有产业无产品怎么办?

“融入产业”提升质量

针对部分有产业、无产品的村,我市按照“围绕产业、补链强链”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大力兴办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加工厂37家,新建电子商务、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等特色项目69个,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

冬日的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翠绿的茶树连绵起伏在山野间,勾勒出秀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去年,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骑龙村启动了一件大事——推动名山区雾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重组。

“我们一直依靠村集体资产租赁、民宿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但还没有真正实现民宿、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肇杰表示。

合作社改革重组中,当地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村集体出资40.16万元、占股25%,吸纳151户农户以资金入股,入股资金120.5万元、占股75%,成为了全市首家吸纳群众入股资金超100万元的合作社。改革后,合作社通过开展农资社会化服务,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在这种思路下,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也实现了产业品牌化发展。村上成功引进了雅安贡鑫茶业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茶叶,成立天全县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全村发展茶叶。同时紧抓新希望年出栏30万头仔猪的现代化种猪场项目落地兴业的机遇,引进天全县神豆养殖家庭农场,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养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8个年出栏500-5000头的养猪场。

产品销路打不开?

“流量经济”助力拓宽市场

“村里的跑山猪、老腊肉大量上市了,需要的看过来……”近日,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阿生,用手机拍摄了一段村里土特产的视频,发在了抖音平台的“达瓦更扎阿生哥”账号上。

近年来,抓住达瓦更扎景区发展机遇,嘎日村按照“生态美村、旅游旺村”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山林变风景,农产变特产,农房变民宿”的致富路。2019年5月,阿生在景区开办了帐篷酒店,时常在网络平台发布照片、视频,推送达瓦更扎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也变成了“网红支书”。

现在的达瓦更扎,成了“网红景区”。为了带动村里民宿产业进一步发展,去年,嘎日村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创建一流品牌、推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成立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行业党支部,组建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联盟,从收费标准、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特色亮点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引导和约束民宿经营户依法规范有效运营,目前已吸引42家民宿加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起步到2022年收入221万元、排名全市第一。

像嘎日村这样,借助“流量经济”,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村在我市还有不少。为解决村集体有产品、无销路的问题,市委组织部采取“培训学校+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播团队”方式,专门组织了2期电商直播助农增收培训班,培育了一批网红“支书”、带货主播,打造了“安吉‘崃巴石’猕猴桃”“宝兴蜂蜜”“九襄挂面”等一批线上集体经济电商品牌,建成22个集体经济电商直播基地。同时,依托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等平台推动集体经济产品与企业直接对销,推动线上平台向下延伸、线下资源向上聚集,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增收。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村民,也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该村与雅安市兴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利用公司人脉资源,与雅云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引入名山青创中心到村开展抖音直播培训,打造的“诚康农业”抖音企业号粉丝量达10万人,在首轮助农直播中,高岗村的蒙顶飘雪茉莉花茶、蒙顶山新绿茶、高山猕猴桃、新鲜采摘的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一一亮相,吸引了上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达到30多万。“去年在电商平台上,我们的猕猴桃、土鸡卖得很好。”高岗村2组村民高伦表示。

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分配?

让全体村民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党组织“有心做事”与“无钱办事”的矛盾得到解决,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去年,我市各村从2021年集体经济纯收益中共提取1052.6万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195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吸引1.4万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加强,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

宝兴县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利益分享,由各村党组织唱主角,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发展共同体”,建立“资源入股+保底分红+劳务承包”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分红140余万元,村集体拿出60余万元用于奖励大学新生、购买医疗保险、帮扶老弱病残。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在去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评选中获评总量奖。在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良兵看来,“村集体有钱了,解决了村级财政‘等米下锅’的难题,不再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达到村党组织说话更多人‘听’、党员干部干事更多人‘跟’的效果。”2022年,该村统筹村集体资金4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出资15万元,实施村道美化、巷道绿化整治行动,组织引导全村群众开展屋里、院内、街巷同步美化,实现“里子、面子”一样美;出资12万元,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实现全村范围内生活垃圾当天上门、当天回收、当天转运;出资6万元统一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医疗保险、奖励15名大学新生,通过一系列惠民措施,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尽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政策合力不足、经营管理不优等问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抢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机遇,进一步找准发展路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与文旅、康养、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夯实政策、项目、人才要素保障,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本报记者 张婧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集体经济冷水鱼养殖场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集体经济冷水鱼养殖场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集体经济公司民宿加盟店(达瓦更扎雪山云里度假民宿)

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集体经济公司民宿加盟店(达瓦更扎雪山云里度假民宿)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集体葡萄产业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集体葡萄产业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利用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利用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610728273217257472, IR_CONTENT=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我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从组织引领、要素保障、人才支撑、项目推动上综合施策,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数据可见一斑。去年全市554个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收入14.2万元,同比增长80%,其中:172个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2611万元,村均收入15.2万元、增长123%,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上村占比突破50%,50万元以上村26个、百万元村12个。 “弱村”难以做大做强? 全面调研精准施策 市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县(区)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三级领办”,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弱村’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主要是受要素‘缺支撑’、干部‘缺动能’、发展‘缺后劲’等方面的问题制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后,我市精准施策,从政策、土地、项目、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如何破解要素“缺支撑”问题?一方面,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中心镇、中心村做强做优八条措施》《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条措施》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打好建强队伍、人才支撑“组合拳”。结合片区规划,明确28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乡镇级、113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片区党委书记,将96个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全覆盖派往浙江丽水和成都、绵阳、宜宾等地顶岗,组织300余名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到成都战旗村、宝山村培训,提升抓乡村振兴特别是抓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选聘173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名誉村书记”“发展顾问”,定向招录79名涉农专业毕业生到村就业,整合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涉农部门专业人才等组建30个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团”,助力乡村发展。 如何破解干部“缺动能”问题?我市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办法》《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施》,从政治激励、待遇报酬、容错纠错等方面,激发村干部干事担事特别是大抓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步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擂台比武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评判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已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2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坚决撤换2名集体经济连续3年无起色的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2022年,经乡镇申报、县(区)实地审核、市级复核评审,全市共评定10个总量奖、7个质量奖、7个增量奖,市财政专门拿出150万元,奖励获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奖村可提取不超过60%的奖励资金用于激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让干得好的有荣誉、得实惠。”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破解发展“缺后劲”问题?我市坚持以项目驱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乡村闲置资产资源清单和部门涉农投资项目清单、政策扶持清单,双向匹配研究,通过在每个县举行供需对接会,包装推介村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每年遴选15个基础条件好的村分别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让“强村”更强、“弱村”不弱。 “我们计划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发展果蔬种植、休闲体验等农旅产业”“我们村目前成立了劳务有限公司,下一步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实现劳务输出创收……”去年11月,雨城区举办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拼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村党组织书记上台“比武”、推介项目,7家企业与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场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单兵突击效果差?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一直苦恼本村“有资金无土地”的发展困境。去年,该村与胜利村、祥和村、钟灵村“飞地抱团”,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480万元,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在钟灵村建设年出栏4800头生猪的规范化养殖场。“这比我们自己单打独斗好多了。”大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培友感慨。 我市95%的面积都是中高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弱、底子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各地注重把分散的资金、资源、技术整合一起办大事,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条件相似原则,推行“强村带弱村”“村村联营”“村企联营”等抱团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畜禽代养点、果蔬药种植产业带等,推动实现收益和风险“一升一降”。 以石棉县回隆镇回隆村编织袋生产厂为例,这里产出的编织袋、吨袋,直接销售到附近的四川石棉工业园区企业。这是回隆村和邻近竹马村、晏如村抱团发展形成的产业。 回隆村党总支书记王丹妮介绍,针对独自发展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竞争力和效益低下等难题,3个村组建“联村党委”,探索“党建引领、要素整合、合作共赢”的“抱团发展”模式。2021年,回隆村“两委”了解到竹马、小水、甘洛三个邻近工业园区需要大量编织口袋,但境内缺少生产编织口袋企业的情况,3个村就整合资金300万元,启动隆创塑业项目,建成包装制品生产厂。王丹妮表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还治理了108国道沿线破旧房屋风貌,就近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业。 同样采取抱团发展的还有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富源村,两个村共整合300万元资金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积极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洽谈对接,成功拿下九襄挂面厂投资合作项目,共同组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双方分别占股40%、60%。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董事会,村干部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聘请专门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规避市场风险,闯出了互惠共赢“新路子”。 有产业无产品怎么办? “融入产业”提升质量 针对部分有产业、无产品的村,我市按照“围绕产业、补链强链”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大力兴办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加工厂37家,新建电子商务、乡村民宿、酒店餐饮等特色项目69个,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 冬日的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翠绿的茶树连绵起伏在山野间,勾勒出秀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去年,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骑龙村启动了一件大事——推动名山区雾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重组。 “我们一直依靠村集体资产租赁、民宿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但还没有真正实现民宿、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肇杰表示。 合作社改革重组中,当地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村集体出资40.16万元、占股25%,吸纳151户农户以资金入股,入股资金120.5万元、占股75%,成为了全市首家吸纳群众入股资金超100万元的合作社。改革后,合作社通过开展农资社会化服务,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在这种思路下,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也实现了产业品牌化发展。村上成功引进了雅安贡鑫茶业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茶叶,成立天全县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全村发展茶叶。同时紧抓新希望年出栏30万头仔猪的现代化种猪场项目落地兴业的机遇,引进天全县神豆养殖家庭农场,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养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8个年出栏500-5000头的养猪场。 产品销路打不开? “流量经济”助力拓宽市场 “村里的跑山猪、老腊肉大量上市了,需要的看过来……”近日,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阿生,用手机拍摄了一段村里土特产的视频,发在了抖音平台的“达瓦更扎阿生哥”账号上。 近年来,抓住达瓦更扎景区发展机遇,嘎日村按照“生态美村、旅游旺村”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山林变风景,农产变特产,农房变民宿”的致富路。2019年5月,阿生在景区开办了帐篷酒店,时常在网络平台发布照片、视频,推送达瓦更扎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也变成了“网红支书”。 现在的达瓦更扎,成了“网红景区”。为了带动村里民宿产业进一步发展,去年,嘎日村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创建一流品牌、推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成立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行业党支部,组建宝兴县达瓦更扎民宿发展联盟,从收费标准、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特色亮点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引导和约束民宿经营户依法规范有效运营,目前已吸引42家民宿加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起步到2022年收入221万元、排名全市第一。 像嘎日村这样,借助“流量经济”,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村在我市还有不少。为解决村集体有产品、无销路的问题,市委组织部采取“培训学校+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播团队”方式,专门组织了2期电商直播助农增收培训班,培育了一批网红“支书”、带货主播,打造了“安吉‘崃巴石’猕猴桃”“宝兴蜂蜜”“九襄挂面”等一批线上集体经济电商品牌,建成22个集体经济电商直播基地。同时,依托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等平台推动集体经济产品与企业直接对销,推动线上平台向下延伸、线下资源向上聚集,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增收。 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村民,也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该村与雅安市兴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利用公司人脉资源,与雅云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引入名山青创中心到村开展抖音直播培训,打造的“诚康农业”抖音企业号粉丝量达10万人,在首轮助农直播中,高岗村的蒙顶飘雪茉莉花茶、蒙顶山新绿茶、高山猕猴桃、新鲜采摘的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一一亮相,吸引了上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达到30多万。“去年在电商平台上,我们的猕猴桃、土鸡卖得很好。”高岗村2组村民高伦表示。 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分配? 让全体村民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村党组织“有心做事”与“无钱办事”的矛盾得到解决,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去年,我市各村从2021年集体经济纯收益中共提取1052.6万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195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吸引1.4万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加强,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 宝兴县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利益分享,由各村党组织唱主角,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发展共同体”,建立“资源入股+保底分红+劳务承包”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分红140余万元,村集体拿出60余万元用于奖励大学新生、购买医疗保险、帮扶老弱病残。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在去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评选中获评总量奖。在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良兵看来,“村集体有钱了,解决了村级财政‘等米下锅’的难题,不再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达到村党组织说话更多人‘听’、党员干部干事更多人‘跟’的效果。”2022年,该村统筹村集体资金4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出资15万元,实施村道美化、巷道绿化整治行动,组织引导全村群众开展屋里、院内、街巷同步美化,实现“里子、面子”一样美;出资12万元,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实现全村范围内生活垃圾当天上门、当天回收、当天转运;出资6万元统一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医疗保险、奖励15名大学新生,通过一系列惠民措施,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尽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政策合力不足、经营管理不优等问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抢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机遇,进一步找准发展路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与文旅、康养、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夯实政策、项目、人才要素保障,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本报记者 张婧,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0105006.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0/3E/wKhurGO14OqANAhnAAwbayEWZII092.png, ZB_AREA_LIST=, FB=

——554个村总量达7886万元,村均增长80%,其中172个中心村村均增长123%

, TS=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茶园俯瞰图&&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集体经济冷水鱼养殖场&&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集体经济公司民宿加盟店(达瓦更扎雪山云里度假民宿)&&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集体葡萄产业&&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利用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7, CODE=200, CURBM=006, YEAR=2023, PAPERDATE=2023/01/05, DAY=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