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冠军”的“休赛期”

(上接1版)

开会那天,不少村民穿上节日盛装,早早来到村委会院坝,等待结果公布。

“今年,我们村‘上新’了很多项目。5月,签约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10月,村文旅智慧旅游平台试运行;11月,粮经园区项目进场施工。以后啊,我们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嘎日村驻村第一书记苟林进行了盘点。

嘎日村集体资产“蛋糕”越做越大——达瓦更扎景区越来越火,村集体资产入股后分红持续增多;“伴手礼”包装迭代更新,村里的土特产销量进一步提高;发挥“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民俗文化演艺队演出受到游客欢迎;村集体打造的精品民宿,收益持续增加……

阿生接着总结。今年,嘎日村构建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服务增收上做文章,通过入股分红、承接服务、民俗演艺、智慧旅游、民宿联盟等多元化发展路径,让村集体经济再创新高,预计超过300万元。

总结汇报完毕,会议进入颁奖环节。根据不同的贡献,嘎日村向68位村民颁发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民宿发展好评榜奖、支持公益事业奖等奖项。

12月26日,回想那天站在众人前抱起红色奖牌,嘎日村嘎日组村民肖应琼笑容满面。

2015年脱贫后,肖应琼筹备许久,在2018年开起藏家乐;今年,又贷款新修有9间客房的民宿小楼。“这次被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二等奖,打心底里高兴。”肖应琼说。

高兴的事,还有肖应琼的女儿考上本科,得到2000元奖励。今年,嘎日村拿出集体经济收入,专门给村上考上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新生发放奖金。

肖应琼说,明年,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就要投入使用,自己的藏家乐就在项目入口处,她想把民宿运营好,让生活越来越好。

盼:“吃上饭”到“吃好饭”

进入深冬后,嘎日村的最低温度已至零下。宝兴县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硗碛核心区)产业环线建设,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26日11时,刚参加完村里污水管网项目验收的阿生,在园区办公点外遇到嘎日村关工委主任、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朝军。

“刚走了一下铺好垫层的那段路,6.5米宽,感觉是和以前的路不一样嘞。”杨朝军打开话匣子。

“这次是一步到位,全部铺成柔性路面,明年6月就能完工。”阿生接着说道。

两人边走边聊。聊的是这里将因路而生的“路沿”经济。按照方案,明年3月园区项目复工时,嘎日村将先期在环线周边农田地边,种植高山脆红李、苹果、梨树等,正式开启嘎日村观光农业序章。

“阿生哥。”乘车出门的村民张文华,让司机把车停在两人身旁。张文华准备到县城给自家民宿采购物资。

园区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张文华是受益者之一。

为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村里在项目开工前就以户为单位,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按比例测算,一期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村民工资支出占比将超过100万元。

告别张文华,阿生二人来到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现场。

这个项目,也用来安置硗碛水电站新增滑坡塌岸影响区的村民,共有独栋小楼28栋。在项目启动之初,宝兴县决定把这里打造为藏乡风情一条街,既解决“新老”村民的生计问题,又畅通致富渠道。

目前,安置点房屋已进入外部装饰阶段。明年3月,将启动内装和市政建设,5月前完成风貌打造,国庆节前建成投用。

“这里将成为展示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补上村里缺少文艺演出场所的短板。”硗碛藏族乡副乡长、嘎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岳云坤认为,这是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的重要一环。

提到这项机制,岳云坤推荐记者采访村民杨宝。

“我是从阿坝州‘嫁’到这里的。”初到嘎日村,杨宝发现村里多是传统宾馆,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021年,杨宝以北欧和工业混搭风开路,在村里办起民宿。软装上,用树枝做衣架、鹅卵石和牦牛骨做装饰品,设置调酒、咖啡、下午茶专区;服务上,不定期开展音乐、篝火派对,设置多个网红打卡点……

杨宝粗略估算,今年自己的两家民宿毛利润300万元。

岳云坤说,这些软服务正是嘎日村民宿目前欠缺的。嘎日村计划明年邀请相关专家和致富带头人,开展民宿培训,带领村民实现“吃上旅游饭”到“吃好旅游饭”的转变。

不只是这些。嘎日村还计划明年推动乡村亮化、牧场道路修复等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做大村集体经济“量”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的“质”,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项目按下“暂停键”,嘎日村进入“休赛期”。基层干部忙碌的脚步没有停下,村民也为未来美好生活而辛勤劳作。

迎着冬日的阳光,阿中夫妇坐在屋外,轻抚着刚出生两天的羔羊,“这个冬天过去,家里会出生30头左右的羔羊,羊群数量将增加到70头。”

本报记者 张婧 孙振宇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2, PREBM=001, NUM=1, GUID=1740085555234537473,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3/12/28/002/1740085555234537473.html, DOCPUBTIME=2023-12-28 07:10:07, DOCAUTHOR=孙振宇, CLEAR_CONTENT= (上接1版) 开会那天,不少村民穿上节日盛装,早早来到村委会院坝,等待结果公布。 “今年,我们村‘上新’了很多项目。5月,签约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10月,村文旅智慧旅游平台试运行;11月,粮经园区项目进场施工。以后啊,我们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嘎日村驻村第一书记苟林进行了盘点。 嘎日村集体资产“蛋糕”越做越大——达瓦更扎景区越来越火,村集体资产入股后分红持续增多;“伴手礼”包装迭代更新,村里的土特产销量进一步提高;发挥“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民俗文化演艺队演出受到游客欢迎;村集体打造的精品民宿,收益持续增加…… 阿生接着总结。今年,嘎日村构建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服务增收上做文章,通过入股分红、承接服务、民俗演艺、智慧旅游、民宿联盟等多元化发展路径,让村集体经济再创新高,预计超过300万元。 总结汇报完毕,会议进入颁奖环节。根据不同的贡献,嘎日村向68位村民颁发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民宿发展好评榜奖、支持公益事业奖等奖项。 12月26日,回想那天站在众人前抱起红色奖牌,嘎日村嘎日组村民肖应琼笑容满面。 2015年脱贫后,肖应琼筹备许久,在2018年开起藏家乐;今年,又贷款新修有9间客房的民宿小楼。“这次被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二等奖,打心底里高兴。”肖应琼说。 高兴的事,还有肖应琼的女儿考上本科,得到2000元奖励。今年,嘎日村拿出集体经济收入,专门给村上考上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新生发放奖金。 肖应琼说,明年,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就要投入使用,自己的藏家乐就在项目入口处,她想把民宿运营好,让生活越来越好。 盼:“吃上饭”到“吃好饭” 进入深冬后,嘎日村的最低温度已至零下。宝兴县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硗碛核心区)产业环线建设,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26日11时,刚参加完村里污水管网项目验收的阿生,在园区办公点外遇到嘎日村关工委主任、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朝军。 “刚走了一下铺好垫层的那段路,6.5米宽,感觉是和以前的路不一样嘞。”杨朝军打开话匣子。 “这次是一步到位,全部铺成柔性路面,明年6月就能完工。”阿生接着说道。 两人边走边聊。聊的是这里将因路而生的“路沿”经济。按照方案,明年3月园区项目复工时,嘎日村将先期在环线周边农田地边,种植高山脆红李、苹果、梨树等,正式开启嘎日村观光农业序章。 “阿生哥。”乘车出门的村民张文华,让司机把车停在两人身旁。张文华准备到县城给自家民宿采购物资。 园区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张文华是受益者之一。 为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村里在项目开工前就以户为单位,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按比例测算,一期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村民工资支出占比将超过100万元。 告别张文华,阿生二人来到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现场。 这个项目,也用来安置硗碛水电站新增滑坡塌岸影响区的村民,共有独栋小楼28栋。在项目启动之初,宝兴县决定把这里打造为藏乡风情一条街,既解决“新老”村民的生计问题,又畅通致富渠道。 目前,安置点房屋已进入外部装饰阶段。明年3月,将启动内装和市政建设,5月前完成风貌打造,国庆节前建成投用。 “这里将成为展示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补上村里缺少文艺演出场所的短板。”硗碛藏族乡副乡长、嘎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岳云坤认为,这是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的重要一环。 提到这项机制,岳云坤推荐记者采访村民杨宝。 “我是从阿坝州‘嫁’到这里的。”初到嘎日村,杨宝发现村里多是传统宾馆,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021年,杨宝以北欧和工业混搭风开路,在村里办起民宿。软装上,用树枝做衣架、鹅卵石和牦牛骨做装饰品,设置调酒、咖啡、下午茶专区;服务上,不定期开展音乐、篝火派对,设置多个网红打卡点…… 杨宝粗略估算,今年自己的两家民宿毛利润300万元。 岳云坤说,这些软服务正是嘎日村民宿目前欠缺的。嘎日村计划明年邀请相关专家和致富带头人,开展民宿培训,带领村民实现“吃上旅游饭”到“吃好旅游饭”的转变。 不只是这些。嘎日村还计划明年推动乡村亮化、牧场道路修复等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做大村集体经济“量”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的“质”,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项目按下“暂停键”,嘎日村进入“休赛期”。基层干部忙碌的脚步没有停下,村民也为未来美好生活而辛勤劳作。 迎着冬日的阳光,阿中夫妇坐在屋外,轻抚着刚出生两天的羔羊,“这个冬天过去,家里会出生30头左右的羔羊,羊群数量将增加到70头。” 本报记者 张婧 孙振宇,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2056, NODEID=null, DOCTITLE=“冠军”的“休赛期”,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上接1版)

开会那天,不少村民穿上节日盛装,早早来到村委会院坝,等待结果公布。

“今年,我们村‘上新’了很多项目。5月,签约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10月,村文旅智慧旅游平台试运行;11月,粮经园区项目进场施工。以后啊,我们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嘎日村驻村第一书记苟林进行了盘点。

嘎日村集体资产“蛋糕”越做越大——达瓦更扎景区越来越火,村集体资产入股后分红持续增多;“伴手礼”包装迭代更新,村里的土特产销量进一步提高;发挥“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民俗文化演艺队演出受到游客欢迎;村集体打造的精品民宿,收益持续增加……

阿生接着总结。今年,嘎日村构建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服务增收上做文章,通过入股分红、承接服务、民俗演艺、智慧旅游、民宿联盟等多元化发展路径,让村集体经济再创新高,预计超过300万元。

总结汇报完毕,会议进入颁奖环节。根据不同的贡献,嘎日村向68位村民颁发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民宿发展好评榜奖、支持公益事业奖等奖项。

12月26日,回想那天站在众人前抱起红色奖牌,嘎日村嘎日组村民肖应琼笑容满面。

2015年脱贫后,肖应琼筹备许久,在2018年开起藏家乐;今年,又贷款新修有9间客房的民宿小楼。“这次被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二等奖,打心底里高兴。”肖应琼说。

高兴的事,还有肖应琼的女儿考上本科,得到2000元奖励。今年,嘎日村拿出集体经济收入,专门给村上考上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新生发放奖金。

肖应琼说,明年,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就要投入使用,自己的藏家乐就在项目入口处,她想把民宿运营好,让生活越来越好。

盼:“吃上饭”到“吃好饭”

进入深冬后,嘎日村的最低温度已至零下。宝兴县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硗碛核心区)产业环线建设,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26日11时,刚参加完村里污水管网项目验收的阿生,在园区办公点外遇到嘎日村关工委主任、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朝军。

“刚走了一下铺好垫层的那段路,6.5米宽,感觉是和以前的路不一样嘞。”杨朝军打开话匣子。

“这次是一步到位,全部铺成柔性路面,明年6月就能完工。”阿生接着说道。

两人边走边聊。聊的是这里将因路而生的“路沿”经济。按照方案,明年3月园区项目复工时,嘎日村将先期在环线周边农田地边,种植高山脆红李、苹果、梨树等,正式开启嘎日村观光农业序章。

“阿生哥。”乘车出门的村民张文华,让司机把车停在两人身旁。张文华准备到县城给自家民宿采购物资。

园区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张文华是受益者之一。

为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村里在项目开工前就以户为单位,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按比例测算,一期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村民工资支出占比将超过100万元。

告别张文华,阿生二人来到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现场。

这个项目,也用来安置硗碛水电站新增滑坡塌岸影响区的村民,共有独栋小楼28栋。在项目启动之初,宝兴县决定把这里打造为藏乡风情一条街,既解决“新老”村民的生计问题,又畅通致富渠道。

目前,安置点房屋已进入外部装饰阶段。明年3月,将启动内装和市政建设,5月前完成风貌打造,国庆节前建成投用。

“这里将成为展示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补上村里缺少文艺演出场所的短板。”硗碛藏族乡副乡长、嘎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岳云坤认为,这是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的重要一环。

提到这项机制,岳云坤推荐记者采访村民杨宝。

“我是从阿坝州‘嫁’到这里的。”初到嘎日村,杨宝发现村里多是传统宾馆,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021年,杨宝以北欧和工业混搭风开路,在村里办起民宿。软装上,用树枝做衣架、鹅卵石和牦牛骨做装饰品,设置调酒、咖啡、下午茶专区;服务上,不定期开展音乐、篝火派对,设置多个网红打卡点……

杨宝粗略估算,今年自己的两家民宿毛利润300万元。

岳云坤说,这些软服务正是嘎日村民宿目前欠缺的。嘎日村计划明年邀请相关专家和致富带头人,开展民宿培训,带领村民实现“吃上旅游饭”到“吃好旅游饭”的转变。

不只是这些。嘎日村还计划明年推动乡村亮化、牧场道路修复等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做大村集体经济“量”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的“质”,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项目按下“暂停键”,嘎日村进入“休赛期”。基层干部忙碌的脚步没有停下,村民也为未来美好生活而辛勤劳作。

迎着冬日的阳光,阿中夫妇坐在屋外,轻抚着刚出生两天的羔羊,“这个冬天过去,家里会出生30头左右的羔羊,羊群数量将增加到70头。”

本报记者 张婧 孙振宇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40085555234537473, IR_CONTENT= (上接1版) 开会那天,不少村民穿上节日盛装,早早来到村委会院坝,等待结果公布。 “今年,我们村‘上新’了很多项目。5月,签约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10月,村文旅智慧旅游平台试运行;11月,粮经园区项目进场施工。以后啊,我们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嘎日村驻村第一书记苟林进行了盘点。 嘎日村集体资产“蛋糕”越做越大——达瓦更扎景区越来越火,村集体资产入股后分红持续增多;“伴手礼”包装迭代更新,村里的土特产销量进一步提高;发挥“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民俗文化演艺队演出受到游客欢迎;村集体打造的精品民宿,收益持续增加…… 阿生接着总结。今年,嘎日村构建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服务增收上做文章,通过入股分红、承接服务、民俗演艺、智慧旅游、民宿联盟等多元化发展路径,让村集体经济再创新高,预计超过300万元。 总结汇报完毕,会议进入颁奖环节。根据不同的贡献,嘎日村向68位村民颁发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民宿发展好评榜奖、支持公益事业奖等奖项。 12月26日,回想那天站在众人前抱起红色奖牌,嘎日村嘎日组村民肖应琼笑容满面。 2015年脱贫后,肖应琼筹备许久,在2018年开起藏家乐;今年,又贷款新修有9间客房的民宿小楼。“这次被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二等奖,打心底里高兴。”肖应琼说。 高兴的事,还有肖应琼的女儿考上本科,得到2000元奖励。今年,嘎日村拿出集体经济收入,专门给村上考上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新生发放奖金。 肖应琼说,明年,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就要投入使用,自己的藏家乐就在项目入口处,她想把民宿运营好,让生活越来越好。 盼:“吃上饭”到“吃好饭” 进入深冬后,嘎日村的最低温度已至零下。宝兴县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硗碛核心区)产业环线建设,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26日11时,刚参加完村里污水管网项目验收的阿生,在园区办公点外遇到嘎日村关工委主任、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朝军。 “刚走了一下铺好垫层的那段路,6.5米宽,感觉是和以前的路不一样嘞。”杨朝军打开话匣子。 “这次是一步到位,全部铺成柔性路面,明年6月就能完工。”阿生接着说道。 两人边走边聊。聊的是这里将因路而生的“路沿”经济。按照方案,明年3月园区项目复工时,嘎日村将先期在环线周边农田地边,种植高山脆红李、苹果、梨树等,正式开启嘎日村观光农业序章。 “阿生哥。”乘车出门的村民张文华,让司机把车停在两人身旁。张文华准备到县城给自家民宿采购物资。 园区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张文华是受益者之一。 为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村里在项目开工前就以户为单位,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按比例测算,一期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村民工资支出占比将超过100万元。 告别张文华,阿生二人来到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现场。 这个项目,也用来安置硗碛水电站新增滑坡塌岸影响区的村民,共有独栋小楼28栋。在项目启动之初,宝兴县决定把这里打造为藏乡风情一条街,既解决“新老”村民的生计问题,又畅通致富渠道。 目前,安置点房屋已进入外部装饰阶段。明年3月,将启动内装和市政建设,5月前完成风貌打造,国庆节前建成投用。 “这里将成为展示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补上村里缺少文艺演出场所的短板。”硗碛藏族乡副乡长、嘎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岳云坤认为,这是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的重要一环。 提到这项机制,岳云坤推荐记者采访村民杨宝。 “我是从阿坝州‘嫁’到这里的。”初到嘎日村,杨宝发现村里多是传统宾馆,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021年,杨宝以北欧和工业混搭风开路,在村里办起民宿。软装上,用树枝做衣架、鹅卵石和牦牛骨做装饰品,设置调酒、咖啡、下午茶专区;服务上,不定期开展音乐、篝火派对,设置多个网红打卡点…… 杨宝粗略估算,今年自己的两家民宿毛利润300万元。 岳云坤说,这些软服务正是嘎日村民宿目前欠缺的。嘎日村计划明年邀请相关专家和致富带头人,开展民宿培训,带领村民实现“吃上旅游饭”到“吃好旅游饭”的转变。 不只是这些。嘎日村还计划明年推动乡村亮化、牧场道路修复等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做大村集体经济“量”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的“质”,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项目按下“暂停键”,嘎日村进入“休赛期”。基层干部忙碌的脚步没有停下,村民也为未来美好生活而辛勤劳作。 迎着冬日的阳光,阿中夫妇坐在屋外,轻抚着刚出生两天的羔羊,“这个冬天过去,家里会出生30头左右的羔羊,羊群数量将增加到70头。” 本报记者 张婧 孙振宇,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31228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0/E8/wKhurGWMt5KAcAhnAAvnZ4m_ag8414.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3, PAPERDATE=2023/12/28, DA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