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在大相岭,走读“蜀身毒道”

行走在大相岭古道  资料图片

行走在大相岭古道 资料图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人们印象中多是指古代巴蜀北上或东出的道路。《汉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臣在大夏(今天的阿富汉)时,见邛竹杖、蜀布。”朝廷这才知道民间早已闯出了一条由北向南的“国际大通道”,连接起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的各民族。起源于四川的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被后人称为“蜀身(yuān)毒(dú)道”。

汉武帝决定向南拓展,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钦点、官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司马相在《史记》记下他的功绩:“司马长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说。”从此,这条道路有了正式的官方名称:零关道。

据史学家考证,“蜀身毒道”分为南、西两道。西道又称牦牛道(零关道),是司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筑而成,路线大致走向为今天成都—邛崃—名山—雅安—荥经—汉源—甘洛—越西—西昌—大姚—祥云—大理,然后与南路汇合。

雅安境内的大相岭是这条古道必经之地,而且是成都向南以来遇到的第一座大山。

大相岭,为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得名。本地人叫泥巴山,古代称邛崃山,或崃山。清嘉庆《清溪县志》中有“昔汉司马长卿持节从巴莋入谕西夷,即此地”。四川盆城与青藏高原连接部的横断山脉本来是南北走向,大相岭却突然转身,形成由西向东绵延110余公里、南北宽20至50公里的山脉,横亘在雅安中部,以平均海拔3000米的雄伟身姿将路硬生生拦住。绕是绕不开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随着山势蜿蜒盘旋,不屈不挠地向前延伸,在大相岭留下众多可泣可歌的故事。

一个典故

古人行路艰险的另类表述

位于荥经县城颛顼广场后面的博物馆内,布置着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身着汉服的官员,神色坚定地坐在马车上,右手平伸指向前方,好像在吩咐牵马的随从沿悬崖峭壁的山道继续前行。

表现的是著名典故:孝子回车,忠臣叱驭。班固在《汉书》中有精彩记录:西汉时期,汉宣帝任命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病去。汉元帝刘奭时期,封王尊为益州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大相岭。一段险路,犹如一道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题。不同的人,交出不同的答卷。有人不愿以身犯险,珍惜生命;有人忠于职守选择奋勇向前。无从指责孰是孰非,但却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一个确凿的答案:大相岭是真的艰险。

《清溪县志》在写大相岭山势艰险与气候恶劣时却毫不避嫌,秉笔直言:“竣坂切云,上若无天;怒流裂石,下如无地。”隔着书本都看得人心惊肉跳。

新都人杨慎,有明代第一才子之称。20多岁成为状元郎,父亲杨廷和身居东阁大学士高位,因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连受两次廷杖,还被谪戍到偏远的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直到1559年72岁时客死异乡。这次人生变故让他与大相岭的这条古道结缘,在长达35年的贬谪生涯中,他多次途经此山往返谪所与老家之间。写下五言诗《大相公岭》:“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沈黎汉郡古,严道蜀关遥。策马冰槽滑,乘撬雪泞消。我行再经此,感慨一长谣。”既是对道路艰险的感叹,也有人生坎坷的体悟。

再险的路也是路,无论得意还是落迫,人生总得向前。大相岭是必须翻过的一座山,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一处石刻

岁月无法磨灭的开道艰辛

鲁迅《故乡》中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我的“故乡”所在的大相岭,路只能是修建出来的。否则,就无路可走。

2004年3月14日是星期天,荥经县民建小学老师刘大锦、牟建二人相约踏春。在烈士乡(今荥河镇)冯家村的荥河水中游泳,累了上岸休息,发现南岩的悬崖上似乎刻有文字。仰头辨认,并识读出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这个偶然的发现,一下轰动了全国文化界。这不正是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历代书法家、考古工作者、史学家梦寐以求的《何君阁道碑》吗?

石刻记录的是近两千年前修筑道路的事。这个蜀郡太守及手下用了一千一百九十八天,足足三年多的时间,才修成南北长五十五丈,还不到两百米的相当于如今高架桥的高脚柱栈道。

如果不亲临现场,就不会理解石头上短短52个字平静陈述背后的艰辛。石刻位于大相岭北面的一处临河的崖壁上,“造尊楗阁”,在下临滔滔河水的绝壁上,凿孔建成栈道。在石刻附近的山崖上,隔几米就有一个当年开凿出的嵌支横木的栈孔。呈四方形,深达一米,一字排列在峭岩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古道就是这样一步一血、一步一泪建成的。

离何君石刻不远的古道旁,还立着一块石碑。这是一座真正的“巨碑”,碑体是整块的细红砂石,高2.8米,宽0.97米,面积近3平方米。《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396字详细记叙重修的功绩:“平处砌石,峻处绕山,铲高培低。自清溪县北关迄黄牛堡,南北计里七十有三。葺新旧铁木桥十有一,化难为易,行旅啧啧称便焉。”落款为:“光绪丙午秋九月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篡并书。”

一前一后跨越1849年的两处碑刻,一记开路,一述维修。千百年来,古道才得以保持畅通。

上天入地

雅西高速续写古道壮歌

有人形容沿着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行驶在大相岭是贴着大地的低空飞行。从山脚抬头仰望,公路或盘旋山腰,或雄踞山巅,时有云雾缭绕,犹如架在半空中的“天路”。

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中的一段,需要经过大相岭。只不过,它不再屈服于自然界的高山深谷,凭着国家发展积蓄起的强大综合实力,带着战无不胜的霸气开启新的征途。

著名的腊八斤大桥就是这样诞生的。桥长1140多米,这个长度在现代桥梁中并不突出。但它有一根擎天柱一样的桥墩:10号桥墩高182.5米,号称“亚洲第一高墩”。加上大桥的连接部分和桥面,通高220多米。汽车从桥上驶过,风声在耳,嗖一下就从此山到彼山,比鸟雀用翅膀飞还快。

两座山之间的捷径找到了,同一座山“最短距离”的难题如何解决呢?学中国神话里的土行孙,直接从山中间穿过去!

于是,大相岭又创造出一项名扬四海的建筑奇迹,泥巴山隧道。历经四年零十二天的施工,2011年12月24日实现双线贯通。隧道双洞单向两线,左线9962米,右线10007米,是当时西南地区最长隧道。共穿越15条大断层。除瓦斯外,还有高压涌水、大变形、断层、岩爆等各种突发危害。建成这么浩大的工程,仅比何君石刻记载的那条不到两百米的路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自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后,从北京到云南,再出境到缅甸、印度等国,一路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快速通道”。

曾经让人色变胆寒的大相岭,不再是险途畏道。原来跋山涉水行走两天才能翻过的高山,如今乘坐汽车不到一小时就轻松越过。履深壑度高峡如步坦途,安全而快捷。

交通功能被新路替代后,人来人往的古道渐渐淡出大众的记忆。荒草与时光的双重遮掩,慢慢变成残简断编,成为留在大相岭独有的历史人文印记。 何文/文

何君摩崖石刻  朱含雄  摄

何君摩崖石刻 朱含雄 摄

雅西高速公路腊八斤大桥  朱含雄  摄

雅西高速公路腊八斤大桥 朱含雄 摄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6, PREBM=003, NUM=3, GUID=1797010648968790017,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6/02/004/1797010648968790017.html, DOCPUBTIME=2024-06-02 05: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人们印象中多是指古代巴蜀北上或东出的道路。《汉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臣在大夏(今天的阿富汉)时,见邛竹杖、蜀布。”朝廷这才知道民间早已闯出了一条由北向南的“国际大通道”,连接起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的各民族。起源于四川的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被后人称为“蜀身(yuān)毒(dú)道”。 汉武帝决定向南拓展,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钦点、官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司马相在《史记》记下他的功绩:“司马长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说。”从此,这条道路有了正式的官方名称:零关道。 据史学家考证,“蜀身毒道”分为南、西两道。西道又称牦牛道(零关道),是司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筑而成,路线大致走向为今天成都—邛崃—名山—雅安—荥经—汉源—甘洛—越西—西昌—大姚—祥云—大理,然后与南路汇合。 雅安境内的大相岭是这条古道必经之地,而且是成都向南以来遇到的第一座大山。 大相岭,为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得名。本地人叫泥巴山,古代称邛崃山,或崃山。清嘉庆《清溪县志》中有“昔汉司马长卿持节从巴莋入谕西夷,即此地”。四川盆城与青藏高原连接部的横断山脉本来是南北走向,大相岭却突然转身,形成由西向东绵延110余公里、南北宽20至50公里的山脉,横亘在雅安中部,以平均海拔3000米的雄伟身姿将路硬生生拦住。绕是绕不开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随着山势蜿蜒盘旋,不屈不挠地向前延伸,在大相岭留下众多可泣可歌的故事。 一个典故 古人行路艰险的另类表述 位于荥经县城颛顼广场后面的博物馆内,布置着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身着汉服的官员,神色坚定地坐在马车上,右手平伸指向前方,好像在吩咐牵马的随从沿悬崖峭壁的山道继续前行。 表现的是著名典故:孝子回车,忠臣叱驭。班固在《汉书》中有精彩记录:西汉时期,汉宣帝任命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病去。汉元帝刘奭时期,封王尊为益州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大相岭。一段险路,犹如一道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题。不同的人,交出不同的答卷。有人不愿以身犯险,珍惜生命;有人忠于职守选择奋勇向前。无从指责孰是孰非,但却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一个确凿的答案:大相岭是真的艰险。 《清溪县志》在写大相岭山势艰险与气候恶劣时却毫不避嫌,秉笔直言:“竣坂切云,上若无天;怒流裂石,下如无地。”隔着书本都看得人心惊肉跳。 新都人杨慎,有明代第一才子之称。20多岁成为状元郎,父亲杨廷和身居东阁大学士高位,因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连受两次廷杖,还被谪戍到偏远的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直到1559年72岁时客死异乡。这次人生变故让他与大相岭的这条古道结缘,在长达35年的贬谪生涯中,他多次途经此山往返谪所与老家之间。写下五言诗《大相公岭》:“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沈黎汉郡古,严道蜀关遥。策马冰槽滑,乘撬雪泞消。我行再经此,感慨一长谣。”既是对道路艰险的感叹,也有人生坎坷的体悟。 再险的路也是路,无论得意还是落迫,人生总得向前。大相岭是必须翻过的一座山,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一处石刻 岁月无法磨灭的开道艰辛 鲁迅《故乡》中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我的“故乡”所在的大相岭,路只能是修建出来的。否则,就无路可走。 2004年3月14日是星期天,荥经县民建小学老师刘大锦、牟建二人相约踏春。在烈士乡(今荥河镇)冯家村的荥河水中游泳,累了上岸休息,发现南岩的悬崖上似乎刻有文字。仰头辨认,并识读出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这个偶然的发现,一下轰动了全国文化界。这不正是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历代书法家、考古工作者、史学家梦寐以求的《何君阁道碑》吗? 石刻记录的是近两千年前修筑道路的事。这个蜀郡太守及手下用了一千一百九十八天,足足三年多的时间,才修成南北长五十五丈,还不到两百米的相当于如今高架桥的高脚柱栈道。 如果不亲临现场,就不会理解石头上短短52个字平静陈述背后的艰辛。石刻位于大相岭北面的一处临河的崖壁上,“造尊楗阁”,在下临滔滔河水的绝壁上,凿孔建成栈道。在石刻附近的山崖上,隔几米就有一个当年开凿出的嵌支横木的栈孔。呈四方形,深达一米,一字排列在峭岩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古道就是这样一步一血、一步一泪建成的。 离何君石刻不远的古道旁,还立着一块石碑。这是一座真正的“巨碑”,碑体是整块的细红砂石,高2.8米,宽0.97米,面积近3平方米。《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396字详细记叙重修的功绩:“平处砌石,峻处绕山,铲高培低。自清溪县北关迄黄牛堡,南北计里七十有三。葺新旧铁木桥十有一,化难为易,行旅啧啧称便焉。”落款为:“光绪丙午秋九月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篡并书。” 一前一后跨越1849年的两处碑刻,一记开路,一述维修。千百年来,古道才得以保持畅通。 上天入地 雅西高速续写古道壮歌 有人形容沿着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行驶在大相岭是贴着大地的低空飞行。从山脚抬头仰望,公路或盘旋山腰,或雄踞山巅,时有云雾缭绕,犹如架在半空中的“天路”。 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中的一段,需要经过大相岭。只不过,它不再屈服于自然界的高山深谷,凭着国家发展积蓄起的强大综合实力,带着战无不胜的霸气开启新的征途。 著名的腊八斤大桥就是这样诞生的。桥长1140多米,这个长度在现代桥梁中并不突出。但它有一根擎天柱一样的桥墩:10号桥墩高182.5米,号称“亚洲第一高墩”。加上大桥的连接部分和桥面,通高220多米。汽车从桥上驶过,风声在耳,嗖一下就从此山到彼山,比鸟雀用翅膀飞还快。 两座山之间的捷径找到了,同一座山“最短距离”的难题如何解决呢?学中国神话里的土行孙,直接从山中间穿过去! 于是,大相岭又创造出一项名扬四海的建筑奇迹,泥巴山隧道。历经四年零十二天的施工,2011年12月24日实现双线贯通。隧道双洞单向两线,左线9962米,右线10007米,是当时西南地区最长隧道。共穿越15条大断层。除瓦斯外,还有高压涌水、大变形、断层、岩爆等各种突发危害。建成这么浩大的工程,仅比何君石刻记载的那条不到两百米的路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自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后,从北京到云南,再出境到缅甸、印度等国,一路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快速通道”。 曾经让人色变胆寒的大相岭,不再是险途畏道。原来跋山涉水行走两天才能翻过的高山,如今乘坐汽车不到一小时就轻松越过。履深壑度高峡如步坦途,安全而快捷。 交通功能被新路替代后,人来人往的古道渐渐淡出大众的记忆。荒草与时光的双重遮掩,慢慢变成残简断编,成为留在大相岭独有的历史人文印记。 何文/文,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3100, NODEID=null, DOCTITLE=在大相岭,走读“蜀身毒道”,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行走在大相岭古道  资料图片

行走在大相岭古道 资料图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人们印象中多是指古代巴蜀北上或东出的道路。《汉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臣在大夏(今天的阿富汉)时,见邛竹杖、蜀布。”朝廷这才知道民间早已闯出了一条由北向南的“国际大通道”,连接起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的各民族。起源于四川的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被后人称为“蜀身(yuān)毒(dú)道”。

汉武帝决定向南拓展,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钦点、官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司马相在《史记》记下他的功绩:“司马长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说。”从此,这条道路有了正式的官方名称:零关道。

据史学家考证,“蜀身毒道”分为南、西两道。西道又称牦牛道(零关道),是司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筑而成,路线大致走向为今天成都—邛崃—名山—雅安—荥经—汉源—甘洛—越西—西昌—大姚—祥云—大理,然后与南路汇合。

雅安境内的大相岭是这条古道必经之地,而且是成都向南以来遇到的第一座大山。

大相岭,为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得名。本地人叫泥巴山,古代称邛崃山,或崃山。清嘉庆《清溪县志》中有“昔汉司马长卿持节从巴莋入谕西夷,即此地”。四川盆城与青藏高原连接部的横断山脉本来是南北走向,大相岭却突然转身,形成由西向东绵延110余公里、南北宽20至50公里的山脉,横亘在雅安中部,以平均海拔3000米的雄伟身姿将路硬生生拦住。绕是绕不开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随着山势蜿蜒盘旋,不屈不挠地向前延伸,在大相岭留下众多可泣可歌的故事。

一个典故

古人行路艰险的另类表述

位于荥经县城颛顼广场后面的博物馆内,布置着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身着汉服的官员,神色坚定地坐在马车上,右手平伸指向前方,好像在吩咐牵马的随从沿悬崖峭壁的山道继续前行。

表现的是著名典故:孝子回车,忠臣叱驭。班固在《汉书》中有精彩记录:西汉时期,汉宣帝任命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病去。汉元帝刘奭时期,封王尊为益州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大相岭。一段险路,犹如一道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题。不同的人,交出不同的答卷。有人不愿以身犯险,珍惜生命;有人忠于职守选择奋勇向前。无从指责孰是孰非,但却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一个确凿的答案:大相岭是真的艰险。

《清溪县志》在写大相岭山势艰险与气候恶劣时却毫不避嫌,秉笔直言:“竣坂切云,上若无天;怒流裂石,下如无地。”隔着书本都看得人心惊肉跳。

新都人杨慎,有明代第一才子之称。20多岁成为状元郎,父亲杨廷和身居东阁大学士高位,因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连受两次廷杖,还被谪戍到偏远的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直到1559年72岁时客死异乡。这次人生变故让他与大相岭的这条古道结缘,在长达35年的贬谪生涯中,他多次途经此山往返谪所与老家之间。写下五言诗《大相公岭》:“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沈黎汉郡古,严道蜀关遥。策马冰槽滑,乘撬雪泞消。我行再经此,感慨一长谣。”既是对道路艰险的感叹,也有人生坎坷的体悟。

再险的路也是路,无论得意还是落迫,人生总得向前。大相岭是必须翻过的一座山,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一处石刻

岁月无法磨灭的开道艰辛

鲁迅《故乡》中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我的“故乡”所在的大相岭,路只能是修建出来的。否则,就无路可走。

2004年3月14日是星期天,荥经县民建小学老师刘大锦、牟建二人相约踏春。在烈士乡(今荥河镇)冯家村的荥河水中游泳,累了上岸休息,发现南岩的悬崖上似乎刻有文字。仰头辨认,并识读出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这个偶然的发现,一下轰动了全国文化界。这不正是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历代书法家、考古工作者、史学家梦寐以求的《何君阁道碑》吗?

石刻记录的是近两千年前修筑道路的事。这个蜀郡太守及手下用了一千一百九十八天,足足三年多的时间,才修成南北长五十五丈,还不到两百米的相当于如今高架桥的高脚柱栈道。

如果不亲临现场,就不会理解石头上短短52个字平静陈述背后的艰辛。石刻位于大相岭北面的一处临河的崖壁上,“造尊楗阁”,在下临滔滔河水的绝壁上,凿孔建成栈道。在石刻附近的山崖上,隔几米就有一个当年开凿出的嵌支横木的栈孔。呈四方形,深达一米,一字排列在峭岩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古道就是这样一步一血、一步一泪建成的。

离何君石刻不远的古道旁,还立着一块石碑。这是一座真正的“巨碑”,碑体是整块的细红砂石,高2.8米,宽0.97米,面积近3平方米。《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396字详细记叙重修的功绩:“平处砌石,峻处绕山,铲高培低。自清溪县北关迄黄牛堡,南北计里七十有三。葺新旧铁木桥十有一,化难为易,行旅啧啧称便焉。”落款为:“光绪丙午秋九月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篡并书。”

一前一后跨越1849年的两处碑刻,一记开路,一述维修。千百年来,古道才得以保持畅通。

上天入地

雅西高速续写古道壮歌

有人形容沿着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行驶在大相岭是贴着大地的低空飞行。从山脚抬头仰望,公路或盘旋山腰,或雄踞山巅,时有云雾缭绕,犹如架在半空中的“天路”。

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中的一段,需要经过大相岭。只不过,它不再屈服于自然界的高山深谷,凭着国家发展积蓄起的强大综合实力,带着战无不胜的霸气开启新的征途。

著名的腊八斤大桥就是这样诞生的。桥长1140多米,这个长度在现代桥梁中并不突出。但它有一根擎天柱一样的桥墩:10号桥墩高182.5米,号称“亚洲第一高墩”。加上大桥的连接部分和桥面,通高220多米。汽车从桥上驶过,风声在耳,嗖一下就从此山到彼山,比鸟雀用翅膀飞还快。

两座山之间的捷径找到了,同一座山“最短距离”的难题如何解决呢?学中国神话里的土行孙,直接从山中间穿过去!

于是,大相岭又创造出一项名扬四海的建筑奇迹,泥巴山隧道。历经四年零十二天的施工,2011年12月24日实现双线贯通。隧道双洞单向两线,左线9962米,右线10007米,是当时西南地区最长隧道。共穿越15条大断层。除瓦斯外,还有高压涌水、大变形、断层、岩爆等各种突发危害。建成这么浩大的工程,仅比何君石刻记载的那条不到两百米的路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自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后,从北京到云南,再出境到缅甸、印度等国,一路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快速通道”。

曾经让人色变胆寒的大相岭,不再是险途畏道。原来跋山涉水行走两天才能翻过的高山,如今乘坐汽车不到一小时就轻松越过。履深壑度高峡如步坦途,安全而快捷。

交通功能被新路替代后,人来人往的古道渐渐淡出大众的记忆。荒草与时光的双重遮掩,慢慢变成残简断编,成为留在大相岭独有的历史人文印记。 何文/文

何君摩崖石刻  朱含雄  摄

何君摩崖石刻 朱含雄 摄

雅西高速公路腊八斤大桥  朱含雄  摄

雅西高速公路腊八斤大桥 朱含雄 摄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797010648968790017, IR_CONTENT=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人们印象中多是指古代巴蜀北上或东出的道路。《汉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臣在大夏(今天的阿富汉)时,见邛竹杖、蜀布。”朝廷这才知道民间早已闯出了一条由北向南的“国际大通道”,连接起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的各民族。起源于四川的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被后人称为“蜀身(yuān)毒(dú)道”。 汉武帝决定向南拓展,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钦点、官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司马相在《史记》记下他的功绩:“司马长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说。”从此,这条道路有了正式的官方名称:零关道。 据史学家考证,“蜀身毒道”分为南、西两道。西道又称牦牛道(零关道),是司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筑而成,路线大致走向为今天成都—邛崃—名山—雅安—荥经—汉源—甘洛—越西—西昌—大姚—祥云—大理,然后与南路汇合。 雅安境内的大相岭是这条古道必经之地,而且是成都向南以来遇到的第一座大山。 大相岭,为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得名。本地人叫泥巴山,古代称邛崃山,或崃山。清嘉庆《清溪县志》中有“昔汉司马长卿持节从巴莋入谕西夷,即此地”。四川盆城与青藏高原连接部的横断山脉本来是南北走向,大相岭却突然转身,形成由西向东绵延110余公里、南北宽20至50公里的山脉,横亘在雅安中部,以平均海拔3000米的雄伟身姿将路硬生生拦住。绕是绕不开了,遇水架桥,逢山开路,随着山势蜿蜒盘旋,不屈不挠地向前延伸,在大相岭留下众多可泣可歌的故事。 一个典故 古人行路艰险的另类表述 位于荥经县城颛顼广场后面的博物馆内,布置着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身着汉服的官员,神色坚定地坐在马车上,右手平伸指向前方,好像在吩咐牵马的随从沿悬崖峭壁的山道继续前行。 表现的是著名典故:孝子回车,忠臣叱驭。班固在《汉书》中有精彩记录:西汉时期,汉宣帝任命琅邪人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病去。汉元帝刘奭时期,封王尊为益州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大相岭。一段险路,犹如一道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题。不同的人,交出不同的答卷。有人不愿以身犯险,珍惜生命;有人忠于职守选择奋勇向前。无从指责孰是孰非,但却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一个确凿的答案:大相岭是真的艰险。 《清溪县志》在写大相岭山势艰险与气候恶劣时却毫不避嫌,秉笔直言:“竣坂切云,上若无天;怒流裂石,下如无地。”隔着书本都看得人心惊肉跳。 新都人杨慎,有明代第一才子之称。20多岁成为状元郎,父亲杨廷和身居东阁大学士高位,因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连受两次廷杖,还被谪戍到偏远的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直到1559年72岁时客死异乡。这次人生变故让他与大相岭的这条古道结缘,在长达35年的贬谪生涯中,他多次途经此山往返谪所与老家之间。写下五言诗《大相公岭》:“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沈黎汉郡古,严道蜀关遥。策马冰槽滑,乘撬雪泞消。我行再经此,感慨一长谣。”既是对道路艰险的感叹,也有人生坎坷的体悟。 再险的路也是路,无论得意还是落迫,人生总得向前。大相岭是必须翻过的一座山,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一处石刻 岁月无法磨灭的开道艰辛 鲁迅《故乡》中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我的“故乡”所在的大相岭,路只能是修建出来的。否则,就无路可走。 2004年3月14日是星期天,荥经县民建小学老师刘大锦、牟建二人相约踏春。在烈士乡(今荥河镇)冯家村的荥河水中游泳,累了上岸休息,发现南岩的悬崖上似乎刻有文字。仰头辨认,并识读出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这个偶然的发现,一下轰动了全国文化界。这不正是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历代书法家、考古工作者、史学家梦寐以求的《何君阁道碑》吗? 石刻记录的是近两千年前修筑道路的事。这个蜀郡太守及手下用了一千一百九十八天,足足三年多的时间,才修成南北长五十五丈,还不到两百米的相当于如今高架桥的高脚柱栈道。 如果不亲临现场,就不会理解石头上短短52个字平静陈述背后的艰辛。石刻位于大相岭北面的一处临河的崖壁上,“造尊楗阁”,在下临滔滔河水的绝壁上,凿孔建成栈道。在石刻附近的山崖上,隔几米就有一个当年开凿出的嵌支横木的栈孔。呈四方形,深达一米,一字排列在峭岩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古道就是这样一步一血、一步一泪建成的。 离何君石刻不远的古道旁,还立着一块石碑。这是一座真正的“巨碑”,碑体是整块的细红砂石,高2.8米,宽0.97米,面积近3平方米。《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396字详细记叙重修的功绩:“平处砌石,峻处绕山,铲高培低。自清溪县北关迄黄牛堡,南北计里七十有三。葺新旧铁木桥十有一,化难为易,行旅啧啧称便焉。”落款为:“光绪丙午秋九月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篡并书。” 一前一后跨越1849年的两处碑刻,一记开路,一述维修。千百年来,古道才得以保持畅通。 上天入地 雅西高速续写古道壮歌 有人形容沿着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行驶在大相岭是贴着大地的低空飞行。从山脚抬头仰望,公路或盘旋山腰,或雄踞山巅,时有云雾缭绕,犹如架在半空中的“天路”。 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中的一段,需要经过大相岭。只不过,它不再屈服于自然界的高山深谷,凭着国家发展积蓄起的强大综合实力,带着战无不胜的霸气开启新的征途。 著名的腊八斤大桥就是这样诞生的。桥长1140多米,这个长度在现代桥梁中并不突出。但它有一根擎天柱一样的桥墩:10号桥墩高182.5米,号称“亚洲第一高墩”。加上大桥的连接部分和桥面,通高220多米。汽车从桥上驶过,风声在耳,嗖一下就从此山到彼山,比鸟雀用翅膀飞还快。 两座山之间的捷径找到了,同一座山“最短距离”的难题如何解决呢?学中国神话里的土行孙,直接从山中间穿过去! 于是,大相岭又创造出一项名扬四海的建筑奇迹,泥巴山隧道。历经四年零十二天的施工,2011年12月24日实现双线贯通。隧道双洞单向两线,左线9962米,右线10007米,是当时西南地区最长隧道。共穿越15条大断层。除瓦斯外,还有高压涌水、大变形、断层、岩爆等各种突发危害。建成这么浩大的工程,仅比何君石刻记载的那条不到两百米的路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自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后,从北京到云南,再出境到缅甸、印度等国,一路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快速通道”。 曾经让人色变胆寒的大相岭,不再是险途畏道。原来跋山涉水行走两天才能翻过的高山,如今乘坐汽车不到一小时就轻松越过。履深壑度高峡如步坦途,安全而快捷。 交通功能被新路替代后,人来人往的古道渐渐淡出大众的记忆。荒草与时光的双重遮掩,慢慢变成残简断编,成为留在大相岭独有的历史人文印记。 何文/文,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602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39/wKhurGZblhCAH6QZAApfBHm_1mA188.png, ZB_AREA_LIST=, FB=

, TS=行走在大相岭古道 资料图片&&何君摩崖石刻 朱含雄 摄&&雅西高速公路腊八斤大桥 朱含雄 摄},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06/02, DA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