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述评之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践行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7月5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旨在强化政策保障、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合力助推创新药的突破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医改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新药进医保、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到今天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一系列破解用药难、用药贵的举措,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断,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

回应人民关切,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2012年退休时,我每月养老金为1972元,到2023年底,已经达到3526元。”今年72岁的李大爷是辽宁省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近日,他收到了养老金增加的好消息。我国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

养老关乎亿万老年人生活水平,是家事也是国事。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系列切实改革举措破解养老难题,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防治“小眼镜”、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成为改革的关注点、着力点。

人民心声即改革所向:针对“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基层负担过重,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注“落户难”“迁户难”,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大到医疗、教育等重大领域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实现人民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让“改革红利”落实到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上——

个税改革、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推动政法机关通过改革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精细的法律公共服务。

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从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4亿多群众……改革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生动记录着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深刻印证了改革为民的拳拳之心。

汇聚改革动力——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检验、由人民共享

2024年5月23日,山东济南,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生动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也正是因为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确保了改革事业的兴旺发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力量——

夏日的浙北长兴,村庄宁静、河网密布、翠色绵延,生态之美随处可见。

曾几何时,鱼米之乡深受黑水臭气困扰。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探索给河流确定“河长”,凡水必治、凡治必清。从小县城发轫的一项“护水之计”,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环境风貌,也成为全国推广的“治水之策”。

2018年6月、12月,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在山野田畴间迤逦穿行。

基层探索中孕育改革的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改革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天津“一枚印章管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并逐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汇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能。

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最终以发展成效惠及全体百姓。

坚持人民评判,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温暖的基调。

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将资源环境相关指标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标尺的改变,印证了发展理念的变革,表现了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下转2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1, NUM=0, GUID=181149106382156595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DOCPUBTIME=2024-07-12 07:05: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践行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7月5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旨在强化政策保障、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合力助推创新药的突破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医改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新药进医保、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到今天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一系列破解用药难、用药贵的举措,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断,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 回应人民关切,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2012年退休时,我每月养老金为1972元,到2023年底,已经达到3526元。”今年72岁的李大爷是辽宁省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近日,他收到了养老金增加的好消息。我国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 养老关乎亿万老年人生活水平,是家事也是国事。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系列切实改革举措破解养老难题,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防治“小眼镜”、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成为改革的关注点、着力点。 人民心声即改革所向:针对“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基层负担过重,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注“落户难”“迁户难”,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大到医疗、教育等重大领域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实现人民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让“改革红利”落实到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上—— 个税改革、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推动政法机关通过改革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精细的法律公共服务。 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从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4亿多群众……改革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生动记录着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深刻印证了改革为民的拳拳之心。 汇聚改革动力——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检验、由人民共享 2024年5月23日,山东济南,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生动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也正是因为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确保了改革事业的兴旺发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力量—— 夏日的浙北长兴,村庄宁静、河网密布、翠色绵延,生态之美随处可见。 曾几何时,鱼米之乡深受黑水臭气困扰。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探索给河流确定“河长”,凡水必治、凡治必清。从小县城发轫的一项“护水之计”,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环境风貌,也成为全国推广的“治水之策”。 2018年6月、12月,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在山野田畴间迤逦穿行。 基层探索中孕育改革的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改革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天津“一枚印章管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并逐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汇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能。 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最终以发展成效惠及全体百姓。 坚持人民评判,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温暖的基调。 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将资源环境相关指标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标尺的改变,印证了发展理念的变革,表现了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下转2版),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2676, NODEID=null, DOCTITLE=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践行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7月5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旨在强化政策保障、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合力助推创新药的突破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医改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新药进医保、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到今天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一系列破解用药难、用药贵的举措,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断,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

回应人民关切,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2012年退休时,我每月养老金为1972元,到2023年底,已经达到3526元。”今年72岁的李大爷是辽宁省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近日,他收到了养老金增加的好消息。我国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

养老关乎亿万老年人生活水平,是家事也是国事。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系列切实改革举措破解养老难题,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防治“小眼镜”、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成为改革的关注点、着力点。

人民心声即改革所向:针对“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基层负担过重,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注“落户难”“迁户难”,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大到医疗、教育等重大领域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实现人民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让“改革红利”落实到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上——

个税改革、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推动政法机关通过改革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精细的法律公共服务。

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从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4亿多群众……改革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生动记录着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深刻印证了改革为民的拳拳之心。

汇聚改革动力——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检验、由人民共享

2024年5月23日,山东济南,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生动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也正是因为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确保了改革事业的兴旺发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力量——

夏日的浙北长兴,村庄宁静、河网密布、翠色绵延,生态之美随处可见。

曾几何时,鱼米之乡深受黑水臭气困扰。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探索给河流确定“河长”,凡水必治、凡治必清。从小县城发轫的一项“护水之计”,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环境风貌,也成为全国推广的“治水之策”。

2018年6月、12月,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在山野田畴间迤逦穿行。

基层探索中孕育改革的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改革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天津“一枚印章管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并逐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汇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能。

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最终以发展成效惠及全体百姓。

坚持人民评判,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温暖的基调。

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将资源环境相关指标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标尺的改变,印证了发展理念的变革,表现了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下转2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11491063821565952, IR_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践行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7月5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旨在强化政策保障、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合力助推创新药的突破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医改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新药进医保、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到今天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一系列破解用药难、用药贵的举措,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断,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 回应人民关切,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2012年退休时,我每月养老金为1972元,到2023年底,已经达到3526元。”今年72岁的李大爷是辽宁省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近日,他收到了养老金增加的好消息。我国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 养老关乎亿万老年人生活水平,是家事也是国事。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系列切实改革举措破解养老难题,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防治“小眼镜”、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成为改革的关注点、着力点。 人民心声即改革所向:针对“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基层负担过重,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注“落户难”“迁户难”,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大到医疗、教育等重大领域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实现人民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让“改革红利”落实到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上—— 个税改革、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推动政法机关通过改革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精细的法律公共服务。 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从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4亿多群众……改革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生动记录着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深刻印证了改革为民的拳拳之心。 汇聚改革动力——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检验、由人民共享 2024年5月23日,山东济南,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生动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也正是因为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确保了改革事业的兴旺发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力量—— 夏日的浙北长兴,村庄宁静、河网密布、翠色绵延,生态之美随处可见。 曾几何时,鱼米之乡深受黑水臭气困扰。2003年,浙江省长兴县探索给河流确定“河长”,凡水必治、凡治必清。从小县城发轫的一项“护水之计”,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环境风貌,也成为全国推广的“治水之策”。 2018年6月、12月,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在山野田畴间迤逦穿行。 基层探索中孕育改革的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改革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天津“一枚印章管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并逐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汇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能。 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最终以发展成效惠及全体百姓。 坚持人民评判,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温暖的基调。 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将资源环境相关指标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标尺的改变,印证了发展理念的变革,表现了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下转2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712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4A/wKhurGaQb3-ACI-wAAv67GoU3SI529.png, ZB_AREA_LIST=, FB=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述评之四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4, PAPERDATE=2024/07/12, DAY=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