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6·14”世界献血者日:

感谢您,献血者!

陈启鑫

陈启鑫

2024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无偿献血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让众多生命在绝望中重获希望,热血不仅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更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爱心。

记者采访了5位参与无偿献血超过20年的献血者,听他们讲述各自的“热血”故事。

陈启鑫:

“雅安百次献血人”

6月11日12时,陈启鑫来到雅安市中心血站,因为在昨天晚上,他接到血站急需血小板的电话,今天便按时赶来。

“血站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过来献血。”陈启鑫说,“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这样我就可以多次捐献,帮助更多的人”。

从18岁生日那天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算起,陈启鑫已经坚持献血30年了。30年间,陈启鑫去过全国许多地方,而他献血的足迹也遍布了全国20余个城市,献血次数达172次。“无论在哪里,只要到了献血时间,我就会在当地进行献血。”陈启鑫说。

2002年,陈启鑫回到雅安后,他开始专注于我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根据市中心血站的记录,陈启鑫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年定期献血,先后在我市献血上万毫升,血小板捐献记录也有近百次。

陈启鑫不仅参与献血,还积极组织并加入我市各类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无偿献血不仅光荣,还能挽救他人生命,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减少患‘三高’的风险。”陈启鑫说。

无论面对亲友还是陌生人,说起无偿献血,陈启鑫总是津津乐道。陈启鑫粗略估计,在他带动下,已有100余人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陈启鑫还开辟了一块网络“新阵地”。

“雅安百次献血人”是陈启鑫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名称。平时,他总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参与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也会发布许多关于无偿献血的科普视频,并讲述和记录其他无偿献血者的故事。

“无偿献血是一件好事,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陈启鑫说,人生因奉献而更具价值,而我也将继续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唐晓琴:

医者仁心献热血

作为一名医生,唐晓琴比普通人更加明白,无偿献血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参与无偿献血、向他人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医院员工参与无偿献血……唐晓琴与无偿献血事业结缘颇深。“我第一次献血是1991年,那时我在医院实习,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B型血,我当时就献了血。”唐晓琴说,那时我国还没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她并未收取产妇任何费用。多年后,已经淡忘了此事的她在街上偶遇这位产妇的家属,对方仍旧没忘这份情谊,连连向她表示感谢。

2005年2月,在唐晓琴儿子六岁生日来临之际,她专程带上儿子见证了自己的一次无偿献血,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从此,唐晓琴每年坚持献血两次,并选择在儿子生日和自己生日前后去献血。

“我是一名医生,我明白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仅靠我一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的院长,唐晓琴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开展一年两次的无偿献血活动,而员工们也逐渐对无偿献血事业越发上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时,唐晓琴和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总是义不容辞地冲在无偿献血第一线,因为他们深知,此时血液的重要性。

除了组织医院员工献血,唐晓琴每年还定期动员身边的亲友参与无偿献血,正是因为她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贡献,唐晓琴被授予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等荣誉。

“用可以再生的热血去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唐晓琴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鲁妮娜

万军:

将无偿献血坚持下去

谈起第一次献血经历,万军清楚地记得是在部队的时候。“那天我请假外出,看到一辆采血车写着急需B型血,于是我连忙上车。”这一次献血让万军开启了无偿献血生涯。

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在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路上,万军从未停歇。此后,只要献血时间一到,万军就会找到无偿献血点进行献血。军旅生活让他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也深知奉献的意义。“当我收到‘您的血液检测合格’这样的短信时,我心里就非常高兴。”万军说。

2008年,万军从部队转业回到雅安,无偿献血的习惯也被他带回了雅安。虽脱下军装,但军魂犹在。在万军看来,热心公益、服务群众,是一个退役军人应该拥有的品质。

“第一次献血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坚持二十余年。只要社会有需要,而我力所能及,我就一定会贡献一份力量。”万军说,献血不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以拯救生命,我们都应积极参与进来。

随着献血次数越来越多,万军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人献血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后来,每次献血之后,万军总会发一个朋友圈。这时,朋友圈里就会有人来向他咨询关于无偿献血的各种问题,万军也总是耐心地逐一解答。“我想通过我的带动,让大家对于无偿献血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投身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万军说。

在万军倡议下,他身边的同事、朋友也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我要把军人情怀延续下去。”万军说,他会继续进行无偿献血,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岳鹏:

一份20年的坚持

一个人能坚持20年的习惯是什么?对于雅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岳鹏而言,无偿献血就是他坚持了20年的习惯。

20年间,他的献血总量达到7500毫升,而据全国电子献血证上的相关信息显示,岳鹏的无偿献血至少为31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2004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干部的岳鹏,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这也成为他接触无偿献血的开端;2006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分团委书记的他,还牵头组织了学院的无偿献血活动。

“献血可以挽救生命,也会为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无偿献血,岳鹏了解到,原来一次简单的挽袖献血之举,竟然真的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后来,岳鹏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求自己将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下去。离开学校后,岳鹏依然坚持无偿献血,这一坚持便是20年。

对于无偿献血,家人都很支持岳鹏,可在他身边,偶尔也会存在不同的声音。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岳鹏总会耐心给他们普及献血知识,讲解无偿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而且是值得做的事。

参加工作后,岳鹏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每次献完血后,岳鹏还会将献血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不仅作为自己奉献爱心的记录,也能发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去献血。在他感召下,许多人也陆续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在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和宣传片策划拍摄中,岳鹏还发挥自身新闻专业优势,积极为宣传活动和宣传片助力,成为一名无偿献血的“免费宣传大使”。

生命不息,献血不止。

“无偿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岳鹏表示,像无偿献血这样的“好习惯”,值得他一直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杨剑:

为爱挽袖20年

对于市民杨剑来说,他人生中有两场马拉松,一场在跑道上,另一场在无偿献血点。

51岁的杨剑任职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雅安中心支公司,妻子张凌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常年与患者打交道的张凌深知,献血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意义。作为丈夫的杨剑,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妻子工作,他既是一名无偿献血者,又是一名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无偿献血事业中来。

夫妻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而杨剑作为献血“英雄”,20年来共捐献全血14800毫升,并先后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3—2014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挽救他人生命时刻做好准备。

早在2001年9月,在妻子张凌影响下,杨剑就萌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当时,献完400毫升全血后,杨剑并未感觉任何不适,心中还有一种献血救人的成就感,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杨剑当时正在贵阳办事。他坐在出租车上,看见城区中好几处地方在排长队,一问才知道大家在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每一滴献出的血,都可能成为拯救他人生命的关键,这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献血的意义。”杨剑说。

从那时起,杨剑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主动做起了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工作。2023年,他当选为太平洋保险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分队队长。此后,杨剑不仅动员身边同事亲友陪他去献血,现场感受奉献的意义,还邀请他们听取专业献血知识,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坚持无偿献血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而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坚持锻炼,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多年来,杨剑一直在参加全国各种马拉松比赛,强健的体魄让他成为运动达人,他用脚步丈量世界,也用热血定义生活。

“我要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天!”对于未来,杨剑表示,无偿献血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杨德慧 王佳培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唐晓琴

唐晓琴

万军

万军

杨剑

杨剑

岳鹏

岳鹏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6, PREBM=003, NUM=3, GUID=180129890532805836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6/14/004/1801298905328058368.html, DOCPUBTIME=2024-06-14 01:01:07, DOCAUTHOR=鲁妮娜, CLEAR_CONTENT= 2024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无偿献血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让众多生命在绝望中重获希望,热血不仅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更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爱心。 记者采访了5位参与无偿献血超过20年的献血者,听他们讲述各自的“热血”故事。 陈启鑫: “雅安百次献血人” 6月11日12时,陈启鑫来到雅安市中心血站,因为在昨天晚上,他接到血站急需血小板的电话,今天便按时赶来。 “血站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过来献血。”陈启鑫说,“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这样我就可以多次捐献,帮助更多的人”。 从18岁生日那天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算起,陈启鑫已经坚持献血30年了。30年间,陈启鑫去过全国许多地方,而他献血的足迹也遍布了全国20余个城市,献血次数达172次。“无论在哪里,只要到了献血时间,我就会在当地进行献血。”陈启鑫说。 2002年,陈启鑫回到雅安后,他开始专注于我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根据市中心血站的记录,陈启鑫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年定期献血,先后在我市献血上万毫升,血小板捐献记录也有近百次。 陈启鑫不仅参与献血,还积极组织并加入我市各类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无偿献血不仅光荣,还能挽救他人生命,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减少患‘三高’的风险。”陈启鑫说。 无论面对亲友还是陌生人,说起无偿献血,陈启鑫总是津津乐道。陈启鑫粗略估计,在他带动下,已有100余人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陈启鑫还开辟了一块网络“新阵地”。 “雅安百次献血人”是陈启鑫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名称。平时,他总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参与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也会发布许多关于无偿献血的科普视频,并讲述和记录其他无偿献血者的故事。 “无偿献血是一件好事,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陈启鑫说,人生因奉献而更具价值,而我也将继续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唐晓琴: 医者仁心献热血 作为一名医生,唐晓琴比普通人更加明白,无偿献血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参与无偿献血、向他人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医院员工参与无偿献血……唐晓琴与无偿献血事业结缘颇深。“我第一次献血是1991年,那时我在医院实习,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B型血,我当时就献了血。”唐晓琴说,那时我国还没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她并未收取产妇任何费用。多年后,已经淡忘了此事的她在街上偶遇这位产妇的家属,对方仍旧没忘这份情谊,连连向她表示感谢。 2005年2月,在唐晓琴儿子六岁生日来临之际,她专程带上儿子见证了自己的一次无偿献血,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从此,唐晓琴每年坚持献血两次,并选择在儿子生日和自己生日前后去献血。 “我是一名医生,我明白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仅靠我一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的院长,唐晓琴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开展一年两次的无偿献血活动,而员工们也逐渐对无偿献血事业越发上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时,唐晓琴和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总是义不容辞地冲在无偿献血第一线,因为他们深知,此时血液的重要性。 除了组织医院员工献血,唐晓琴每年还定期动员身边的亲友参与无偿献血,正是因为她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贡献,唐晓琴被授予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等荣誉。 “用可以再生的热血去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唐晓琴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鲁妮娜 万军: 将无偿献血坚持下去 谈起第一次献血经历,万军清楚地记得是在部队的时候。“那天我请假外出,看到一辆采血车写着急需B型血,于是我连忙上车。”这一次献血让万军开启了无偿献血生涯。 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在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路上,万军从未停歇。此后,只要献血时间一到,万军就会找到无偿献血点进行献血。军旅生活让他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也深知奉献的意义。“当我收到‘您的血液检测合格’这样的短信时,我心里就非常高兴。”万军说。 2008年,万军从部队转业回到雅安,无偿献血的习惯也被他带回了雅安。虽脱下军装,但军魂犹在。在万军看来,热心公益、服务群众,是一个退役军人应该拥有的品质。 “第一次献血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坚持二十余年。只要社会有需要,而我力所能及,我就一定会贡献一份力量。”万军说,献血不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以拯救生命,我们都应积极参与进来。 随着献血次数越来越多,万军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人献血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后来,每次献血之后,万军总会发一个朋友圈。这时,朋友圈里就会有人来向他咨询关于无偿献血的各种问题,万军也总是耐心地逐一解答。“我想通过我的带动,让大家对于无偿献血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投身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万军说。 在万军倡议下,他身边的同事、朋友也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我要把军人情怀延续下去。”万军说,他会继续进行无偿献血,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岳鹏: 一份20年的坚持 一个人能坚持20年的习惯是什么?对于雅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岳鹏而言,无偿献血就是他坚持了20年的习惯。 20年间,他的献血总量达到7500毫升,而据全国电子献血证上的相关信息显示,岳鹏的无偿献血至少为31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2004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干部的岳鹏,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这也成为他接触无偿献血的开端;2006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分团委书记的他,还牵头组织了学院的无偿献血活动。 “献血可以挽救生命,也会为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无偿献血,岳鹏了解到,原来一次简单的挽袖献血之举,竟然真的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后来,岳鹏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求自己将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下去。离开学校后,岳鹏依然坚持无偿献血,这一坚持便是20年。 对于无偿献血,家人都很支持岳鹏,可在他身边,偶尔也会存在不同的声音。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岳鹏总会耐心给他们普及献血知识,讲解无偿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而且是值得做的事。 参加工作后,岳鹏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每次献完血后,岳鹏还会将献血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不仅作为自己奉献爱心的记录,也能发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去献血。在他感召下,许多人也陆续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在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和宣传片策划拍摄中,岳鹏还发挥自身新闻专业优势,积极为宣传活动和宣传片助力,成为一名无偿献血的“免费宣传大使”。 生命不息,献血不止。 “无偿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岳鹏表示,像无偿献血这样的“好习惯”,值得他一直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杨剑: 为爱挽袖20年 对于市民杨剑来说,他人生中有两场马拉松,一场在跑道上,另一场在无偿献血点。 51岁的杨剑任职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雅安中心支公司,妻子张凌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常年与患者打交道的张凌深知,献血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意义。作为丈夫的杨剑,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妻子工作,他既是一名无偿献血者,又是一名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无偿献血事业中来。 夫妻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而杨剑作为献血“英雄”,20年来共捐献全血14800毫升,并先后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3—2014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挽救他人生命时刻做好准备。 早在2001年9月,在妻子张凌影响下,杨剑就萌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当时,献完400毫升全血后,杨剑并未感觉任何不适,心中还有一种献血救人的成就感,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杨剑当时正在贵阳办事。他坐在出租车上,看见城区中好几处地方在排长队,一问才知道大家在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每一滴献出的血,都可能成为拯救他人生命的关键,这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献血的意义。”杨剑说。 从那时起,杨剑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主动做起了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工作。2023年,他当选为太平洋保险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分队队长。此后,杨剑不仅动员身边同事亲友陪他去献血,现场感受奉献的意义,还邀请他们听取专业献血知识,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坚持无偿献血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而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坚持锻炼,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多年来,杨剑一直在参加全国各种马拉松比赛,强健的体魄让他成为运动达人,他用脚步丈量世界,也用热血定义生活。 “我要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天!”对于未来,杨剑表示,无偿献血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杨德慧 王佳培 本报记者 鲁妮娜,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3967, NODEID=null, DOCTITLE=感谢您,献血者!,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6·14”世界献血者日:, ZB_ORIGINAL=1, CONTENT=
陈启鑫

陈启鑫

2024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无偿献血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让众多生命在绝望中重获希望,热血不仅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更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爱心。

记者采访了5位参与无偿献血超过20年的献血者,听他们讲述各自的“热血”故事。

陈启鑫:

“雅安百次献血人”

6月11日12时,陈启鑫来到雅安市中心血站,因为在昨天晚上,他接到血站急需血小板的电话,今天便按时赶来。

“血站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过来献血。”陈启鑫说,“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这样我就可以多次捐献,帮助更多的人”。

从18岁生日那天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算起,陈启鑫已经坚持献血30年了。30年间,陈启鑫去过全国许多地方,而他献血的足迹也遍布了全国20余个城市,献血次数达172次。“无论在哪里,只要到了献血时间,我就会在当地进行献血。”陈启鑫说。

2002年,陈启鑫回到雅安后,他开始专注于我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根据市中心血站的记录,陈启鑫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年定期献血,先后在我市献血上万毫升,血小板捐献记录也有近百次。

陈启鑫不仅参与献血,还积极组织并加入我市各类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无偿献血不仅光荣,还能挽救他人生命,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减少患‘三高’的风险。”陈启鑫说。

无论面对亲友还是陌生人,说起无偿献血,陈启鑫总是津津乐道。陈启鑫粗略估计,在他带动下,已有100余人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陈启鑫还开辟了一块网络“新阵地”。

“雅安百次献血人”是陈启鑫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名称。平时,他总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参与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也会发布许多关于无偿献血的科普视频,并讲述和记录其他无偿献血者的故事。

“无偿献血是一件好事,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陈启鑫说,人生因奉献而更具价值,而我也将继续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唐晓琴:

医者仁心献热血

作为一名医生,唐晓琴比普通人更加明白,无偿献血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参与无偿献血、向他人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医院员工参与无偿献血……唐晓琴与无偿献血事业结缘颇深。“我第一次献血是1991年,那时我在医院实习,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B型血,我当时就献了血。”唐晓琴说,那时我国还没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她并未收取产妇任何费用。多年后,已经淡忘了此事的她在街上偶遇这位产妇的家属,对方仍旧没忘这份情谊,连连向她表示感谢。

2005年2月,在唐晓琴儿子六岁生日来临之际,她专程带上儿子见证了自己的一次无偿献血,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从此,唐晓琴每年坚持献血两次,并选择在儿子生日和自己生日前后去献血。

“我是一名医生,我明白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仅靠我一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的院长,唐晓琴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开展一年两次的无偿献血活动,而员工们也逐渐对无偿献血事业越发上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时,唐晓琴和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总是义不容辞地冲在无偿献血第一线,因为他们深知,此时血液的重要性。

除了组织医院员工献血,唐晓琴每年还定期动员身边的亲友参与无偿献血,正是因为她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贡献,唐晓琴被授予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等荣誉。

“用可以再生的热血去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唐晓琴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鲁妮娜

万军:

将无偿献血坚持下去

谈起第一次献血经历,万军清楚地记得是在部队的时候。“那天我请假外出,看到一辆采血车写着急需B型血,于是我连忙上车。”这一次献血让万军开启了无偿献血生涯。

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在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路上,万军从未停歇。此后,只要献血时间一到,万军就会找到无偿献血点进行献血。军旅生活让他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也深知奉献的意义。“当我收到‘您的血液检测合格’这样的短信时,我心里就非常高兴。”万军说。

2008年,万军从部队转业回到雅安,无偿献血的习惯也被他带回了雅安。虽脱下军装,但军魂犹在。在万军看来,热心公益、服务群众,是一个退役军人应该拥有的品质。

“第一次献血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坚持二十余年。只要社会有需要,而我力所能及,我就一定会贡献一份力量。”万军说,献血不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以拯救生命,我们都应积极参与进来。

随着献血次数越来越多,万军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人献血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后来,每次献血之后,万军总会发一个朋友圈。这时,朋友圈里就会有人来向他咨询关于无偿献血的各种问题,万军也总是耐心地逐一解答。“我想通过我的带动,让大家对于无偿献血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投身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万军说。

在万军倡议下,他身边的同事、朋友也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我要把军人情怀延续下去。”万军说,他会继续进行无偿献血,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岳鹏:

一份20年的坚持

一个人能坚持20年的习惯是什么?对于雅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岳鹏而言,无偿献血就是他坚持了20年的习惯。

20年间,他的献血总量达到7500毫升,而据全国电子献血证上的相关信息显示,岳鹏的无偿献血至少为31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2004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干部的岳鹏,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这也成为他接触无偿献血的开端;2006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分团委书记的他,还牵头组织了学院的无偿献血活动。

“献血可以挽救生命,也会为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无偿献血,岳鹏了解到,原来一次简单的挽袖献血之举,竟然真的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后来,岳鹏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求自己将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下去。离开学校后,岳鹏依然坚持无偿献血,这一坚持便是20年。

对于无偿献血,家人都很支持岳鹏,可在他身边,偶尔也会存在不同的声音。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岳鹏总会耐心给他们普及献血知识,讲解无偿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而且是值得做的事。

参加工作后,岳鹏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每次献完血后,岳鹏还会将献血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不仅作为自己奉献爱心的记录,也能发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去献血。在他感召下,许多人也陆续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在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和宣传片策划拍摄中,岳鹏还发挥自身新闻专业优势,积极为宣传活动和宣传片助力,成为一名无偿献血的“免费宣传大使”。

生命不息,献血不止。

“无偿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岳鹏表示,像无偿献血这样的“好习惯”,值得他一直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杨剑:

为爱挽袖20年

对于市民杨剑来说,他人生中有两场马拉松,一场在跑道上,另一场在无偿献血点。

51岁的杨剑任职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雅安中心支公司,妻子张凌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常年与患者打交道的张凌深知,献血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意义。作为丈夫的杨剑,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妻子工作,他既是一名无偿献血者,又是一名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无偿献血事业中来。

夫妻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而杨剑作为献血“英雄”,20年来共捐献全血14800毫升,并先后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3—2014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挽救他人生命时刻做好准备。

早在2001年9月,在妻子张凌影响下,杨剑就萌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当时,献完400毫升全血后,杨剑并未感觉任何不适,心中还有一种献血救人的成就感,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杨剑当时正在贵阳办事。他坐在出租车上,看见城区中好几处地方在排长队,一问才知道大家在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每一滴献出的血,都可能成为拯救他人生命的关键,这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献血的意义。”杨剑说。

从那时起,杨剑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主动做起了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工作。2023年,他当选为太平洋保险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分队队长。此后,杨剑不仅动员身边同事亲友陪他去献血,现场感受奉献的意义,还邀请他们听取专业献血知识,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坚持无偿献血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而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坚持锻炼,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多年来,杨剑一直在参加全国各种马拉松比赛,强健的体魄让他成为运动达人,他用脚步丈量世界,也用热血定义生活。

“我要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天!”对于未来,杨剑表示,无偿献血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杨德慧 王佳培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唐晓琴

唐晓琴

万军

万军

杨剑

杨剑

岳鹏

岳鹏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01298905328058368, IR_CONTENT= 2024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无偿献血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让众多生命在绝望中重获希望,热血不仅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更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爱心。 记者采访了5位参与无偿献血超过20年的献血者,听他们讲述各自的“热血”故事。 陈启鑫: “雅安百次献血人” 6月11日12时,陈启鑫来到雅安市中心血站,因为在昨天晚上,他接到血站急需血小板的电话,今天便按时赶来。 “血站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过来献血。”陈启鑫说,“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这样我就可以多次捐献,帮助更多的人”。 从18岁生日那天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算起,陈启鑫已经坚持献血30年了。30年间,陈启鑫去过全国许多地方,而他献血的足迹也遍布了全国20余个城市,献血次数达172次。“无论在哪里,只要到了献血时间,我就会在当地进行献血。”陈启鑫说。 2002年,陈启鑫回到雅安后,他开始专注于我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根据市中心血站的记录,陈启鑫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年定期献血,先后在我市献血上万毫升,血小板捐献记录也有近百次。 陈启鑫不仅参与献血,还积极组织并加入我市各类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无偿献血不仅光荣,还能挽救他人生命,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减少患‘三高’的风险。”陈启鑫说。 无论面对亲友还是陌生人,说起无偿献血,陈启鑫总是津津乐道。陈启鑫粗略估计,在他带动下,已有100余人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陈启鑫还开辟了一块网络“新阵地”。 “雅安百次献血人”是陈启鑫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名称。平时,他总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参与的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也会发布许多关于无偿献血的科普视频,并讲述和记录其他无偿献血者的故事。 “无偿献血是一件好事,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陈启鑫说,人生因奉献而更具价值,而我也将继续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唐晓琴: 医者仁心献热血 作为一名医生,唐晓琴比普通人更加明白,无偿献血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参与无偿献血、向他人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医院员工参与无偿献血……唐晓琴与无偿献血事业结缘颇深。“我第一次献血是1991年,那时我在医院实习,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B型血,我当时就献了血。”唐晓琴说,那时我国还没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她并未收取产妇任何费用。多年后,已经淡忘了此事的她在街上偶遇这位产妇的家属,对方仍旧没忘这份情谊,连连向她表示感谢。 2005年2月,在唐晓琴儿子六岁生日来临之际,她专程带上儿子见证了自己的一次无偿献血,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从此,唐晓琴每年坚持献血两次,并选择在儿子生日和自己生日前后去献血。 “我是一名医生,我明白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仅靠我一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的院长,唐晓琴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开展一年两次的无偿献血活动,而员工们也逐渐对无偿献血事业越发上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时,唐晓琴和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总是义不容辞地冲在无偿献血第一线,因为他们深知,此时血液的重要性。 除了组织医院员工献血,唐晓琴每年还定期动员身边的亲友参与无偿献血,正是因为她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贡献,唐晓琴被授予了“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等荣誉。 “用可以再生的热血去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唐晓琴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鲁妮娜 万军: 将无偿献血坚持下去 谈起第一次献血经历,万军清楚地记得是在部队的时候。“那天我请假外出,看到一辆采血车写着急需B型血,于是我连忙上车。”这一次献血让万军开启了无偿献血生涯。 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在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路上,万军从未停歇。此后,只要献血时间一到,万军就会找到无偿献血点进行献血。军旅生活让他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也深知奉献的意义。“当我收到‘您的血液检测合格’这样的短信时,我心里就非常高兴。”万军说。 2008年,万军从部队转业回到雅安,无偿献血的习惯也被他带回了雅安。虽脱下军装,但军魂犹在。在万军看来,热心公益、服务群众,是一个退役军人应该拥有的品质。 “第一次献血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坚持二十余年。只要社会有需要,而我力所能及,我就一定会贡献一份力量。”万军说,献血不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以拯救生命,我们都应积极参与进来。 随着献血次数越来越多,万军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人献血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后来,每次献血之后,万军总会发一个朋友圈。这时,朋友圈里就会有人来向他咨询关于无偿献血的各种问题,万军也总是耐心地逐一解答。“我想通过我的带动,让大家对于无偿献血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投身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万军说。 在万军倡议下,他身边的同事、朋友也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我要把军人情怀延续下去。”万军说,他会继续进行无偿献血,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岳鹏: 一份20年的坚持 一个人能坚持20年的习惯是什么?对于雅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岳鹏而言,无偿献血就是他坚持了20年的习惯。 20年间,他的献血总量达到7500毫升,而据全国电子献血证上的相关信息显示,岳鹏的无偿献血至少为31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2004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干部的岳鹏,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这也成为他接触无偿献血的开端;2006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分团委书记的他,还牵头组织了学院的无偿献血活动。 “献血可以挽救生命,也会为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无偿献血,岳鹏了解到,原来一次简单的挽袖献血之举,竟然真的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后来,岳鹏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求自己将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下去。离开学校后,岳鹏依然坚持无偿献血,这一坚持便是20年。 对于无偿献血,家人都很支持岳鹏,可在他身边,偶尔也会存在不同的声音。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岳鹏总会耐心给他们普及献血知识,讲解无偿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而且是值得做的事。 参加工作后,岳鹏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每次献完血后,岳鹏还会将献血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不仅作为自己奉献爱心的记录,也能发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去献血。在他感召下,许多人也陆续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在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和宣传片策划拍摄中,岳鹏还发挥自身新闻专业优势,积极为宣传活动和宣传片助力,成为一名无偿献血的“免费宣传大使”。 生命不息,献血不止。 “无偿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岳鹏表示,像无偿献血这样的“好习惯”,值得他一直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杨剑: 为爱挽袖20年 对于市民杨剑来说,他人生中有两场马拉松,一场在跑道上,另一场在无偿献血点。 51岁的杨剑任职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雅安中心支公司,妻子张凌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常年与患者打交道的张凌深知,献血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意义。作为丈夫的杨剑,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妻子工作,他既是一名无偿献血者,又是一名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无偿献血事业中来。 夫妻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而杨剑作为献血“英雄”,20年来共捐献全血14800毫升,并先后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3—2014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挽救他人生命时刻做好准备。 早在2001年9月,在妻子张凌影响下,杨剑就萌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当时,献完400毫升全血后,杨剑并未感觉任何不适,心中还有一种献血救人的成就感,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杨剑当时正在贵阳办事。他坐在出租车上,看见城区中好几处地方在排长队,一问才知道大家在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每一滴献出的血,都可能成为拯救他人生命的关键,这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献血的意义。”杨剑说。 从那时起,杨剑不仅坚持无偿献血,还主动做起了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工作。2023年,他当选为太平洋保险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分队队长。此后,杨剑不仅动员身边同事亲友陪他去献血,现场感受奉献的意义,还邀请他们听取专业献血知识,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坚持无偿献血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而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坚持锻炼,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多年来,杨剑一直在参加全国各种马拉松比赛,强健的体魄让他成为运动达人,他用脚步丈量世界,也用热血定义生活。 “我要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天!”对于未来,杨剑表示,无偿献血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杨德慧 王佳培 本报记者 鲁妮娜,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614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3E/wKhurGZrL_aAJ4H9AAgTw2SfKas628.png, ZB_AREA_LIST=, FB=

, TS=陈启鑫&&唐晓琴&&万军&&杨剑&&岳鹏},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06/14, DAY=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