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天全县兴业乡:

坚持“三个强化”
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天全县兴业乡获悉,该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绘就彝汉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依托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搭建“友彝”之家,选派党委班子成员、机关彝族干部担任“索玛花”工作室组长、副组长,着力打造理论政策“传达室”、治理难题“推进室”、党员群众“暖心室”。建立“1+3”感情联络员机制,推选1名乡干部为乡级感情联络员,在彝族群众较多的复兴村选出3名善沟通、愿付出的彝族青年为村级感情联络员。举办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常态开展民族团结义诊、妇幼健康宣传、走访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彝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司法等方面困难,提升彝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火把节”“采茶节”等特色节点为契机,开展“兴业狂欢夜,情燃火把节”“茶言悦色,味在天全”等文化活动,以高质量、有特色、贴民心文体活动,托起兴业乡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度。以“满足各族群众需求,团结服务各族群众”为出发点,建立“村‘两委’+网格党支部+红细胞网格长”模式,将辖区划分为48个“红细胞网格”,动员热心彝族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治理,通过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服务联动机制,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与天全县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室合作共建,帮助彝族群众调解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点单”制度优势,组织6支志愿服务队积极走村入户,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友彝”工作方法,推行“汉彝结对”制度、设置“彝汉双语服务窗口”,目前已实现全乡彝族家庭结对全覆盖。

强化产业发展壮大。该乡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党建引领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合为契机,以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村企共联、村企共建、村企共享”产业发展模式,以“输血”和“造血”的方式形成“猪+粮+茶”为主的种养循环农业产业格局,带动彝汉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兴业乡生猪出栏达4.5万头,粮食种植面积8400余亩,白茶系列种植面积达到7300亩,笋用竹面积达到2.52万亩,核心产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全年带动500余名彝汉群众在农业园区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21.9万元,柑子村达121.5万元。

同时,兴业乡及该乡多个行政村还先后获得多项殊荣:柑子村获“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兴业乡及复兴村分别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示范村称号;今年,兴业乡党委还被市委、市政府表扬,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本报记者 孙振宇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5, PREBM=002, NUM=2, GUID=1794791023290548224,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5/27/003/1794791023290548224.html, DOCPUBTIME=2024-05-27 02:01:07, DOCAUTHOR=孙振宇, CLEAR_CONTEN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天全县兴业乡获悉,该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绘就彝汉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依托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搭建“友彝”之家,选派党委班子成员、机关彝族干部担任“索玛花”工作室组长、副组长,着力打造理论政策“传达室”、治理难题“推进室”、党员群众“暖心室”。建立“1+3”感情联络员机制,推选1名乡干部为乡级感情联络员,在彝族群众较多的复兴村选出3名善沟通、愿付出的彝族青年为村级感情联络员。举办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常态开展民族团结义诊、妇幼健康宣传、走访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彝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司法等方面困难,提升彝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火把节”“采茶节”等特色节点为契机,开展“兴业狂欢夜,情燃火把节”“茶言悦色,味在天全”等文化活动,以高质量、有特色、贴民心文体活动,托起兴业乡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度。以“满足各族群众需求,团结服务各族群众”为出发点,建立“村‘两委’+网格党支部+红细胞网格长”模式,将辖区划分为48个“红细胞网格”,动员热心彝族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治理,通过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服务联动机制,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与天全县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室合作共建,帮助彝族群众调解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点单”制度优势,组织6支志愿服务队积极走村入户,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友彝”工作方法,推行“汉彝结对”制度、设置“彝汉双语服务窗口”,目前已实现全乡彝族家庭结对全覆盖。 强化产业发展壮大。该乡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党建引领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合为契机,以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村企共联、村企共建、村企共享”产业发展模式,以“输血”和“造血”的方式形成“猪+粮+茶”为主的种养循环农业产业格局,带动彝汉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兴业乡生猪出栏达4.5万头,粮食种植面积8400余亩,白茶系列种植面积达到7300亩,笋用竹面积达到2.52万亩,核心产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全年带动500余名彝汉群众在农业园区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21.9万元,柑子村达121.5万元。 同时,兴业乡及该乡多个行政村还先后获得多项殊荣:柑子村获“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兴业乡及复兴村分别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示范村称号;今年,兴业乡党委还被市委、市政府表扬,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本报记者 孙振宇,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195, NODEID=null, DOCTITLE=坚持“三个强化”
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天全县兴业乡:, ZB_ORIGINAL=1, CONTEN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天全县兴业乡获悉,该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绘就彝汉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依托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搭建“友彝”之家,选派党委班子成员、机关彝族干部担任“索玛花”工作室组长、副组长,着力打造理论政策“传达室”、治理难题“推进室”、党员群众“暖心室”。建立“1+3”感情联络员机制,推选1名乡干部为乡级感情联络员,在彝族群众较多的复兴村选出3名善沟通、愿付出的彝族青年为村级感情联络员。举办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常态开展民族团结义诊、妇幼健康宣传、走访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彝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司法等方面困难,提升彝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火把节”“采茶节”等特色节点为契机,开展“兴业狂欢夜,情燃火把节”“茶言悦色,味在天全”等文化活动,以高质量、有特色、贴民心文体活动,托起兴业乡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度。以“满足各族群众需求,团结服务各族群众”为出发点,建立“村‘两委’+网格党支部+红细胞网格长”模式,将辖区划分为48个“红细胞网格”,动员热心彝族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治理,通过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服务联动机制,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与天全县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室合作共建,帮助彝族群众调解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点单”制度优势,组织6支志愿服务队积极走村入户,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友彝”工作方法,推行“汉彝结对”制度、设置“彝汉双语服务窗口”,目前已实现全乡彝族家庭结对全覆盖。

强化产业发展壮大。该乡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党建引领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合为契机,以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村企共联、村企共建、村企共享”产业发展模式,以“输血”和“造血”的方式形成“猪+粮+茶”为主的种养循环农业产业格局,带动彝汉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兴业乡生猪出栏达4.5万头,粮食种植面积8400余亩,白茶系列种植面积达到7300亩,笋用竹面积达到2.52万亩,核心产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全年带动500余名彝汉群众在农业园区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21.9万元,柑子村达121.5万元。

同时,兴业乡及该乡多个行政村还先后获得多项殊荣:柑子村获“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兴业乡及复兴村分别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示范村称号;今年,兴业乡党委还被市委、市政府表扬,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本报记者 孙振宇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94791023290548224, IR_CONTEN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天全县兴业乡获悉,该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绘就彝汉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依托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搭建“友彝”之家,选派党委班子成员、机关彝族干部担任“索玛花”工作室组长、副组长,着力打造理论政策“传达室”、治理难题“推进室”、党员群众“暖心室”。建立“1+3”感情联络员机制,推选1名乡干部为乡级感情联络员,在彝族群众较多的复兴村选出3名善沟通、愿付出的彝族青年为村级感情联络员。举办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常态开展民族团结义诊、妇幼健康宣传、走访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彝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司法等方面困难,提升彝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火把节”“采茶节”等特色节点为契机,开展“兴业狂欢夜,情燃火把节”“茶言悦色,味在天全”等文化活动,以高质量、有特色、贴民心文体活动,托起兴业乡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度。以“满足各族群众需求,团结服务各族群众”为出发点,建立“村‘两委’+网格党支部+红细胞网格长”模式,将辖区划分为48个“红细胞网格”,动员热心彝族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治理,通过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服务联动机制,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兴业乡“索玛花”工作室与天全县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室合作共建,帮助彝族群众调解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点单”制度优势,组织6支志愿服务队积极走村入户,开展民族政策宣传、爱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友彝”工作方法,推行“汉彝结对”制度、设置“彝汉双语服务窗口”,目前已实现全乡彝族家庭结对全覆盖。 强化产业发展壮大。该乡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党建引领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合为契机,以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村企共联、村企共建、村企共享”产业发展模式,以“输血”和“造血”的方式形成“猪+粮+茶”为主的种养循环农业产业格局,带动彝汉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兴业乡生猪出栏达4.5万头,粮食种植面积8400余亩,白茶系列种植面积达到7300亩,笋用竹面积达到2.52万亩,核心产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全年带动500余名彝汉群众在农业园区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21.9万元,柑子村达121.5万元。 同时,兴业乡及该乡多个行政村还先后获得多项殊荣:柑子村获“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兴业乡及复兴村分别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示范村称号;今年,兴业乡党委还被市委、市政府表扬,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本报记者 孙振宇,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527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37/wKhurGZTgtKAMqxaAAujj72kq-k723.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4, PAPERDATE=2024/05/27, DAY=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