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丛志强 赵宏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专业人员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员要明确角色定位,重引导而非主导,重培育而非代替。探索建立“在地驻村”与“云驻村”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同时,健全引才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和保障文化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集智力、创意、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例如,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等走进乡村,带动农民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经济附加值。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将更多美术、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创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创馆等,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生态秀美的乡村,可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2, PREBM=001, NUM=0, GUID=162988944463278899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02/27/001/1629889444632788992.html, DOCPUBTIME=2023-02-27 07:35: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专业人员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员要明确角色定位,重引导而非主导,重培育而非代替。探索建立“在地驻村”与“云驻村”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同时,健全引才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和保障文化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集智力、创意、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例如,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等走进乡村,带动农民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经济附加值。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将更多美术、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创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创馆等,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生态秀美的乡村,可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1379, NODEID=null, DOCTITLE=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专业人员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员要明确角色定位,重引导而非主导,重培育而非代替。探索建立“在地驻村”与“云驻村”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同时,健全引才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和保障文化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集智力、创意、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例如,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等走进乡村,带动农民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经济附加值。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将更多美术、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创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创馆等,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生态秀美的乡村,可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629889444632788992, IR_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专业人员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员要明确角色定位,重引导而非主导,重培育而非代替。探索建立“在地驻村”与“云驻村”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同时,健全引才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和保障文化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集智力、创意、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例如,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等走进乡村,带动农民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经济附加值。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将更多美术、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创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创馆等,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生态秀美的乡村,可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0227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0/4E/wKhurGP78uuAMsvYAAy7cHzVWvg798.png, ZB_AREA_LIST=, FB=

□ 丛志强 赵宏伊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3, PAPERDATE=2023/02/27, DAY=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