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藏汉一家情谊长 “医”路阳光暖民心

医疗工作者走上高原送健康

医疗工作者走上高原送健康

近来,天全县中医医院“大先生”陈怀炯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点赞,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他“以医为媒”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随着雅安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将让雅安及周边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康养服务。

为健康 走出来

“天全县中医医院,扎西德勒!”根曲奔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赞叹着。这位来自甘孜州的小伙,专程送盆骨粉碎性骨折的妹妹到天全县中医医院治疗。根曲奔让说,妹妹在这里已经住院一个多月,花费不多,而且恢复情况很好。

在天全县中医医院,经常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同胞前来求医。甘孜、阿坝、凉山、西藏昌都的各族患者占了医院病人的大半以上,他们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长期的医患交往中,藏族同胞和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看得懂,就会觉得亲切。”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藏族老阿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医院所有的指示标语都有汉藏两种文字,第一次来也能分清科室。此外,医院还设置了中藏医馆,富有藏族特色的诊室门牌、汉藏双语指示牌、关于藏医的介绍等,散发着藏医、中医文化的韵味。

其实,在雅安不仅有天全县中医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接纳藏族同胞患者,雅安市中医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也经常接纳。

“不痛了,终于不痛了!”50多岁的阿木(化名)在雅安市中医医院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困扰了他多年的双侧髋关节疼痛也终于消失了。“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赠送给医院的锦旗上,阿木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天生髋关节存在脱位情况的藏族同胞朗先生,是甘孜州雅江县人,山地居多的雅江县让原本就行动不便的他出行更加困难。2022年,朗先生来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双脚从此踏实地踩到了地面。

健康,无疑是每个人的愿望。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大渡河大桥跨越500米深、2000米宽的大渡河峡谷,稳稳屹立在大渡河峡谷之中。一条隧道、一座大桥将雅安和甘孜连接在一起,不仅为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藏族同胞带去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

为支援 走进去

走,到高原去援藏!

一支支医疗队、一批批医务人员,来到高原为各族群众解除疑难杂症,帮助当地医院填补一项项医疗技术空白,并通过讲座、带徒、培训等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医技人才。

2022年,天全县中医医院医生李存刚参加“全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来到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医院。

“我们初来时的那个夜晚,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医院的院子里到处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花飘落在雪地里,也飘落在我们头顶和身上。”在李存刚的笔记中,记录了第一天抵达九龙县民族医院的情景。

“其实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到雅安求医也并没那么容易。”李存刚说,到达九龙县要翻越二郎山、折多山和鸡丑山三座大山,每一座都是终年积雪。“李存刚们”的到来,无疑为这里的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援藏期间,李存刚曾收到过一面“意想不到”的锦旗。那是一个周末,轮班休息的李存刚接到同事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同事说,“听说天全来了医生,人家特意过来的!”

患者是一名小学生,前些日子摔断了手,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李存刚检查后,诊断孩子是桡骨和耻骨骨折,为孩子重新做了复位。

过了不久,家属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医院送给李存刚。

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支援的几位医生。诸如路上被患者邀请到家里吃饭之类的事情,李存刚和同事们经常遇到。这样淳朴的情谊让李存刚记忆犹新,而这里发生的一切故事,都被他记录在报告文学作品里。

更多援藏的雅安医务工作者或许没有李存刚这般优美的文笔,但这并不阻碍他们用医术温暖少数民族同胞的心灵。

一到雨季,甘孜州雅江县的群众就要上山采松茸、挖虫草,长期跪在地上,经常穿着湿润的鞋子。很多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病、风湿病等关节性疾病。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不少雅江县的患者。

2023年3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义诊专家们刚到达雅江县祝桑乡卫生院前,藏族同胞白马来布便从义诊队伍中一眼认出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余强,白马来布拉着余强的手不断致谢。

“这是我手术后第三次复查,他们(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担心我去医院复查路途遥远,每次都来乡上。”白马来布说。

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下派专家、培训队伍……来自雅安的一支又一支医疗队、一位又一位医疗工作者,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健康。

新发展 向未来

1951年1月28日,《西康日报》登载了一则招生简章,3月12日,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正式成立,举行了简朴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就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成立之初,租用的是教会(浸礼会)教堂、外单位的公房和民房作课堂和宿舍;没有食堂,学生就在院坝里吃饭;没有自来水,学生便到河边洗漱。半年后,师生一道搬运沙石、砖瓦和木材,建起了面积为5200平方米的教学和住宿用房。

虽然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校舍简陋,但校园里书香氛围浓郁,培养的第一届汉藏毕业生达117名,他们为雅安、甘孜和凉山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已经更名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从建校初的基础条件差、底子薄,到如今跻身于四川一流高职院校行列。

2022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同年12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对高水平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出部署,明确把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为雅安融入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雅安实现开放格局之变、发展空间之变、城市能级之变。

“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打造川西医疗高地”,70多年后,雅安依旧初心不改,致力于为雅安以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川藏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增加,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雅安有信心。

本报记者 周代庆 鲁妮娜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全景   罗光德供图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全景 罗光德供图

援藏医疗队合影

援藏医疗队合影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1, NUM=0, GUID=1769091683859496960,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3/17/001/1769091683859496960.html, DOCPUBTIME=2024-03-17 04:01:07, DOCAUTHOR=周代庆, CLEAR_CONTENT= 近来,天全县中医医院“大先生”陈怀炯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点赞,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他“以医为媒”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随着雅安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将让雅安及周边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康养服务。 为健康 走出来 “天全县中医医院,扎西德勒!”根曲奔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赞叹着。这位来自甘孜州的小伙,专程送盆骨粉碎性骨折的妹妹到天全县中医医院治疗。根曲奔让说,妹妹在这里已经住院一个多月,花费不多,而且恢复情况很好。 在天全县中医医院,经常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同胞前来求医。甘孜、阿坝、凉山、西藏昌都的各族患者占了医院病人的大半以上,他们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长期的医患交往中,藏族同胞和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看得懂,就会觉得亲切。”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藏族老阿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医院所有的指示标语都有汉藏两种文字,第一次来也能分清科室。此外,医院还设置了中藏医馆,富有藏族特色的诊室门牌、汉藏双语指示牌、关于藏医的介绍等,散发着藏医、中医文化的韵味。 其实,在雅安不仅有天全县中医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接纳藏族同胞患者,雅安市中医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也经常接纳。 “不痛了,终于不痛了!”50多岁的阿木(化名)在雅安市中医医院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困扰了他多年的双侧髋关节疼痛也终于消失了。“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赠送给医院的锦旗上,阿木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天生髋关节存在脱位情况的藏族同胞朗先生,是甘孜州雅江县人,山地居多的雅江县让原本就行动不便的他出行更加困难。2022年,朗先生来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双脚从此踏实地踩到了地面。 健康,无疑是每个人的愿望。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大渡河大桥跨越500米深、2000米宽的大渡河峡谷,稳稳屹立在大渡河峡谷之中。一条隧道、一座大桥将雅安和甘孜连接在一起,不仅为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藏族同胞带去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 为支援 走进去 走,到高原去援藏! 一支支医疗队、一批批医务人员,来到高原为各族群众解除疑难杂症,帮助当地医院填补一项项医疗技术空白,并通过讲座、带徒、培训等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医技人才。 2022年,天全县中医医院医生李存刚参加“全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来到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医院。 “我们初来时的那个夜晚,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医院的院子里到处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花飘落在雪地里,也飘落在我们头顶和身上。”在李存刚的笔记中,记录了第一天抵达九龙县民族医院的情景。 “其实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到雅安求医也并没那么容易。”李存刚说,到达九龙县要翻越二郎山、折多山和鸡丑山三座大山,每一座都是终年积雪。“李存刚们”的到来,无疑为这里的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援藏期间,李存刚曾收到过一面“意想不到”的锦旗。那是一个周末,轮班休息的李存刚接到同事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同事说,“听说天全来了医生,人家特意过来的!” 患者是一名小学生,前些日子摔断了手,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李存刚检查后,诊断孩子是桡骨和耻骨骨折,为孩子重新做了复位。 过了不久,家属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医院送给李存刚。 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支援的几位医生。诸如路上被患者邀请到家里吃饭之类的事情,李存刚和同事们经常遇到。这样淳朴的情谊让李存刚记忆犹新,而这里发生的一切故事,都被他记录在报告文学作品里。 更多援藏的雅安医务工作者或许没有李存刚这般优美的文笔,但这并不阻碍他们用医术温暖少数民族同胞的心灵。 一到雨季,甘孜州雅江县的群众就要上山采松茸、挖虫草,长期跪在地上,经常穿着湿润的鞋子。很多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病、风湿病等关节性疾病。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不少雅江县的患者。 2023年3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义诊专家们刚到达雅江县祝桑乡卫生院前,藏族同胞白马来布便从义诊队伍中一眼认出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余强,白马来布拉着余强的手不断致谢。 “这是我手术后第三次复查,他们(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担心我去医院复查路途遥远,每次都来乡上。”白马来布说。 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下派专家、培训队伍……来自雅安的一支又一支医疗队、一位又一位医疗工作者,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健康。 新发展 向未来 1951年1月28日,《西康日报》登载了一则招生简章,3月12日,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正式成立,举行了简朴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就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成立之初,租用的是教会(浸礼会)教堂、外单位的公房和民房作课堂和宿舍;没有食堂,学生就在院坝里吃饭;没有自来水,学生便到河边洗漱。半年后,师生一道搬运沙石、砖瓦和木材,建起了面积为5200平方米的教学和住宿用房。 虽然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校舍简陋,但校园里书香氛围浓郁,培养的第一届汉藏毕业生达117名,他们为雅安、甘孜和凉山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已经更名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从建校初的基础条件差、底子薄,到如今跻身于四川一流高职院校行列。 2022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同年12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对高水平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出部署,明确把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为雅安融入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雅安实现开放格局之变、发展空间之变、城市能级之变。 “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打造川西医疗高地”,70多年后,雅安依旧初心不改,致力于为雅安以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川藏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增加,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雅安有信心。 本报记者 周代庆 鲁妮娜,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2647, NODEID=null, DOCTITLE=藏汉一家情谊长 “医”路阳光暖民心,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医疗工作者走上高原送健康

医疗工作者走上高原送健康

近来,天全县中医医院“大先生”陈怀炯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点赞,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他“以医为媒”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随着雅安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将让雅安及周边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康养服务。

为健康 走出来

“天全县中医医院,扎西德勒!”根曲奔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赞叹着。这位来自甘孜州的小伙,专程送盆骨粉碎性骨折的妹妹到天全县中医医院治疗。根曲奔让说,妹妹在这里已经住院一个多月,花费不多,而且恢复情况很好。

在天全县中医医院,经常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同胞前来求医。甘孜、阿坝、凉山、西藏昌都的各族患者占了医院病人的大半以上,他们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长期的医患交往中,藏族同胞和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看得懂,就会觉得亲切。”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藏族老阿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医院所有的指示标语都有汉藏两种文字,第一次来也能分清科室。此外,医院还设置了中藏医馆,富有藏族特色的诊室门牌、汉藏双语指示牌、关于藏医的介绍等,散发着藏医、中医文化的韵味。

其实,在雅安不仅有天全县中医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接纳藏族同胞患者,雅安市中医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也经常接纳。

“不痛了,终于不痛了!”50多岁的阿木(化名)在雅安市中医医院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困扰了他多年的双侧髋关节疼痛也终于消失了。“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赠送给医院的锦旗上,阿木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天生髋关节存在脱位情况的藏族同胞朗先生,是甘孜州雅江县人,山地居多的雅江县让原本就行动不便的他出行更加困难。2022年,朗先生来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双脚从此踏实地踩到了地面。

健康,无疑是每个人的愿望。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大渡河大桥跨越500米深、2000米宽的大渡河峡谷,稳稳屹立在大渡河峡谷之中。一条隧道、一座大桥将雅安和甘孜连接在一起,不仅为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藏族同胞带去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

为支援 走进去

走,到高原去援藏!

一支支医疗队、一批批医务人员,来到高原为各族群众解除疑难杂症,帮助当地医院填补一项项医疗技术空白,并通过讲座、带徒、培训等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医技人才。

2022年,天全县中医医院医生李存刚参加“全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来到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医院。

“我们初来时的那个夜晚,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医院的院子里到处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花飘落在雪地里,也飘落在我们头顶和身上。”在李存刚的笔记中,记录了第一天抵达九龙县民族医院的情景。

“其实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到雅安求医也并没那么容易。”李存刚说,到达九龙县要翻越二郎山、折多山和鸡丑山三座大山,每一座都是终年积雪。“李存刚们”的到来,无疑为这里的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援藏期间,李存刚曾收到过一面“意想不到”的锦旗。那是一个周末,轮班休息的李存刚接到同事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同事说,“听说天全来了医生,人家特意过来的!”

患者是一名小学生,前些日子摔断了手,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李存刚检查后,诊断孩子是桡骨和耻骨骨折,为孩子重新做了复位。

过了不久,家属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医院送给李存刚。

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支援的几位医生。诸如路上被患者邀请到家里吃饭之类的事情,李存刚和同事们经常遇到。这样淳朴的情谊让李存刚记忆犹新,而这里发生的一切故事,都被他记录在报告文学作品里。

更多援藏的雅安医务工作者或许没有李存刚这般优美的文笔,但这并不阻碍他们用医术温暖少数民族同胞的心灵。

一到雨季,甘孜州雅江县的群众就要上山采松茸、挖虫草,长期跪在地上,经常穿着湿润的鞋子。很多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病、风湿病等关节性疾病。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不少雅江县的患者。

2023年3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义诊专家们刚到达雅江县祝桑乡卫生院前,藏族同胞白马来布便从义诊队伍中一眼认出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余强,白马来布拉着余强的手不断致谢。

“这是我手术后第三次复查,他们(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担心我去医院复查路途遥远,每次都来乡上。”白马来布说。

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下派专家、培训队伍……来自雅安的一支又一支医疗队、一位又一位医疗工作者,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健康。

新发展 向未来

1951年1月28日,《西康日报》登载了一则招生简章,3月12日,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正式成立,举行了简朴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就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成立之初,租用的是教会(浸礼会)教堂、外单位的公房和民房作课堂和宿舍;没有食堂,学生就在院坝里吃饭;没有自来水,学生便到河边洗漱。半年后,师生一道搬运沙石、砖瓦和木材,建起了面积为5200平方米的教学和住宿用房。

虽然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校舍简陋,但校园里书香氛围浓郁,培养的第一届汉藏毕业生达117名,他们为雅安、甘孜和凉山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已经更名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从建校初的基础条件差、底子薄,到如今跻身于四川一流高职院校行列。

2022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同年12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对高水平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出部署,明确把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为雅安融入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雅安实现开放格局之变、发展空间之变、城市能级之变。

“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打造川西医疗高地”,70多年后,雅安依旧初心不改,致力于为雅安以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川藏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增加,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雅安有信心。

本报记者 周代庆 鲁妮娜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全景   罗光德供图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全景 罗光德供图

援藏医疗队合影

援藏医疗队合影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69091683859496960, IR_CONTENT= 近来,天全县中医医院“大先生”陈怀炯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点赞,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他“以医为媒”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随着雅安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将让雅安及周边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康养服务。 为健康 走出来 “天全县中医医院,扎西德勒!”根曲奔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赞叹着。这位来自甘孜州的小伙,专程送盆骨粉碎性骨折的妹妹到天全县中医医院治疗。根曲奔让说,妹妹在这里已经住院一个多月,花费不多,而且恢复情况很好。 在天全县中医医院,经常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同胞前来求医。甘孜、阿坝、凉山、西藏昌都的各族患者占了医院病人的大半以上,他们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长期的医患交往中,藏族同胞和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看得懂,就会觉得亲切。”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藏族老阿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医院所有的指示标语都有汉藏两种文字,第一次来也能分清科室。此外,医院还设置了中藏医馆,富有藏族特色的诊室门牌、汉藏双语指示牌、关于藏医的介绍等,散发着藏医、中医文化的韵味。 其实,在雅安不仅有天全县中医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接纳藏族同胞患者,雅安市中医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也经常接纳。 “不痛了,终于不痛了!”50多岁的阿木(化名)在雅安市中医医院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困扰了他多年的双侧髋关节疼痛也终于消失了。“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赠送给医院的锦旗上,阿木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天生髋关节存在脱位情况的藏族同胞朗先生,是甘孜州雅江县人,山地居多的雅江县让原本就行动不便的他出行更加困难。2022年,朗先生来到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双脚从此踏实地踩到了地面。 健康,无疑是每个人的愿望。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大渡河大桥跨越500米深、2000米宽的大渡河峡谷,稳稳屹立在大渡河峡谷之中。一条隧道、一座大桥将雅安和甘孜连接在一起,不仅为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藏族同胞带去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 为支援 走进去 走,到高原去援藏! 一支支医疗队、一批批医务人员,来到高原为各族群众解除疑难杂症,帮助当地医院填补一项项医疗技术空白,并通过讲座、带徒、培训等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医技人才。 2022年,天全县中医医院医生李存刚参加“全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来到甘孜州九龙县民族医院。 “我们初来时的那个夜晚,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医院的院子里到处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花飘落在雪地里,也飘落在我们头顶和身上。”在李存刚的笔记中,记录了第一天抵达九龙县民族医院的情景。 “其实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到雅安求医也并没那么容易。”李存刚说,到达九龙县要翻越二郎山、折多山和鸡丑山三座大山,每一座都是终年积雪。“李存刚们”的到来,无疑为这里的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援藏期间,李存刚曾收到过一面“意想不到”的锦旗。那是一个周末,轮班休息的李存刚接到同事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同事说,“听说天全来了医生,人家特意过来的!” 患者是一名小学生,前些日子摔断了手,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李存刚检查后,诊断孩子是桡骨和耻骨骨折,为孩子重新做了复位。 过了不久,家属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医院送给李存刚。 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支援的几位医生。诸如路上被患者邀请到家里吃饭之类的事情,李存刚和同事们经常遇到。这样淳朴的情谊让李存刚记忆犹新,而这里发生的一切故事,都被他记录在报告文学作品里。 更多援藏的雅安医务工作者或许没有李存刚这般优美的文笔,但这并不阻碍他们用医术温暖少数民族同胞的心灵。 一到雨季,甘孜州雅江县的群众就要上山采松茸、挖虫草,长期跪在地上,经常穿着湿润的鞋子。很多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病、风湿病等关节性疾病。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不少雅江县的患者。 2023年3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义诊专家们刚到达雅江县祝桑乡卫生院前,藏族同胞白马来布便从义诊队伍中一眼认出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余强,白马来布拉着余强的手不断致谢。 “这是我手术后第三次复查,他们(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担心我去医院复查路途遥远,每次都来乡上。”白马来布说。 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下派专家、培训队伍……来自雅安的一支又一支医疗队、一位又一位医疗工作者,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健康。 新发展 向未来 1951年1月28日,《西康日报》登载了一则招生简章,3月12日,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正式成立,举行了简朴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就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成立之初,租用的是教会(浸礼会)教堂、外单位的公房和民房作课堂和宿舍;没有食堂,学生就在院坝里吃饭;没有自来水,学生便到河边洗漱。半年后,师生一道搬运沙石、砖瓦和木材,建起了面积为5200平方米的教学和住宿用房。 虽然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校舍简陋,但校园里书香氛围浓郁,培养的第一届汉藏毕业生达117名,他们为雅安、甘孜和凉山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已经更名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从建校初的基础条件差、底子薄,到如今跻身于四川一流高职院校行列。 2022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同年12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对高水平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出部署,明确把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作为雅安融入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雅安实现开放格局之变、发展空间之变、城市能级之变。 “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打造川西医疗高地”,70多年后,雅安依旧初心不改,致力于为雅安以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川藏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增加,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雅安有信心。 本报记者 周代庆 鲁妮娜,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317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0E/wKhurGX2A9-AaAoxAAnFv8g2l0k634.png, ZB_AREA_LIST=, FB=

, TS=医疗工作者走上高原送健康&&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全景 罗光德供图&&援藏医疗队合影},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4, PAPERDATE=2024/03/17, DA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