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共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摘登(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战略部署,雨城区以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为抓手,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推动全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两期投入3.5亿元,占地10000亩,在上里、碧峰峡两镇境内,打造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抓实以规划优布局,以联动聚合力,以共建强保障“三个重点”,做强粮经产业带发展支撑,重点打造“一带五区四中心”粮经产业带;落实推行复合生态种植,推动产业增链扩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项措施”,推动粮经互进提质增效;做实深挖特色乡村文化,完善旅游功能业态,串联沿线景区景点“三篇文章”,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

下一步,雨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耕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思路,高标准打造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全力争创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雨城力量。

雨城区

规划引领 粮经互进

高水平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

近年来,名山区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以生猪稳产保供和提质增效为目标,做强做优生猪优势特色产业,探索构建生猪产业“全链条”,推动生猪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

加快种养结构转型,推动“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发展,坚持“全域规划、重点发展、兼顾一般、合理布局”原则,推动生猪养殖科学发展。突出规范化养殖,引导传统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壮大规模化养殖,大力培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创新多元化养殖,依托养殖龙头企业,推行生猪寄养代养、订单养殖、保底回购等“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和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聚力招大引强,加强产销对接,强化品牌培育,加快生产方式转型,推动“运猪”向“运肉”发展,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思路,积极做好生猪加工转化大文章,推动由养殖大区向生产强区转变;科学划分养殖范围,实施养殖绿色化工程,健全养殖污染治理机制,加快污染治理转型,推动“粗放型”向“生态型”发展,树牢“环保优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疏堵结合、科学治理,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下一步,名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用好用活国家生猪稳产保供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名山区

打造生猪产业“全链条”

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天全县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狠抓整治,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变,成功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先进示范县。

坚持全面覆盖,推动整治由“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转变。紧扣“美丽天全、宜居乡村”目标,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点连线、由线扩面,以庭院整治树典,以道路整治串线,以镇域提升拓面,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坚持突出重点,推动整治由“痛点短板”向“民生样板”转变。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厕所、垃圾、污水等重难点上求突破。狠抓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两项治理,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路网、水网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大工程;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治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建立健全“党政主导、部门监督、乡镇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天全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整治的“力度、深度”上再下功夫,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长效,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为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天全贡献!

以“三坚持”促“三转变”

全力建设宜居乡村

天全县

芦山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双升”。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48.2%,村均纯收入超过30万元,成功培育4个“百万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薄弱村,获评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

加强组织领导,建强核心驱动力,重点解决“谁来抓、怎么抓、抓得实”的问题;坚持培优育强,拓宽增收新路径,重点解决“发展路径、经营模式、增收渠道”的问题。强化产业融入,变“集体”为“实体”,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补齐产业链条短板,18个村通过发展纸管厂、加工厂等实现收入187万元。盘活闲置资产,变“资产”为“资金”,22个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7万元。利用资金投资,变“资本”为“股本”,11个村通过入股模式实现分红收入131万元。依托市场服务,变“功能”为“产能”,11个村通过提供经营服务实现收入144万元。强化关键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人才支撑、运行机制”的难题。

下一步,芦山县将坚持制度为先、管理为基、产业为核、人才为本,把探索发展社区和片区集体经济作为重点突破,深化集体经济与县内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利益联结,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培育一批百万村,为雅安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芦山力量。

芦山县

锚定富民强村 坚持先试先行

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

宝兴县坚定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突出园区、农旅、品牌“三个带动”,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精心打造十万头有机牦牛和藏香猪、十万亩有机中药材、十万吨有机果蔬示范园区“三大有机产业链”。构建集红色体验、乡村民宿、农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旅游业态,辐射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持续抓好有机农产品认证,深化品牌创建,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增效提能、村级队伍培优育强“三大行动”,夯实乡村振兴的底部支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1544”工作机制,巩固村级集体经济“消空”成果,开展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垃圾分类、全域厕所革命、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个全域”,打造美丽整洁的宜居乡村。因地制宜探索山区农村“村组建站、散户建点、联户共建”3种污水治理模式,有效提升污水治理实效,将全县划分为7个网格、35个点位,定人定岗定责抓好垃圾收集转运,全县3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已达到100%。

下一步,宝兴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系统谋划、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宝兴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荥经县坚持“园区变景区、景区促产区、产区带片区”的新路径,走“小而精、特而优”的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子,扎实推动茶叶、黄牛、冷水鱼、竹笋、粮油等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进四大片区发展振兴,持续构建荥经现代精致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以特色引领、园区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荥经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确立以“两片茶”“一颗笋”“一头牛”“一条鱼”和“森林粮库”为主线,构建荥经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新添茶叶加工园区、青龙农产品加工园区、五宪农林牧渔现代加工园区、牛背山黄金茶加工园区,构建四区协同引领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产城一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现代精致藏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高山黄金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形成“四片共兴”的产业空间布局。引进龙头企业补链条,加大基地建设强引领,强化主体培育促增收,以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府统筹指导、产业联盟搭台、新型主体带动,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量聚合”。聚力品牌多元化、产品绿色化、支撑科技化,强支撑提质效。坚持向品牌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以三产增活力。

下一步,荥经县将加大力度,抓住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机遇,围绕“4+1”农业产业,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努力争创全国现代精致藏茶第一县、全国黄金茶第一县、全国最大鱼子酱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食用竹产业第一县、全省最大的黄牛加工交易中心,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荥经县

聚焦特色产业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汉源县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力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

建好天府良田,夯实全产业链基础。高标准做好九襄、前域、大树、宜东、坭美五大片区专项规划,并在九襄、前域片区规划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科学构建“一带一核一心六园”功能布局。同时,集中资源投入、精心组织建设,累计筹集资金9782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依规严格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推行粮经复合,探索全产业链路径,引导群众扩大粮食播种面,坚持“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益”两手抓、两兼顾,项目核心区土地亩均综合产值达2.27万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项目核心区内年产9万吨稻草、蒜叶全部还田,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约30%。做活融合文章,放大全产业链效益,依托甘溪坝省级食品加工园区,扩大粮油产品和花椒精深加工生产规模,通过农工互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和特色产业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坚持农商结合,建设全市首个电商生态产业园,引领本土电商发展。

下一步,汉源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相兼顾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子,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汉源贡献。

汉源县

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贡献汉源力量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

石棉县

精准防返贫 长效促振兴

坚决守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底线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郑雨莎 采写整理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3, NUM=3, GUID=1630976609095843840,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03/02/004/1630976609095843840.html, DOCPUBTIME=2023-03-02 01:01:07, DOCAUTHOR=郑雨莎, CLEAR_CONTENT= 为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战略部署,雨城区以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为抓手,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推动全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两期投入3.5亿元,占地10000亩,在上里、碧峰峡两镇境内,打造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抓实以规划优布局,以联动聚合力,以共建强保障“三个重点”,做强粮经产业带发展支撑,重点打造“一带五区四中心”粮经产业带;落实推行复合生态种植,推动产业增链扩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项措施”,推动粮经互进提质增效;做实深挖特色乡村文化,完善旅游功能业态,串联沿线景区景点“三篇文章”,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 下一步,雨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耕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思路,高标准打造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全力争创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雨城力量。 雨城区 规划引领 粮经互进 高水平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 近年来,名山区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以生猪稳产保供和提质增效为目标,做强做优生猪优势特色产业,探索构建生猪产业“全链条”,推动生猪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 加快种养结构转型,推动“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发展,坚持“全域规划、重点发展、兼顾一般、合理布局”原则,推动生猪养殖科学发展。突出规范化养殖,引导传统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壮大规模化养殖,大力培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创新多元化养殖,依托养殖龙头企业,推行生猪寄养代养、订单养殖、保底回购等“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和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聚力招大引强,加强产销对接,强化品牌培育,加快生产方式转型,推动“运猪”向“运肉”发展,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思路,积极做好生猪加工转化大文章,推动由养殖大区向生产强区转变;科学划分养殖范围,实施养殖绿色化工程,健全养殖污染治理机制,加快污染治理转型,推动“粗放型”向“生态型”发展,树牢“环保优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疏堵结合、科学治理,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下一步,名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用好用活国家生猪稳产保供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名山区 打造生猪产业“全链条” 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天全县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狠抓整治,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变,成功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先进示范县。 坚持全面覆盖,推动整治由“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转变。紧扣“美丽天全、宜居乡村”目标,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点连线、由线扩面,以庭院整治树典,以道路整治串线,以镇域提升拓面,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坚持突出重点,推动整治由“痛点短板”向“民生样板”转变。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厕所、垃圾、污水等重难点上求突破。狠抓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两项治理,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路网、水网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大工程;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治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建立健全“党政主导、部门监督、乡镇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天全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整治的“力度、深度”上再下功夫,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长效,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为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天全贡献! 以“三坚持”促“三转变” 全力建设宜居乡村 天全县 芦山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双升”。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48.2%,村均纯收入超过30万元,成功培育4个“百万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薄弱村,获评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 加强组织领导,建强核心驱动力,重点解决“谁来抓、怎么抓、抓得实”的问题;坚持培优育强,拓宽增收新路径,重点解决“发展路径、经营模式、增收渠道”的问题。强化产业融入,变“集体”为“实体”,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补齐产业链条短板,18个村通过发展纸管厂、加工厂等实现收入187万元。盘活闲置资产,变“资产”为“资金”,22个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7万元。利用资金投资,变“资本”为“股本”,11个村通过入股模式实现分红收入131万元。依托市场服务,变“功能”为“产能”,11个村通过提供经营服务实现收入144万元。强化关键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人才支撑、运行机制”的难题。 下一步,芦山县将坚持制度为先、管理为基、产业为核、人才为本,把探索发展社区和片区集体经济作为重点突破,深化集体经济与县内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利益联结,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培育一批百万村,为雅安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芦山力量。 芦山县 锚定富民强村 坚持先试先行 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 宝兴县坚定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突出园区、农旅、品牌“三个带动”,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精心打造十万头有机牦牛和藏香猪、十万亩有机中药材、十万吨有机果蔬示范园区“三大有机产业链”。构建集红色体验、乡村民宿、农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旅游业态,辐射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持续抓好有机农产品认证,深化品牌创建,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增效提能、村级队伍培优育强“三大行动”,夯实乡村振兴的底部支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1544”工作机制,巩固村级集体经济“消空”成果,开展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垃圾分类、全域厕所革命、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个全域”,打造美丽整洁的宜居乡村。因地制宜探索山区农村“村组建站、散户建点、联户共建”3种污水治理模式,有效提升污水治理实效,将全县划分为7个网格、35个点位,定人定岗定责抓好垃圾收集转运,全县3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已达到100%。 下一步,宝兴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系统谋划、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宝兴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荥经县坚持“园区变景区、景区促产区、产区带片区”的新路径,走“小而精、特而优”的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子,扎实推动茶叶、黄牛、冷水鱼、竹笋、粮油等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进四大片区发展振兴,持续构建荥经现代精致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以特色引领、园区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荥经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确立以“两片茶”“一颗笋”“一头牛”“一条鱼”和“森林粮库”为主线,构建荥经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新添茶叶加工园区、青龙农产品加工园区、五宪农林牧渔现代加工园区、牛背山黄金茶加工园区,构建四区协同引领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产城一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现代精致藏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高山黄金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形成“四片共兴”的产业空间布局。引进龙头企业补链条,加大基地建设强引领,强化主体培育促增收,以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府统筹指导、产业联盟搭台、新型主体带动,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量聚合”。聚力品牌多元化、产品绿色化、支撑科技化,强支撑提质效。坚持向品牌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以三产增活力。 下一步,荥经县将加大力度,抓住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机遇,围绕“4+1”农业产业,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努力争创全国现代精致藏茶第一县、全国黄金茶第一县、全国最大鱼子酱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食用竹产业第一县、全省最大的黄牛加工交易中心,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荥经县 聚焦特色产业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汉源县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力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 建好天府良田,夯实全产业链基础。高标准做好九襄、前域、大树、宜东、坭美五大片区专项规划,并在九襄、前域片区规划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科学构建“一带一核一心六园”功能布局。同时,集中资源投入、精心组织建设,累计筹集资金9782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依规严格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推行粮经复合,探索全产业链路径,引导群众扩大粮食播种面,坚持“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益”两手抓、两兼顾,项目核心区土地亩均综合产值达2.27万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项目核心区内年产9万吨稻草、蒜叶全部还田,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约30%。做活融合文章,放大全产业链效益,依托甘溪坝省级食品加工园区,扩大粮油产品和花椒精深加工生产规模,通过农工互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和特色产业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坚持农商结合,建设全市首个电商生态产业园,引领本土电商发展。 下一步,汉源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相兼顾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子,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汉源贡献。 汉源县 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贡献汉源力量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 石棉县 精准防返贫 长效促振兴 坚决守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底线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郑雨莎 采写整理,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5539, NODEID=null, DOCTITLE=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共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为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战略部署,雨城区以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为抓手,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推动全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两期投入3.5亿元,占地10000亩,在上里、碧峰峡两镇境内,打造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抓实以规划优布局,以联动聚合力,以共建强保障“三个重点”,做强粮经产业带发展支撑,重点打造“一带五区四中心”粮经产业带;落实推行复合生态种植,推动产业增链扩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项措施”,推动粮经互进提质增效;做实深挖特色乡村文化,完善旅游功能业态,串联沿线景区景点“三篇文章”,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

下一步,雨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耕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思路,高标准打造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全力争创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雨城力量。

雨城区

规划引领 粮经互进

高水平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

近年来,名山区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以生猪稳产保供和提质增效为目标,做强做优生猪优势特色产业,探索构建生猪产业“全链条”,推动生猪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

加快种养结构转型,推动“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发展,坚持“全域规划、重点发展、兼顾一般、合理布局”原则,推动生猪养殖科学发展。突出规范化养殖,引导传统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壮大规模化养殖,大力培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创新多元化养殖,依托养殖龙头企业,推行生猪寄养代养、订单养殖、保底回购等“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和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聚力招大引强,加强产销对接,强化品牌培育,加快生产方式转型,推动“运猪”向“运肉”发展,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思路,积极做好生猪加工转化大文章,推动由养殖大区向生产强区转变;科学划分养殖范围,实施养殖绿色化工程,健全养殖污染治理机制,加快污染治理转型,推动“粗放型”向“生态型”发展,树牢“环保优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疏堵结合、科学治理,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下一步,名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用好用活国家生猪稳产保供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名山区

打造生猪产业“全链条”

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天全县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狠抓整治,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变,成功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先进示范县。

坚持全面覆盖,推动整治由“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转变。紧扣“美丽天全、宜居乡村”目标,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点连线、由线扩面,以庭院整治树典,以道路整治串线,以镇域提升拓面,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坚持突出重点,推动整治由“痛点短板”向“民生样板”转变。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厕所、垃圾、污水等重难点上求突破。狠抓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两项治理,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路网、水网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大工程;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治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建立健全“党政主导、部门监督、乡镇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天全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整治的“力度、深度”上再下功夫,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长效,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为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天全贡献!

以“三坚持”促“三转变”

全力建设宜居乡村

天全县

芦山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双升”。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48.2%,村均纯收入超过30万元,成功培育4个“百万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薄弱村,获评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

加强组织领导,建强核心驱动力,重点解决“谁来抓、怎么抓、抓得实”的问题;坚持培优育强,拓宽增收新路径,重点解决“发展路径、经营模式、增收渠道”的问题。强化产业融入,变“集体”为“实体”,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补齐产业链条短板,18个村通过发展纸管厂、加工厂等实现收入187万元。盘活闲置资产,变“资产”为“资金”,22个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7万元。利用资金投资,变“资本”为“股本”,11个村通过入股模式实现分红收入131万元。依托市场服务,变“功能”为“产能”,11个村通过提供经营服务实现收入144万元。强化关键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人才支撑、运行机制”的难题。

下一步,芦山县将坚持制度为先、管理为基、产业为核、人才为本,把探索发展社区和片区集体经济作为重点突破,深化集体经济与县内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利益联结,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培育一批百万村,为雅安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芦山力量。

芦山县

锚定富民强村 坚持先试先行

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

宝兴县坚定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突出园区、农旅、品牌“三个带动”,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精心打造十万头有机牦牛和藏香猪、十万亩有机中药材、十万吨有机果蔬示范园区“三大有机产业链”。构建集红色体验、乡村民宿、农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旅游业态,辐射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持续抓好有机农产品认证,深化品牌创建,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增效提能、村级队伍培优育强“三大行动”,夯实乡村振兴的底部支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1544”工作机制,巩固村级集体经济“消空”成果,开展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垃圾分类、全域厕所革命、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个全域”,打造美丽整洁的宜居乡村。因地制宜探索山区农村“村组建站、散户建点、联户共建”3种污水治理模式,有效提升污水治理实效,将全县划分为7个网格、35个点位,定人定岗定责抓好垃圾收集转运,全县3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已达到100%。

下一步,宝兴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系统谋划、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宝兴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荥经县坚持“园区变景区、景区促产区、产区带片区”的新路径,走“小而精、特而优”的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子,扎实推动茶叶、黄牛、冷水鱼、竹笋、粮油等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进四大片区发展振兴,持续构建荥经现代精致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以特色引领、园区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荥经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确立以“两片茶”“一颗笋”“一头牛”“一条鱼”和“森林粮库”为主线,构建荥经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新添茶叶加工园区、青龙农产品加工园区、五宪农林牧渔现代加工园区、牛背山黄金茶加工园区,构建四区协同引领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产城一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现代精致藏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高山黄金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形成“四片共兴”的产业空间布局。引进龙头企业补链条,加大基地建设强引领,强化主体培育促增收,以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府统筹指导、产业联盟搭台、新型主体带动,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量聚合”。聚力品牌多元化、产品绿色化、支撑科技化,强支撑提质效。坚持向品牌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以三产增活力。

下一步,荥经县将加大力度,抓住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机遇,围绕“4+1”农业产业,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努力争创全国现代精致藏茶第一县、全国黄金茶第一县、全国最大鱼子酱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食用竹产业第一县、全省最大的黄牛加工交易中心,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荥经县

聚焦特色产业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汉源县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力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

建好天府良田,夯实全产业链基础。高标准做好九襄、前域、大树、宜东、坭美五大片区专项规划,并在九襄、前域片区规划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科学构建“一带一核一心六园”功能布局。同时,集中资源投入、精心组织建设,累计筹集资金9782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依规严格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推行粮经复合,探索全产业链路径,引导群众扩大粮食播种面,坚持“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益”两手抓、两兼顾,项目核心区土地亩均综合产值达2.27万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项目核心区内年产9万吨稻草、蒜叶全部还田,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约30%。做活融合文章,放大全产业链效益,依托甘溪坝省级食品加工园区,扩大粮油产品和花椒精深加工生产规模,通过农工互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和特色产业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坚持农商结合,建设全市首个电商生态产业园,引领本土电商发展。

下一步,汉源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相兼顾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子,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汉源贡献。

汉源县

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贡献汉源力量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

石棉县

精准防返贫 长效促振兴

坚决守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底线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郑雨莎 采写整理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630976609095843840, IR_CONTENT= 为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战略部署,雨城区以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为抓手,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推动全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两期投入3.5亿元,占地10000亩,在上里、碧峰峡两镇境内,打造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抓实以规划优布局,以联动聚合力,以共建强保障“三个重点”,做强粮经产业带发展支撑,重点打造“一带五区四中心”粮经产业带;落实推行复合生态种植,推动产业增链扩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项措施”,推动粮经互进提质增效;做实深挖特色乡村文化,完善旅游功能业态,串联沿线景区景点“三篇文章”,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 下一步,雨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耕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思路,高标准打造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全力争创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雨城力量。 雨城区 规划引领 粮经互进 高水平建设沿陇西河粮经产业带 近年来,名山区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以生猪稳产保供和提质增效为目标,做强做优生猪优势特色产业,探索构建生猪产业“全链条”,推动生猪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 加快种养结构转型,推动“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发展,坚持“全域规划、重点发展、兼顾一般、合理布局”原则,推动生猪养殖科学发展。突出规范化养殖,引导传统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壮大规模化养殖,大力培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创新多元化养殖,依托养殖龙头企业,推行生猪寄养代养、订单养殖、保底回购等“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和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聚力招大引强,加强产销对接,强化品牌培育,加快生产方式转型,推动“运猪”向“运肉”发展,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思路,积极做好生猪加工转化大文章,推动由养殖大区向生产强区转变;科学划分养殖范围,实施养殖绿色化工程,健全养殖污染治理机制,加快污染治理转型,推动“粗放型”向“生态型”发展,树牢“环保优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疏堵结合、科学治理,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下一步,名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用好用活国家生猪稳产保供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名山区 打造生猪产业“全链条” 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天全县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狠抓整治,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变,成功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先进示范县。 坚持全面覆盖,推动整治由“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转变。紧扣“美丽天全、宜居乡村”目标,以“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点连线、由线扩面,以庭院整治树典,以道路整治串线,以镇域提升拓面,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坚持突出重点,推动整治由“痛点短板”向“民生样板”转变。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厕所、垃圾、污水等重难点上求突破。狠抓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两项治理,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路网、水网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大工程;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治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建立健全“党政主导、部门监督、乡镇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天全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整治的“力度、深度”上再下功夫,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长效,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为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天全贡献! 以“三坚持”促“三转变” 全力建设宜居乡村 天全县 芦山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双升”。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48.2%,村均纯收入超过30万元,成功培育4个“百万村”,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薄弱村,获评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 加强组织领导,建强核心驱动力,重点解决“谁来抓、怎么抓、抓得实”的问题;坚持培优育强,拓宽增收新路径,重点解决“发展路径、经营模式、增收渠道”的问题。强化产业融入,变“集体”为“实体”,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补齐产业链条短板,18个村通过发展纸管厂、加工厂等实现收入187万元。盘活闲置资产,变“资产”为“资金”,22个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7万元。利用资金投资,变“资本”为“股本”,11个村通过入股模式实现分红收入131万元。依托市场服务,变“功能”为“产能”,11个村通过提供经营服务实现收入144万元。强化关键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人才支撑、运行机制”的难题。 下一步,芦山县将坚持制度为先、管理为基、产业为核、人才为本,把探索发展社区和片区集体经济作为重点突破,深化集体经济与县内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利益联结,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培育一批百万村,为雅安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芦山力量。 芦山县 锚定富民强村 坚持先试先行 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 宝兴县坚定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突出园区、农旅、品牌“三个带动”,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精心打造十万头有机牦牛和藏香猪、十万亩有机中药材、十万吨有机果蔬示范园区“三大有机产业链”。构建集红色体验、乡村民宿、农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旅游业态,辐射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持续抓好有机农产品认证,深化品牌创建,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增效提能、村级队伍培优育强“三大行动”,夯实乡村振兴的底部支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1544”工作机制,巩固村级集体经济“消空”成果,开展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垃圾分类、全域厕所革命、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个全域”,打造美丽整洁的宜居乡村。因地制宜探索山区农村“村组建站、散户建点、联户共建”3种污水治理模式,有效提升污水治理实效,将全县划分为7个网格、35个点位,定人定岗定责抓好垃圾收集转运,全县3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已达到100%。 下一步,宝兴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系统谋划、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宝兴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荥经县坚持“园区变景区、景区促产区、产区带片区”的新路径,走“小而精、特而优”的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子,扎实推动茶叶、黄牛、冷水鱼、竹笋、粮油等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进四大片区发展振兴,持续构建荥经现代精致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以特色引领、园区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荥经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确立以“两片茶”“一颗笋”“一头牛”“一条鱼”和“森林粮库”为主线,构建荥经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新添茶叶加工园区、青龙农产品加工园区、五宪农林牧渔现代加工园区、牛背山黄金茶加工园区,构建四区协同引领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产城一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现代精致藏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高山黄金茶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形成“四片共兴”的产业空间布局。引进龙头企业补链条,加大基地建设强引领,强化主体培育促增收,以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府统筹指导、产业联盟搭台、新型主体带动,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量聚合”。聚力品牌多元化、产品绿色化、支撑科技化,强支撑提质效。坚持向品牌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以三产增活力。 下一步,荥经县将加大力度,抓住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机遇,围绕“4+1”农业产业,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努力争创全国现代精致藏茶第一县、全国黄金茶第一县、全国最大鱼子酱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食用竹产业第一县、全省最大的黄牛加工交易中心,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荥经县 聚焦特色产业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汉源县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聚力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 建好天府良田,夯实全产业链基础。高标准做好九襄、前域、大树、宜东、坭美五大片区专项规划,并在九襄、前域片区规划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科学构建“一带一核一心六园”功能布局。同时,集中资源投入、精心组织建设,累计筹集资金9782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依规严格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推行粮经复合,探索全产业链路径,引导群众扩大粮食播种面,坚持“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益”两手抓、两兼顾,项目核心区土地亩均综合产值达2.27万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项目核心区内年产9万吨稻草、蒜叶全部还田,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约30%。做活融合文章,放大全产业链效益,依托甘溪坝省级食品加工园区,扩大粮油产品和花椒精深加工生产规模,通过农工互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和特色产业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坚持农商结合,建设全市首个电商生态产业园,引领本土电商发展。 下一步,汉源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李酌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相兼顾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子,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汉源贡献。 汉源县 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贡献汉源力量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 石棉县 精准防返贫 长效促振兴 坚决守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底线 石棉县始终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实抓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决扛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 做到组织保障、风险排查、动态监测“三个到位”,夯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基础。地震发生后,及时选派干部1035人,创新建立“联包保”责任制,落实“一户一措施”“5帮举措”,全力帮助群众抢种抢收、联系就业等。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和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切实做到“应排尽排”。抓实政策、资金、兜底“三个帮扶”,筑牢防止因灾返贫致贫防线。把好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感恩教育“三个关口”,增强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实效。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王岗坪乡、栗子坪乡建设生态牧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并加快推进农用设施恢复重建等。在王岗坪乡设立企业招聘点,组织县内外70余家企业,深入重灾乡开展送岗入乡招聘会,吸纳就业300余人,通过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脱贫户、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91人。 下一步,石棉县将聚焦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抓实抓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住房安全等工作,全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市、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石棉力量。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郑雨莎 采写整理,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0302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0/4F/wKhurGP_ixSASIvUAAt8EElF_MU835.png, ZB_AREA_LIST=, FB=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摘登(一)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5,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3, PAPERDATE=2023/03/02, DA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