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上接1版)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制度建设,以13个方面制度体系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蹄疾步稳、积厚成势,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完善和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愈加成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动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越来越完善的对外开放制度,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从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从稳妥处理突发风险事件到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践一次次证明,“中国之治”蕴含着无限生机活力,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着有力保障。

守正创新——“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新时代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唯有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方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

从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2024年初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面对实践发展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2024年2月,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这份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循大道,至万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林晖、王子铭、王鹏、徐壮)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1, NUM=1, GUID=181001131417842483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7/08/001/1810026413447774208.html, DOCPUBTIME=2024-07-08 02: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上接1版)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制度建设,以13个方面制度体系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蹄疾步稳、积厚成势,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完善和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愈加成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动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越来越完善的对外开放制度,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从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从稳妥处理突发风险事件到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践一次次证明,“中国之治”蕴含着无限生机活力,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着有力保障。 守正创新——“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新时代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唯有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方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 从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2024年初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面对实践发展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2024年2月,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这份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循大道,至万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林晖、王子铭、王鹏、徐壮),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795, NODEID=null, DOCTITLE=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上接1版)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制度建设,以13个方面制度体系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蹄疾步稳、积厚成势,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完善和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愈加成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动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越来越完善的对外开放制度,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从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从稳妥处理突发风险事件到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践一次次证明,“中国之治”蕴含着无限生机活力,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着有力保障。

守正创新——“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新时代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唯有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方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

从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2024年初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面对实践发展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2024年2月,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这份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循大道,至万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林晖、王子铭、王鹏、徐壮)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10011314178424832, IR_CONTENT= (上接1版)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制度建设,以13个方面制度体系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蹄疾步稳、积厚成势,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完善和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愈加成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动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越来越完善的对外开放制度,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从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从稳妥处理突发风险事件到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践一次次证明,“中国之治”蕴含着无限生机活力,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着有力保障。 守正创新——“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新时代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唯有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方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 从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2024年初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面对实践发展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2024年2月,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这份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循大道,至万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林晖、王子铭、王鹏、徐壮),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708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7C/wKhurWaK4iKAYRUFAAwN7GWftZk491.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07/08, DAY=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