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物种”发挥“伞护效应”
2021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员团队在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凤仙花,后经形态和分子研究确定其为新物种,将其命名为长芒凤仙花。
近年来,绝迹多年的金钱豹、大卫两栖甲、光叶蕨等珍稀动植物相继在我市被发现。这要归功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雅安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
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起,雅安着力开展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珍稀动植物保护、入口社区建设、自然教育等工作,为大熊猫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将大熊猫的栖息地变成生态乐园。
当大熊猫繁衍生息的同时,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也让试点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宝兴县的全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建立起成熟稳定的绿尾虹雉人工繁育技术体系,使这一种群的数量翻番;荥经县积极开展珙桐“引种下山”工作,形成成熟的移植和嫁接培育技术;川金丝猴、雪豹、羚牛等国家保护动物和各种鸟类、小型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等动物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存家园。
荥经县是连接大小相岭山系、邛崃山系、岷山山系的走廊地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砍伐导致山林植被严重破坏,而封山育林所种植的人工林品种单一,致使泥巴山廊道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2018年起,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就泥巴山廊道次生林受损问题,针对性地开展修复工作。通过清理杂灌、抚育新竹、疏林、种植本区域原有阔叶乔木等方式,逐渐改善区域内林木单一的现象。
2022年2月3日上午,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实时传输红外相机传回野生大熊猫视频,视频中的野生大熊猫正在乔木上玩耍。自2020年5月该区域(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布设红外相机后,该区域陆续拍摄到大熊猫、林麝、小熊猫、亚洲黑熊、血雉、红腹角雉等珍稀野生动物。
生态效益惠及周边群众
“过去我们砍树挖煤,现在靠着大熊猫,吃上了‘旅游饭’。”刘明琼是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村民,是熊猫氧养民宿酒店的一名员工。熊猫氧养酒店是万年村村集体经济独资运营的酒店。
今年春节假期,前来龙苍沟旅游的游人将酒店住满,也让刘明琼看到了酒店发展的希望。而熊猫“貊貊”这个IP形象,正带领着龙苍沟甚至荥经县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放下伐木采矿的工具,和山林间的万物生灵成为朋友,这样的故事正在雅安悄然发生。
正值森林防火季,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护林员王福康除了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外,每天奔走在山林之中,巡山护林。生态护林员不仅是巡护员,还是情报员、守门员,山里巡查、砍杂物、防火、排查安全隐患、给周边百姓做宣传、告知游客不要进入保护区都是王福康的工作。2018年以来,宝兴县大力促进贫困户(脱贫户)参与生态公益岗位就业,全面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工作,通过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吸纳他们参与生态管护,让其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
“每次我在山上遇见大熊猫,只要确认它的健康状况就会离开,避免它受到惊吓。”王福康说。
在芦山县大川镇上,“三棵树公园”吸引着游人,也为村民带来了生态旅游的“第一桶金”。
村民胡桂香将自家房屋改成民宿,自从开张就“没愁过客源”。胡桂香家附近的雍美勇同样利用附近古树资源开起了民宿。一棵古银杏树就在他家院子里,虽然比起公园的三棵树“年轻”了不少,但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
“去年一个夏天挣了差不多10万元的纯利润,古树给我们带来了红利,我们更要把古树保护好。”胡桂香乐呵呵地说。
生态带来的效益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总是相辅相成的。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打响,让雅安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月亮湖,在河湖长制工作启动后,当地下定决心治理,形成了河湖管护的“解放模式”,月亮湖也成为吸引游人的景点。青衣江畔、汉源湖、天全龙湾湖和慈朗湖,荥经龙苍沟……在雅安,适合市民观鸟的点位越来越多,观鸟经济在雅安已具雏形。
绿色生态正源源不断地向守护这片土地的人民释放着它的善意。
本报记者 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