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爷爷的“老木”

□ 姜宇露

因为房子要扩建,堂哥大洪终于把楼梯间存放了十多年的木头一块一块地搬上了三轮车送往别处。这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一堆拆散了的棺材,在我们这儿叫“老木”。这堆老木是堂大伯为自己准备的,他如今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老木却已准备了一二十年。

村里的老人从六十岁寿辰开始,有置办老木的习俗。我小时候就曾看见过有的人家把空棺材摆在堂屋里,四四方方的黝黑棺材,庄严肃穆,瘆人得慌,给幼小的我留下很深的阴影。我的爷爷生前也有一副老木,用一根长凳架起摆在老屋里好多年。还好是一堆拆散的木头,离庄严肃穆还差了四四方方的距离和黝黑的颜色,对幼小的我伤害性不大。

我一直都不明白,小时候一说“死”字就要被大人喝止。小孩子是忌讳说死的,老年人却在身体康健时就早早地开始置办身后事。既然无法准确预知死亡,又何必执着于“入土为安”?

我是惧怕死亡的,特别是只要哀乐一响,仿佛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姑奶奶的葬礼,我们一家老小都参加了送葬。

有一天几近黄昏,七八个人浩浩荡荡走过来,每人头上都包着一块白布,领头的轰一声跪在爷爷面前,哭着说:“我的母亲已经仙逝,请老辈子去见最后一面。”

刚走进姑奶奶家院子,就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棺材前烧着纸钱,空气中弥漫香烛的味道。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一声“明日落土,今日时辰到,请亲戚六眷见最后一面”。我从人群里挤过去,只见我的老姑奶奶躺在棺材中央闭着眼,格外安详,我懵懵懂懂的以为死亡就是在棺材里睡着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人群如一条长龙从家里蜿蜒而出,约有百十米长。抬棺材的青壮年走在前面,戴孝帕的至亲走在中间,老人小孩走在后面,送葬队伍从黑石河一直走到市荣山上的坟地里。香烟暮霭里,五谷在散落,纸钱在翻飞,孝子贤孙们潮水一样地跪下去。

第三天,太阳出来了,映着微微的霞光。我们与姑奶奶的坟告别,与姑奶奶人生中的最后一场闹热告别。

提起死亡,对幼时的我来说未免过于沉重。只要爷爷兴致勃勃地给我聊起寿衣、棺材、死亡等,我就躲得远远的。爷爷说等他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了,就不怕死了。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姑奶奶风光的葬礼,也许是满了六十寿辰,一向节俭的爷爷真的花了一大笔钱置办了一副老木。

在我印象里,一直存放在老屋里多年的老木并不是最初的那副,爷爷一共置办过三次老木。

幺奶奶去世了,半夜里来求,爷爷原价让出了第一副老木,紧接着又置办了第二副。后来村上有人去世又来求走了第二副老木,爷爷又置办了第三副老木。

那时火化政策已出,边远乡镇尚可土葬,处于城中村的我们必须执行政策,爷爷还寄希望于土葬。爸爸一直提倡火葬,说土葬劳民伤财还占耕地,他们爷俩每每争执得脸红脖子粗。

爷爷病危时,爸爸告诉他政策要求必须火葬,他眼神浑浊,眼里的光一点一点黯淡下去,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许。

爷爷曾说,人的一生连接着生死,生活给予他的残酷需要勇气面对,而死亡却不需要勇气,那是去往人生终点唯一的路。老木准备好了,他可以从容面对人生的最后旅程了。那一年,那一天,风儿很轻。爷爷还是走了,与这世界最后的一点牵绊分道扬镳。

火化出来,我和我爸一把一把地将骨灰捧进类似棺材的骨灰盒。尘归尘,土归土,人死了真的就只剩一抔“黄土”了。悲伤溢满了心房,我却一滴泪也没有流。我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离别,爷爷已经提前准备了十三年。爷爷享年七十三岁,他的第三副老木最终也没有派上用场。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4, PREBM=002, NUM=2, GUID=1644445358222278657,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04/08/003/1644445358222278657.html, DOCPUBTIME=2023-04-08 05: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姜宇露 一 因为房子要扩建,堂哥大洪终于把楼梯间存放了十多年的木头一块一块地搬上了三轮车送往别处。这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一堆拆散了的棺材,在我们这儿叫“老木”。这堆老木是堂大伯为自己准备的,他如今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老木却已准备了一二十年。 二 村里的老人从六十岁寿辰开始,有置办老木的习俗。我小时候就曾看见过有的人家把空棺材摆在堂屋里,四四方方的黝黑棺材,庄严肃穆,瘆人得慌,给幼小的我留下很深的阴影。我的爷爷生前也有一副老木,用一根长凳架起摆在老屋里好多年。还好是一堆拆散的木头,离庄严肃穆还差了四四方方的距离和黝黑的颜色,对幼小的我伤害性不大。 我一直都不明白,小时候一说“死”字就要被大人喝止。小孩子是忌讳说死的,老年人却在身体康健时就早早地开始置办身后事。既然无法准确预知死亡,又何必执着于“入土为安”? 三 我是惧怕死亡的,特别是只要哀乐一响,仿佛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姑奶奶的葬礼,我们一家老小都参加了送葬。 有一天几近黄昏,七八个人浩浩荡荡走过来,每人头上都包着一块白布,领头的轰一声跪在爷爷面前,哭着说:“我的母亲已经仙逝,请老辈子去见最后一面。” 刚走进姑奶奶家院子,就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棺材前烧着纸钱,空气中弥漫香烛的味道。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一声“明日落土,今日时辰到,请亲戚六眷见最后一面”。我从人群里挤过去,只见我的老姑奶奶躺在棺材中央闭着眼,格外安详,我懵懵懂懂的以为死亡就是在棺材里睡着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人群如一条长龙从家里蜿蜒而出,约有百十米长。抬棺材的青壮年走在前面,戴孝帕的至亲走在中间,老人小孩走在后面,送葬队伍从黑石河一直走到市荣山上的坟地里。香烟暮霭里,五谷在散落,纸钱在翻飞,孝子贤孙们潮水一样地跪下去。 第三天,太阳出来了,映着微微的霞光。我们与姑奶奶的坟告别,与姑奶奶人生中的最后一场闹热告别。 四 提起死亡,对幼时的我来说未免过于沉重。只要爷爷兴致勃勃地给我聊起寿衣、棺材、死亡等,我就躲得远远的。爷爷说等他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了,就不怕死了。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姑奶奶风光的葬礼,也许是满了六十寿辰,一向节俭的爷爷真的花了一大笔钱置办了一副老木。 在我印象里,一直存放在老屋里多年的老木并不是最初的那副,爷爷一共置办过三次老木。 幺奶奶去世了,半夜里来求,爷爷原价让出了第一副老木,紧接着又置办了第二副。后来村上有人去世又来求走了第二副老木,爷爷又置办了第三副老木。 那时火化政策已出,边远乡镇尚可土葬,处于城中村的我们必须执行政策,爷爷还寄希望于土葬。爸爸一直提倡火葬,说土葬劳民伤财还占耕地,他们爷俩每每争执得脸红脖子粗。 爷爷病危时,爸爸告诉他政策要求必须火葬,他眼神浑浊,眼里的光一点一点黯淡下去,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许。 五 爷爷曾说,人的一生连接着生死,生活给予他的残酷需要勇气面对,而死亡却不需要勇气,那是去往人生终点唯一的路。老木准备好了,他可以从容面对人生的最后旅程了。那一年,那一天,风儿很轻。爷爷还是走了,与这世界最后的一点牵绊分道扬镳。 火化出来,我和我爸一把一把地将骨灰捧进类似棺材的骨灰盒。尘归尘,土归土,人死了真的就只剩一抔“黄土”了。悲伤溢满了心房,我却一滴泪也没有流。我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离别,爷爷已经提前准备了十三年。爷爷享年七十三岁,他的第三副老木最终也没有派上用场。,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544, NODEID=null, DOCTITLE=爷爷的“老木”,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 姜宇露

因为房子要扩建,堂哥大洪终于把楼梯间存放了十多年的木头一块一块地搬上了三轮车送往别处。这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一堆拆散了的棺材,在我们这儿叫“老木”。这堆老木是堂大伯为自己准备的,他如今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老木却已准备了一二十年。

村里的老人从六十岁寿辰开始,有置办老木的习俗。我小时候就曾看见过有的人家把空棺材摆在堂屋里,四四方方的黝黑棺材,庄严肃穆,瘆人得慌,给幼小的我留下很深的阴影。我的爷爷生前也有一副老木,用一根长凳架起摆在老屋里好多年。还好是一堆拆散的木头,离庄严肃穆还差了四四方方的距离和黝黑的颜色,对幼小的我伤害性不大。

我一直都不明白,小时候一说“死”字就要被大人喝止。小孩子是忌讳说死的,老年人却在身体康健时就早早地开始置办身后事。既然无法准确预知死亡,又何必执着于“入土为安”?

我是惧怕死亡的,特别是只要哀乐一响,仿佛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姑奶奶的葬礼,我们一家老小都参加了送葬。

有一天几近黄昏,七八个人浩浩荡荡走过来,每人头上都包着一块白布,领头的轰一声跪在爷爷面前,哭着说:“我的母亲已经仙逝,请老辈子去见最后一面。”

刚走进姑奶奶家院子,就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棺材前烧着纸钱,空气中弥漫香烛的味道。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一声“明日落土,今日时辰到,请亲戚六眷见最后一面”。我从人群里挤过去,只见我的老姑奶奶躺在棺材中央闭着眼,格外安详,我懵懵懂懂的以为死亡就是在棺材里睡着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人群如一条长龙从家里蜿蜒而出,约有百十米长。抬棺材的青壮年走在前面,戴孝帕的至亲走在中间,老人小孩走在后面,送葬队伍从黑石河一直走到市荣山上的坟地里。香烟暮霭里,五谷在散落,纸钱在翻飞,孝子贤孙们潮水一样地跪下去。

第三天,太阳出来了,映着微微的霞光。我们与姑奶奶的坟告别,与姑奶奶人生中的最后一场闹热告别。

提起死亡,对幼时的我来说未免过于沉重。只要爷爷兴致勃勃地给我聊起寿衣、棺材、死亡等,我就躲得远远的。爷爷说等他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了,就不怕死了。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姑奶奶风光的葬礼,也许是满了六十寿辰,一向节俭的爷爷真的花了一大笔钱置办了一副老木。

在我印象里,一直存放在老屋里多年的老木并不是最初的那副,爷爷一共置办过三次老木。

幺奶奶去世了,半夜里来求,爷爷原价让出了第一副老木,紧接着又置办了第二副。后来村上有人去世又来求走了第二副老木,爷爷又置办了第三副老木。

那时火化政策已出,边远乡镇尚可土葬,处于城中村的我们必须执行政策,爷爷还寄希望于土葬。爸爸一直提倡火葬,说土葬劳民伤财还占耕地,他们爷俩每每争执得脸红脖子粗。

爷爷病危时,爸爸告诉他政策要求必须火葬,他眼神浑浊,眼里的光一点一点黯淡下去,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许。

爷爷曾说,人的一生连接着生死,生活给予他的残酷需要勇气面对,而死亡却不需要勇气,那是去往人生终点唯一的路。老木准备好了,他可以从容面对人生的最后旅程了。那一年,那一天,风儿很轻。爷爷还是走了,与这世界最后的一点牵绊分道扬镳。

火化出来,我和我爸一把一把地将骨灰捧进类似棺材的骨灰盒。尘归尘,土归土,人死了真的就只剩一抔“黄土”了。悲伤溢满了心房,我却一滴泪也没有流。我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离别,爷爷已经提前准备了十三年。爷爷享年七十三岁,他的第三副老木最终也没有派上用场。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644445358222278657, IR_CONTENT=□ 姜宇露 一 因为房子要扩建,堂哥大洪终于把楼梯间存放了十多年的木头一块一块地搬上了三轮车送往别处。这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一堆拆散了的棺材,在我们这儿叫“老木”。这堆老木是堂大伯为自己准备的,他如今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老木却已准备了一二十年。 二 村里的老人从六十岁寿辰开始,有置办老木的习俗。我小时候就曾看见过有的人家把空棺材摆在堂屋里,四四方方的黝黑棺材,庄严肃穆,瘆人得慌,给幼小的我留下很深的阴影。我的爷爷生前也有一副老木,用一根长凳架起摆在老屋里好多年。还好是一堆拆散的木头,离庄严肃穆还差了四四方方的距离和黝黑的颜色,对幼小的我伤害性不大。 我一直都不明白,小时候一说“死”字就要被大人喝止。小孩子是忌讳说死的,老年人却在身体康健时就早早地开始置办身后事。既然无法准确预知死亡,又何必执着于“入土为安”? 三 我是惧怕死亡的,特别是只要哀乐一响,仿佛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姑奶奶的葬礼,我们一家老小都参加了送葬。 有一天几近黄昏,七八个人浩浩荡荡走过来,每人头上都包着一块白布,领头的轰一声跪在爷爷面前,哭着说:“我的母亲已经仙逝,请老辈子去见最后一面。” 刚走进姑奶奶家院子,就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棺材前烧着纸钱,空气中弥漫香烛的味道。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一声“明日落土,今日时辰到,请亲戚六眷见最后一面”。我从人群里挤过去,只见我的老姑奶奶躺在棺材中央闭着眼,格外安详,我懵懵懂懂的以为死亡就是在棺材里睡着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人群如一条长龙从家里蜿蜒而出,约有百十米长。抬棺材的青壮年走在前面,戴孝帕的至亲走在中间,老人小孩走在后面,送葬队伍从黑石河一直走到市荣山上的坟地里。香烟暮霭里,五谷在散落,纸钱在翻飞,孝子贤孙们潮水一样地跪下去。 第三天,太阳出来了,映着微微的霞光。我们与姑奶奶的坟告别,与姑奶奶人生中的最后一场闹热告别。 四 提起死亡,对幼时的我来说未免过于沉重。只要爷爷兴致勃勃地给我聊起寿衣、棺材、死亡等,我就躲得远远的。爷爷说等他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了,就不怕死了。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姑奶奶风光的葬礼,也许是满了六十寿辰,一向节俭的爷爷真的花了一大笔钱置办了一副老木。 在我印象里,一直存放在老屋里多年的老木并不是最初的那副,爷爷一共置办过三次老木。 幺奶奶去世了,半夜里来求,爷爷原价让出了第一副老木,紧接着又置办了第二副。后来村上有人去世又来求走了第二副老木,爷爷又置办了第三副老木。 那时火化政策已出,边远乡镇尚可土葬,处于城中村的我们必须执行政策,爷爷还寄希望于土葬。爸爸一直提倡火葬,说土葬劳民伤财还占耕地,他们爷俩每每争执得脸红脖子粗。 爷爷病危时,爸爸告诉他政策要求必须火葬,他眼神浑浊,眼里的光一点一点黯淡下去,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许。 五 爷爷曾说,人的一生连接着生死,生活给予他的残酷需要勇气面对,而死亡却不需要勇气,那是去往人生终点唯一的路。老木准备好了,他可以从容面对人生的最后旅程了。那一年,那一天,风儿很轻。爷爷还是走了,与这世界最后的一点牵绊分道扬镳。 火化出来,我和我爸一把一把地将骨灰捧进类似棺材的骨灰盒。尘归尘,土归土,人死了真的就只剩一抔“黄土”了。悲伤溢满了心房,我却一滴泪也没有流。我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离别,爷爷已经提前准备了十三年。爷爷享年七十三岁,他的第三副老木最终也没有派上用场。,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0408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3C/wKhurWQwixWAfzkXAAqusKbWsNM135.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3, PAPERDATE=2023/04/08, DAY=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