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以花为名 以茶为媒 美丽乡村魅力无限

——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多举措助推集体经济增量提质

“海棠课堂”中正在上课

“海棠课堂”中正在上课

近日,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严寒,为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带来了丝丝暖意。天气转好,海棠村迎来了许多游客。

“以前我们村子只是种茶,偶尔有摄影家来拍摄取景。”海棠村党支部书记程江表示,“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海棠村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海棠村侯坪(小地名)与文坪(小地名)的几个拐弯处,有十几株海棠树,海棠花开的季节,将海棠村装扮得格外美丽,这也是海棠村名字的由来。

走进这个以花为名的村子,美丽乡村的“颜值”令人眼前一亮。

茶旅融合

激活发展潜能

海棠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牛碾坪景区的腹地,人均3.26亩的茶园面积,让海棠村人的一日三餐都与茶相关。

“我们村是名山区最早种茶叶的村。”程江说,早在1986年,全村就响应政府号召,将荒地荒坡开垦出来种上了良种茶,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也落地海棠村。

梯田分布式的地形地貌,茶叶刚刚种下去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等到茶叶越长越茂盛,梯田式的茶园景观,连绵成片的茶海,让海棠村变得格外美丽。

“前几年,郎朗还在我们的茶园里演奏,我们海棠村可火了。”程江说,茶叶种下去后,海棠村人靠茶吃饭,但一开始经济收入模式比较单一。随着牛碾坪景区的开发打造,海棠村的传统农业开始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依托产业优势,海棠村“两委”坚持“党群联心、工作联责”工作法,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破除难点、打造亮点,对“闲置资源、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联合名山区农业农村局、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蒙顶山茶业公司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牛碾坪茶旅科创联合支部,将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帮助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技术、生产、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海棠村的“变形记”由此开始。

近年来,海棠村不断推动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丰富旅游经营要素,不断完善绿道、停车场、公共休息亭廊等旅游配套设施。

作为“科普茶乡”的海棠村,充分利用牛碾坪沟壑交错、茶山秀美的壮美自然风光和国家级森林小镇丰富森林资源,开发出茶山花海、茶园帐篷宾馆、茶园领养、手工制茶体验、精品民宿体验等特色茶文化旅游产品。

历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都会在海棠村设立分会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

这就是海棠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以旅游业带动产业的具体举措。此外,海棠村还通过建设村史馆,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链条茶体验服务、茶园绿道骑行体验等项目,开办特色餐馆和土特产超市等建设茶旅产业集群,促进茶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直播销售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提升改造

助力乡村振兴

海棠村决定扩大优势。海棠村蝶变的“2.0”版本正式启动。

海棠村创新通过村企合作、村景融合、村教结合方式,有效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海棠村以党员教育培训为抓手,以“乡村学堂”就是家门口的“充电站”、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目的,依托“雅安乡村学堂”建立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推动乡村振兴。

摒弃内容空泛、不实用的问题,海棠村的“乡村学堂”以“实用”二字为抓手,根据村民需求量身打造,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以“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为中心,建立“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茶技、电商营销、茶点制作、茶文化传播”7个茶产业链条培训实践基地,打造“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三茶”培训线路,同时制定海棠村“1+7+N”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课程表,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地点、培训师资,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海棠村的村民赖敏原来是“乡村学堂”的一名学员,经过培训,如今已成为学堂的一名教师。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许多技能,也希望通过我的带动和讲解,鼓励更多村民学会相关技能。”赖敏表示。

为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海棠村实行学堂积分制,学习课时可换积分,积分可以换物资等。

独具特色的“乡村学堂”,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海棠学堂”。

“海棠学堂”里学技能,海棠村供销联合社的成立,则直接实现了助农增收。

“通过售卖化肥、农药等农资,提供茶园种植、土地托管等服务,助农增收300余万元。”程江表示。

同时,海棠村还通过精准摸排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多块村、组闲置低效用地,取得27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利用牛碾坪独特的资源优势,引进“在悦”民宿和国学国乐民宿综合体,实现“闲置地”变“金土地”,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

值得一提的是,海棠村紧邻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陈宗懋院士工作站、茶园绿色防控基地,并拥有2家“茶家乐”、15家电商“直播卖茶”,全村茶叶产值达500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5.33万元,增幅563%。

汤俊青 本报记者 胡月

海棠村提升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海棠村待客的主要场所。

海棠村提升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海棠村待客的主要场所。

海棠村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花草和茶园自成一景

海棠村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花草和茶园自成一景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3, NUM=3, GUID=1729213918993907713,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11/28/004/1729213918993907713.html, DOCPUBTIME=2023-11-28 03:01:07, DOCAUTHOR=胡月, CLEAR_CONTENT= 近日,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严寒,为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带来了丝丝暖意。天气转好,海棠村迎来了许多游客。 “以前我们村子只是种茶,偶尔有摄影家来拍摄取景。”海棠村党支部书记程江表示,“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海棠村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海棠村侯坪(小地名)与文坪(小地名)的几个拐弯处,有十几株海棠树,海棠花开的季节,将海棠村装扮得格外美丽,这也是海棠村名字的由来。 走进这个以花为名的村子,美丽乡村的“颜值”令人眼前一亮。 茶旅融合 激活发展潜能 海棠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牛碾坪景区的腹地,人均3.26亩的茶园面积,让海棠村人的一日三餐都与茶相关。 “我们村是名山区最早种茶叶的村。”程江说,早在1986年,全村就响应政府号召,将荒地荒坡开垦出来种上了良种茶,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也落地海棠村。 梯田分布式的地形地貌,茶叶刚刚种下去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等到茶叶越长越茂盛,梯田式的茶园景观,连绵成片的茶海,让海棠村变得格外美丽。 “前几年,郎朗还在我们的茶园里演奏,我们海棠村可火了。”程江说,茶叶种下去后,海棠村人靠茶吃饭,但一开始经济收入模式比较单一。随着牛碾坪景区的开发打造,海棠村的传统农业开始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依托产业优势,海棠村“两委”坚持“党群联心、工作联责”工作法,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破除难点、打造亮点,对“闲置资源、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联合名山区农业农村局、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蒙顶山茶业公司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牛碾坪茶旅科创联合支部,将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帮助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技术、生产、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海棠村的“变形记”由此开始。 近年来,海棠村不断推动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丰富旅游经营要素,不断完善绿道、停车场、公共休息亭廊等旅游配套设施。 作为“科普茶乡”的海棠村,充分利用牛碾坪沟壑交错、茶山秀美的壮美自然风光和国家级森林小镇丰富森林资源,开发出茶山花海、茶园帐篷宾馆、茶园领养、手工制茶体验、精品民宿体验等特色茶文化旅游产品。 历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都会在海棠村设立分会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 这就是海棠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以旅游业带动产业的具体举措。此外,海棠村还通过建设村史馆,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链条茶体验服务、茶园绿道骑行体验等项目,开办特色餐馆和土特产超市等建设茶旅产业集群,促进茶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直播销售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提升改造 助力乡村振兴 海棠村决定扩大优势。海棠村蝶变的“2.0”版本正式启动。 海棠村创新通过村企合作、村景融合、村教结合方式,有效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海棠村以党员教育培训为抓手,以“乡村学堂”就是家门口的“充电站”、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目的,依托“雅安乡村学堂”建立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推动乡村振兴。 摒弃内容空泛、不实用的问题,海棠村的“乡村学堂”以“实用”二字为抓手,根据村民需求量身打造,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以“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为中心,建立“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茶技、电商营销、茶点制作、茶文化传播”7个茶产业链条培训实践基地,打造“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三茶”培训线路,同时制定海棠村“1+7+N”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课程表,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地点、培训师资,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海棠村的村民赖敏原来是“乡村学堂”的一名学员,经过培训,如今已成为学堂的一名教师。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许多技能,也希望通过我的带动和讲解,鼓励更多村民学会相关技能。”赖敏表示。 为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海棠村实行学堂积分制,学习课时可换积分,积分可以换物资等。 独具特色的“乡村学堂”,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海棠学堂”。 “海棠学堂”里学技能,海棠村供销联合社的成立,则直接实现了助农增收。 “通过售卖化肥、农药等农资,提供茶园种植、土地托管等服务,助农增收300余万元。”程江表示。 同时,海棠村还通过精准摸排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多块村、组闲置低效用地,取得27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利用牛碾坪独特的资源优势,引进“在悦”民宿和国学国乐民宿综合体,实现“闲置地”变“金土地”,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 值得一提的是,海棠村紧邻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陈宗懋院士工作站、茶园绿色防控基地,并拥有2家“茶家乐”、15家电商“直播卖茶”,全村茶叶产值达500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5.33万元,增幅563%。 汤俊青 本报记者 胡月,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2113, NODEID=null, DOCTITLE=以花为名 以茶为媒 美丽乡村魅力无限,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海棠课堂”中正在上课

“海棠课堂”中正在上课

近日,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严寒,为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带来了丝丝暖意。天气转好,海棠村迎来了许多游客。

“以前我们村子只是种茶,偶尔有摄影家来拍摄取景。”海棠村党支部书记程江表示,“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海棠村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海棠村侯坪(小地名)与文坪(小地名)的几个拐弯处,有十几株海棠树,海棠花开的季节,将海棠村装扮得格外美丽,这也是海棠村名字的由来。

走进这个以花为名的村子,美丽乡村的“颜值”令人眼前一亮。

茶旅融合

激活发展潜能

海棠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牛碾坪景区的腹地,人均3.26亩的茶园面积,让海棠村人的一日三餐都与茶相关。

“我们村是名山区最早种茶叶的村。”程江说,早在1986年,全村就响应政府号召,将荒地荒坡开垦出来种上了良种茶,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也落地海棠村。

梯田分布式的地形地貌,茶叶刚刚种下去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等到茶叶越长越茂盛,梯田式的茶园景观,连绵成片的茶海,让海棠村变得格外美丽。

“前几年,郎朗还在我们的茶园里演奏,我们海棠村可火了。”程江说,茶叶种下去后,海棠村人靠茶吃饭,但一开始经济收入模式比较单一。随着牛碾坪景区的开发打造,海棠村的传统农业开始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依托产业优势,海棠村“两委”坚持“党群联心、工作联责”工作法,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破除难点、打造亮点,对“闲置资源、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联合名山区农业农村局、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蒙顶山茶业公司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牛碾坪茶旅科创联合支部,将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帮助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技术、生产、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海棠村的“变形记”由此开始。

近年来,海棠村不断推动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丰富旅游经营要素,不断完善绿道、停车场、公共休息亭廊等旅游配套设施。

作为“科普茶乡”的海棠村,充分利用牛碾坪沟壑交错、茶山秀美的壮美自然风光和国家级森林小镇丰富森林资源,开发出茶山花海、茶园帐篷宾馆、茶园领养、手工制茶体验、精品民宿体验等特色茶文化旅游产品。

历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都会在海棠村设立分会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

这就是海棠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以旅游业带动产业的具体举措。此外,海棠村还通过建设村史馆,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链条茶体验服务、茶园绿道骑行体验等项目,开办特色餐馆和土特产超市等建设茶旅产业集群,促进茶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直播销售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提升改造

助力乡村振兴

海棠村决定扩大优势。海棠村蝶变的“2.0”版本正式启动。

海棠村创新通过村企合作、村景融合、村教结合方式,有效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海棠村以党员教育培训为抓手,以“乡村学堂”就是家门口的“充电站”、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目的,依托“雅安乡村学堂”建立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推动乡村振兴。

摒弃内容空泛、不实用的问题,海棠村的“乡村学堂”以“实用”二字为抓手,根据村民需求量身打造,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以“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为中心,建立“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茶技、电商营销、茶点制作、茶文化传播”7个茶产业链条培训实践基地,打造“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三茶”培训线路,同时制定海棠村“1+7+N”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课程表,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地点、培训师资,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海棠村的村民赖敏原来是“乡村学堂”的一名学员,经过培训,如今已成为学堂的一名教师。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许多技能,也希望通过我的带动和讲解,鼓励更多村民学会相关技能。”赖敏表示。

为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海棠村实行学堂积分制,学习课时可换积分,积分可以换物资等。

独具特色的“乡村学堂”,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海棠学堂”。

“海棠学堂”里学技能,海棠村供销联合社的成立,则直接实现了助农增收。

“通过售卖化肥、农药等农资,提供茶园种植、土地托管等服务,助农增收300余万元。”程江表示。

同时,海棠村还通过精准摸排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多块村、组闲置低效用地,取得27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利用牛碾坪独特的资源优势,引进“在悦”民宿和国学国乐民宿综合体,实现“闲置地”变“金土地”,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

值得一提的是,海棠村紧邻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陈宗懋院士工作站、茶园绿色防控基地,并拥有2家“茶家乐”、15家电商“直播卖茶”,全村茶叶产值达500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5.33万元,增幅563%。

汤俊青 本报记者 胡月

海棠村提升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海棠村待客的主要场所。

海棠村提升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海棠村待客的主要场所。

海棠村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花草和茶园自成一景

海棠村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花草和茶园自成一景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29213918993907713, IR_CONTENT= 近日,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严寒,为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带来了丝丝暖意。天气转好,海棠村迎来了许多游客。 “以前我们村子只是种茶,偶尔有摄影家来拍摄取景。”海棠村党支部书记程江表示,“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海棠村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海棠村侯坪(小地名)与文坪(小地名)的几个拐弯处,有十几株海棠树,海棠花开的季节,将海棠村装扮得格外美丽,这也是海棠村名字的由来。 走进这个以花为名的村子,美丽乡村的“颜值”令人眼前一亮。 茶旅融合 激活发展潜能 海棠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牛碾坪景区的腹地,人均3.26亩的茶园面积,让海棠村人的一日三餐都与茶相关。 “我们村是名山区最早种茶叶的村。”程江说,早在1986年,全村就响应政府号召,将荒地荒坡开垦出来种上了良种茶,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也落地海棠村。 梯田分布式的地形地貌,茶叶刚刚种下去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等到茶叶越长越茂盛,梯田式的茶园景观,连绵成片的茶海,让海棠村变得格外美丽。 “前几年,郎朗还在我们的茶园里演奏,我们海棠村可火了。”程江说,茶叶种下去后,海棠村人靠茶吃饭,但一开始经济收入模式比较单一。随着牛碾坪景区的开发打造,海棠村的传统农业开始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依托产业优势,海棠村“两委”坚持“党群联心、工作联责”工作法,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破除难点、打造亮点,对“闲置资源、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联合名山区农业农村局、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蒙顶山茶业公司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牛碾坪茶旅科创联合支部,将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帮助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技术、生产、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海棠村的“变形记”由此开始。 近年来,海棠村不断推动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丰富旅游经营要素,不断完善绿道、停车场、公共休息亭廊等旅游配套设施。 作为“科普茶乡”的海棠村,充分利用牛碾坪沟壑交错、茶山秀美的壮美自然风光和国家级森林小镇丰富森林资源,开发出茶山花海、茶园帐篷宾馆、茶园领养、手工制茶体验、精品民宿体验等特色茶文化旅游产品。 历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都会在海棠村设立分会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 这就是海棠村以茶旅融合为主线,以旅游业带动产业的具体举措。此外,海棠村还通过建设村史馆,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链条茶体验服务、茶园绿道骑行体验等项目,开办特色餐馆和土特产超市等建设茶旅产业集群,促进茶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直播销售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提升改造 助力乡村振兴 海棠村决定扩大优势。海棠村蝶变的“2.0”版本正式启动。 海棠村创新通过村企合作、村景融合、村教结合方式,有效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海棠村以党员教育培训为抓手,以“乡村学堂”就是家门口的“充电站”、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目的,依托“雅安乡村学堂”建立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推动乡村振兴。 摒弃内容空泛、不实用的问题,海棠村的“乡村学堂”以“实用”二字为抓手,根据村民需求量身打造,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以“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基地”为中心,建立“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茶技、电商营销、茶点制作、茶文化传播”7个茶产业链条培训实践基地,打造“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三茶”培训线路,同时制定海棠村“1+7+N”茶产业链全周期培训课程表,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地点、培训师资,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海棠村的村民赖敏原来是“乡村学堂”的一名学员,经过培训,如今已成为学堂的一名教师。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许多技能,也希望通过我的带动和讲解,鼓励更多村民学会相关技能。”赖敏表示。 为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海棠村实行学堂积分制,学习课时可换积分,积分可以换物资等。 独具特色的“乡村学堂”,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海棠学堂”。 “海棠学堂”里学技能,海棠村供销联合社的成立,则直接实现了助农增收。 “通过售卖化肥、农药等农资,提供茶园种植、土地托管等服务,助农增收300余万元。”程江表示。 同时,海棠村还通过精准摸排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多块村、组闲置低效用地,取得27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利用牛碾坪独特的资源优势,引进“在悦”民宿和国学国乐民宿综合体,实现“闲置地”变“金土地”,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 值得一提的是,海棠村紧邻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陈宗懋院士工作站、茶园绿色防控基地,并拥有2家“茶家乐”、15家电商“直播卖茶”,全村茶叶产值达500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5.33万元,增幅563%。 汤俊青 本报记者 胡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1128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4E/wKhurWVk7--AYZh1AAnlhx4819s520.png, ZB_AREA_LIST=, FB=

——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多举措助推集体经济增量提质

, TS=“海棠课堂”中正在上课&&海棠村提升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海棠村待客的主要场所。&&海棠村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花草和茶园自成一景},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5,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3, PAPERDATE=2023/11/28, DA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