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党委:

坚定信心铆足干劲 共启涅槃重生新篇章

5月的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木茂盛。从妥善应对处置“9·5”泸定地震到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从突出抓好产业提质增效到有序引导转移搬迁群体向二三产业就业增收,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实干担当扛起守一方平安、惠一方民生、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

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如今的王岗坪乡,人人饱含奋进激情,铭记关怀、感恩奋进,锚定“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标,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昂扬奋斗!

攻坚克难

日夜兼程奋战灾后重建

伴着夏日暖阳,走进王岗坪乡“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民居与蓝天白云搭配得舒心宜人。老人们坐在门前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地嬉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写在了脸上。

这幸福一幕的背后,离不开乡党委的敢于担当和积极作为。

2022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王岗坪乡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一度沦为“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乡党委第一时间集结辖区内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灾。

乡党委班子带头冲锋抢险,徒步登山、划船渡河挺进3个重灾村,党员干部四处奔走,用坚毅的手臂在废墟中刨出了被困的6名群众,用坚实的背脊背着病重的老人,以最快速度搜救129名伤员,转移安置3314名受灾群众。

乡党委坚持把群众住房安全放在首位,通过科学评估、反复论证,完成了安置点选址,并积极启动“2+5”整村整组搬迁和农房受损集中重建。

为了打消群众不愿搬迁的顾虑,全乡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迅速开展工作。“我们组建政策宣讲、过渡包保等4支党员先锋队,白天接待群众,傍晚会商调度,晚上登门服务。”王岗坪乡党委书记姜磊回忆道,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与受灾群众户户见面,仅用27天锁定644户2391人集中重建户,用42天完成485户原址倒房任务。

同时,仅用7天时间完成170余亩集中调地任务,超时序推进44个重建项目。

灾后重建4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全乡党员干部先后入户走访14万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1万余份,解决问题2000余个,用苦干实干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托起了一户户“安居梦”。

2023年11月16日,王岗坪乡如期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分房、搬迁入住,实现了搬新家、住新房、过新年。

“我今年76岁了,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上和电视里一样巴适的楼房,共产党‘卡莎莎’!”分房当天,该乡跃进村重建户倪天华的话令姜磊感动不已:“村民的话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勇于攻坚

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自动喂料、自动清粪……位于王岗坪乡爱国村的石棉县草科鸡产业恢复重建项目,充满了“科技感”的鸡舍映入眼帘,一只只神采奕奕的草科鸡在立体养殖笼内啄着粮食。该项目建有草科鸡“育繁推一体化”养殖场1个、草科鸡遗传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基地1个,常年存栏1万只以上草科鸡种鸡,年产能达到70万只以上。项目正式投产后,将采取“公司+育繁推一体化场+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助农增收。

在距离爱国村十多公里外的挖角村,王岗坪乡生猪养殖小区恢复重建项目也已建成。项目建成后,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可用于灌溉周边黄果柑示范片,实现“畜——粪肥——田——果”循环,是继王岗坪乡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粮经复合示范片区的农业现代化重要部分。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恢复发展双重考验,乡党委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这两个恢复重建项目便是全乡推动发展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党委统筹灾后重建与发展再建,成立旅游集镇联村党委,设立4个党员先锋岗,66名党员领岗履职,全环节保姆式服务3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开工,高效建成43个农业项目,实现“灾区变景区”的美丽景象。

与此同时,在文旅融合方面持续发力。乡党委组织受灾群众成立服务业商会,服务指导旅游从业人员和商家,共谋就业增收路径。建设全市首个景区“红色驿站”,助力景区开门营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新桥村重建户杨金惠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震前就是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微薄,震后通过驿站到王岗坪景区工作,参与帐篷酒店经营,每月工资加分红可以拿到4000元。”杨金惠笑着说。

如今,在王岗坪乡,还有很多个“杨金惠”。全乡依托景区发展文旅企业8家、特色餐饮21家、品牌民宿37家,带动1200名受灾群众进入“三产”创业就业。全乡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让灾区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迈向了“搬得出、安得好、能就业、快致富”的幸福生活。

“获得全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一殊荣,既是对我们的关心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姜磊说,王岗坪乡党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郑雨莎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5, PREBM=001, NUM=1, GUID=1792601596925509632,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5/21/002/1792601596925509632.html, DOCPUBTIME=2024-05-21 01:01:07, DOCAUTHOR=郑雨莎, CLEAR_CONTENT= 5月的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木茂盛。从妥善应对处置“9·5”泸定地震到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从突出抓好产业提质增效到有序引导转移搬迁群体向二三产业就业增收,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实干担当扛起守一方平安、惠一方民生、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 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如今的王岗坪乡,人人饱含奋进激情,铭记关怀、感恩奋进,锚定“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标,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昂扬奋斗! 攻坚克难 日夜兼程奋战灾后重建 伴着夏日暖阳,走进王岗坪乡“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民居与蓝天白云搭配得舒心宜人。老人们坐在门前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地嬉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写在了脸上。 这幸福一幕的背后,离不开乡党委的敢于担当和积极作为。 2022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王岗坪乡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一度沦为“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乡党委第一时间集结辖区内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灾。 乡党委班子带头冲锋抢险,徒步登山、划船渡河挺进3个重灾村,党员干部四处奔走,用坚毅的手臂在废墟中刨出了被困的6名群众,用坚实的背脊背着病重的老人,以最快速度搜救129名伤员,转移安置3314名受灾群众。 乡党委坚持把群众住房安全放在首位,通过科学评估、反复论证,完成了安置点选址,并积极启动“2+5”整村整组搬迁和农房受损集中重建。 为了打消群众不愿搬迁的顾虑,全乡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迅速开展工作。“我们组建政策宣讲、过渡包保等4支党员先锋队,白天接待群众,傍晚会商调度,晚上登门服务。”王岗坪乡党委书记姜磊回忆道,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与受灾群众户户见面,仅用27天锁定644户2391人集中重建户,用42天完成485户原址倒房任务。 同时,仅用7天时间完成170余亩集中调地任务,超时序推进44个重建项目。 灾后重建4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全乡党员干部先后入户走访14万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1万余份,解决问题2000余个,用苦干实干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托起了一户户“安居梦”。 2023年11月16日,王岗坪乡如期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分房、搬迁入住,实现了搬新家、住新房、过新年。 “我今年76岁了,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上和电视里一样巴适的楼房,共产党‘卡莎莎’!”分房当天,该乡跃进村重建户倪天华的话令姜磊感动不已:“村民的话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勇于攻坚 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自动喂料、自动清粪……位于王岗坪乡爱国村的石棉县草科鸡产业恢复重建项目,充满了“科技感”的鸡舍映入眼帘,一只只神采奕奕的草科鸡在立体养殖笼内啄着粮食。该项目建有草科鸡“育繁推一体化”养殖场1个、草科鸡遗传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基地1个,常年存栏1万只以上草科鸡种鸡,年产能达到70万只以上。项目正式投产后,将采取“公司+育繁推一体化场+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助农增收。 在距离爱国村十多公里外的挖角村,王岗坪乡生猪养殖小区恢复重建项目也已建成。项目建成后,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可用于灌溉周边黄果柑示范片,实现“畜——粪肥——田——果”循环,是继王岗坪乡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粮经复合示范片区的农业现代化重要部分。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恢复发展双重考验,乡党委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这两个恢复重建项目便是全乡推动发展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党委统筹灾后重建与发展再建,成立旅游集镇联村党委,设立4个党员先锋岗,66名党员领岗履职,全环节保姆式服务3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开工,高效建成43个农业项目,实现“灾区变景区”的美丽景象。 与此同时,在文旅融合方面持续发力。乡党委组织受灾群众成立服务业商会,服务指导旅游从业人员和商家,共谋就业增收路径。建设全市首个景区“红色驿站”,助力景区开门营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新桥村重建户杨金惠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震前就是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微薄,震后通过驿站到王岗坪景区工作,参与帐篷酒店经营,每月工资加分红可以拿到4000元。”杨金惠笑着说。 如今,在王岗坪乡,还有很多个“杨金惠”。全乡依托景区发展文旅企业8家、特色餐饮21家、品牌民宿37家,带动1200名受灾群众进入“三产”创业就业。全乡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让灾区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迈向了“搬得出、安得好、能就业、快致富”的幸福生活。 “获得全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一殊荣,既是对我们的关心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姜磊说,王岗坪乡党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郑雨莎,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2154, NODEID=null, DOCTITLE=坚定信心铆足干劲 共启涅槃重生新篇章,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党委:, ZB_ORIGINAL=0, CONTENT=
5月的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木茂盛。从妥善应对处置“9·5”泸定地震到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从突出抓好产业提质增效到有序引导转移搬迁群体向二三产业就业增收,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实干担当扛起守一方平安、惠一方民生、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

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如今的王岗坪乡,人人饱含奋进激情,铭记关怀、感恩奋进,锚定“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标,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昂扬奋斗!

攻坚克难

日夜兼程奋战灾后重建

伴着夏日暖阳,走进王岗坪乡“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民居与蓝天白云搭配得舒心宜人。老人们坐在门前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地嬉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写在了脸上。

这幸福一幕的背后,离不开乡党委的敢于担当和积极作为。

2022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王岗坪乡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一度沦为“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乡党委第一时间集结辖区内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灾。

乡党委班子带头冲锋抢险,徒步登山、划船渡河挺进3个重灾村,党员干部四处奔走,用坚毅的手臂在废墟中刨出了被困的6名群众,用坚实的背脊背着病重的老人,以最快速度搜救129名伤员,转移安置3314名受灾群众。

乡党委坚持把群众住房安全放在首位,通过科学评估、反复论证,完成了安置点选址,并积极启动“2+5”整村整组搬迁和农房受损集中重建。

为了打消群众不愿搬迁的顾虑,全乡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迅速开展工作。“我们组建政策宣讲、过渡包保等4支党员先锋队,白天接待群众,傍晚会商调度,晚上登门服务。”王岗坪乡党委书记姜磊回忆道,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与受灾群众户户见面,仅用27天锁定644户2391人集中重建户,用42天完成485户原址倒房任务。

同时,仅用7天时间完成170余亩集中调地任务,超时序推进44个重建项目。

灾后重建4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全乡党员干部先后入户走访14万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1万余份,解决问题2000余个,用苦干实干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托起了一户户“安居梦”。

2023年11月16日,王岗坪乡如期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分房、搬迁入住,实现了搬新家、住新房、过新年。

“我今年76岁了,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上和电视里一样巴适的楼房,共产党‘卡莎莎’!”分房当天,该乡跃进村重建户倪天华的话令姜磊感动不已:“村民的话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勇于攻坚

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自动喂料、自动清粪……位于王岗坪乡爱国村的石棉县草科鸡产业恢复重建项目,充满了“科技感”的鸡舍映入眼帘,一只只神采奕奕的草科鸡在立体养殖笼内啄着粮食。该项目建有草科鸡“育繁推一体化”养殖场1个、草科鸡遗传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基地1个,常年存栏1万只以上草科鸡种鸡,年产能达到70万只以上。项目正式投产后,将采取“公司+育繁推一体化场+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助农增收。

在距离爱国村十多公里外的挖角村,王岗坪乡生猪养殖小区恢复重建项目也已建成。项目建成后,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可用于灌溉周边黄果柑示范片,实现“畜——粪肥——田——果”循环,是继王岗坪乡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粮经复合示范片区的农业现代化重要部分。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恢复发展双重考验,乡党委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这两个恢复重建项目便是全乡推动发展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党委统筹灾后重建与发展再建,成立旅游集镇联村党委,设立4个党员先锋岗,66名党员领岗履职,全环节保姆式服务3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开工,高效建成43个农业项目,实现“灾区变景区”的美丽景象。

与此同时,在文旅融合方面持续发力。乡党委组织受灾群众成立服务业商会,服务指导旅游从业人员和商家,共谋就业增收路径。建设全市首个景区“红色驿站”,助力景区开门营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新桥村重建户杨金惠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震前就是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微薄,震后通过驿站到王岗坪景区工作,参与帐篷酒店经营,每月工资加分红可以拿到4000元。”杨金惠笑着说。

如今,在王岗坪乡,还有很多个“杨金惠”。全乡依托景区发展文旅企业8家、特色餐饮21家、品牌民宿37家,带动1200名受灾群众进入“三产”创业就业。全乡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让灾区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迈向了“搬得出、安得好、能就业、快致富”的幸福生活。

“获得全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一殊荣,既是对我们的关心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姜磊说,王岗坪乡党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郑雨莎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92601596925509632, IR_CONTENT= 5月的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木茂盛。从妥善应对处置“9·5”泸定地震到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从突出抓好产业提质增效到有序引导转移搬迁群体向二三产业就业增收,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实干担当扛起守一方平安、惠一方民生、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 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如今的王岗坪乡,人人饱含奋进激情,铭记关怀、感恩奋进,锚定“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标,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昂扬奋斗! 攻坚克难 日夜兼程奋战灾后重建 伴着夏日暖阳,走进王岗坪乡“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民居与蓝天白云搭配得舒心宜人。老人们坐在门前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地嬉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写在了脸上。 这幸福一幕的背后,离不开乡党委的敢于担当和积极作为。 2022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王岗坪乡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一度沦为“孤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乡党委第一时间集结辖区内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灾。 乡党委班子带头冲锋抢险,徒步登山、划船渡河挺进3个重灾村,党员干部四处奔走,用坚毅的手臂在废墟中刨出了被困的6名群众,用坚实的背脊背着病重的老人,以最快速度搜救129名伤员,转移安置3314名受灾群众。 乡党委坚持把群众住房安全放在首位,通过科学评估、反复论证,完成了安置点选址,并积极启动“2+5”整村整组搬迁和农房受损集中重建。 为了打消群众不愿搬迁的顾虑,全乡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迅速开展工作。“我们组建政策宣讲、过渡包保等4支党员先锋队,白天接待群众,傍晚会商调度,晚上登门服务。”王岗坪乡党委书记姜磊回忆道,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与受灾群众户户见面,仅用27天锁定644户2391人集中重建户,用42天完成485户原址倒房任务。 同时,仅用7天时间完成170余亩集中调地任务,超时序推进44个重建项目。 灾后重建4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全乡党员干部先后入户走访14万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1万余份,解决问题2000余个,用苦干实干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托起了一户户“安居梦”。 2023年11月16日,王岗坪乡如期完成集中安置点建设分房、搬迁入住,实现了搬新家、住新房、过新年。 “我今年76岁了,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上和电视里一样巴适的楼房,共产党‘卡莎莎’!”分房当天,该乡跃进村重建户倪天华的话令姜磊感动不已:“村民的话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勇于攻坚 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自动喂料、自动清粪……位于王岗坪乡爱国村的石棉县草科鸡产业恢复重建项目,充满了“科技感”的鸡舍映入眼帘,一只只神采奕奕的草科鸡在立体养殖笼内啄着粮食。该项目建有草科鸡“育繁推一体化”养殖场1个、草科鸡遗传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基地1个,常年存栏1万只以上草科鸡种鸡,年产能达到70万只以上。项目正式投产后,将采取“公司+育繁推一体化场+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助农增收。 在距离爱国村十多公里外的挖角村,王岗坪乡生猪养殖小区恢复重建项目也已建成。项目建成后,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可用于灌溉周边黄果柑示范片,实现“畜——粪肥——田——果”循环,是继王岗坪乡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粮经复合示范片区的农业现代化重要部分。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恢复发展双重考验,乡党委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发展振兴。 这两个恢复重建项目便是全乡推动发展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党委统筹灾后重建与发展再建,成立旅游集镇联村党委,设立4个党员先锋岗,66名党员领岗履职,全环节保姆式服务3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开工,高效建成43个农业项目,实现“灾区变景区”的美丽景象。 与此同时,在文旅融合方面持续发力。乡党委组织受灾群众成立服务业商会,服务指导旅游从业人员和商家,共谋就业增收路径。建设全市首个景区“红色驿站”,助力景区开门营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新桥村重建户杨金惠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震前就是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微薄,震后通过驿站到王岗坪景区工作,参与帐篷酒店经营,每月工资加分红可以拿到4000元。”杨金惠笑着说。 如今,在王岗坪乡,还有很多个“杨金惠”。全乡依托景区发展文旅企业8家、特色餐饮21家、品牌民宿37家,带动1200名受灾群众进入“三产”创业就业。全乡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让灾区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迈向了“搬得出、安得好、能就业、快致富”的幸福生活。 “获得全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一殊荣,既是对我们的关心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姜磊说,王岗坪乡党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郑雨莎,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521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34/wKhurGZLi7CAJKsZAAyfSJ5DsYA601.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05/21, DAY=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