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看雅安生物多样性的百年变迁

(上接1版)

为寻访威尔逊当年在汉源的拍摄地,汉源县的的本土文化专家郭朝林从2007年起,就陪印开蒲四处奔波调查。据他们考证,威尔逊1908年8月4日至5日在汉源拍摄的图片,为汉源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

威尔逊第五次到雅安,是1908年9月。他在8月中旬回到乐山后经过短暂休整,便决定沿洪雅与汉源交界的一条矿山小路前往汉源马烈。

9月4日,他从乐山出发,过夹江,经洪雅县的止戈镇、柳江镇等地,9月6日晚夜宿在毗邻雨城区晏场镇的洪雅县柳江镇两河口村。9月7日早上,下起了暴雨,他们直到中午11点才出发。由于溪流涨水,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两河中向上攀登了约150米后,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脊,来到了晏场镇,沿着晏场河右岸而上到达宝田坝(今宝田村),借宿在村里的一所学校。9月8日,威尔逊一行从晏场镇的柴山下到洪雅炳灵镇。

赞叹雅安茶的质量好

出于为英国服务的需要,威尔逊十分重视经济情报的收集,在其著述中除了系统记录和论述考察地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矿产资源、植物区系、园林植物、中药材、经济林木与产品、粮食作物、野生和栽培水果等外,也把目光投向到了茶产业和制茶植物上。

威尔逊在其《中国——园林之母》第二十九章《茶叶与制茶植物——供应西藏市场的制茶业》中,大篇幅系统地记录介绍了中国种茶和制茶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茶叶运输的线路与茶叶市场景象等,分析川产藏茶和印茶的优劣势。

威尔逊还记录了雅安的茶叶生产、运输与贸易,专程考察了雅安的一家砖茶厂,学习和记录制茶的整个过程。在其著述中有记录:“布袋里的叶片和成捆的带叶嫩枝经过几天发酵后,由妇女和儿童手工将其叶片和嫩枝梢采下,按照叶片大小和老嫩程度分成4个等级,然后用大铡刀将去除叶片的枝条切成小段,与粗大叶片和废料混合,成为第四级茶叶。将这些最差的粉碎茶沫包成小包,插在每个竹笼的末端,作为给打箭炉的包装工和赶骡人的赏金。”

1908年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三交坪拍摄了一张照片,三交坪老街道口西面的小客栈旁,生长着一棵粗大的柿树,路边有几个背夫将装有茶包的背夹靠在路边休,看样子还得继续赶路。

威尔逊数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不同路段,观察了解并记录了背夫的生存状态。“雅州到打箭炉的距离约为224千米,背茶苦力来回需要20天。尽管这份工作非常艰辛残酷,但还是有数以千计的男人和男孩参与进来。由于货物非常重,每行进90米左右,他们就不得不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前行。如果这些货物着地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再将它背起来,所以他们随身带着短拐杖,每当休息的时候,就用拐杖支撑货担,身子靠在拐杖上休息。从雅州到打箭炉,苦力得到的报酬是每包400铜钱,但需自己解决食宿。不管怎样,这样的报酬对于中国的苦力来说已经很好了,所以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不畏劳苦参与这项工作。”

在雅安,威尔逊被制茶工人的投入与专注所吸引,并感叹“雅州生产的茶质量真的好”。

杨铧 文/图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2, PREBM=001, NUM=1, GUID=1730995659347132416,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12/03/001/1730995660104073217.html, DOCPUBTIME=2023-12-03 01:01:07, DOCAUTHOR=杨铧, CLEAR_CONTENT= (上接1版) 为寻访威尔逊当年在汉源的拍摄地,汉源县的的本土文化专家郭朝林从2007年起,就陪印开蒲四处奔波调查。据他们考证,威尔逊1908年8月4日至5日在汉源拍摄的图片,为汉源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 威尔逊第五次到雅安,是1908年9月。他在8月中旬回到乐山后经过短暂休整,便决定沿洪雅与汉源交界的一条矿山小路前往汉源马烈。 9月4日,他从乐山出发,过夹江,经洪雅县的止戈镇、柳江镇等地,9月6日晚夜宿在毗邻雨城区晏场镇的洪雅县柳江镇两河口村。9月7日早上,下起了暴雨,他们直到中午11点才出发。由于溪流涨水,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两河中向上攀登了约150米后,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脊,来到了晏场镇,沿着晏场河右岸而上到达宝田坝(今宝田村),借宿在村里的一所学校。9月8日,威尔逊一行从晏场镇的柴山下到洪雅炳灵镇。 赞叹雅安茶的质量好 出于为英国服务的需要,威尔逊十分重视经济情报的收集,在其著述中除了系统记录和论述考察地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矿产资源、植物区系、园林植物、中药材、经济林木与产品、粮食作物、野生和栽培水果等外,也把目光投向到了茶产业和制茶植物上。 威尔逊在其《中国——园林之母》第二十九章《茶叶与制茶植物——供应西藏市场的制茶业》中,大篇幅系统地记录介绍了中国种茶和制茶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茶叶运输的线路与茶叶市场景象等,分析川产藏茶和印茶的优劣势。 威尔逊还记录了雅安的茶叶生产、运输与贸易,专程考察了雅安的一家砖茶厂,学习和记录制茶的整个过程。在其著述中有记录:“布袋里的叶片和成捆的带叶嫩枝经过几天发酵后,由妇女和儿童手工将其叶片和嫩枝梢采下,按照叶片大小和老嫩程度分成4个等级,然后用大铡刀将去除叶片的枝条切成小段,与粗大叶片和废料混合,成为第四级茶叶。将这些最差的粉碎茶沫包成小包,插在每个竹笼的末端,作为给打箭炉的包装工和赶骡人的赏金。” 1908年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三交坪拍摄了一张照片,三交坪老街道口西面的小客栈旁,生长着一棵粗大的柿树,路边有几个背夫将装有茶包的背夹靠在路边休,看样子还得继续赶路。 威尔逊数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不同路段,观察了解并记录了背夫的生存状态。“雅州到打箭炉的距离约为224千米,背茶苦力来回需要20天。尽管这份工作非常艰辛残酷,但还是有数以千计的男人和男孩参与进来。由于货物非常重,每行进90米左右,他们就不得不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前行。如果这些货物着地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再将它背起来,所以他们随身带着短拐杖,每当休息的时候,就用拐杖支撑货担,身子靠在拐杖上休息。从雅州到打箭炉,苦力得到的报酬是每包400铜钱,但需自己解决食宿。不管怎样,这样的报酬对于中国的苦力来说已经很好了,所以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不畏劳苦参与这项工作。” 在雅安,威尔逊被制茶工人的投入与专注所吸引,并感叹“雅州生产的茶质量真的好”。 杨铧 文/图,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284, NODEID=null, DOCTITLE=看雅安生物多样性的百年变迁,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上接1版)

为寻访威尔逊当年在汉源的拍摄地,汉源县的的本土文化专家郭朝林从2007年起,就陪印开蒲四处奔波调查。据他们考证,威尔逊1908年8月4日至5日在汉源拍摄的图片,为汉源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

威尔逊第五次到雅安,是1908年9月。他在8月中旬回到乐山后经过短暂休整,便决定沿洪雅与汉源交界的一条矿山小路前往汉源马烈。

9月4日,他从乐山出发,过夹江,经洪雅县的止戈镇、柳江镇等地,9月6日晚夜宿在毗邻雨城区晏场镇的洪雅县柳江镇两河口村。9月7日早上,下起了暴雨,他们直到中午11点才出发。由于溪流涨水,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两河中向上攀登了约150米后,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脊,来到了晏场镇,沿着晏场河右岸而上到达宝田坝(今宝田村),借宿在村里的一所学校。9月8日,威尔逊一行从晏场镇的柴山下到洪雅炳灵镇。

赞叹雅安茶的质量好

出于为英国服务的需要,威尔逊十分重视经济情报的收集,在其著述中除了系统记录和论述考察地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矿产资源、植物区系、园林植物、中药材、经济林木与产品、粮食作物、野生和栽培水果等外,也把目光投向到了茶产业和制茶植物上。

威尔逊在其《中国——园林之母》第二十九章《茶叶与制茶植物——供应西藏市场的制茶业》中,大篇幅系统地记录介绍了中国种茶和制茶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茶叶运输的线路与茶叶市场景象等,分析川产藏茶和印茶的优劣势。

威尔逊还记录了雅安的茶叶生产、运输与贸易,专程考察了雅安的一家砖茶厂,学习和记录制茶的整个过程。在其著述中有记录:“布袋里的叶片和成捆的带叶嫩枝经过几天发酵后,由妇女和儿童手工将其叶片和嫩枝梢采下,按照叶片大小和老嫩程度分成4个等级,然后用大铡刀将去除叶片的枝条切成小段,与粗大叶片和废料混合,成为第四级茶叶。将这些最差的粉碎茶沫包成小包,插在每个竹笼的末端,作为给打箭炉的包装工和赶骡人的赏金。”

1908年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三交坪拍摄了一张照片,三交坪老街道口西面的小客栈旁,生长着一棵粗大的柿树,路边有几个背夫将装有茶包的背夹靠在路边休,看样子还得继续赶路。

威尔逊数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不同路段,观察了解并记录了背夫的生存状态。“雅州到打箭炉的距离约为224千米,背茶苦力来回需要20天。尽管这份工作非常艰辛残酷,但还是有数以千计的男人和男孩参与进来。由于货物非常重,每行进90米左右,他们就不得不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前行。如果这些货物着地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再将它背起来,所以他们随身带着短拐杖,每当休息的时候,就用拐杖支撑货担,身子靠在拐杖上休息。从雅州到打箭炉,苦力得到的报酬是每包400铜钱,但需自己解决食宿。不管怎样,这样的报酬对于中国的苦力来说已经很好了,所以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不畏劳苦参与这项工作。”

在雅安,威尔逊被制茶工人的投入与专注所吸引,并感叹“雅州生产的茶质量真的好”。

杨铧 文/图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30995659347132416, IR_CONTENT= (上接1版) 为寻访威尔逊当年在汉源的拍摄地,汉源县的的本土文化专家郭朝林从2007年起,就陪印开蒲四处奔波调查。据他们考证,威尔逊1908年8月4日至5日在汉源拍摄的图片,为汉源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 威尔逊第五次到雅安,是1908年9月。他在8月中旬回到乐山后经过短暂休整,便决定沿洪雅与汉源交界的一条矿山小路前往汉源马烈。 9月4日,他从乐山出发,过夹江,经洪雅县的止戈镇、柳江镇等地,9月6日晚夜宿在毗邻雨城区晏场镇的洪雅县柳江镇两河口村。9月7日早上,下起了暴雨,他们直到中午11点才出发。由于溪流涨水,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两河中向上攀登了约150米后,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脊,来到了晏场镇,沿着晏场河右岸而上到达宝田坝(今宝田村),借宿在村里的一所学校。9月8日,威尔逊一行从晏场镇的柴山下到洪雅炳灵镇。 赞叹雅安茶的质量好 出于为英国服务的需要,威尔逊十分重视经济情报的收集,在其著述中除了系统记录和论述考察地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矿产资源、植物区系、园林植物、中药材、经济林木与产品、粮食作物、野生和栽培水果等外,也把目光投向到了茶产业和制茶植物上。 威尔逊在其《中国——园林之母》第二十九章《茶叶与制茶植物——供应西藏市场的制茶业》中,大篇幅系统地记录介绍了中国种茶和制茶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茶叶运输的线路与茶叶市场景象等,分析川产藏茶和印茶的优劣势。 威尔逊还记录了雅安的茶叶生产、运输与贸易,专程考察了雅安的一家砖茶厂,学习和记录制茶的整个过程。在其著述中有记录:“布袋里的叶片和成捆的带叶嫩枝经过几天发酵后,由妇女和儿童手工将其叶片和嫩枝梢采下,按照叶片大小和老嫩程度分成4个等级,然后用大铡刀将去除叶片的枝条切成小段,与粗大叶片和废料混合,成为第四级茶叶。将这些最差的粉碎茶沫包成小包,插在每个竹笼的末端,作为给打箭炉的包装工和赶骡人的赏金。” 1908年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三交坪拍摄了一张照片,三交坪老街道口西面的小客栈旁,生长着一棵粗大的柿树,路边有几个背夫将装有茶包的背夹靠在路边休,看样子还得继续赶路。 威尔逊数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不同路段,观察了解并记录了背夫的生存状态。“雅州到打箭炉的距离约为224千米,背茶苦力来回需要20天。尽管这份工作非常艰辛残酷,但还是有数以千计的男人和男孩参与进来。由于货物非常重,每行进90米左右,他们就不得不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前行。如果这些货物着地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再将它背起来,所以他们随身带着短拐杖,每当休息的时候,就用拐杖支撑货担,身子靠在拐杖上休息。从雅州到打箭炉,苦力得到的报酬是每包400铜钱,但需自己解决食宿。不管怎样,这样的报酬对于中国的苦力来说已经很好了,所以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不畏劳苦参与这项工作。” 在雅安,威尔逊被制茶工人的投入与专注所吸引,并感叹“雅州生产的茶质量真的好”。 杨铧 文/图,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1203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4F/wKhurWVra1OAM69IAAvDVDkidj8760.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3, PAPERDATE=2023/12/03, DAY=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