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彭羽
彭羽展示自己制作的烧烤串
傍晚,石棉左岸网烧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食客络绎不绝,店员跑前跑后忙活。烧烤架上肉串上的油被烤得“嗞嗞”作响,这是彭羽听过最悦耳的声音。
2014年,返乡创业的彭羽用“天下第一烧”的石棉烧烤开启了创业之路,也点燃了致富路,带动近20人就业,为石棉的夜经济不断“添砖加瓦”。
回到家乡 努力创业
“我之前一直在外面工作,是我妈一直让我回来的,但我从不后悔回来。”近日,记者在石棉左岸网烧店内看到彭羽时,她一边忙碌一边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2014年,经不住父母“软磨硬泡”的彭羽回到了家乡。回来后,母亲就为她指了一条路,石棉烧烤遍布全县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扶持烧烤产业。“别小看烧烤,利润高。”母亲用自己总结的大数据打动了彭羽:打包的顾客特别多,要占客流量很大比重。
如今,做烧烤生意的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有店面,烤的菜种类多,需要的人手也相对较多;另外则是移动烧烤摊,投入和人手都比较少。彭羽回家后,身上的积蓄并不多,她知道做生意需要不断投入,她决定从一个流动烧烤摊开始创业。
怎样的烧烤才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彭羽一直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从食材、味道到最后的成串,她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推翻。
“我想卖的是有‘记忆点’的烧烤,让别人提起那道食材就能想到我的烧烤摊。”彭羽坦言,既然要创业,那就不能稀里糊涂地干。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彭羽的烧烤摊终于与大众见面,“从购买食材、处理食材、腌制食材到烧烤成串,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彭羽表示,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烧烤摊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顾客的好评也越来越多。
潜心经营 “点亮”金招牌
2018年对于彭羽的创业之路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当年,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很多烧烤摊被迁至了室内,而她的烧烤摊也不例外。
而她想把自己的店招进行工商注册时,发现早已被别人注册。“因为之前是流动摊,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想着先去注册。”彭羽表示,经过几年经营,之前的店招也积累了不少的客户群体。
吃一堑长一智,在新的店面装修好之前,彭羽赶紧去注册了“羽朋左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遵守相关政策,进行了入规入统。
在投入房租和装修费后,彭羽更是一刻都不敢放松。
要把店开得长久,彭羽觉得首先要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品质,为此,她花费了很长时间和不少心思琢磨,并且找到了进货渠道和方法。
开店多年的彭羽在注重品质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菜品,小店从传统的烤串开始,到后来的特色网烧,并研发了烤猪肚、烤乌金猪、小肠系列、自制牛排等特色烧烤菜品后,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现在已经把店面扩展到了5家,每年的营业额在两百余万元,解决了近20人就业。”彭羽表示,很高兴自己口袋富了的同时,也解决了不少人就业的问题。
一路创业,一路收获。“疫情给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我的烧烤店能获得客人认可,给不少人带来增收的喜悦,我感到很快乐,也很满足。”彭羽笑着说,圆圆的眼睛里透出幸福的光亮。
本报记者 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