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周茂:

皇木腊肉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与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编者按

近日,市委发布《关于表彰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授予55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0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55个基层党组织“雅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为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激励全市上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高位求进、锐意拼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雅州先锋 榜样力量——走近全市‘两优一先’”专栏,围绕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一区一地”建设、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彰显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新时代共产党人先锋形象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迹。

【名片】

周茂,汉源县皇木镇万盛社区党员、海碗家庭农场负责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传统技艺保护与创新,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先后荣获皇木腊肉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

7月5日,走进汉源县的深山之中,一处极具农家特色院落里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屋里,一位年轻小伙一边忙着熏制腊肉,一边给游客讲述皇木腊肉的制作工艺。

“我们选用的是海拔2000米以上零污染、饲养周期超过300天的土猪,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香味浓郁。”

这位小伙就是周茂,土生土长的“90后”皇木人。

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发出了号召,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责任,又是出路,更是方向,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机遇才会相继而来。”

提及为何会投身皇木腊肉的制作与推广,周茂表示:“小时候,家里总会制作腊肉,那独特的香味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后来,我发现这门传统技艺逐渐被人遗忘,便决定回来,重拾这份传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美味。”

2020年,周茂回乡便策划了第一个项目——以家庭农场为实体、皇木腊肉为背景的海碗家庭农场“皇木腊肉村”项目。

在此期间,他多次走访皇木镇、永利乡39名传统腊肉生产技艺传承者,自费组织79户农户到冕宁和云南学习火腿生产技术,总结形成“海碗”皇木腊肉的独特制作风格,申报了首个皇木腊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筹资金120万元创建皇木首个腊肉保护基地,组织汇编《皇木腊肉》制作工艺书籍,他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了力量。

“皇木腊肉村”是以家庭农场为实体,以皇木腊肉为背景的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整合皇木的农旅资源,将皇木的文化旅游农产品融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各地。”周茂说。

在做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时,周茂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家里的古籍,收集皇木腊肉的传统制作技艺,努力保留传统制作腊肉的夯土房,对皇木腊肉进行非遗保护。

在发展该项目过程中,周茂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创新“短视频+乡村文化体验+腊肉产业升级+线上线下体验销售”模式,利用短视频平台,将腊肉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以及乡村风光展示给全国观众,其短视频自媒体阅读量超1000万人次。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远销全国各地,还登上了央视,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周茂笑着说。

在周茂的带领下,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他采取“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以皇木腊肉文化挖掘保护为主业,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带动皇木镇300余户农户和5个合作社开展生猪养殖、腊肉制作销售,并助力打造民宿15家,推动户均增收超2万元。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年销售量达1.5万公斤、接待客流量1.5万人次,还带动皇木镇年销售腊肉超2000万元。

不仅如此,周茂还多次到外地推介汉源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通过他的努力,更多人了解了汉源,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我计划用8至10年的时间来完善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辐射皇木镇及周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周茂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更看到了一位乡村振兴者的执着与创新。

本报记者 郑雨莎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1, NUM=1, GUID=1810011314178424833,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7/08/002/1810011314178424833.html, DOCPUBTIME=2024-07-08 02:01:07, DOCAUTHOR=郑雨莎, CLEAR_CONTENT=编者按 近日,市委发布《关于表彰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授予55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0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55个基层党组织“雅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为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激励全市上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高位求进、锐意拼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雅州先锋 榜样力量——走近全市‘两优一先’”专栏,围绕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一区一地”建设、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彰显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新时代共产党人先锋形象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迹。 【名片】 周茂,汉源县皇木镇万盛社区党员、海碗家庭农场负责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传统技艺保护与创新,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先后荣获皇木腊肉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 7月5日,走进汉源县的深山之中,一处极具农家特色院落里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屋里,一位年轻小伙一边忙着熏制腊肉,一边给游客讲述皇木腊肉的制作工艺。 “我们选用的是海拔2000米以上零污染、饲养周期超过300天的土猪,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香味浓郁。” 这位小伙就是周茂,土生土长的“90后”皇木人。 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发出了号召,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责任,又是出路,更是方向,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机遇才会相继而来。” 提及为何会投身皇木腊肉的制作与推广,周茂表示:“小时候,家里总会制作腊肉,那独特的香味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后来,我发现这门传统技艺逐渐被人遗忘,便决定回来,重拾这份传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美味。” 2020年,周茂回乡便策划了第一个项目——以家庭农场为实体、皇木腊肉为背景的海碗家庭农场“皇木腊肉村”项目。 在此期间,他多次走访皇木镇、永利乡39名传统腊肉生产技艺传承者,自费组织79户农户到冕宁和云南学习火腿生产技术,总结形成“海碗”皇木腊肉的独特制作风格,申报了首个皇木腊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筹资金120万元创建皇木首个腊肉保护基地,组织汇编《皇木腊肉》制作工艺书籍,他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了力量。 “皇木腊肉村”是以家庭农场为实体,以皇木腊肉为背景的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整合皇木的农旅资源,将皇木的文化旅游农产品融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各地。”周茂说。 在做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时,周茂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家里的古籍,收集皇木腊肉的传统制作技艺,努力保留传统制作腊肉的夯土房,对皇木腊肉进行非遗保护。 在发展该项目过程中,周茂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创新“短视频+乡村文化体验+腊肉产业升级+线上线下体验销售”模式,利用短视频平台,将腊肉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以及乡村风光展示给全国观众,其短视频自媒体阅读量超1000万人次。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远销全国各地,还登上了央视,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周茂笑着说。 在周茂的带领下,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他采取“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以皇木腊肉文化挖掘保护为主业,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带动皇木镇300余户农户和5个合作社开展生猪养殖、腊肉制作销售,并助力打造民宿15家,推动户均增收超2万元。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年销售量达1.5万公斤、接待客流量1.5万人次,还带动皇木镇年销售腊肉超2000万元。 不仅如此,周茂还多次到外地推介汉源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通过他的努力,更多人了解了汉源,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我计划用8至10年的时间来完善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辐射皇木镇及周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周茂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更看到了一位乡村振兴者的执着与创新。 本报记者 郑雨莎,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753, NODEID=null, DOCTITLE=皇木腊肉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与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周茂:, ZB_ORIGINAL=0, CONTENT=
编者按

近日,市委发布《关于表彰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授予55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0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55个基层党组织“雅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为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激励全市上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高位求进、锐意拼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雅州先锋 榜样力量——走近全市‘两优一先’”专栏,围绕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一区一地”建设、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彰显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新时代共产党人先锋形象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迹。

【名片】

周茂,汉源县皇木镇万盛社区党员、海碗家庭农场负责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传统技艺保护与创新,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先后荣获皇木腊肉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

7月5日,走进汉源县的深山之中,一处极具农家特色院落里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屋里,一位年轻小伙一边忙着熏制腊肉,一边给游客讲述皇木腊肉的制作工艺。

“我们选用的是海拔2000米以上零污染、饲养周期超过300天的土猪,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香味浓郁。”

这位小伙就是周茂,土生土长的“90后”皇木人。

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发出了号召,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责任,又是出路,更是方向,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机遇才会相继而来。”

提及为何会投身皇木腊肉的制作与推广,周茂表示:“小时候,家里总会制作腊肉,那独特的香味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后来,我发现这门传统技艺逐渐被人遗忘,便决定回来,重拾这份传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美味。”

2020年,周茂回乡便策划了第一个项目——以家庭农场为实体、皇木腊肉为背景的海碗家庭农场“皇木腊肉村”项目。

在此期间,他多次走访皇木镇、永利乡39名传统腊肉生产技艺传承者,自费组织79户农户到冕宁和云南学习火腿生产技术,总结形成“海碗”皇木腊肉的独特制作风格,申报了首个皇木腊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筹资金120万元创建皇木首个腊肉保护基地,组织汇编《皇木腊肉》制作工艺书籍,他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了力量。

“皇木腊肉村”是以家庭农场为实体,以皇木腊肉为背景的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整合皇木的农旅资源,将皇木的文化旅游农产品融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各地。”周茂说。

在做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时,周茂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家里的古籍,收集皇木腊肉的传统制作技艺,努力保留传统制作腊肉的夯土房,对皇木腊肉进行非遗保护。

在发展该项目过程中,周茂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创新“短视频+乡村文化体验+腊肉产业升级+线上线下体验销售”模式,利用短视频平台,将腊肉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以及乡村风光展示给全国观众,其短视频自媒体阅读量超1000万人次。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远销全国各地,还登上了央视,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周茂笑着说。

在周茂的带领下,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他采取“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以皇木腊肉文化挖掘保护为主业,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带动皇木镇300余户农户和5个合作社开展生猪养殖、腊肉制作销售,并助力打造民宿15家,推动户均增收超2万元。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年销售量达1.5万公斤、接待客流量1.5万人次,还带动皇木镇年销售腊肉超2000万元。

不仅如此,周茂还多次到外地推介汉源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通过他的努力,更多人了解了汉源,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我计划用8至10年的时间来完善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辐射皇木镇及周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周茂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更看到了一位乡村振兴者的执着与创新。

本报记者 郑雨莎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10011314178424833, IR_CONTENT=编者按 近日,市委发布《关于表彰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授予55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0名同志“雅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55个基层党组织“雅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为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激励全市上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高位求进、锐意拼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雅州先锋 榜样力量——走近全市‘两优一先’”专栏,围绕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一区一地”建设、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彰显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新时代共产党人先锋形象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迹。 【名片】 周茂,汉源县皇木镇万盛社区党员、海碗家庭农场负责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传统技艺保护与创新,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先后荣获皇木腊肉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 7月5日,走进汉源县的深山之中,一处极具农家特色院落里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屋里,一位年轻小伙一边忙着熏制腊肉,一边给游客讲述皇木腊肉的制作工艺。 “我们选用的是海拔2000米以上零污染、饲养周期超过300天的土猪,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香味浓郁。” 这位小伙就是周茂,土生土长的“90后”皇木人。 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发出了号召,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责任,又是出路,更是方向,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机遇才会相继而来。” 提及为何会投身皇木腊肉的制作与推广,周茂表示:“小时候,家里总会制作腊肉,那独特的香味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后来,我发现这门传统技艺逐渐被人遗忘,便决定回来,重拾这份传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美味。” 2020年,周茂回乡便策划了第一个项目——以家庭农场为实体、皇木腊肉为背景的海碗家庭农场“皇木腊肉村”项目。 在此期间,他多次走访皇木镇、永利乡39名传统腊肉生产技艺传承者,自费组织79户农户到冕宁和云南学习火腿生产技术,总结形成“海碗”皇木腊肉的独特制作风格,申报了首个皇木腊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筹资金120万元创建皇木首个腊肉保护基地,组织汇编《皇木腊肉》制作工艺书籍,他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了力量。 “皇木腊肉村”是以家庭农场为实体,以皇木腊肉为背景的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整合皇木的农旅资源,将皇木的文化旅游农产品融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各地。”周茂说。 在做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时,周茂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家里的古籍,收集皇木腊肉的传统制作技艺,努力保留传统制作腊肉的夯土房,对皇木腊肉进行非遗保护。 在发展该项目过程中,周茂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创新“短视频+乡村文化体验+腊肉产业升级+线上线下体验销售”模式,利用短视频平台,将腊肉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以及乡村风光展示给全国观众,其短视频自媒体阅读量超1000万人次。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远销全国各地,还登上了央视,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周茂笑着说。 在周茂的带领下,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他采取“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以皇木腊肉文化挖掘保护为主业,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带动皇木镇300余户农户和5个合作社开展生猪养殖、腊肉制作销售,并助力打造民宿15家,推动户均增收超2万元。 如今,“海碗”皇木腊肉年销售量达1.5万公斤、接待客流量1.5万人次,还带动皇木镇年销售腊肉超2000万元。 不仅如此,周茂还多次到外地推介汉源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通过他的努力,更多人了解了汉源,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我计划用8至10年的时间来完善海碗皇木腊肉这个品牌,辐射皇木镇及周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周茂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更看到了一位乡村振兴者的执着与创新。 本报记者 郑雨莎,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708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7C/wKhurWaK4iKAYRUFAAwN7GWftZk491.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07/08, DAY=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