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为碳市场建设
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 许光清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

江苏常熟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改造投入达10多亿元。海南一家热电厂启用年捕集2000吨燃气烟气二氧化碳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自愿实现低碳转型的动力何在?

企业降碳后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出碳排放配额,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现实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被理解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自2021年7月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通过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能够倒逼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法治是护航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本力量。前不久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6个方面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提升立法层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构建日益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为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不仅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的关键要素。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多家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问题,彰显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各相关方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对数据造假行为严管、严查、严罚并形成有效震慑,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夯实构建高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的根基。

应当看到,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等新事物,既不能放松监管也要审慎包容,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引导其不偏离发展正轨的同时,相关制度设计需保持必要弹性,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做好统筹协调、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更好发挥碳市场协同减污降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积极作用。

首单交易达25万吨!前不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方护绿、降碳、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逐绿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据3月27日人民日报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3, NUM=3, GUID=1773032652090834944,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3/28/004/1773032652090834944.html, DOCPUBTIME=2024-03-28 01: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 江苏常熟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改造投入达10多亿元。海南一家热电厂启用年捕集2000吨燃气烟气二氧化碳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自愿实现低碳转型的动力何在? 企业降碳后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出碳排放配额,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现实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被理解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自2021年7月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通过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能够倒逼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法治是护航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本力量。前不久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6个方面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提升立法层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构建日益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为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不仅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的关键要素。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多家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问题,彰显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各相关方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对数据造假行为严管、严查、严罚并形成有效震慑,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夯实构建高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的根基。 应当看到,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等新事物,既不能放松监管也要审慎包容,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引导其不偏离发展正轨的同时,相关制度设计需保持必要弹性,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做好统筹协调、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更好发挥碳市场协同减污降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积极作用。 首单交易达25万吨!前不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方护绿、降碳、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逐绿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据3月27日人民日报,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1248, NODEID=null, DOCTITLE=为碳市场建设
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

江苏常熟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改造投入达10多亿元。海南一家热电厂启用年捕集2000吨燃气烟气二氧化碳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自愿实现低碳转型的动力何在?

企业降碳后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出碳排放配额,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现实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被理解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自2021年7月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通过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能够倒逼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法治是护航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本力量。前不久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6个方面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提升立法层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构建日益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为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不仅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的关键要素。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多家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问题,彰显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各相关方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对数据造假行为严管、严查、严罚并形成有效震慑,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夯实构建高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的根基。

应当看到,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等新事物,既不能放松监管也要审慎包容,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引导其不偏离发展正轨的同时,相关制度设计需保持必要弹性,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做好统筹协调、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更好发挥碳市场协同减污降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积极作用。

首单交易达25万吨!前不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方护绿、降碳、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逐绿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据3月27日人民日报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73032652090834944, IR_CONTENT=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 江苏常熟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改造投入达10多亿元。海南一家热电厂启用年捕集2000吨燃气烟气二氧化碳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自愿实现低碳转型的动力何在? 企业降碳后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出碳排放配额,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现实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被理解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自2021年7月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通过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能够倒逼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法治是护航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本力量。前不久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6个方面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提升立法层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构建日益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为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不仅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的关键要素。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多家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问题,彰显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各相关方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对数据造假行为严管、严查、严罚并形成有效震慑,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夯实构建高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的根基。 应当看到,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等新事物,既不能放松监管也要审慎包容,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引导其不偏离发展正轨的同时,相关制度设计需保持必要弹性,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做好统筹协调、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更好发挥碳市场协同减污降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积极作用。 首单交易达25万吨!前不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方护绿、降碳、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逐绿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据3月27日人民日报,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328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67/wKhurWYEWkWAGZ_cAA0zdYIDNjI529.png, ZB_AREA_LIST=, FB=

□ 许光清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03/28, DA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