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5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共享非遗成果 共促非遗发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四川巡展开幕侧记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2022年11月,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和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值此一周年之际,2023年11月24日,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四川巡展开幕式在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雅安市文化馆、名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制茶技艺与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活动。

推动非遗发展转化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兼具实用和美学的存在。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到了宋代,茶已经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王安石著文议论茶叶流通之法,“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时光流转,品茗而聚,“围炉煮茶”已成风尚。

在2022年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涉及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就有雅安的身影。

开幕式上,与茶有渊源的传承人们一同参观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人类非遗44个相关项目,涵盖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以及省外铁观音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等。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雅安市制茶技艺与茶艺非遗传承人培训会上,市文化馆副馆长姚冬梅就传承人申报及茶相关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据了解,本次四川巡展时间将持续一个月,分别在蒙顶山景区和雅安茶厂设展点。

关于非遗传承,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专职书记李明提出殷切希冀,他说:“我们要努力落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非遗的保护传承,让这些传统手艺不断代,保持其核心技艺传承经久不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工作,让非遗走进景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心里;还要进一步创新非遗的发展转化,让非遗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转化为产业勃兴的拳头产品,转化为极具文化附加值和观赏性、收藏性的文旅纪念品,更好地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有希冀,有回应。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甘俊霄表示:“我们家已经传承6代人,到我这里,我希望好好接续,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我的毕生目标。这不仅是养家糊口的事情,更是一份责任。”

非遗代代相传 呈现多彩雅安

蒙顶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蒙顶山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千年的贡茶文化孕育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茶艺“天风十二品”。

开幕式当天,市级非遗“龙行十八式”传承人何正明带来了精彩的茶技表演,蛟龙出海、白龙过江……招招有“茶”有“颜”,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这样的表演,常常出现在蒙顶山天盖寺前,成为来往游客们玩转蒙顶山的必看选项。作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在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曾在德国、奥地利、阿联酋、新加坡、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表演,大大提升了雅安茶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有力助推了雅安茶产业发展。

“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传播茶文化,我的祖祖辈就是背夫,如今父母也是种茶人,而我从9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习茶技表演‘龙行十八式’。表演,就是为了通过外观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龙行十八式’,并停下来听我们讲茶文化故事。”何正明告诉记者,自己还通过“直播”方式对外宣传“龙行十八式”和雅安茶文化。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山派“龙行十八式”仅是雅安非遗的一个缩影。

2022年11月,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隔几个月后,雅安境内的硗碛藏族乡天鹅抱蛋、荥经挞挞面制作技艺、陈氏中医骨科技法三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雅安拥有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4项、省级26项、市县级194项,涵盖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传统制作技艺和民俗等。

成绩的背后,是我市一贯坚持的非遗保护方针。近年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扎实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大力提升大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全面增强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探索实践“非遗+文旅”“非遗+文创”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雅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雅安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

吴佳丽 本报记者 戴富丽

参观非遗展览

参观非遗展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4, NUM=4, GUID=1729214170575863810,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5,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11/28/005/1729214170575863810.html, DOCPUBTIME=2023-11-28 03:01:07, DOCAUTHOR=戴富丽, CLEAR_CONTENT= 2022年11月,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和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值此一周年之际,2023年11月24日,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四川巡展开幕式在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雅安市文化馆、名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制茶技艺与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活动。 推动非遗发展转化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兼具实用和美学的存在。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到了宋代,茶已经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王安石著文议论茶叶流通之法,“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时光流转,品茗而聚,“围炉煮茶”已成风尚。 在2022年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涉及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就有雅安的身影。 开幕式上,与茶有渊源的传承人们一同参观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人类非遗44个相关项目,涵盖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以及省外铁观音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等。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雅安市制茶技艺与茶艺非遗传承人培训会上,市文化馆副馆长姚冬梅就传承人申报及茶相关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据了解,本次四川巡展时间将持续一个月,分别在蒙顶山景区和雅安茶厂设展点。 关于非遗传承,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专职书记李明提出殷切希冀,他说:“我们要努力落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非遗的保护传承,让这些传统手艺不断代,保持其核心技艺传承经久不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工作,让非遗走进景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心里;还要进一步创新非遗的发展转化,让非遗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转化为产业勃兴的拳头产品,转化为极具文化附加值和观赏性、收藏性的文旅纪念品,更好地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有希冀,有回应。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甘俊霄表示:“我们家已经传承6代人,到我这里,我希望好好接续,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我的毕生目标。这不仅是养家糊口的事情,更是一份责任。” 非遗代代相传 呈现多彩雅安 蒙顶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蒙顶山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千年的贡茶文化孕育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茶艺“天风十二品”。 开幕式当天,市级非遗“龙行十八式”传承人何正明带来了精彩的茶技表演,蛟龙出海、白龙过江……招招有“茶”有“颜”,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这样的表演,常常出现在蒙顶山天盖寺前,成为来往游客们玩转蒙顶山的必看选项。作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在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曾在德国、奥地利、阿联酋、新加坡、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表演,大大提升了雅安茶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有力助推了雅安茶产业发展。 “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传播茶文化,我的祖祖辈就是背夫,如今父母也是种茶人,而我从9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习茶技表演‘龙行十八式’。表演,就是为了通过外观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龙行十八式’,并停下来听我们讲茶文化故事。”何正明告诉记者,自己还通过“直播”方式对外宣传“龙行十八式”和雅安茶文化。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山派“龙行十八式”仅是雅安非遗的一个缩影。 2022年11月,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隔几个月后,雅安境内的硗碛藏族乡天鹅抱蛋、荥经挞挞面制作技艺、陈氏中医骨科技法三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雅安拥有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4项、省级26项、市县级194项,涵盖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传统制作技艺和民俗等。 成绩的背后,是我市一贯坚持的非遗保护方针。近年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扎实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大力提升大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全面增强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探索实践“非遗+文旅”“非遗+文创”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雅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雅安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 吴佳丽 本报记者 戴富丽, BM=005版, type=0, ZB_DROP=0, TXS=2062, NODEID=null, DOCTITLE=共享非遗成果 共促非遗发展,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2022年11月,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和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值此一周年之际,2023年11月24日,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四川巡展开幕式在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雅安市文化馆、名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制茶技艺与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活动。

推动非遗发展转化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兼具实用和美学的存在。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到了宋代,茶已经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王安石著文议论茶叶流通之法,“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时光流转,品茗而聚,“围炉煮茶”已成风尚。

在2022年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涉及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就有雅安的身影。

开幕式上,与茶有渊源的传承人们一同参观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人类非遗44个相关项目,涵盖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以及省外铁观音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等。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雅安市制茶技艺与茶艺非遗传承人培训会上,市文化馆副馆长姚冬梅就传承人申报及茶相关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据了解,本次四川巡展时间将持续一个月,分别在蒙顶山景区和雅安茶厂设展点。

关于非遗传承,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专职书记李明提出殷切希冀,他说:“我们要努力落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非遗的保护传承,让这些传统手艺不断代,保持其核心技艺传承经久不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工作,让非遗走进景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心里;还要进一步创新非遗的发展转化,让非遗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转化为产业勃兴的拳头产品,转化为极具文化附加值和观赏性、收藏性的文旅纪念品,更好地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有希冀,有回应。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甘俊霄表示:“我们家已经传承6代人,到我这里,我希望好好接续,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我的毕生目标。这不仅是养家糊口的事情,更是一份责任。”

非遗代代相传 呈现多彩雅安

蒙顶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蒙顶山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千年的贡茶文化孕育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茶艺“天风十二品”。

开幕式当天,市级非遗“龙行十八式”传承人何正明带来了精彩的茶技表演,蛟龙出海、白龙过江……招招有“茶”有“颜”,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这样的表演,常常出现在蒙顶山天盖寺前,成为来往游客们玩转蒙顶山的必看选项。作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在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曾在德国、奥地利、阿联酋、新加坡、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表演,大大提升了雅安茶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有力助推了雅安茶产业发展。

“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传播茶文化,我的祖祖辈就是背夫,如今父母也是种茶人,而我从9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习茶技表演‘龙行十八式’。表演,就是为了通过外观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龙行十八式’,并停下来听我们讲茶文化故事。”何正明告诉记者,自己还通过“直播”方式对外宣传“龙行十八式”和雅安茶文化。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山派“龙行十八式”仅是雅安非遗的一个缩影。

2022年11月,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隔几个月后,雅安境内的硗碛藏族乡天鹅抱蛋、荥经挞挞面制作技艺、陈氏中医骨科技法三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雅安拥有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4项、省级26项、市县级194项,涵盖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传统制作技艺和民俗等。

成绩的背后,是我市一贯坚持的非遗保护方针。近年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扎实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大力提升大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全面增强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探索实践“非遗+文旅”“非遗+文创”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雅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雅安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

吴佳丽 本报记者 戴富丽

参观非遗展览

参观非遗展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29214170575863810, IR_CONTENT= 2022年11月,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和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值此一周年之际,2023年11月24日,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四川巡展开幕式在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雅安市文化馆、名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制茶技艺与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活动。 推动非遗发展转化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兼具实用和美学的存在。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到了宋代,茶已经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王安石著文议论茶叶流通之法,“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时光流转,品茗而聚,“围炉煮茶”已成风尚。 在2022年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涉及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就有雅安的身影。 开幕式上,与茶有渊源的传承人们一同参观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人类非遗44个相关项目,涵盖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以及省外铁观音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等。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雅安市制茶技艺与茶艺非遗传承人培训会上,市文化馆副馆长姚冬梅就传承人申报及茶相关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据了解,本次四川巡展时间将持续一个月,分别在蒙顶山景区和雅安茶厂设展点。 关于非遗传承,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专职书记李明提出殷切希冀,他说:“我们要努力落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非遗的保护传承,让这些传统手艺不断代,保持其核心技艺传承经久不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工作,让非遗走进景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心里;还要进一步创新非遗的发展转化,让非遗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转化为产业勃兴的拳头产品,转化为极具文化附加值和观赏性、收藏性的文旅纪念品,更好地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有希冀,有回应。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甘俊霄表示:“我们家已经传承6代人,到我这里,我希望好好接续,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我的毕生目标。这不仅是养家糊口的事情,更是一份责任。” 非遗代代相传 呈现多彩雅安 蒙顶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蒙顶山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千年的贡茶文化孕育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茶艺“天风十二品”。 开幕式当天,市级非遗“龙行十八式”传承人何正明带来了精彩的茶技表演,蛟龙出海、白龙过江……招招有“茶”有“颜”,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这样的表演,常常出现在蒙顶山天盖寺前,成为来往游客们玩转蒙顶山的必看选项。作为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在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曾在德国、奥地利、阿联酋、新加坡、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表演,大大提升了雅安茶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有力助推了雅安茶产业发展。 “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传播茶文化,我的祖祖辈就是背夫,如今父母也是种茶人,而我从9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习茶技表演‘龙行十八式’。表演,就是为了通过外观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龙行十八式’,并停下来听我们讲茶文化故事。”何正明告诉记者,自己还通过“直播”方式对外宣传“龙行十八式”和雅安茶文化。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山派“龙行十八式”仅是雅安非遗的一个缩影。 2022年11月,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隔几个月后,雅安境内的硗碛藏族乡天鹅抱蛋、荥经挞挞面制作技艺、陈氏中医骨科技法三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雅安拥有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4项、省级26项、市县级194项,涵盖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传统制作技艺和民俗等。 成绩的背后,是我市一贯坚持的非遗保护方针。近年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扎实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大力提升大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全面增强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探索实践“非遗+文旅”“非遗+文创”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雅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雅安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 吴佳丽 本报记者 戴富丽,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1128005.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0/DF/wKhurGVk7_aAb7SXAAliBUyNogA337.png, ZB_AREA_LIST=, FB=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四川巡展开幕侧记

, TS=开幕式现场&&参观非遗展览},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6, CODE=200, CURBM=005, YEAR=2023, PAPERDATE=2023/11/28, DA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