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风起青萍之末

——读格非《登春台》

□ 久胜

格非的小说,虽然说是小说,不过,我更喜欢把他的小说界定为人生之书。网络时代,我们好像更喜欢关注和了解大事件,我们每个人在庞大的群体中都孤单面对,其他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都永远不明真相。格非的小说《登春台》,是想象和虚构的产物,但通过他的小说,我们仿佛窥见了虚拟背后的真相。

小说写了四个人物: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他们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都各异,但生活的转盘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四个人的生活和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往往,时代的年代感、时代的厚重感,一方面是通过大的事件来展示,一方面也往往是通过更多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来展示,而且这种展示,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有时候更加动人心魄。格非的小说,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他的作品就是一锅乱炖,色香味俱全。让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我觉得他的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命运之书,一本生活之书,一本时代之书。

这本书是一本命运之书。像维吉尔的小说《埃涅阿斯纪》一样,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他们背后的神所掌控,在那个时代,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好把这种对命运的叩问归之于造物主,归之于神。我们经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总体而言应该是对的。但正如格非说,人生的道路中,一些偶然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命运之路分岔。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就是一种无法说得清楚的关系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辞典中,很少讲“如果”这个词。如书中的陈克明,如果不是被老丈人坑了,生意栽了,他可能就不会当出租车司机,如果他不是遇到了人生的贵人周振遐,他就不可能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如书中的窦宝庆,如果他不是因为给那个爱出风头的中年妇女送东西,他可能就继续当他的专职司机,在大家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文雅、和善的人,但就是因为没有如果,他与一桩残忍的凶杀案联系在一起了……总之,这四个人的生活,四个人的人生,都被命运之力推动着向前,只不过,有些是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有些是跌入黑暗的深渊。小说中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的英文标语也是牛顿的一句话:上帝是关联的声音。每个人的命运仿佛早就注定,每个人的命运又都会迎来新的转机,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代表了某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运动以及人类的生命意志。这被弱者视为命运,被强者不屑一顾。小说主要在讲这几个人物的命运,仿佛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幻象中,真实的世界被一群编程员暗中掌握。林语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写了苏东坡临终时,方丈一直和他谈论今生与来生,苏东坡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所以,他终成古今洒脱第一人。真的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读罢小说,反求诸己,别人的命运不也是自己的命运吗?

这是一本生活的书。格非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刻画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在书中,也写了很多生活细节,而且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生活日常。虽然说不上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但读完小说,也会学到很多生活的技艺。而且关于生活的一些议论也不显得突兀,而是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自然生发出一些关于生活的哲思。这比起一些“自然主义”小说,更显得真实而深刻。比如,序章写周振遐临终时,提到了生死观,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观吧。“说到底,人的生命,不过是在两个虚空之间出现的一次小小的火花闪动而已。第一个虚空是出生前的暗昧,第二个则是死去后的沉寂。”它的确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再思考,如何让有限的生活更加宽广而厚重。此外,小说中人物的经历,不也是变相扩大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吗?说它是生活之书,除了如沈辛夷母亲的生意经等等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振遐对种月季花的热情,书中用大段的篇幅来写种花,可能一些人会认为这些描写显得多余。在我看来,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一方面可能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爱花之人,所以,写起来就显得够专业,也让小说更具有质感。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描写,其落脚点还是写人生。周振遐面对花时常常想,这些缤纷俏丽的解语之花,无声开落,或许正是为了宽解他晚年的寂寞。所以,花越开得艳丽。所有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包括公司的读书会,对深奥的哲学话题的描述和议论,让人更觉得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小说,它还是一本生活的书,仿佛一个人生的导师在对我们指点迷津。

这也是一本时代的书。读罢小说,感觉我们就是置身于内的一个人物,我们也随着书中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向前,所以,读这本小说没有疏离感。比如,书中写微信的那段让人忍俊不禁,也的确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写道: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从手机的屏幕上浮现出来,不时搅动你尘封的记忆。恳请他对自创的口水诗歌、配乐散文或者拙劣书法发表意见;为儿子找工作,替女儿找对象,帮侄女介绍研究生导师,给舅妈联系主刀医生,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为不知真假的匿名病人捐助“水滴筹”……他渐渐学会了对这些要求漠然置之、不予理睬,但常常沉陷在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之中。的确是很有时代特色。一个小说家,他的任务就是要写出一个时代特有的东西,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认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作,无一不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本小说,不应该仅仅是被看成小说,它也是哲学的。四个人物,在历史和时代的拐角处各奔东西了,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像马克思说的,想走进这间房,却意外地走进了另一间。也许,风起于青萍之末,人生的状况大抵也是如此。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6, PREBM=003, NUM=3, GUID=1802084080880910336,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6/16/004/1802084080880910336.html, DOCPUBTIME=2024-06-16 05: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久胜 格非的小说,虽然说是小说,不过,我更喜欢把他的小说界定为人生之书。网络时代,我们好像更喜欢关注和了解大事件,我们每个人在庞大的群体中都孤单面对,其他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都永远不明真相。格非的小说《登春台》,是想象和虚构的产物,但通过他的小说,我们仿佛窥见了虚拟背后的真相。 小说写了四个人物: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他们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都各异,但生活的转盘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四个人的生活和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往往,时代的年代感、时代的厚重感,一方面是通过大的事件来展示,一方面也往往是通过更多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来展示,而且这种展示,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有时候更加动人心魄。格非的小说,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他的作品就是一锅乱炖,色香味俱全。让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我觉得他的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命运之书,一本生活之书,一本时代之书。 这本书是一本命运之书。像维吉尔的小说《埃涅阿斯纪》一样,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他们背后的神所掌控,在那个时代,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好把这种对命运的叩问归之于造物主,归之于神。我们经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总体而言应该是对的。但正如格非说,人生的道路中,一些偶然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命运之路分岔。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就是一种无法说得清楚的关系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辞典中,很少讲“如果”这个词。如书中的陈克明,如果不是被老丈人坑了,生意栽了,他可能就不会当出租车司机,如果他不是遇到了人生的贵人周振遐,他就不可能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如书中的窦宝庆,如果他不是因为给那个爱出风头的中年妇女送东西,他可能就继续当他的专职司机,在大家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文雅、和善的人,但就是因为没有如果,他与一桩残忍的凶杀案联系在一起了……总之,这四个人的生活,四个人的人生,都被命运之力推动着向前,只不过,有些是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有些是跌入黑暗的深渊。小说中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的英文标语也是牛顿的一句话:上帝是关联的声音。每个人的命运仿佛早就注定,每个人的命运又都会迎来新的转机,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代表了某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运动以及人类的生命意志。这被弱者视为命运,被强者不屑一顾。小说主要在讲这几个人物的命运,仿佛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幻象中,真实的世界被一群编程员暗中掌握。林语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写了苏东坡临终时,方丈一直和他谈论今生与来生,苏东坡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所以,他终成古今洒脱第一人。真的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读罢小说,反求诸己,别人的命运不也是自己的命运吗? 这是一本生活的书。格非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刻画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在书中,也写了很多生活细节,而且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生活日常。虽然说不上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但读完小说,也会学到很多生活的技艺。而且关于生活的一些议论也不显得突兀,而是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自然生发出一些关于生活的哲思。这比起一些“自然主义”小说,更显得真实而深刻。比如,序章写周振遐临终时,提到了生死观,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观吧。“说到底,人的生命,不过是在两个虚空之间出现的一次小小的火花闪动而已。第一个虚空是出生前的暗昧,第二个则是死去后的沉寂。”它的确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再思考,如何让有限的生活更加宽广而厚重。此外,小说中人物的经历,不也是变相扩大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吗?说它是生活之书,除了如沈辛夷母亲的生意经等等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振遐对种月季花的热情,书中用大段的篇幅来写种花,可能一些人会认为这些描写显得多余。在我看来,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一方面可能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爱花之人,所以,写起来就显得够专业,也让小说更具有质感。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描写,其落脚点还是写人生。周振遐面对花时常常想,这些缤纷俏丽的解语之花,无声开落,或许正是为了宽解他晚年的寂寞。所以,花越开得艳丽。所有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包括公司的读书会,对深奥的哲学话题的描述和议论,让人更觉得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小说,它还是一本生活的书,仿佛一个人生的导师在对我们指点迷津。 这也是一本时代的书。读罢小说,感觉我们就是置身于内的一个人物,我们也随着书中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向前,所以,读这本小说没有疏离感。比如,书中写微信的那段让人忍俊不禁,也的确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写道: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从手机的屏幕上浮现出来,不时搅动你尘封的记忆。恳请他对自创的口水诗歌、配乐散文或者拙劣书法发表意见;为儿子找工作,替女儿找对象,帮侄女介绍研究生导师,给舅妈联系主刀医生,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为不知真假的匿名病人捐助“水滴筹”……他渐渐学会了对这些要求漠然置之、不予理睬,但常常沉陷在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之中。的确是很有时代特色。一个小说家,他的任务就是要写出一个时代特有的东西,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认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作,无一不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本小说,不应该仅仅是被看成小说,它也是哲学的。四个人物,在历史和时代的拐角处各奔东西了,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像马克思说的,想走进这间房,却意外地走进了另一间。也许,风起于青萍之末,人生的状况大抵也是如此。,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2213, NODEID=null, DOCTITLE=风起青萍之末,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 久胜

格非的小说,虽然说是小说,不过,我更喜欢把他的小说界定为人生之书。网络时代,我们好像更喜欢关注和了解大事件,我们每个人在庞大的群体中都孤单面对,其他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都永远不明真相。格非的小说《登春台》,是想象和虚构的产物,但通过他的小说,我们仿佛窥见了虚拟背后的真相。

小说写了四个人物: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他们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都各异,但生活的转盘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四个人的生活和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往往,时代的年代感、时代的厚重感,一方面是通过大的事件来展示,一方面也往往是通过更多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来展示,而且这种展示,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有时候更加动人心魄。格非的小说,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他的作品就是一锅乱炖,色香味俱全。让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我觉得他的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命运之书,一本生活之书,一本时代之书。

这本书是一本命运之书。像维吉尔的小说《埃涅阿斯纪》一样,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他们背后的神所掌控,在那个时代,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好把这种对命运的叩问归之于造物主,归之于神。我们经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总体而言应该是对的。但正如格非说,人生的道路中,一些偶然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命运之路分岔。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就是一种无法说得清楚的关系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辞典中,很少讲“如果”这个词。如书中的陈克明,如果不是被老丈人坑了,生意栽了,他可能就不会当出租车司机,如果他不是遇到了人生的贵人周振遐,他就不可能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如书中的窦宝庆,如果他不是因为给那个爱出风头的中年妇女送东西,他可能就继续当他的专职司机,在大家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文雅、和善的人,但就是因为没有如果,他与一桩残忍的凶杀案联系在一起了……总之,这四个人的生活,四个人的人生,都被命运之力推动着向前,只不过,有些是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有些是跌入黑暗的深渊。小说中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的英文标语也是牛顿的一句话:上帝是关联的声音。每个人的命运仿佛早就注定,每个人的命运又都会迎来新的转机,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代表了某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运动以及人类的生命意志。这被弱者视为命运,被强者不屑一顾。小说主要在讲这几个人物的命运,仿佛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幻象中,真实的世界被一群编程员暗中掌握。林语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写了苏东坡临终时,方丈一直和他谈论今生与来生,苏东坡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所以,他终成古今洒脱第一人。真的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读罢小说,反求诸己,别人的命运不也是自己的命运吗?

这是一本生活的书。格非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刻画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在书中,也写了很多生活细节,而且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生活日常。虽然说不上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但读完小说,也会学到很多生活的技艺。而且关于生活的一些议论也不显得突兀,而是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自然生发出一些关于生活的哲思。这比起一些“自然主义”小说,更显得真实而深刻。比如,序章写周振遐临终时,提到了生死观,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观吧。“说到底,人的生命,不过是在两个虚空之间出现的一次小小的火花闪动而已。第一个虚空是出生前的暗昧,第二个则是死去后的沉寂。”它的确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再思考,如何让有限的生活更加宽广而厚重。此外,小说中人物的经历,不也是变相扩大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吗?说它是生活之书,除了如沈辛夷母亲的生意经等等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振遐对种月季花的热情,书中用大段的篇幅来写种花,可能一些人会认为这些描写显得多余。在我看来,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一方面可能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爱花之人,所以,写起来就显得够专业,也让小说更具有质感。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描写,其落脚点还是写人生。周振遐面对花时常常想,这些缤纷俏丽的解语之花,无声开落,或许正是为了宽解他晚年的寂寞。所以,花越开得艳丽。所有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包括公司的读书会,对深奥的哲学话题的描述和议论,让人更觉得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小说,它还是一本生活的书,仿佛一个人生的导师在对我们指点迷津。

这也是一本时代的书。读罢小说,感觉我们就是置身于内的一个人物,我们也随着书中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向前,所以,读这本小说没有疏离感。比如,书中写微信的那段让人忍俊不禁,也的确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写道: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从手机的屏幕上浮现出来,不时搅动你尘封的记忆。恳请他对自创的口水诗歌、配乐散文或者拙劣书法发表意见;为儿子找工作,替女儿找对象,帮侄女介绍研究生导师,给舅妈联系主刀医生,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为不知真假的匿名病人捐助“水滴筹”……他渐渐学会了对这些要求漠然置之、不予理睬,但常常沉陷在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之中。的确是很有时代特色。一个小说家,他的任务就是要写出一个时代特有的东西,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认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作,无一不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本小说,不应该仅仅是被看成小说,它也是哲学的。四个人物,在历史和时代的拐角处各奔东西了,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像马克思说的,想走进这间房,却意外地走进了另一间。也许,风起于青萍之末,人生的状况大抵也是如此。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02084080880910336, IR_CONTENT=□ 久胜 格非的小说,虽然说是小说,不过,我更喜欢把他的小说界定为人生之书。网络时代,我们好像更喜欢关注和了解大事件,我们每个人在庞大的群体中都孤单面对,其他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都永远不明真相。格非的小说《登春台》,是想象和虚构的产物,但通过他的小说,我们仿佛窥见了虚拟背后的真相。 小说写了四个人物: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他们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都各异,但生活的转盘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四个人的生活和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往往,时代的年代感、时代的厚重感,一方面是通过大的事件来展示,一方面也往往是通过更多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来展示,而且这种展示,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有时候更加动人心魄。格非的小说,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他的作品就是一锅乱炖,色香味俱全。让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我觉得他的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本命运之书,一本生活之书,一本时代之书。 这本书是一本命运之书。像维吉尔的小说《埃涅阿斯纪》一样,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他们背后的神所掌控,在那个时代,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好把这种对命运的叩问归之于造物主,归之于神。我们经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总体而言应该是对的。但正如格非说,人生的道路中,一些偶然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命运之路分岔。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就是一种无法说得清楚的关系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辞典中,很少讲“如果”这个词。如书中的陈克明,如果不是被老丈人坑了,生意栽了,他可能就不会当出租车司机,如果他不是遇到了人生的贵人周振遐,他就不可能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如书中的窦宝庆,如果他不是因为给那个爱出风头的中年妇女送东西,他可能就继续当他的专职司机,在大家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文雅、和善的人,但就是因为没有如果,他与一桩残忍的凶杀案联系在一起了……总之,这四个人的生活,四个人的人生,都被命运之力推动着向前,只不过,有些是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有些是跌入黑暗的深渊。小说中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的英文标语也是牛顿的一句话:上帝是关联的声音。每个人的命运仿佛早就注定,每个人的命运又都会迎来新的转机,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代表了某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运动以及人类的生命意志。这被弱者视为命运,被强者不屑一顾。小说主要在讲这几个人物的命运,仿佛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幻象中,真实的世界被一群编程员暗中掌握。林语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写了苏东坡临终时,方丈一直和他谈论今生与来生,苏东坡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所以,他终成古今洒脱第一人。真的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读罢小说,反求诸己,别人的命运不也是自己的命运吗? 这是一本生活的书。格非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刻画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在书中,也写了很多生活细节,而且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生活日常。虽然说不上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但读完小说,也会学到很多生活的技艺。而且关于生活的一些议论也不显得突兀,而是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自然生发出一些关于生活的哲思。这比起一些“自然主义”小说,更显得真实而深刻。比如,序章写周振遐临终时,提到了生死观,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观吧。“说到底,人的生命,不过是在两个虚空之间出现的一次小小的火花闪动而已。第一个虚空是出生前的暗昧,第二个则是死去后的沉寂。”它的确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再思考,如何让有限的生活更加宽广而厚重。此外,小说中人物的经历,不也是变相扩大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吗?说它是生活之书,除了如沈辛夷母亲的生意经等等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振遐对种月季花的热情,书中用大段的篇幅来写种花,可能一些人会认为这些描写显得多余。在我看来,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一方面可能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爱花之人,所以,写起来就显得够专业,也让小说更具有质感。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描写,其落脚点还是写人生。周振遐面对花时常常想,这些缤纷俏丽的解语之花,无声开落,或许正是为了宽解他晚年的寂寞。所以,花越开得艳丽。所有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包括公司的读书会,对深奥的哲学话题的描述和议论,让人更觉得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小说,它还是一本生活的书,仿佛一个人生的导师在对我们指点迷津。 这也是一本时代的书。读罢小说,感觉我们就是置身于内的一个人物,我们也随着书中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向前,所以,读这本小说没有疏离感。比如,书中写微信的那段让人忍俊不禁,也的确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写道: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从手机的屏幕上浮现出来,不时搅动你尘封的记忆。恳请他对自创的口水诗歌、配乐散文或者拙劣书法发表意见;为儿子找工作,替女儿找对象,帮侄女介绍研究生导师,给舅妈联系主刀医生,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为不知真假的匿名病人捐助“水滴筹”……他渐渐学会了对这些要求漠然置之、不予理睬,但常常沉陷在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之中。的确是很有时代特色。一个小说家,他的任务就是要写出一个时代特有的东西,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认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作,无一不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本小说,不应该仅仅是被看成小说,它也是哲学的。四个人物,在历史和时代的拐角处各奔东西了,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像马克思说的,想走进这间房,却意外地走进了另一间。也许,风起于青萍之末,人生的状况大抵也是如此。,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616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3E/wKhurGZuCzaAY98UAAjngBZUegU546.png, ZB_AREA_LIST=, FB=

——读格非《登春台》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06/16, DAY=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