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到蒙顶山
赴一场茶文化深度游

□ 茶中人

蒙顶山茶香氤氲

蒙顶山茶香氤氲

初夏时节,蒙顶山茶事正浓。

5月21日,2024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 ,“蒙顶山茶”连续8年入围全国十强,排名蝉联四川第一。

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之际,“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展览正式启动,两个多月过去了,观者依然络绎不绝。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蒙顶山清代贡茶,共计7类12件,回乡“省亲”,陈列于蒙顶山茶史博物馆。意义何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一语道出:让观众深入了解蒙顶山贡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以茶闻名于世。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副茶联千年流传,不知慕煞多少茶产地。

蒙顶山又名蒙山,著名的画家、诗人文同,千年前挥毫写下: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北宋年间“味独珍”,而今名声响当当。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是以茶为名的饕餮盛宴,观风景、访古迹、品香茗,茶文化深度游转眼二十年。

一杯好茶香飘万里,引来八方游人,山上山下,茶园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从天梯古道、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到天盖寺、古蒙泉、皇茶园、甘露石屋,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蒙顶山,不知是茶让诗回味无尽,还是诗让茶香飘千载?蒙顶山很幸运,名茶借助名人,名人钟情名茶,交相辉映,声名远播。

风光无限在顶峰,半山腰往上,有两条步行道。休闲的,可绕行花鹿池,一路缓坡,穿行茶园与林木间。锻炼的,走天梯古道拾级而上。也可以为了省时省力,乘坐观光索道,景色目不暇接。

无论哪一种选择,沿途绿油油的茶树形影不离,缕缕茶香随风飘来。

入山门即天盖寺,大殿塑像一尊,非佛非仙,端坐西汉茶农吴理真。

公元前53年,蒙顶山五峰之间,吴理真驯化野生茶树,首开人工种植茶树先河,后世尊称茶祖。

继续前行即达五峰,状若莲花,名上清、菱角、玉女、灵泉、甘露。北宋诗人吴中复有诗,夸赞此处“恶草不生生菽茗”。杨升庵在《蒙茶辨》中也说:“蒙顶山有五峰,最高曰上清峰,方产此茶。”

众多古迹散落五峰间,游人慕名而来。皇茶园的七棵仙茶,石栏环护,石门紧闭,石虎镇守。周遭挤满人,指指点点,皆是好奇与惊叹。

细观七棵仙茶,回看五峰茶园,原来仙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寄寓,贡茶是皇权的象征。

一旁鼓乐喧天,贡茶采制莫错过。

五老七贤,三班衙役,列队皇茶园两厢。中间站名山知县,焚香叩拜,朗声宣读祭文。两扇石门轻启,12位僧人金盆洗手,鱼贯入园,摘取仙茶360片……

清明时节,蒙顶山皇茶园总有这么庄严肃穆的一幕。

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不仅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还拥有“晚清第一书法家”美誉。他清明时节登临蒙顶品茶,写下《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开篇即: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

喜欢写诗的乾隆皇帝大为不悦——何绍基有我清楚蒙顶山茶?故宫博物院那些蒙顶山贡茶,我不仅品了个遍,诗句中还留有“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

一旁的游人口无遮拦,不怕欺君犯上,点评这诗太一般,无非是金口玉言罢了。而今蒙顶山贡茶已从皇家走入民间,由神圣走向平凡,成为天下人的饮料。

如此场景,难得一遇。景区大可思维超前,借助数字技术,让历史活起来,让历代名人动起来,重现历朝历代经典茶事。这样一来,游人对茶文化虚无缥缈的认知,变得能听又能看,游走其间乐开怀。

沿着山脊,经过明代建筑盘龙亭,去到视野开阔的望远亭。极目远眺,上百万亩茶叶尽收眼底,思绪豁然开朗。

环视周边,川西茶区山水相依,气候、土壤近乎一致。大可认为,蒙顶山茶产地范围包括雅安市的名山、雨城、芦山和成都市的邛崃、大邑、蒲江等地。

诗人兼茶人的陆游,第一个站出来肯定这一观点,他一气呵成事关蒙山紫笋的茶诗3首,先是“自作蒙山紫笋茶”,而后“自烧沉水瀹紫笋”,品尝后感叹“饭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春”。

只能说,陆游率先将蜀州茶归入蒙顶山茶产地范围。

回溯历史,行政区划时有变更。这一变,川西茶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亲如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连续八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蒙顶山茶,理当行进在振兴茶产业的前列,与不同行政区划携手同行,聚焦茶产业再接再厉,打好生态低碳的蒙顶山茶这个金字招牌,助力更多川茶企业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蒙顶山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气魄。坐落半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用自家的地盘,展示别人的东西,即为明证。

中华茶史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中国乌龙茶展厅……既有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霍山黄芽等中国“十大名茶”,还有英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茶。

七大展厅,涵盖古今中外。

一路感慨,游人口干舌燥。

白居易善解人意,一旁高歌“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借用名曲《渌水》,映衬自己的“老朋友”,诗人对于蒙顶山茶,可谓一往情深。

诗句脍炙人口,游人一下子明白了。白居易都这么说了,还不赶快喝茶去?

天盖寺前,偌大一露天茶园,是品茗的绝佳场地。12棵古银杏枝繁叶茂。清一色的雌树,故而美其名曰“蒙顶银杏十二钗”。

老朋友,新朋友,呼朋唤友,落座茶园;木桌子,竹椅子,品盖碗茶,感觉特好。甘露、黄芽还是石花,根据各自喜好,蒙顶山茶入肚,不由得惊呼:难怪那么多名人写这茶!

还真是如此,除去前面提及的诗人,写蒙顶山茶的还有孟郊、刘禹锡、欧阳修、文彦博、苏轼、苏辙……无不大名鼎鼎。名人诗文流传千载,如普希金所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这句名言,感触颇深。旅游产品商店,各种名茶应有尽有,可惜有关蒙顶山的书不多,除了历代名人诗集,当代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实在不应该。

茶叶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亦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国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里面,茶文化独树一帜。进得皇宫豪宅,入得民居小院。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做好茶产业,乡村振兴就有擎天柱。蒙顶山名扬天下,蒙顶山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上的这座名山,值得当代作家深耕细作,创作出独领风骚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把蒙顶山茶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关键在培养下一代。

回到家,泡一杯蒙顶山茶,而后轻轻展开书卷。那一刻,茶香绕舌尖,书香润心田,一如当代诗人白航所言:一千年岁月的甘苦,融进一杯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里;一千年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茶香,书香,相得益彰,期待着这美好时光。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2, NUM=2, GUID=1812185641174892544,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DOCPUBTIME=2024-07-14 02: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一 初夏时节,蒙顶山茶事正浓。 5月21日,2024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 ,“蒙顶山茶”连续8年入围全国十强,排名蝉联四川第一。 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之际,“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展览正式启动,两个多月过去了,观者依然络绎不绝。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蒙顶山清代贡茶,共计7类12件,回乡“省亲”,陈列于蒙顶山茶史博物馆。意义何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一语道出:让观众深入了解蒙顶山贡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以茶闻名于世。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副茶联千年流传,不知慕煞多少茶产地。 蒙顶山又名蒙山,著名的画家、诗人文同,千年前挥毫写下: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北宋年间“味独珍”,而今名声响当当。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是以茶为名的饕餮盛宴,观风景、访古迹、品香茗,茶文化深度游转眼二十年。 一杯好茶香飘万里,引来八方游人,山上山下,茶园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从天梯古道、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到天盖寺、古蒙泉、皇茶园、甘露石屋,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蒙顶山,不知是茶让诗回味无尽,还是诗让茶香飘千载?蒙顶山很幸运,名茶借助名人,名人钟情名茶,交相辉映,声名远播。 风光无限在顶峰,半山腰往上,有两条步行道。休闲的,可绕行花鹿池,一路缓坡,穿行茶园与林木间。锻炼的,走天梯古道拾级而上。也可以为了省时省力,乘坐观光索道,景色目不暇接。 无论哪一种选择,沿途绿油油的茶树形影不离,缕缕茶香随风飘来。 二 入山门即天盖寺,大殿塑像一尊,非佛非仙,端坐西汉茶农吴理真。 公元前53年,蒙顶山五峰之间,吴理真驯化野生茶树,首开人工种植茶树先河,后世尊称茶祖。 继续前行即达五峰,状若莲花,名上清、菱角、玉女、灵泉、甘露。北宋诗人吴中复有诗,夸赞此处“恶草不生生菽茗”。杨升庵在《蒙茶辨》中也说:“蒙顶山有五峰,最高曰上清峰,方产此茶。” 众多古迹散落五峰间,游人慕名而来。皇茶园的七棵仙茶,石栏环护,石门紧闭,石虎镇守。周遭挤满人,指指点点,皆是好奇与惊叹。 细观七棵仙茶,回看五峰茶园,原来仙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寄寓,贡茶是皇权的象征。 一旁鼓乐喧天,贡茶采制莫错过。 五老七贤,三班衙役,列队皇茶园两厢。中间站名山知县,焚香叩拜,朗声宣读祭文。两扇石门轻启,12位僧人金盆洗手,鱼贯入园,摘取仙茶360片…… 清明时节,蒙顶山皇茶园总有这么庄严肃穆的一幕。 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不仅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还拥有“晚清第一书法家”美誉。他清明时节登临蒙顶品茶,写下《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开篇即: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 喜欢写诗的乾隆皇帝大为不悦——何绍基有我清楚蒙顶山茶?故宫博物院那些蒙顶山贡茶,我不仅品了个遍,诗句中还留有“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 一旁的游人口无遮拦,不怕欺君犯上,点评这诗太一般,无非是金口玉言罢了。而今蒙顶山贡茶已从皇家走入民间,由神圣走向平凡,成为天下人的饮料。 如此场景,难得一遇。景区大可思维超前,借助数字技术,让历史活起来,让历代名人动起来,重现历朝历代经典茶事。这样一来,游人对茶文化虚无缥缈的认知,变得能听又能看,游走其间乐开怀。 三 沿着山脊,经过明代建筑盘龙亭,去到视野开阔的望远亭。极目远眺,上百万亩茶叶尽收眼底,思绪豁然开朗。 环视周边,川西茶区山水相依,气候、土壤近乎一致。大可认为,蒙顶山茶产地范围包括雅安市的名山、雨城、芦山和成都市的邛崃、大邑、蒲江等地。 诗人兼茶人的陆游,第一个站出来肯定这一观点,他一气呵成事关蒙山紫笋的茶诗3首,先是“自作蒙山紫笋茶”,而后“自烧沉水瀹紫笋”,品尝后感叹“饭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春”。 只能说,陆游率先将蜀州茶归入蒙顶山茶产地范围。 回溯历史,行政区划时有变更。这一变,川西茶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亲如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连续八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蒙顶山茶,理当行进在振兴茶产业的前列,与不同行政区划携手同行,聚焦茶产业再接再厉,打好生态低碳的蒙顶山茶这个金字招牌,助力更多川茶企业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蒙顶山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气魄。坐落半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用自家的地盘,展示别人的东西,即为明证。 中华茶史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中国乌龙茶展厅……既有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霍山黄芽等中国“十大名茶”,还有英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茶。 七大展厅,涵盖古今中外。 四 一路感慨,游人口干舌燥。 白居易善解人意,一旁高歌“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借用名曲《渌水》,映衬自己的“老朋友”,诗人对于蒙顶山茶,可谓一往情深。 诗句脍炙人口,游人一下子明白了。白居易都这么说了,还不赶快喝茶去? 天盖寺前,偌大一露天茶园,是品茗的绝佳场地。12棵古银杏枝繁叶茂。清一色的雌树,故而美其名曰“蒙顶银杏十二钗”。 老朋友,新朋友,呼朋唤友,落座茶园;木桌子,竹椅子,品盖碗茶,感觉特好。甘露、黄芽还是石花,根据各自喜好,蒙顶山茶入肚,不由得惊呼:难怪那么多名人写这茶! 还真是如此,除去前面提及的诗人,写蒙顶山茶的还有孟郊、刘禹锡、欧阳修、文彦博、苏轼、苏辙……无不大名鼎鼎。名人诗文流传千载,如普希金所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这句名言,感触颇深。旅游产品商店,各种名茶应有尽有,可惜有关蒙顶山的书不多,除了历代名人诗集,当代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实在不应该。 茶叶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亦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国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里面,茶文化独树一帜。进得皇宫豪宅,入得民居小院。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做好茶产业,乡村振兴就有擎天柱。蒙顶山名扬天下,蒙顶山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上的这座名山,值得当代作家深耕细作,创作出独领风骚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把蒙顶山茶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关键在培养下一代。 回到家,泡一杯蒙顶山茶,而后轻轻展开书卷。那一刻,茶香绕舌尖,书香润心田,一如当代诗人白航所言:一千年岁月的甘苦,融进一杯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里;一千年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茶香,书香,相得益彰,期待着这美好时光。,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2889, NODEID=null, DOCTITLE=到蒙顶山
赴一场茶文化深度游,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蒙顶山茶香氤氲

蒙顶山茶香氤氲

初夏时节,蒙顶山茶事正浓。

5月21日,2024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 ,“蒙顶山茶”连续8年入围全国十强,排名蝉联四川第一。

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之际,“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展览正式启动,两个多月过去了,观者依然络绎不绝。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蒙顶山清代贡茶,共计7类12件,回乡“省亲”,陈列于蒙顶山茶史博物馆。意义何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一语道出:让观众深入了解蒙顶山贡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以茶闻名于世。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副茶联千年流传,不知慕煞多少茶产地。

蒙顶山又名蒙山,著名的画家、诗人文同,千年前挥毫写下: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北宋年间“味独珍”,而今名声响当当。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是以茶为名的饕餮盛宴,观风景、访古迹、品香茗,茶文化深度游转眼二十年。

一杯好茶香飘万里,引来八方游人,山上山下,茶园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从天梯古道、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到天盖寺、古蒙泉、皇茶园、甘露石屋,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蒙顶山,不知是茶让诗回味无尽,还是诗让茶香飘千载?蒙顶山很幸运,名茶借助名人,名人钟情名茶,交相辉映,声名远播。

风光无限在顶峰,半山腰往上,有两条步行道。休闲的,可绕行花鹿池,一路缓坡,穿行茶园与林木间。锻炼的,走天梯古道拾级而上。也可以为了省时省力,乘坐观光索道,景色目不暇接。

无论哪一种选择,沿途绿油油的茶树形影不离,缕缕茶香随风飘来。

入山门即天盖寺,大殿塑像一尊,非佛非仙,端坐西汉茶农吴理真。

公元前53年,蒙顶山五峰之间,吴理真驯化野生茶树,首开人工种植茶树先河,后世尊称茶祖。

继续前行即达五峰,状若莲花,名上清、菱角、玉女、灵泉、甘露。北宋诗人吴中复有诗,夸赞此处“恶草不生生菽茗”。杨升庵在《蒙茶辨》中也说:“蒙顶山有五峰,最高曰上清峰,方产此茶。”

众多古迹散落五峰间,游人慕名而来。皇茶园的七棵仙茶,石栏环护,石门紧闭,石虎镇守。周遭挤满人,指指点点,皆是好奇与惊叹。

细观七棵仙茶,回看五峰茶园,原来仙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寄寓,贡茶是皇权的象征。

一旁鼓乐喧天,贡茶采制莫错过。

五老七贤,三班衙役,列队皇茶园两厢。中间站名山知县,焚香叩拜,朗声宣读祭文。两扇石门轻启,12位僧人金盆洗手,鱼贯入园,摘取仙茶360片……

清明时节,蒙顶山皇茶园总有这么庄严肃穆的一幕。

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不仅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还拥有“晚清第一书法家”美誉。他清明时节登临蒙顶品茶,写下《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开篇即: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

喜欢写诗的乾隆皇帝大为不悦——何绍基有我清楚蒙顶山茶?故宫博物院那些蒙顶山贡茶,我不仅品了个遍,诗句中还留有“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

一旁的游人口无遮拦,不怕欺君犯上,点评这诗太一般,无非是金口玉言罢了。而今蒙顶山贡茶已从皇家走入民间,由神圣走向平凡,成为天下人的饮料。

如此场景,难得一遇。景区大可思维超前,借助数字技术,让历史活起来,让历代名人动起来,重现历朝历代经典茶事。这样一来,游人对茶文化虚无缥缈的认知,变得能听又能看,游走其间乐开怀。

沿着山脊,经过明代建筑盘龙亭,去到视野开阔的望远亭。极目远眺,上百万亩茶叶尽收眼底,思绪豁然开朗。

环视周边,川西茶区山水相依,气候、土壤近乎一致。大可认为,蒙顶山茶产地范围包括雅安市的名山、雨城、芦山和成都市的邛崃、大邑、蒲江等地。

诗人兼茶人的陆游,第一个站出来肯定这一观点,他一气呵成事关蒙山紫笋的茶诗3首,先是“自作蒙山紫笋茶”,而后“自烧沉水瀹紫笋”,品尝后感叹“饭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春”。

只能说,陆游率先将蜀州茶归入蒙顶山茶产地范围。

回溯历史,行政区划时有变更。这一变,川西茶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亲如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连续八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蒙顶山茶,理当行进在振兴茶产业的前列,与不同行政区划携手同行,聚焦茶产业再接再厉,打好生态低碳的蒙顶山茶这个金字招牌,助力更多川茶企业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蒙顶山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气魄。坐落半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用自家的地盘,展示别人的东西,即为明证。

中华茶史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中国乌龙茶展厅……既有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霍山黄芽等中国“十大名茶”,还有英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茶。

七大展厅,涵盖古今中外。

一路感慨,游人口干舌燥。

白居易善解人意,一旁高歌“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借用名曲《渌水》,映衬自己的“老朋友”,诗人对于蒙顶山茶,可谓一往情深。

诗句脍炙人口,游人一下子明白了。白居易都这么说了,还不赶快喝茶去?

天盖寺前,偌大一露天茶园,是品茗的绝佳场地。12棵古银杏枝繁叶茂。清一色的雌树,故而美其名曰“蒙顶银杏十二钗”。

老朋友,新朋友,呼朋唤友,落座茶园;木桌子,竹椅子,品盖碗茶,感觉特好。甘露、黄芽还是石花,根据各自喜好,蒙顶山茶入肚,不由得惊呼:难怪那么多名人写这茶!

还真是如此,除去前面提及的诗人,写蒙顶山茶的还有孟郊、刘禹锡、欧阳修、文彦博、苏轼、苏辙……无不大名鼎鼎。名人诗文流传千载,如普希金所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这句名言,感触颇深。旅游产品商店,各种名茶应有尽有,可惜有关蒙顶山的书不多,除了历代名人诗集,当代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实在不应该。

茶叶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亦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国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里面,茶文化独树一帜。进得皇宫豪宅,入得民居小院。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做好茶产业,乡村振兴就有擎天柱。蒙顶山名扬天下,蒙顶山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上的这座名山,值得当代作家深耕细作,创作出独领风骚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把蒙顶山茶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关键在培养下一代。

回到家,泡一杯蒙顶山茶,而后轻轻展开书卷。那一刻,茶香绕舌尖,书香润心田,一如当代诗人白航所言:一千年岁月的甘苦,融进一杯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里;一千年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茶香,书香,相得益彰,期待着这美好时光。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12185641174892544, IR_CONTENT= 一 初夏时节,蒙顶山茶事正浓。 5月21日,2024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 ,“蒙顶山茶”连续8年入围全国十强,排名蝉联四川第一。 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之际,“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展览正式启动,两个多月过去了,观者依然络绎不绝。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蒙顶山清代贡茶,共计7类12件,回乡“省亲”,陈列于蒙顶山茶史博物馆。意义何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一语道出:让观众深入了解蒙顶山贡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以茶闻名于世。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副茶联千年流传,不知慕煞多少茶产地。 蒙顶山又名蒙山,著名的画家、诗人文同,千年前挥毫写下: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北宋年间“味独珍”,而今名声响当当。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是以茶为名的饕餮盛宴,观风景、访古迹、品香茗,茶文化深度游转眼二十年。 一杯好茶香飘万里,引来八方游人,山上山下,茶园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从天梯古道、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到天盖寺、古蒙泉、皇茶园、甘露石屋,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蒙顶山,不知是茶让诗回味无尽,还是诗让茶香飘千载?蒙顶山很幸运,名茶借助名人,名人钟情名茶,交相辉映,声名远播。 风光无限在顶峰,半山腰往上,有两条步行道。休闲的,可绕行花鹿池,一路缓坡,穿行茶园与林木间。锻炼的,走天梯古道拾级而上。也可以为了省时省力,乘坐观光索道,景色目不暇接。 无论哪一种选择,沿途绿油油的茶树形影不离,缕缕茶香随风飘来。 二 入山门即天盖寺,大殿塑像一尊,非佛非仙,端坐西汉茶农吴理真。 公元前53年,蒙顶山五峰之间,吴理真驯化野生茶树,首开人工种植茶树先河,后世尊称茶祖。 继续前行即达五峰,状若莲花,名上清、菱角、玉女、灵泉、甘露。北宋诗人吴中复有诗,夸赞此处“恶草不生生菽茗”。杨升庵在《蒙茶辨》中也说:“蒙顶山有五峰,最高曰上清峰,方产此茶。” 众多古迹散落五峰间,游人慕名而来。皇茶园的七棵仙茶,石栏环护,石门紧闭,石虎镇守。周遭挤满人,指指点点,皆是好奇与惊叹。 细观七棵仙茶,回看五峰茶园,原来仙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寄寓,贡茶是皇权的象征。 一旁鼓乐喧天,贡茶采制莫错过。 五老七贤,三班衙役,列队皇茶园两厢。中间站名山知县,焚香叩拜,朗声宣读祭文。两扇石门轻启,12位僧人金盆洗手,鱼贯入园,摘取仙茶360片…… 清明时节,蒙顶山皇茶园总有这么庄严肃穆的一幕。 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不仅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还拥有“晚清第一书法家”美誉。他清明时节登临蒙顶品茶,写下《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开篇即: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 喜欢写诗的乾隆皇帝大为不悦——何绍基有我清楚蒙顶山茶?故宫博物院那些蒙顶山贡茶,我不仅品了个遍,诗句中还留有“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 一旁的游人口无遮拦,不怕欺君犯上,点评这诗太一般,无非是金口玉言罢了。而今蒙顶山贡茶已从皇家走入民间,由神圣走向平凡,成为天下人的饮料。 如此场景,难得一遇。景区大可思维超前,借助数字技术,让历史活起来,让历代名人动起来,重现历朝历代经典茶事。这样一来,游人对茶文化虚无缥缈的认知,变得能听又能看,游走其间乐开怀。 三 沿着山脊,经过明代建筑盘龙亭,去到视野开阔的望远亭。极目远眺,上百万亩茶叶尽收眼底,思绪豁然开朗。 环视周边,川西茶区山水相依,气候、土壤近乎一致。大可认为,蒙顶山茶产地范围包括雅安市的名山、雨城、芦山和成都市的邛崃、大邑、蒲江等地。 诗人兼茶人的陆游,第一个站出来肯定这一观点,他一气呵成事关蒙山紫笋的茶诗3首,先是“自作蒙山紫笋茶”,而后“自烧沉水瀹紫笋”,品尝后感叹“饭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春”。 只能说,陆游率先将蜀州茶归入蒙顶山茶产地范围。 回溯历史,行政区划时有变更。这一变,川西茶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亲如兄弟。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连续八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蒙顶山茶,理当行进在振兴茶产业的前列,与不同行政区划携手同行,聚焦茶产业再接再厉,打好生态低碳的蒙顶山茶这个金字招牌,助力更多川茶企业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蒙顶山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气魄。坐落半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用自家的地盘,展示别人的东西,即为明证。 中华茶史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中国乌龙茶展厅……既有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霍山黄芽等中国“十大名茶”,还有英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茶。 七大展厅,涵盖古今中外。 四 一路感慨,游人口干舌燥。 白居易善解人意,一旁高歌“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借用名曲《渌水》,映衬自己的“老朋友”,诗人对于蒙顶山茶,可谓一往情深。 诗句脍炙人口,游人一下子明白了。白居易都这么说了,还不赶快喝茶去? 天盖寺前,偌大一露天茶园,是品茗的绝佳场地。12棵古银杏枝繁叶茂。清一色的雌树,故而美其名曰“蒙顶银杏十二钗”。 老朋友,新朋友,呼朋唤友,落座茶园;木桌子,竹椅子,品盖碗茶,感觉特好。甘露、黄芽还是石花,根据各自喜好,蒙顶山茶入肚,不由得惊呼:难怪那么多名人写这茶! 还真是如此,除去前面提及的诗人,写蒙顶山茶的还有孟郊、刘禹锡、欧阳修、文彦博、苏轼、苏辙……无不大名鼎鼎。名人诗文流传千载,如普希金所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这句名言,感触颇深。旅游产品商店,各种名茶应有尽有,可惜有关蒙顶山的书不多,除了历代名人诗集,当代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实在不应该。 茶叶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亦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国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里面,茶文化独树一帜。进得皇宫豪宅,入得民居小院。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做好茶产业,乡村振兴就有擎天柱。蒙顶山名扬天下,蒙顶山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上的这座名山,值得当代作家深耕细作,创作出独领风骚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把蒙顶山茶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关键在培养下一代。 回到家,泡一杯蒙顶山茶,而后轻轻展开书卷。那一刻,茶香绕舌尖,书香润心田,一如当代诗人白航所言:一千年岁月的甘苦,融进一杯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里;一千年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茶香,书香,相得益彰,期待着这美好时光。,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714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4B/wKhurGaSyziAdkTvAAsQjaHilFs656.png, ZB_AREA_LIST=, FB=

□ 茶中人

, TS=蒙顶山茶香氤氲},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4, PAPERDATE=2024/07/14, DAY=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