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心梗急救如何畅通“快车道”

——来自中国心梗救治日的观察

心梗起病急、危害大。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上升。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梗急救正进一步畅通“快车道”,提升救治效果,持续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到实处。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心脑血管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在发作早期,生命救治和时间密切相关。公众要能够早期识别症状,遇到难以忍受的胸痛时要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介绍,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如下症状:颈部、嗓子难受,堵塞感,常伴有大汗症状;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或上腹痛、牙痛或下颌痛,这些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放射,并多伴有大汗。

专家提出抓住“黄金120分钟”:抢救心梗患者,要构建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让患者在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抢救。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专家建议,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准确位置。患者保持平卧,如随身携带急救用药,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需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我国还将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同时,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抢救心梗患者,关键还要打通医院内外多个环节。

针对部分心梗患者就诊延迟、基层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救治效率。

据统计,目前全国胸痛中心注册数量超5600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由2012年的115分钟,缩短到2020年的75分钟,初步形成了全国急性胸痛救治基本网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近年来推动各地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有条件的地方未来还将通过建立胸痛“急救地图”,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据新华社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2, NUM=2, GUID=1727009392259301376,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11/22/003/1727009392259301376.html, DOCPUBTIME=2023-11-22 01: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心梗起病急、危害大。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上升。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梗急救正进一步畅通“快车道”,提升救治效果,持续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到实处。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心脑血管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在发作早期,生命救治和时间密切相关。公众要能够早期识别症状,遇到难以忍受的胸痛时要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介绍,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如下症状:颈部、嗓子难受,堵塞感,常伴有大汗症状;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或上腹痛、牙痛或下颌痛,这些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放射,并多伴有大汗。 专家提出抓住“黄金120分钟”:抢救心梗患者,要构建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让患者在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抢救。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专家建议,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准确位置。患者保持平卧,如随身携带急救用药,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需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我国还将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同时,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抢救心梗患者,关键还要打通医院内外多个环节。 针对部分心梗患者就诊延迟、基层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救治效率。 据统计,目前全国胸痛中心注册数量超5600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由2012年的115分钟,缩短到2020年的75分钟,初步形成了全国急性胸痛救治基本网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近年来推动各地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有条件的地方未来还将通过建立胸痛“急救地图”,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据新华社,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183, NODEID=null, DOCTITLE=心梗急救如何畅通“快车道”,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心梗起病急、危害大。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上升。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梗急救正进一步畅通“快车道”,提升救治效果,持续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到实处。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心脑血管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在发作早期,生命救治和时间密切相关。公众要能够早期识别症状,遇到难以忍受的胸痛时要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介绍,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如下症状:颈部、嗓子难受,堵塞感,常伴有大汗症状;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或上腹痛、牙痛或下颌痛,这些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放射,并多伴有大汗。

专家提出抓住“黄金120分钟”:抢救心梗患者,要构建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让患者在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抢救。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专家建议,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准确位置。患者保持平卧,如随身携带急救用药,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需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我国还将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同时,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抢救心梗患者,关键还要打通医院内外多个环节。

针对部分心梗患者就诊延迟、基层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救治效率。

据统计,目前全国胸痛中心注册数量超5600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由2012年的115分钟,缩短到2020年的75分钟,初步形成了全国急性胸痛救治基本网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近年来推动各地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有条件的地方未来还将通过建立胸痛“急救地图”,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据新华社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27009392259301376, IR_CONTENT= 心梗起病急、危害大。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上升。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梗急救正进一步畅通“快车道”,提升救治效果,持续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到实处。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心脑血管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在发作早期,生命救治和时间密切相关。公众要能够早期识别症状,遇到难以忍受的胸痛时要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介绍,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如下症状:颈部、嗓子难受,堵塞感,常伴有大汗症状;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或上腹痛、牙痛或下颌痛,这些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放射,并多伴有大汗。 专家提出抓住“黄金120分钟”:抢救心梗患者,要构建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让患者在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抢救。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专家建议,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准确位置。患者保持平卧,如随身携带急救用药,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需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我国还将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同时,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抢救心梗患者,关键还要打通医院内外多个环节。 针对部分心梗患者就诊延迟、基层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救治效率。 据统计,目前全国胸痛中心注册数量超5600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由2012年的115分钟,缩短到2020年的75分钟,初步形成了全国急性胸痛救治基本网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近年来推动各地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有条件的地方未来还将通过建立胸痛“急救地图”,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据新华社,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1122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4D/wKhurWVc6ruAJTebAAtOF4c8ioM428.png, ZB_AREA_LIST=, FB=

——来自中国心梗救治日的观察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3, PAPERDATE=2023/11/22, DA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