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统筹施策补齐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解决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高质量发展,协调是内生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不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制约经济发展质量。四川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从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川经济地理板块特征之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大,在全国都比较典型。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但区域协调发展不足仍比较明显。当前四川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优势地区领先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着力构建都市圈引领、增长极带动、全域联动、竞相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不断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五区共兴”发展取得更多务实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齐步走”,而是要立足各区域实际,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动态平衡。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在当前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五区”都要从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既存在不少老问题,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当前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突出“松绑、放开、搞活”,通过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办法路径,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把握和谋划,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短板不补,必埋隐患;长板不锻,恐失先机;底板不固,地动山摇。必须长短并举,统筹兼顾,方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增强发展的韧性和动力,让四川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又快又稳又好。

据5月16日四川日报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5, PREBM=001, NUM=0, GUID=179115187829637120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5/17/001/1791151878296371202.html, DOCPUBTIME=2024-05-17 14:1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解决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高质量发展,协调是内生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不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制约经济发展质量。四川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从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川经济地理板块特征之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大,在全国都比较典型。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但区域协调发展不足仍比较明显。当前四川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优势地区领先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着力构建都市圈引领、增长极带动、全域联动、竞相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不断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五区共兴”发展取得更多务实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齐步走”,而是要立足各区域实际,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动态平衡。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在当前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五区”都要从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既存在不少老问题,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当前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突出“松绑、放开、搞活”,通过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办法路径,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把握和谋划,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短板不补,必埋隐患;长板不锻,恐失先机;底板不固,地动山摇。必须长短并举,统筹兼顾,方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增强发展的韧性和动力,让四川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又快又稳又好。 据5月16日四川日报,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1302, NODEID=null, DOCTITLE=统筹施策补齐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解决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高质量发展,协调是内生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不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制约经济发展质量。四川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从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川经济地理板块特征之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大,在全国都比较典型。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但区域协调发展不足仍比较明显。当前四川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优势地区领先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着力构建都市圈引领、增长极带动、全域联动、竞相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不断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五区共兴”发展取得更多务实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齐步走”,而是要立足各区域实际,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动态平衡。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在当前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五区”都要从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既存在不少老问题,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当前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突出“松绑、放开、搞活”,通过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办法路径,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把握和谋划,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短板不补,必埋隐患;长板不锻,恐失先机;底板不固,地动山摇。必须长短并举,统筹兼顾,方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增强发展的韧性和动力,让四川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又快又稳又好。

据5月16日四川日报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91151878296371202, IR_CONTENT=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持续用力解决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高质量发展,协调是内生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不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制约经济发展质量。四川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从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川经济地理板块特征之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大,在全国都比较典型。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但区域协调发展不足仍比较明显。当前四川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优势地区领先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着力构建都市圈引领、增长极带动、全域联动、竞相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不断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五区共兴”发展取得更多务实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齐步走”,而是要立足各区域实际,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动态平衡。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在当前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五区”都要从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既存在不少老问题,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当前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突出“松绑、放开、搞活”,通过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办法路径,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把握和谋划,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短板不补,必埋隐患;长板不锻,恐失先机;底板不固,地动山摇。必须长短并举,统筹兼顾,方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增强发展的韧性和动力,让四川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又快又稳又好。 据5月16日四川日报,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517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33/wKhurGZG_quACLzQAAy-xDOqL7k852.png, ZB_AREA_LIST=, FB=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4, PAPERDATE=2024/05/17, DA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