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雅安寻宝

——发现油印小报《康宁桥》半月刊(下)

如何评价《康宁桥》半月刊

《康宁桥》其貌不扬,是16开单面油印的小报,字迹不够清晰,编排也有极大随意性,不规范,看上去简陋,是不正规的出版物。但是不能仅从外表观察,仔细阅读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的创办,是雅属新闻事业中一株茁壮的幼苗,但诞生在内战时期,外部环境恶劣,时局动荡,变化莫测,又靠捐助生存,而且编者是学生,经常处在进出校门旳变动中,因此不能不为《康宁桥》前途担忧,无从得知出版了多少期及何时终刊,现就看到的第2期予以评说。

《康宁桥》是特殊群体、在特殊环境下办的特殊刊物。这个特殊群体就是背井离乡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一心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关心国事家事,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从第2期《康宁桥》的内容,便可深深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乡情。他们报道家乡发生的事,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对家乡弊害的揭露与批评,无不出自游子们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义是无法割舍的,无论他们在上海、南京或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荥经人,故乡在荥经。《康宁桥》是游子们情感寄托与宣泄的园地,因而受到欢迎。

《康宁桥》是留学生与留学生、留学生与家乡沟通的桥梁。沟通有各种方式,但最方便、最简易、最直接又最能同时广泛交流的就是报刊。各种信息汇集在编辑者手上,通过报刊这一载体传播出去,使在各地的人及时获取。这种大众传播的方式,是信息传播最便捷最迅速的方式,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最突出有效。荥经留学生充分利用媒体具有的这一特点,创办《康宁桥》,并规定为半月刊,即编辑者是消息总汇,每半月发布一次,频率还是很高的。而且《康宁桥》设有各种栏目,刊载各类稿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说明《康宁桥》的信息量充分,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创办《康宁桥》是交流沟通的最佳方式和选择,其中也有编者与读者的沟通,用“特别启事”的方式,公布内部信息,使会务、募捐、编辑等信息公开。这很重要,因为《康宁桥》是大家的《康宁桥》,每个会员是读者也是参与者,有知情权,内部信息公开,更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康宁桥》的内容丰富。《康宁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外地求学的荥经青年,以及故乡荥经的有关人士。在外地的想知道家乡发生的一切,在家乡的又想知道学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彼此牵挂。《康宁桥》定时报道,事无巨细,尽在小小的印刷物中。虽然看到的第2期只有三个版,大概六千字,但容纳的信息量足够多。有言论、新闻、通讯及动态性报道,读者从中都可捕捉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思念的、牵挂的、欣慰的、希望的、渴求的等等,都融在每个方块字中,这就是《康宁桥》。

另外,《康宁桥》还负有改造家乡的任务,学子们利用报纸揭露家乡社会中的弊端与黑暗,就是投入家乡反封建实践的活动,经风雨见世面,既改造客观,也是他们对主观最大的自我改造,在锻炼中增长真知灼见。《康宁桥》是他们负起社会责任的开始,已经彰显。

从新闻业务来看,《康宁桥》虽然不是新闻专业人士办的刊物,但也办得颇有章法。

《康宁桥》是由不是学习新闻的学子们所办,但是从这一期《康宁桥》来看,编辑很有章法,三个版面内容纷繁,却条理清晰,各有侧重。“竞选”是家乡父老乡亲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学子们关心的要事,放在一版头条,占据一个整版,十分突出醒目,彰显对这一事件的重视,这样的安排符合办报的要求。第二版,发表一篇关于“荥经教育危机” 的“专论”,占二版一半的篇幅,是二版的头条,与其配合的是通讯《荥经现状》,都说明荥经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这种编辑方式,以言论为首,附带新闻加以补充,充分论证“危机”存在于各个方面,以引起大家的“危机”意识,并加以关注和提出解决办法。第三版内容较杂,但条条有序,是编者想说的,也是读者想知道的。尤其突出的是设有较多栏目,用栏目归纳信息,便于阅读,使版面显得有序而不杂乱,并增加版面的生动性。总之,三个版内容适量,文字通顺,编排有序,显示编者并不外行,懂得一些编辑常识。

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留学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滋生了留学生报刊的出现,是那个时期新闻事业亮丽的风景。荥经学子是这次留学潮的参与者,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封闭,迈向开放,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壮举与追求,也是有意义的抉择。

《康宁桥》虽创办较晚,但绝不逊色,它让我们感受到70多年前时代的脉搏,记录了一代学子的思想情感。他们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介绍外面的情况,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并对国事家事发表意见和评论,关心和参与家乡的变革,尽一份义务和责任,是他们自觉的担当。因此《康宁桥》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雅属新闻事业的内涵,十分珍贵。 王绿萍/文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退休教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1, NUM=1, GUID=1771598199847452674,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3/24/002/1771598199847452674.html, DOCPUBTIME=2024-03-24 02: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如何评价《康宁桥》半月刊 《康宁桥》其貌不扬,是16开单面油印的小报,字迹不够清晰,编排也有极大随意性,不规范,看上去简陋,是不正规的出版物。但是不能仅从外表观察,仔细阅读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的创办,是雅属新闻事业中一株茁壮的幼苗,但诞生在内战时期,外部环境恶劣,时局动荡,变化莫测,又靠捐助生存,而且编者是学生,经常处在进出校门旳变动中,因此不能不为《康宁桥》前途担忧,无从得知出版了多少期及何时终刊,现就看到的第2期予以评说。 《康宁桥》是特殊群体、在特殊环境下办的特殊刊物。这个特殊群体就是背井离乡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一心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关心国事家事,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从第2期《康宁桥》的内容,便可深深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乡情。他们报道家乡发生的事,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对家乡弊害的揭露与批评,无不出自游子们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义是无法割舍的,无论他们在上海、南京或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荥经人,故乡在荥经。《康宁桥》是游子们情感寄托与宣泄的园地,因而受到欢迎。 《康宁桥》是留学生与留学生、留学生与家乡沟通的桥梁。沟通有各种方式,但最方便、最简易、最直接又最能同时广泛交流的就是报刊。各种信息汇集在编辑者手上,通过报刊这一载体传播出去,使在各地的人及时获取。这种大众传播的方式,是信息传播最便捷最迅速的方式,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最突出有效。荥经留学生充分利用媒体具有的这一特点,创办《康宁桥》,并规定为半月刊,即编辑者是消息总汇,每半月发布一次,频率还是很高的。而且《康宁桥》设有各种栏目,刊载各类稿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说明《康宁桥》的信息量充分,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创办《康宁桥》是交流沟通的最佳方式和选择,其中也有编者与读者的沟通,用“特别启事”的方式,公布内部信息,使会务、募捐、编辑等信息公开。这很重要,因为《康宁桥》是大家的《康宁桥》,每个会员是读者也是参与者,有知情权,内部信息公开,更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康宁桥》的内容丰富。《康宁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外地求学的荥经青年,以及故乡荥经的有关人士。在外地的想知道家乡发生的一切,在家乡的又想知道学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彼此牵挂。《康宁桥》定时报道,事无巨细,尽在小小的印刷物中。虽然看到的第2期只有三个版,大概六千字,但容纳的信息量足够多。有言论、新闻、通讯及动态性报道,读者从中都可捕捉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思念的、牵挂的、欣慰的、希望的、渴求的等等,都融在每个方块字中,这就是《康宁桥》。 另外,《康宁桥》还负有改造家乡的任务,学子们利用报纸揭露家乡社会中的弊端与黑暗,就是投入家乡反封建实践的活动,经风雨见世面,既改造客观,也是他们对主观最大的自我改造,在锻炼中增长真知灼见。《康宁桥》是他们负起社会责任的开始,已经彰显。 从新闻业务来看,《康宁桥》虽然不是新闻专业人士办的刊物,但也办得颇有章法。 《康宁桥》是由不是学习新闻的学子们所办,但是从这一期《康宁桥》来看,编辑很有章法,三个版面内容纷繁,却条理清晰,各有侧重。“竞选”是家乡父老乡亲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学子们关心的要事,放在一版头条,占据一个整版,十分突出醒目,彰显对这一事件的重视,这样的安排符合办报的要求。第二版,发表一篇关于“荥经教育危机” 的“专论”,占二版一半的篇幅,是二版的头条,与其配合的是通讯《荥经现状》,都说明荥经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这种编辑方式,以言论为首,附带新闻加以补充,充分论证“危机”存在于各个方面,以引起大家的“危机”意识,并加以关注和提出解决办法。第三版内容较杂,但条条有序,是编者想说的,也是读者想知道的。尤其突出的是设有较多栏目,用栏目归纳信息,便于阅读,使版面显得有序而不杂乱,并增加版面的生动性。总之,三个版内容适量,文字通顺,编排有序,显示编者并不外行,懂得一些编辑常识。 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留学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滋生了留学生报刊的出现,是那个时期新闻事业亮丽的风景。荥经学子是这次留学潮的参与者,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封闭,迈向开放,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壮举与追求,也是有意义的抉择。 《康宁桥》虽创办较晚,但绝不逊色,它让我们感受到70多年前时代的脉搏,记录了一代学子的思想情感。他们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介绍外面的情况,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并对国事家事发表意见和评论,关心和参与家乡的变革,尽一份义务和责任,是他们自觉的担当。因此《康宁桥》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雅属新闻事业的内涵,十分珍贵。 王绿萍/文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退休教授),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969, NODEID=null, DOCTITLE=雅安寻宝,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如何评价《康宁桥》半月刊

《康宁桥》其貌不扬,是16开单面油印的小报,字迹不够清晰,编排也有极大随意性,不规范,看上去简陋,是不正规的出版物。但是不能仅从外表观察,仔细阅读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的创办,是雅属新闻事业中一株茁壮的幼苗,但诞生在内战时期,外部环境恶劣,时局动荡,变化莫测,又靠捐助生存,而且编者是学生,经常处在进出校门旳变动中,因此不能不为《康宁桥》前途担忧,无从得知出版了多少期及何时终刊,现就看到的第2期予以评说。

《康宁桥》是特殊群体、在特殊环境下办的特殊刊物。这个特殊群体就是背井离乡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一心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关心国事家事,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从第2期《康宁桥》的内容,便可深深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乡情。他们报道家乡发生的事,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对家乡弊害的揭露与批评,无不出自游子们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义是无法割舍的,无论他们在上海、南京或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荥经人,故乡在荥经。《康宁桥》是游子们情感寄托与宣泄的园地,因而受到欢迎。

《康宁桥》是留学生与留学生、留学生与家乡沟通的桥梁。沟通有各种方式,但最方便、最简易、最直接又最能同时广泛交流的就是报刊。各种信息汇集在编辑者手上,通过报刊这一载体传播出去,使在各地的人及时获取。这种大众传播的方式,是信息传播最便捷最迅速的方式,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最突出有效。荥经留学生充分利用媒体具有的这一特点,创办《康宁桥》,并规定为半月刊,即编辑者是消息总汇,每半月发布一次,频率还是很高的。而且《康宁桥》设有各种栏目,刊载各类稿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说明《康宁桥》的信息量充分,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创办《康宁桥》是交流沟通的最佳方式和选择,其中也有编者与读者的沟通,用“特别启事”的方式,公布内部信息,使会务、募捐、编辑等信息公开。这很重要,因为《康宁桥》是大家的《康宁桥》,每个会员是读者也是参与者,有知情权,内部信息公开,更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康宁桥》的内容丰富。《康宁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外地求学的荥经青年,以及故乡荥经的有关人士。在外地的想知道家乡发生的一切,在家乡的又想知道学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彼此牵挂。《康宁桥》定时报道,事无巨细,尽在小小的印刷物中。虽然看到的第2期只有三个版,大概六千字,但容纳的信息量足够多。有言论、新闻、通讯及动态性报道,读者从中都可捕捉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思念的、牵挂的、欣慰的、希望的、渴求的等等,都融在每个方块字中,这就是《康宁桥》。

另外,《康宁桥》还负有改造家乡的任务,学子们利用报纸揭露家乡社会中的弊端与黑暗,就是投入家乡反封建实践的活动,经风雨见世面,既改造客观,也是他们对主观最大的自我改造,在锻炼中增长真知灼见。《康宁桥》是他们负起社会责任的开始,已经彰显。

从新闻业务来看,《康宁桥》虽然不是新闻专业人士办的刊物,但也办得颇有章法。

《康宁桥》是由不是学习新闻的学子们所办,但是从这一期《康宁桥》来看,编辑很有章法,三个版面内容纷繁,却条理清晰,各有侧重。“竞选”是家乡父老乡亲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学子们关心的要事,放在一版头条,占据一个整版,十分突出醒目,彰显对这一事件的重视,这样的安排符合办报的要求。第二版,发表一篇关于“荥经教育危机” 的“专论”,占二版一半的篇幅,是二版的头条,与其配合的是通讯《荥经现状》,都说明荥经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这种编辑方式,以言论为首,附带新闻加以补充,充分论证“危机”存在于各个方面,以引起大家的“危机”意识,并加以关注和提出解决办法。第三版内容较杂,但条条有序,是编者想说的,也是读者想知道的。尤其突出的是设有较多栏目,用栏目归纳信息,便于阅读,使版面显得有序而不杂乱,并增加版面的生动性。总之,三个版内容适量,文字通顺,编排有序,显示编者并不外行,懂得一些编辑常识。

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留学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滋生了留学生报刊的出现,是那个时期新闻事业亮丽的风景。荥经学子是这次留学潮的参与者,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封闭,迈向开放,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壮举与追求,也是有意义的抉择。

《康宁桥》虽创办较晚,但绝不逊色,它让我们感受到70多年前时代的脉搏,记录了一代学子的思想情感。他们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介绍外面的情况,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并对国事家事发表意见和评论,关心和参与家乡的变革,尽一份义务和责任,是他们自觉的担当。因此《康宁桥》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雅属新闻事业的内涵,十分珍贵。 王绿萍/文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退休教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71598199847452674, IR_CONTENT= 如何评价《康宁桥》半月刊 《康宁桥》其貌不扬,是16开单面油印的小报,字迹不够清晰,编排也有极大随意性,不规范,看上去简陋,是不正规的出版物。但是不能仅从外表观察,仔细阅读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的创办,是雅属新闻事业中一株茁壮的幼苗,但诞生在内战时期,外部环境恶劣,时局动荡,变化莫测,又靠捐助生存,而且编者是学生,经常处在进出校门旳变动中,因此不能不为《康宁桥》前途担忧,无从得知出版了多少期及何时终刊,现就看到的第2期予以评说。 《康宁桥》是特殊群体、在特殊环境下办的特殊刊物。这个特殊群体就是背井离乡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一心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关心国事家事,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从第2期《康宁桥》的内容,便可深深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乡情。他们报道家乡发生的事,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对家乡弊害的揭露与批评,无不出自游子们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义是无法割舍的,无论他们在上海、南京或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荥经人,故乡在荥经。《康宁桥》是游子们情感寄托与宣泄的园地,因而受到欢迎。 《康宁桥》是留学生与留学生、留学生与家乡沟通的桥梁。沟通有各种方式,但最方便、最简易、最直接又最能同时广泛交流的就是报刊。各种信息汇集在编辑者手上,通过报刊这一载体传播出去,使在各地的人及时获取。这种大众传播的方式,是信息传播最便捷最迅速的方式,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最突出有效。荥经留学生充分利用媒体具有的这一特点,创办《康宁桥》,并规定为半月刊,即编辑者是消息总汇,每半月发布一次,频率还是很高的。而且《康宁桥》设有各种栏目,刊载各类稿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说明《康宁桥》的信息量充分,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创办《康宁桥》是交流沟通的最佳方式和选择,其中也有编者与读者的沟通,用“特别启事”的方式,公布内部信息,使会务、募捐、编辑等信息公开。这很重要,因为《康宁桥》是大家的《康宁桥》,每个会员是读者也是参与者,有知情权,内部信息公开,更能获得大家的信任。 《康宁桥》的内容丰富。《康宁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外地求学的荥经青年,以及故乡荥经的有关人士。在外地的想知道家乡发生的一切,在家乡的又想知道学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彼此牵挂。《康宁桥》定时报道,事无巨细,尽在小小的印刷物中。虽然看到的第2期只有三个版,大概六千字,但容纳的信息量足够多。有言论、新闻、通讯及动态性报道,读者从中都可捕捉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思念的、牵挂的、欣慰的、希望的、渴求的等等,都融在每个方块字中,这就是《康宁桥》。 另外,《康宁桥》还负有改造家乡的任务,学子们利用报纸揭露家乡社会中的弊端与黑暗,就是投入家乡反封建实践的活动,经风雨见世面,既改造客观,也是他们对主观最大的自我改造,在锻炼中增长真知灼见。《康宁桥》是他们负起社会责任的开始,已经彰显。 从新闻业务来看,《康宁桥》虽然不是新闻专业人士办的刊物,但也办得颇有章法。 《康宁桥》是由不是学习新闻的学子们所办,但是从这一期《康宁桥》来看,编辑很有章法,三个版面内容纷繁,却条理清晰,各有侧重。“竞选”是家乡父老乡亲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学子们关心的要事,放在一版头条,占据一个整版,十分突出醒目,彰显对这一事件的重视,这样的安排符合办报的要求。第二版,发表一篇关于“荥经教育危机” 的“专论”,占二版一半的篇幅,是二版的头条,与其配合的是通讯《荥经现状》,都说明荥经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这种编辑方式,以言论为首,附带新闻加以补充,充分论证“危机”存在于各个方面,以引起大家的“危机”意识,并加以关注和提出解决办法。第三版内容较杂,但条条有序,是编者想说的,也是读者想知道的。尤其突出的是设有较多栏目,用栏目归纳信息,便于阅读,使版面显得有序而不杂乱,并增加版面的生动性。总之,三个版内容适量,文字通顺,编排有序,显示编者并不外行,懂得一些编辑常识。 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留学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滋生了留学生报刊的出现,是那个时期新闻事业亮丽的风景。荥经学子是这次留学潮的参与者,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封闭,迈向开放,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壮举与追求,也是有意义的抉择。 《康宁桥》虽创办较晚,但绝不逊色,它让我们感受到70多年前时代的脉搏,记录了一代学子的思想情感。他们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介绍外面的情况,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并对国事家事发表意见和评论,关心和参与家乡的变革,尽一份义务和责任,是他们自觉的担当。因此《康宁桥》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雅属新闻事业的内涵,十分珍贵。 王绿萍/文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退休教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324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66/wKhurWX_IlWAXqn-AAv4T9VBkaU686.png, ZB_AREA_LIST=, FB=

——发现油印小报《康宁桥》半月刊(下)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03/24, DAY=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