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马烈乡48小时救援的三个故事

救援人员转移护送王朝福救治

救援人员转移护送王朝福救治

7月20日凌晨2时许,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通信、道路、桥梁中断。

闻“汛”而动,自救和救援即刻展开……

留在山顶的老两口

“真是万幸,留在山上反而得救!”

7月21日,从汉源县新华村四组高山区豆腐石(小地名)山顶转移到安置点的65岁的余小红和59岁的杨学连老两口,提及20日凌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躲过一劫”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老两口既觉得幸存的万幸,又有些惋惜。

惋惜两个儿子家山下的两栋房屋被冲毁了,又庆幸两个儿子都全家平安。

老两口的经历,要从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天凌晨说起。

是邻居余文兰的一个“善意隐瞒”,拯救了老两口的生命。

为何是这样?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老两口住在山顶的老房子,由于老房屋所在地势高,没有受到灾害的影响。但两个儿子的家在新华村山下位置,两个儿子家修建的两栋房屋所处位置,正是此次较严重的受灾点,老两口儿子家的房屋都被冲毁了。

庆幸的是,老两口两个儿子的全家人,恰巧不在村里。一个儿子一家四口在县城里;另一个儿子在外务工,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住了。

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周围的邻居们相互转告,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做好应急措施。

“不叫醒他们了,山下受灾严重,老两口得知后肯定会坚持下山,去打探两个儿子家情况,太危险了!”邻居余文兰见老两口没被惊醒出门,在确保老两口房屋安全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叫醒他们。

直到凌晨4点,险情相对稳定,邻居余文兰一行,才去叫醒老两口告知实情。

“得亏邻居没叫醒我们,当时如知晓受灾严重,两个儿子都不在家,担心儿子家房子和家里的东西,肯定会想办法下山去转移东西。”21日下午16时,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现场,余小红和杨学连说,“还好没去成,如果下去抢东西,可能命都要丢掉!”

被泥石流冲走后获救

脚下突然积水。来不及反应,在沙发上休息的新华村五组村民王朝福,便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走。

房屋一面墙壁被山洪泥石流掀开,王朝福被卷入了湍急的山洪。

“山洪来前,我还在照顾家中刚生产的母猪。”21日一早,在汉源县人民医院,王朝福眼眶湿润。

被卷入马烈河中后,王朝福拼命挣扎,终于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爬上了岸。

上岸后,王朝福的右腿失去感觉,身体开始失温。

他抓了一些麦草裹在身上,拖着右腿往高处爬。

半个小时后,在村民朱选全家,王朝福找到了临时落脚点。

雨一直下,屋外的马烈河水位还在攀升,道路又全部中断,王朝福等人只能焦急地等待救援。

天色渐亮,河对面的搜救人员出现在王朝福等人的眼中。

救援人员隔河相望,一时还不能来到受困人员身边。

怎么过河?通过挖掘机摆渡。

救援人员坐上挖掘机的挖斗,经挖掘机的挖斗转移,一一过了河;然后踩着乱石、淤泥,徒步翻山两个小时来到了受困群众身边。

王朝福的右小腿已呈黑紫色。医护人员简单包扎处理后,王朝福被抬上担架。

原路返回。救援人员抬着王朝福在泥泞的道路上不停打滑,身上的稀泥越来越多。

担架上的王朝福,鼻子不停发酸。

到达河边后。王朝福在救援人员的护卫下,被抬上挖斗。挖掘机摆臂、伸缩,王朝福顺利到达对岸。

又是泥泞道路上的穿行。

当天下午,王朝福便被送往汉源县人民医院接受医治。

在王朝福过河的地方,连通两岸的便桥已经搭起。抢抓黄金救援期,救援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搜救和排查。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

“拿个凳子!拿个凳子!”

21日10时50分,马烈乡应急避难场所的医务室外喧嚣起来。

4名消防员满头大汗,合力把一名刚从新华村七组临时集中安置点转移出来的老人扶坐在凳子上。

医务人员拿来血压仪,站在一旁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救援人员陈涛赶紧报上老人的名字和年龄。

“老人的腿脚行动不便,需要多关注一下。”陈涛用袖口擦着额头的汗说道。

陈涛是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的消防员,20日与队友一同挺进道路中断的新华村七、八村民小组,开展精准搜救、转移受灾群众等工作。

“谢谢你们!小伙子些辛苦哦!”老人的话语简洁、真挚。

一道转移出来的86岁婆婆王文芳话很多。

指着消防员王永健湿到膝盖的裤腿,王文芳一直念叨:“他们背着我,从过膝的河水里蹚过来,太累了。”

在转移中,看着救援人员满头的汗,王文芳一直要求,“好走的路段,我自己走一下”。

“我们和你的孙孙差不多大,就是你的孙孙。”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副班长王永健的工作服上,有一股新鲜的花椒味,“我们营救两位老人时,大家轮流背了2小时,考虑到最近的路线,于是穿越了不少花椒林。”

王文芳等人的转移道路并不顺畅,沿途山路早已被雨水冲刷成“糨糊”,一脚踩下去全是淤泥,滑坡路段靠拉绳前行。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他们和我孙一样大,救援辛苦,我舍不得让他们背……”王文芳拿起枕边的牛奶,一个劲儿地往王永健手里塞。

消防员背着老人下山转移

消防员背着老人下山转移

在安置点休息的余小红(左一)和杨学连(右一)老两口

在安置点休息的余小红(左一)和杨学连(右一)老两口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3, NUM=3, GUID=1815130042343030785,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7/22/004/1815130042343030785.html, DOCPUBTIME=2024-07-22 05: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7月20日凌晨2时许,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通信、道路、桥梁中断。 闻“汛”而动,自救和救援即刻展开…… 留在山顶的老两口 “真是万幸,留在山上反而得救!” 7月21日,从汉源县新华村四组高山区豆腐石(小地名)山顶转移到安置点的65岁的余小红和59岁的杨学连老两口,提及20日凌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躲过一劫”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老两口既觉得幸存的万幸,又有些惋惜。 惋惜两个儿子家山下的两栋房屋被冲毁了,又庆幸两个儿子都全家平安。 老两口的经历,要从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天凌晨说起。 是邻居余文兰的一个“善意隐瞒”,拯救了老两口的生命。 为何是这样?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老两口住在山顶的老房子,由于老房屋所在地势高,没有受到灾害的影响。但两个儿子的家在新华村山下位置,两个儿子家修建的两栋房屋所处位置,正是此次较严重的受灾点,老两口儿子家的房屋都被冲毁了。 庆幸的是,老两口两个儿子的全家人,恰巧不在村里。一个儿子一家四口在县城里;另一个儿子在外务工,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住了。 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周围的邻居们相互转告,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做好应急措施。 “不叫醒他们了,山下受灾严重,老两口得知后肯定会坚持下山,去打探两个儿子家情况,太危险了!”邻居余文兰见老两口没被惊醒出门,在确保老两口房屋安全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叫醒他们。 直到凌晨4点,险情相对稳定,邻居余文兰一行,才去叫醒老两口告知实情。 “得亏邻居没叫醒我们,当时如知晓受灾严重,两个儿子都不在家,担心儿子家房子和家里的东西,肯定会想办法下山去转移东西。”21日下午16时,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现场,余小红和杨学连说,“还好没去成,如果下去抢东西,可能命都要丢掉!” 被泥石流冲走后获救 脚下突然积水。来不及反应,在沙发上休息的新华村五组村民王朝福,便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走。 房屋一面墙壁被山洪泥石流掀开,王朝福被卷入了湍急的山洪。 “山洪来前,我还在照顾家中刚生产的母猪。”21日一早,在汉源县人民医院,王朝福眼眶湿润。 被卷入马烈河中后,王朝福拼命挣扎,终于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爬上了岸。 上岸后,王朝福的右腿失去感觉,身体开始失温。 他抓了一些麦草裹在身上,拖着右腿往高处爬。 半个小时后,在村民朱选全家,王朝福找到了临时落脚点。 雨一直下,屋外的马烈河水位还在攀升,道路又全部中断,王朝福等人只能焦急地等待救援。 天色渐亮,河对面的搜救人员出现在王朝福等人的眼中。 救援人员隔河相望,一时还不能来到受困人员身边。 怎么过河?通过挖掘机摆渡。 救援人员坐上挖掘机的挖斗,经挖掘机的挖斗转移,一一过了河;然后踩着乱石、淤泥,徒步翻山两个小时来到了受困群众身边。 王朝福的右小腿已呈黑紫色。医护人员简单包扎处理后,王朝福被抬上担架。 原路返回。救援人员抬着王朝福在泥泞的道路上不停打滑,身上的稀泥越来越多。 担架上的王朝福,鼻子不停发酸。 到达河边后。王朝福在救援人员的护卫下,被抬上挖斗。挖掘机摆臂、伸缩,王朝福顺利到达对岸。 又是泥泞道路上的穿行。 当天下午,王朝福便被送往汉源县人民医院接受医治。 在王朝福过河的地方,连通两岸的便桥已经搭起。抢抓黄金救援期,救援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搜救和排查。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 “拿个凳子!拿个凳子!” 21日10时50分,马烈乡应急避难场所的医务室外喧嚣起来。 4名消防员满头大汗,合力把一名刚从新华村七组临时集中安置点转移出来的老人扶坐在凳子上。 医务人员拿来血压仪,站在一旁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救援人员陈涛赶紧报上老人的名字和年龄。 “老人的腿脚行动不便,需要多关注一下。”陈涛用袖口擦着额头的汗说道。 陈涛是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的消防员,20日与队友一同挺进道路中断的新华村七、八村民小组,开展精准搜救、转移受灾群众等工作。 “谢谢你们!小伙子些辛苦哦!”老人的话语简洁、真挚。 一道转移出来的86岁婆婆王文芳话很多。 指着消防员王永健湿到膝盖的裤腿,王文芳一直念叨:“他们背着我,从过膝的河水里蹚过来,太累了。” 在转移中,看着救援人员满头的汗,王文芳一直要求,“好走的路段,我自己走一下”。 “我们和你的孙孙差不多大,就是你的孙孙。”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副班长王永健的工作服上,有一股新鲜的花椒味,“我们营救两位老人时,大家轮流背了2小时,考虑到最近的路线,于是穿越了不少花椒林。” 王文芳等人的转移道路并不顺畅,沿途山路早已被雨水冲刷成“糨糊”,一脚踩下去全是淤泥,滑坡路段靠拉绳前行。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他们和我孙一样大,救援辛苦,我舍不得让他们背……”王文芳拿起枕边的牛奶,一个劲儿地往王永健手里塞。,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2194, NODEID=null, DOCTITLE=马烈乡48小时救援的三个故事,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救援人员转移护送王朝福救治

救援人员转移护送王朝福救治

7月20日凌晨2时许,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通信、道路、桥梁中断。

闻“汛”而动,自救和救援即刻展开……

留在山顶的老两口

“真是万幸,留在山上反而得救!”

7月21日,从汉源县新华村四组高山区豆腐石(小地名)山顶转移到安置点的65岁的余小红和59岁的杨学连老两口,提及20日凌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躲过一劫”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老两口既觉得幸存的万幸,又有些惋惜。

惋惜两个儿子家山下的两栋房屋被冲毁了,又庆幸两个儿子都全家平安。

老两口的经历,要从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天凌晨说起。

是邻居余文兰的一个“善意隐瞒”,拯救了老两口的生命。

为何是这样?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老两口住在山顶的老房子,由于老房屋所在地势高,没有受到灾害的影响。但两个儿子的家在新华村山下位置,两个儿子家修建的两栋房屋所处位置,正是此次较严重的受灾点,老两口儿子家的房屋都被冲毁了。

庆幸的是,老两口两个儿子的全家人,恰巧不在村里。一个儿子一家四口在县城里;另一个儿子在外务工,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住了。

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周围的邻居们相互转告,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做好应急措施。

“不叫醒他们了,山下受灾严重,老两口得知后肯定会坚持下山,去打探两个儿子家情况,太危险了!”邻居余文兰见老两口没被惊醒出门,在确保老两口房屋安全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叫醒他们。

直到凌晨4点,险情相对稳定,邻居余文兰一行,才去叫醒老两口告知实情。

“得亏邻居没叫醒我们,当时如知晓受灾严重,两个儿子都不在家,担心儿子家房子和家里的东西,肯定会想办法下山去转移东西。”21日下午16时,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现场,余小红和杨学连说,“还好没去成,如果下去抢东西,可能命都要丢掉!”

被泥石流冲走后获救

脚下突然积水。来不及反应,在沙发上休息的新华村五组村民王朝福,便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走。

房屋一面墙壁被山洪泥石流掀开,王朝福被卷入了湍急的山洪。

“山洪来前,我还在照顾家中刚生产的母猪。”21日一早,在汉源县人民医院,王朝福眼眶湿润。

被卷入马烈河中后,王朝福拼命挣扎,终于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爬上了岸。

上岸后,王朝福的右腿失去感觉,身体开始失温。

他抓了一些麦草裹在身上,拖着右腿往高处爬。

半个小时后,在村民朱选全家,王朝福找到了临时落脚点。

雨一直下,屋外的马烈河水位还在攀升,道路又全部中断,王朝福等人只能焦急地等待救援。

天色渐亮,河对面的搜救人员出现在王朝福等人的眼中。

救援人员隔河相望,一时还不能来到受困人员身边。

怎么过河?通过挖掘机摆渡。

救援人员坐上挖掘机的挖斗,经挖掘机的挖斗转移,一一过了河;然后踩着乱石、淤泥,徒步翻山两个小时来到了受困群众身边。

王朝福的右小腿已呈黑紫色。医护人员简单包扎处理后,王朝福被抬上担架。

原路返回。救援人员抬着王朝福在泥泞的道路上不停打滑,身上的稀泥越来越多。

担架上的王朝福,鼻子不停发酸。

到达河边后。王朝福在救援人员的护卫下,被抬上挖斗。挖掘机摆臂、伸缩,王朝福顺利到达对岸。

又是泥泞道路上的穿行。

当天下午,王朝福便被送往汉源县人民医院接受医治。

在王朝福过河的地方,连通两岸的便桥已经搭起。抢抓黄金救援期,救援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搜救和排查。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

“拿个凳子!拿个凳子!”

21日10时50分,马烈乡应急避难场所的医务室外喧嚣起来。

4名消防员满头大汗,合力把一名刚从新华村七组临时集中安置点转移出来的老人扶坐在凳子上。

医务人员拿来血压仪,站在一旁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救援人员陈涛赶紧报上老人的名字和年龄。

“老人的腿脚行动不便,需要多关注一下。”陈涛用袖口擦着额头的汗说道。

陈涛是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的消防员,20日与队友一同挺进道路中断的新华村七、八村民小组,开展精准搜救、转移受灾群众等工作。

“谢谢你们!小伙子些辛苦哦!”老人的话语简洁、真挚。

一道转移出来的86岁婆婆王文芳话很多。

指着消防员王永健湿到膝盖的裤腿,王文芳一直念叨:“他们背着我,从过膝的河水里蹚过来,太累了。”

在转移中,看着救援人员满头的汗,王文芳一直要求,“好走的路段,我自己走一下”。

“我们和你的孙孙差不多大,就是你的孙孙。”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副班长王永健的工作服上,有一股新鲜的花椒味,“我们营救两位老人时,大家轮流背了2小时,考虑到最近的路线,于是穿越了不少花椒林。”

王文芳等人的转移道路并不顺畅,沿途山路早已被雨水冲刷成“糨糊”,一脚踩下去全是淤泥,滑坡路段靠拉绳前行。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他们和我孙一样大,救援辛苦,我舍不得让他们背……”王文芳拿起枕边的牛奶,一个劲儿地往王永健手里塞。

消防员背着老人下山转移

消防员背着老人下山转移

在安置点休息的余小红(左一)和杨学连(右一)老两口

在安置点休息的余小红(左一)和杨学连(右一)老两口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15130042343030785, IR_CONTENT= 7月20日凌晨2时许,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通信、道路、桥梁中断。 闻“汛”而动,自救和救援即刻展开…… 留在山顶的老两口 “真是万幸,留在山上反而得救!” 7月21日,从汉源县新华村四组高山区豆腐石(小地名)山顶转移到安置点的65岁的余小红和59岁的杨学连老两口,提及20日凌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躲过一劫”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老两口既觉得幸存的万幸,又有些惋惜。 惋惜两个儿子家山下的两栋房屋被冲毁了,又庆幸两个儿子都全家平安。 老两口的经历,要从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天凌晨说起。 是邻居余文兰的一个“善意隐瞒”,拯救了老两口的生命。 为何是这样?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老两口住在山顶的老房子,由于老房屋所在地势高,没有受到灾害的影响。但两个儿子的家在新华村山下位置,两个儿子家修建的两栋房屋所处位置,正是此次较严重的受灾点,老两口儿子家的房屋都被冲毁了。 庆幸的是,老两口两个儿子的全家人,恰巧不在村里。一个儿子一家四口在县城里;另一个儿子在外务工,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住了。 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周围的邻居们相互转告,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做好应急措施。 “不叫醒他们了,山下受灾严重,老两口得知后肯定会坚持下山,去打探两个儿子家情况,太危险了!”邻居余文兰见老两口没被惊醒出门,在确保老两口房屋安全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叫醒他们。 直到凌晨4点,险情相对稳定,邻居余文兰一行,才去叫醒老两口告知实情。 “得亏邻居没叫醒我们,当时如知晓受灾严重,两个儿子都不在家,担心儿子家房子和家里的东西,肯定会想办法下山去转移东西。”21日下午16时,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现场,余小红和杨学连说,“还好没去成,如果下去抢东西,可能命都要丢掉!” 被泥石流冲走后获救 脚下突然积水。来不及反应,在沙发上休息的新华村五组村民王朝福,便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走。 房屋一面墙壁被山洪泥石流掀开,王朝福被卷入了湍急的山洪。 “山洪来前,我还在照顾家中刚生产的母猪。”21日一早,在汉源县人民医院,王朝福眼眶湿润。 被卷入马烈河中后,王朝福拼命挣扎,终于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爬上了岸。 上岸后,王朝福的右腿失去感觉,身体开始失温。 他抓了一些麦草裹在身上,拖着右腿往高处爬。 半个小时后,在村民朱选全家,王朝福找到了临时落脚点。 雨一直下,屋外的马烈河水位还在攀升,道路又全部中断,王朝福等人只能焦急地等待救援。 天色渐亮,河对面的搜救人员出现在王朝福等人的眼中。 救援人员隔河相望,一时还不能来到受困人员身边。 怎么过河?通过挖掘机摆渡。 救援人员坐上挖掘机的挖斗,经挖掘机的挖斗转移,一一过了河;然后踩着乱石、淤泥,徒步翻山两个小时来到了受困群众身边。 王朝福的右小腿已呈黑紫色。医护人员简单包扎处理后,王朝福被抬上担架。 原路返回。救援人员抬着王朝福在泥泞的道路上不停打滑,身上的稀泥越来越多。 担架上的王朝福,鼻子不停发酸。 到达河边后。王朝福在救援人员的护卫下,被抬上挖斗。挖掘机摆臂、伸缩,王朝福顺利到达对岸。 又是泥泞道路上的穿行。 当天下午,王朝福便被送往汉源县人民医院接受医治。 在王朝福过河的地方,连通两岸的便桥已经搭起。抢抓黄金救援期,救援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搜救和排查。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 “拿个凳子!拿个凳子!” 21日10时50分,马烈乡应急避难场所的医务室外喧嚣起来。 4名消防员满头大汗,合力把一名刚从新华村七组临时集中安置点转移出来的老人扶坐在凳子上。 医务人员拿来血压仪,站在一旁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救援人员陈涛赶紧报上老人的名字和年龄。 “老人的腿脚行动不便,需要多关注一下。”陈涛用袖口擦着额头的汗说道。 陈涛是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的消防员,20日与队友一同挺进道路中断的新华村七、八村民小组,开展精准搜救、转移受灾群众等工作。 “谢谢你们!小伙子些辛苦哦!”老人的话语简洁、真挚。 一道转移出来的86岁婆婆王文芳话很多。 指着消防员王永健湿到膝盖的裤腿,王文芳一直念叨:“他们背着我,从过膝的河水里蹚过来,太累了。” 在转移中,看着救援人员满头的汗,王文芳一直要求,“好走的路段,我自己走一下”。 “我们和你的孙孙差不多大,就是你的孙孙。”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路特勤站副班长王永健的工作服上,有一股新鲜的花椒味,“我们营救两位老人时,大家轮流背了2小时,考虑到最近的路线,于是穿越了不少花椒林。” 王文芳等人的转移道路并不顺畅,沿途山路早已被雨水冲刷成“糨糊”,一脚踩下去全是淤泥,滑坡路段靠拉绳前行。 “咋舍得让他们背哦!他们和我孙一样大,救援辛苦,我舍不得让他们背……”王文芳拿起枕边的牛奶,一个劲儿地往王永健手里塞。,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722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4E/wKhurGadgW6AYAHHAAtGbbNDMgk358.png, ZB_AREA_LIST=, FB=

, TS=救援人员转移护送王朝福救治&&消防员背着老人下山转移&&在安置点休息的余小红(左一)和杨学连(右一)老两口},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07/22, DA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