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行”行万里 “三好”好一生

——名山区实验小学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纪实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山区实验小学以“行孝、行善、行礼”的“三行”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文明向善为精神面貌,以“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三好”为教育目标,以“教育生活化、教学兴趣化、学生个性化”为学校建设发展主题,始终秉持“小学大爱,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浓厚教育氛围,积淀丰厚人文底蕴,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2020年11月,该校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美化环境 培育出文明种子

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2月13日,名山区实验小学又热闹起来,孩子们背着新书包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周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从美化环境入手,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扩大绿化面积、翻新操场,修建集绿色、休闲等特色为一体的温馨休闲小站,校园里随时能感受到“‘三行’行万里、‘三好’好一生”学校特色文化的氛围。

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着“小学大爱”几个字,操场边树立着“爱”字石碑,玻璃橱窗内张贴着与“爱”有关的宣传画……学校环境紧紧围绕“小学大爱”的办学思想,处处体现“爱”的元素,学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不断升级改造校园环境,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空间,构筑起人文环境新景观。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校园文明和文化的延伸地带,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拒绝占道经营商品,争做实小文明公民”“文明交通,上学的路要自己走”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系列活动。

兴趣引领 学生个性化发展

栩栩如生的泥塑、活力四射的动感舞蹈、色彩斑斓的版画……学校每年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上,学生都会“亮”出个性化的作品。

学校里有两间特殊的小屋,一间小屋内摆放着众多陶器成品,而另一间小屋是孩子们玩泥巴的好去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泥塑。

一块块泥土在孩子们不断揉捻、捶打、塑形中,变成了一个个茶杯。小屋外,孩子们手持铜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茶艺……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结合本地茶文化特色,设立“茶瓷对话工作坊”,带领孩子们学习制作茶具,让学校文化和蒙顶山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挖掘教师资源,并外聘部分专业人员,常态化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让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校负责人说,自学校举办课外活动以来,一大批才艺小能手脱颖而出,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朗诵等作品屡获省市级奖项。

陶艺、戏曲、人工智能与编程、经典诵读……名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几十种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

知行合一 文明理念入人心

童谣知端午、画端午、挂艾草、唱《离骚》……每年端午,名山区实验小学都会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名山区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升国旗、征文活动、绘画比赛、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推进。

学校结合“三行”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勤俭节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明德育主题活动,切实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发校本教材《礼仪年华》,深化“三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荣誉墙、学校新媒体等平台作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保理念等。

学校还打造“三园·两地·一空间”,“三园”即花园、菜园、果园,“两地”即生活实践园地和环保教育基地,“一空间”指在创客空间实现教育生活化。

“三园·两地·一空间”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三园·两地·一空间”是该校践行“三行”文化、达成“三好”目标的生动体现。

“蕴含在师生身上的人文底蕴与目标追求是一种更具活力的文化,也是一种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考验的文化,更是一种能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的文化,这也是‘三行’‘三好’的核心内容。”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把重心放在“人”上,放在影响人、感化人、成就人上。

未来,名山区实验小学将坚持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努力让“三行”文化走出校园,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同。 本报记者 周代庆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2, PREBM=002, NUM=2, GUID=1625903179184930816,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3, DOCPUBTIME=2023-02-16 01:01:07, DOCAUTHOR=周代庆, CLEAR_CONTENT= 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山区实验小学以“行孝、行善、行礼”的“三行”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文明向善为精神面貌,以“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三好”为教育目标,以“教育生活化、教学兴趣化、学生个性化”为学校建设发展主题,始终秉持“小学大爱,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浓厚教育氛围,积淀丰厚人文底蕴,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2020年11月,该校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美化环境 培育出文明种子 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2月13日,名山区实验小学又热闹起来,孩子们背着新书包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周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从美化环境入手,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扩大绿化面积、翻新操场,修建集绿色、休闲等特色为一体的温馨休闲小站,校园里随时能感受到“‘三行’行万里、‘三好’好一生”学校特色文化的氛围。 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着“小学大爱”几个字,操场边树立着“爱”字石碑,玻璃橱窗内张贴着与“爱”有关的宣传画……学校环境紧紧围绕“小学大爱”的办学思想,处处体现“爱”的元素,学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不断升级改造校园环境,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空间,构筑起人文环境新景观。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校园文明和文化的延伸地带,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拒绝占道经营商品,争做实小文明公民”“文明交通,上学的路要自己走”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系列活动。 兴趣引领 学生个性化发展 栩栩如生的泥塑、活力四射的动感舞蹈、色彩斑斓的版画……学校每年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上,学生都会“亮”出个性化的作品。 学校里有两间特殊的小屋,一间小屋内摆放着众多陶器成品,而另一间小屋是孩子们玩泥巴的好去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泥塑。 一块块泥土在孩子们不断揉捻、捶打、塑形中,变成了一个个茶杯。小屋外,孩子们手持铜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茶艺……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结合本地茶文化特色,设立“茶瓷对话工作坊”,带领孩子们学习制作茶具,让学校文化和蒙顶山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挖掘教师资源,并外聘部分专业人员,常态化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让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校负责人说,自学校举办课外活动以来,一大批才艺小能手脱颖而出,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朗诵等作品屡获省市级奖项。 陶艺、戏曲、人工智能与编程、经典诵读……名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几十种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 知行合一 文明理念入人心 童谣知端午、画端午、挂艾草、唱《离骚》……每年端午,名山区实验小学都会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名山区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升国旗、征文活动、绘画比赛、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推进。 学校结合“三行”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勤俭节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明德育主题活动,切实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发校本教材《礼仪年华》,深化“三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荣誉墙、学校新媒体等平台作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保理念等。 学校还打造“三园·两地·一空间”,“三园”即花园、菜园、果园,“两地”即生活实践园地和环保教育基地,“一空间”指在创客空间实现教育生活化。 “三园·两地·一空间”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三园·两地·一空间”是该校践行“三行”文化、达成“三好”目标的生动体现。 “蕴含在师生身上的人文底蕴与目标追求是一种更具活力的文化,也是一种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考验的文化,更是一种能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的文化,这也是‘三行’‘三好’的核心内容。”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把重心放在“人”上,放在影响人、感化人、成就人上。 未来,名山区实验小学将坚持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努力让“三行”文化走出校园,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同。 本报记者 周代庆,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875, NODEID=null, DOCTITLE=“三行”行万里 “三好”好一生,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ZB_ORIGINAL=1, CONTENT=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山区实验小学以“行孝、行善、行礼”的“三行”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文明向善为精神面貌,以“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三好”为教育目标,以“教育生活化、教学兴趣化、学生个性化”为学校建设发展主题,始终秉持“小学大爱,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浓厚教育氛围,积淀丰厚人文底蕴,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2020年11月,该校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美化环境 培育出文明种子

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2月13日,名山区实验小学又热闹起来,孩子们背着新书包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周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从美化环境入手,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扩大绿化面积、翻新操场,修建集绿色、休闲等特色为一体的温馨休闲小站,校园里随时能感受到“‘三行’行万里、‘三好’好一生”学校特色文化的氛围。

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着“小学大爱”几个字,操场边树立着“爱”字石碑,玻璃橱窗内张贴着与“爱”有关的宣传画……学校环境紧紧围绕“小学大爱”的办学思想,处处体现“爱”的元素,学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不断升级改造校园环境,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空间,构筑起人文环境新景观。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校园文明和文化的延伸地带,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拒绝占道经营商品,争做实小文明公民”“文明交通,上学的路要自己走”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系列活动。

兴趣引领 学生个性化发展

栩栩如生的泥塑、活力四射的动感舞蹈、色彩斑斓的版画……学校每年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上,学生都会“亮”出个性化的作品。

学校里有两间特殊的小屋,一间小屋内摆放着众多陶器成品,而另一间小屋是孩子们玩泥巴的好去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泥塑。

一块块泥土在孩子们不断揉捻、捶打、塑形中,变成了一个个茶杯。小屋外,孩子们手持铜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茶艺……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结合本地茶文化特色,设立“茶瓷对话工作坊”,带领孩子们学习制作茶具,让学校文化和蒙顶山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挖掘教师资源,并外聘部分专业人员,常态化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让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校负责人说,自学校举办课外活动以来,一大批才艺小能手脱颖而出,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朗诵等作品屡获省市级奖项。

陶艺、戏曲、人工智能与编程、经典诵读……名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几十种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

知行合一 文明理念入人心

童谣知端午、画端午、挂艾草、唱《离骚》……每年端午,名山区实验小学都会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名山区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升国旗、征文活动、绘画比赛、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推进。

学校结合“三行”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勤俭节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明德育主题活动,切实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发校本教材《礼仪年华》,深化“三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荣誉墙、学校新媒体等平台作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保理念等。

学校还打造“三园·两地·一空间”,“三园”即花园、菜园、果园,“两地”即生活实践园地和环保教育基地,“一空间”指在创客空间实现教育生活化。

“三园·两地·一空间”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三园·两地·一空间”是该校践行“三行”文化、达成“三好”目标的生动体现。

“蕴含在师生身上的人文底蕴与目标追求是一种更具活力的文化,也是一种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考验的文化,更是一种能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的文化,这也是‘三行’‘三好’的核心内容。”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把重心放在“人”上,放在影响人、感化人、成就人上。

未来,名山区实验小学将坚持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努力让“三行”文化走出校园,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同。 本报记者 周代庆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625903179184930816, IR_CONTENT= 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山区实验小学以“行孝、行善、行礼”的“三行”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文明向善为精神面貌,以“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三好”为教育目标,以“教育生活化、教学兴趣化、学生个性化”为学校建设发展主题,始终秉持“小学大爱,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浓厚教育氛围,积淀丰厚人文底蕴,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2020年11月,该校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美化环境 培育出文明种子 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2月13日,名山区实验小学又热闹起来,孩子们背着新书包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周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从美化环境入手,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扩大绿化面积、翻新操场,修建集绿色、休闲等特色为一体的温馨休闲小站,校园里随时能感受到“‘三行’行万里、‘三好’好一生”学校特色文化的氛围。 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着“小学大爱”几个字,操场边树立着“爱”字石碑,玻璃橱窗内张贴着与“爱”有关的宣传画……学校环境紧紧围绕“小学大爱”的办学思想,处处体现“爱”的元素,学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不断升级改造校园环境,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空间,构筑起人文环境新景观。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校园文明和文化的延伸地带,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拒绝占道经营商品,争做实小文明公民”“文明交通,上学的路要自己走”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系列活动。 兴趣引领 学生个性化发展 栩栩如生的泥塑、活力四射的动感舞蹈、色彩斑斓的版画……学校每年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上,学生都会“亮”出个性化的作品。 学校里有两间特殊的小屋,一间小屋内摆放着众多陶器成品,而另一间小屋是孩子们玩泥巴的好去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泥塑。 一块块泥土在孩子们不断揉捻、捶打、塑形中,变成了一个个茶杯。小屋外,孩子们手持铜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茶艺……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结合本地茶文化特色,设立“茶瓷对话工作坊”,带领孩子们学习制作茶具,让学校文化和蒙顶山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挖掘教师资源,并外聘部分专业人员,常态化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让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校负责人说,自学校举办课外活动以来,一大批才艺小能手脱颖而出,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朗诵等作品屡获省市级奖项。 陶艺、戏曲、人工智能与编程、经典诵读……名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几十种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 知行合一 文明理念入人心 童谣知端午、画端午、挂艾草、唱《离骚》……每年端午,名山区实验小学都会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名山区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升国旗、征文活动、绘画比赛、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推进。 学校结合“三行”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勤俭节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明德育主题活动,切实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发校本教材《礼仪年华》,深化“三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荣誉墙、学校新媒体等平台作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保理念等。 学校还打造“三园·两地·一空间”,“三园”即花园、菜园、果园,“两地”即生活实践园地和环保教育基地,“一空间”指在创客空间实现教育生活化。 “三园·两地·一空间”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三园·两地·一空间”是该校践行“三行”文化、达成“三好”目标的生动体现。 “蕴含在师生身上的人文底蕴与目标追求是一种更具活力的文化,也是一种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考验的文化,更是一种能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的文化,这也是‘三行’‘三好’的核心内容。”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把重心放在“人”上,放在影响人、感化人、成就人上。 未来,名山区实验小学将坚持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努力让“三行”文化走出校园,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同。 本报记者 周代庆,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0216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2E/wKhurWPtFfaABjU0AAqIhGZlPWc043.png, ZB_AREA_LIST=, FB=

——名山区实验小学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纪实

, TS=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3, PAPERDATE=2023/02/16, DAY=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