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板厂沟片区工程接近尾声
板厂沟片区修复后的废弃矿山已长出绿植
本报讯 近日,位于石棉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板厂沟片区工程接近尾声,昔日“疮痍”焕发出新的容颜。
走进施工现场,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最后一个区域的坡面整理工作,大量尾矿堆积形成的陡坡已消减为一个个台阶,工程车正进行场地平整,为进行护坡作业做前期准备。工人们将一根根钢筋扎成四方形的柱子,进行格构护坡的钢筋制作安装作业,部分工人同步进行覆土。记者发现,完成覆土的区域已渐渐披绿。
“计划在12月中旬完成所有工程内容。”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涛介绍,该项目不仅有效处理了尾矿,还能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据了解,石棉县涉及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周缘地区以及大渡河、南桠河两个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245.22公顷。其中,板厂沟片区涉及生态修复面积12.07公顷,该区域内有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土地资源破坏损毁严重、植被破坏程度严重。此次生态修复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在完成工程建设后,将开展土壤重构、挂网喷播等生态重塑措施,能够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并保障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勇说。
近年来,石棉县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在回隆镇叶坪村四川新康石棉矿生态修复点,昔日“老伤疤”已逐渐变成“新风景”。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石棉县在提升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的同时,还将示范工程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科考研学旅游线路有机衔接,进一步融入“大熊猫+”产业体系,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朱李雪 本报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