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木语叙事

——评吴坤木雕作品《红军要来了》

□ 王尧江

《红军要来了》(木雕)吴坤

《红军要来了》(木雕)吴坤

《红军要来了》,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东方乌木艺术馆馆长吴坤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芦山是革命老区,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活动长达一百余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底蕴丰厚的红军文化、生动感人的红军故事为吴坤的创作提供了土壤和素材,也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

《红军要来了》以木雕为艺术抓手,成功捕捉了一个时代的瞬间——

1935年5月某日,川西某地老街一隅,山雨未来风先到。背二哥停下脚步,摸出了一张墨迹斑斑的纸。这是在远方的山道上捡拾的,尽管不识字,但凭本能,他隐约感觉到了这是一张不同寻常的“纸”。劳累并没有消磨掉他强烈的好奇心,幸而碰到了老秀才。谜底揭开了,老秀才惊异的目光透过厚实的镜片,颤抖的手指在纸面上划过,一字一顿:红军要来了!地主老财鬼鬼祟祟,宣传单似乎证实了之前的传言……吴坤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历史风云和时事激荡中的小社会众生相。巧妙地塑造了地主、背二哥、老秀才、村妇等角色。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心理活动呼之欲出,仿佛在上演一出精彩的话剧。观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时代心脉的搏动。

作品看似平静的人物记叙,讲述的故事则暗涌波澜。整个故事围绕“红军要来了”这个消息的传播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展现了社会即将变革、命运即将改写的各阶层角色反响。

背二哥作为不识字的消息传递者,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麻木的赶脚人,他行走江湖讨生活,自然消息灵通,发现宣传单的那一刻起就有所怀疑,迫切想了解宣传单的内容。从急切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对红军的到来充满期盼;老秀才凭借自己的学识、见识,解读了这个消息,表情复杂,此刻,“迂腐守旧”与“革新改天”在他的内心缠斗;楼阁中的妇人听闻“红军要来了”,推窗探身观望,可见她内心的激动;街上的妇人虽然不是主角,但对烘托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对这个“路边消息”充满好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红军要来了”对她意味着什么;地主老财形象猥琐,面露惊恐之色,之前乡间就有传闻:有一支叫红军的穷人队伍要来了,让他预感不妙,不得不卷好细软,随时准备溜之大吉。宣传单的出现,那就是“红军真的来了”。此刻他的心情,不用揣摩已知其惶惶然;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刻画尤为传神,让原本沉重的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红军要来了》以小切口、小场景、多视角的叙事方式,管窥社会,回溯历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思考。“红军要来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息传递,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力量和希望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对旧秩序的反抗和变革的到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人性与人性的碰撞,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小小的故事情景,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心理的复杂变化。也使得作品在主题的表达上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军要来了》用整块红椿乌木雕刻而成。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凸显了吴坤一贯的率性与写意。作为背景的川西风格民居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局部与整体的把控上,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时代特征,很好地串联并突出了人物。他把雕刻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姿态、表情和道具上,对局部精雕细刻,服饰上则力求简洁概括,形成了强烈的繁简对比,造型与神韵俱佳。《红军要来了》初创成品近四百斤重,运抵重庆展览馆,因展览组委会对展品有限重要求,故被锯裁去一百余斤,规格降至高1.5米、宽1.2米,对作品的气势影响不小,但依然是光彩生辉,十分抢眼。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小烽评价该作品:“故事表现真实,红色主题突出,创作手法质朴,艺术水平高,是一件难得的雕塑作品。”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2, NUM=2, GUID=181218564066659532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DOCPUBTIME=2024-07-14 02: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红军要来了》,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东方乌木艺术馆馆长吴坤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芦山是革命老区,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活动长达一百余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底蕴丰厚的红军文化、生动感人的红军故事为吴坤的创作提供了土壤和素材,也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 《红军要来了》以木雕为艺术抓手,成功捕捉了一个时代的瞬间—— 1935年5月某日,川西某地老街一隅,山雨未来风先到。背二哥停下脚步,摸出了一张墨迹斑斑的纸。这是在远方的山道上捡拾的,尽管不识字,但凭本能,他隐约感觉到了这是一张不同寻常的“纸”。劳累并没有消磨掉他强烈的好奇心,幸而碰到了老秀才。谜底揭开了,老秀才惊异的目光透过厚实的镜片,颤抖的手指在纸面上划过,一字一顿:红军要来了!地主老财鬼鬼祟祟,宣传单似乎证实了之前的传言……吴坤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历史风云和时事激荡中的小社会众生相。巧妙地塑造了地主、背二哥、老秀才、村妇等角色。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心理活动呼之欲出,仿佛在上演一出精彩的话剧。观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时代心脉的搏动。 作品看似平静的人物记叙,讲述的故事则暗涌波澜。整个故事围绕“红军要来了”这个消息的传播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展现了社会即将变革、命运即将改写的各阶层角色反响。 背二哥作为不识字的消息传递者,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麻木的赶脚人,他行走江湖讨生活,自然消息灵通,发现宣传单的那一刻起就有所怀疑,迫切想了解宣传单的内容。从急切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对红军的到来充满期盼;老秀才凭借自己的学识、见识,解读了这个消息,表情复杂,此刻,“迂腐守旧”与“革新改天”在他的内心缠斗;楼阁中的妇人听闻“红军要来了”,推窗探身观望,可见她内心的激动;街上的妇人虽然不是主角,但对烘托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对这个“路边消息”充满好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红军要来了”对她意味着什么;地主老财形象猥琐,面露惊恐之色,之前乡间就有传闻:有一支叫红军的穷人队伍要来了,让他预感不妙,不得不卷好细软,随时准备溜之大吉。宣传单的出现,那就是“红军真的来了”。此刻他的心情,不用揣摩已知其惶惶然;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刻画尤为传神,让原本沉重的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红军要来了》以小切口、小场景、多视角的叙事方式,管窥社会,回溯历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思考。“红军要来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息传递,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力量和希望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对旧秩序的反抗和变革的到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人性与人性的碰撞,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小小的故事情景,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心理的复杂变化。也使得作品在主题的表达上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军要来了》用整块红椿乌木雕刻而成。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凸显了吴坤一贯的率性与写意。作为背景的川西风格民居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局部与整体的把控上,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时代特征,很好地串联并突出了人物。他把雕刻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姿态、表情和道具上,对局部精雕细刻,服饰上则力求简洁概括,形成了强烈的繁简对比,造型与神韵俱佳。《红军要来了》初创成品近四百斤重,运抵重庆展览馆,因展览组委会对展品有限重要求,故被锯裁去一百余斤,规格降至高1.5米、宽1.2米,对作品的气势影响不小,但依然是光彩生辉,十分抢眼。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小烽评价该作品:“故事表现真实,红色主题突出,创作手法质朴,艺术水平高,是一件难得的雕塑作品。”,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497, NODEID=null, DOCTITLE=木语叙事,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红军要来了》(木雕)吴坤

《红军要来了》(木雕)吴坤

《红军要来了》,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东方乌木艺术馆馆长吴坤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芦山是革命老区,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活动长达一百余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底蕴丰厚的红军文化、生动感人的红军故事为吴坤的创作提供了土壤和素材,也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

《红军要来了》以木雕为艺术抓手,成功捕捉了一个时代的瞬间——

1935年5月某日,川西某地老街一隅,山雨未来风先到。背二哥停下脚步,摸出了一张墨迹斑斑的纸。这是在远方的山道上捡拾的,尽管不识字,但凭本能,他隐约感觉到了这是一张不同寻常的“纸”。劳累并没有消磨掉他强烈的好奇心,幸而碰到了老秀才。谜底揭开了,老秀才惊异的目光透过厚实的镜片,颤抖的手指在纸面上划过,一字一顿:红军要来了!地主老财鬼鬼祟祟,宣传单似乎证实了之前的传言……吴坤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历史风云和时事激荡中的小社会众生相。巧妙地塑造了地主、背二哥、老秀才、村妇等角色。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心理活动呼之欲出,仿佛在上演一出精彩的话剧。观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时代心脉的搏动。

作品看似平静的人物记叙,讲述的故事则暗涌波澜。整个故事围绕“红军要来了”这个消息的传播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展现了社会即将变革、命运即将改写的各阶层角色反响。

背二哥作为不识字的消息传递者,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麻木的赶脚人,他行走江湖讨生活,自然消息灵通,发现宣传单的那一刻起就有所怀疑,迫切想了解宣传单的内容。从急切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对红军的到来充满期盼;老秀才凭借自己的学识、见识,解读了这个消息,表情复杂,此刻,“迂腐守旧”与“革新改天”在他的内心缠斗;楼阁中的妇人听闻“红军要来了”,推窗探身观望,可见她内心的激动;街上的妇人虽然不是主角,但对烘托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对这个“路边消息”充满好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红军要来了”对她意味着什么;地主老财形象猥琐,面露惊恐之色,之前乡间就有传闻:有一支叫红军的穷人队伍要来了,让他预感不妙,不得不卷好细软,随时准备溜之大吉。宣传单的出现,那就是“红军真的来了”。此刻他的心情,不用揣摩已知其惶惶然;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刻画尤为传神,让原本沉重的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红军要来了》以小切口、小场景、多视角的叙事方式,管窥社会,回溯历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思考。“红军要来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息传递,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力量和希望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对旧秩序的反抗和变革的到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人性与人性的碰撞,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小小的故事情景,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心理的复杂变化。也使得作品在主题的表达上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军要来了》用整块红椿乌木雕刻而成。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凸显了吴坤一贯的率性与写意。作为背景的川西风格民居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局部与整体的把控上,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时代特征,很好地串联并突出了人物。他把雕刻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姿态、表情和道具上,对局部精雕细刻,服饰上则力求简洁概括,形成了强烈的繁简对比,造型与神韵俱佳。《红军要来了》初创成品近四百斤重,运抵重庆展览馆,因展览组委会对展品有限重要求,故被锯裁去一百余斤,规格降至高1.5米、宽1.2米,对作品的气势影响不小,但依然是光彩生辉,十分抢眼。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小烽评价该作品:“故事表现真实,红色主题突出,创作手法质朴,艺术水平高,是一件难得的雕塑作品。”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12185640666595328, IR_CONTENT= 《红军要来了》,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东方乌木艺术馆馆长吴坤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芦山是革命老区,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芦山活动长达一百余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底蕴丰厚的红军文化、生动感人的红军故事为吴坤的创作提供了土壤和素材,也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 《红军要来了》以木雕为艺术抓手,成功捕捉了一个时代的瞬间—— 1935年5月某日,川西某地老街一隅,山雨未来风先到。背二哥停下脚步,摸出了一张墨迹斑斑的纸。这是在远方的山道上捡拾的,尽管不识字,但凭本能,他隐约感觉到了这是一张不同寻常的“纸”。劳累并没有消磨掉他强烈的好奇心,幸而碰到了老秀才。谜底揭开了,老秀才惊异的目光透过厚实的镜片,颤抖的手指在纸面上划过,一字一顿:红军要来了!地主老财鬼鬼祟祟,宣传单似乎证实了之前的传言……吴坤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历史风云和时事激荡中的小社会众生相。巧妙地塑造了地主、背二哥、老秀才、村妇等角色。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心理活动呼之欲出,仿佛在上演一出精彩的话剧。观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时代心脉的搏动。 作品看似平静的人物记叙,讲述的故事则暗涌波澜。整个故事围绕“红军要来了”这个消息的传播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展现了社会即将变革、命运即将改写的各阶层角色反响。 背二哥作为不识字的消息传递者,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麻木的赶脚人,他行走江湖讨生活,自然消息灵通,发现宣传单的那一刻起就有所怀疑,迫切想了解宣传单的内容。从急切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对红军的到来充满期盼;老秀才凭借自己的学识、见识,解读了这个消息,表情复杂,此刻,“迂腐守旧”与“革新改天”在他的内心缠斗;楼阁中的妇人听闻“红军要来了”,推窗探身观望,可见她内心的激动;街上的妇人虽然不是主角,但对烘托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对这个“路边消息”充满好奇,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红军要来了”对她意味着什么;地主老财形象猥琐,面露惊恐之色,之前乡间就有传闻:有一支叫红军的穷人队伍要来了,让他预感不妙,不得不卷好细软,随时准备溜之大吉。宣传单的出现,那就是“红军真的来了”。此刻他的心情,不用揣摩已知其惶惶然;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刻画尤为传神,让原本沉重的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红军要来了》以小切口、小场景、多视角的叙事方式,管窥社会,回溯历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思考。“红军要来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息传递,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力量和希望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对旧秩序的反抗和变革的到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人性与人性的碰撞,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小小的故事情景,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心理的复杂变化。也使得作品在主题的表达上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军要来了》用整块红椿乌木雕刻而成。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凸显了吴坤一贯的率性与写意。作为背景的川西风格民居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局部与整体的把控上,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时代特征,很好地串联并突出了人物。他把雕刻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姿态、表情和道具上,对局部精雕细刻,服饰上则力求简洁概括,形成了强烈的繁简对比,造型与神韵俱佳。《红军要来了》初创成品近四百斤重,运抵重庆展览馆,因展览组委会对展品有限重要求,故被锯裁去一百余斤,规格降至高1.5米、宽1.2米,对作品的气势影响不小,但依然是光彩生辉,十分抢眼。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小烽评价该作品:“故事表现真实,红色主题突出,创作手法质朴,艺术水平高,是一件难得的雕塑作品。”,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714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4B/wKhurGaSyziAdkTvAAsQjaHilFs656.png, ZB_AREA_LIST=, FB=

——评吴坤木雕作品《红军要来了》

□ 王尧江

, TS=《红军要来了》(木雕)吴坤},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4, PAPERDATE=2024/07/14, DAY=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