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

肉鸭养殖 开创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天地

张勇查看鸭子成长情况

张勇查看鸭子成长情况

本报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因地制宜将肉鸭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有效改善“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日,记者走进隆兴村养鸭场,只见一只只浅黄色的小鸭子在恒温鸭舍里嬉戏、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该村党委副书记苏凤鸣介绍,2020年,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正式投产,采用“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特色肉鸭规模化养殖。

“肉鸭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增收产业,但是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要想把这一产业发展好,必须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苏凤鸣介绍,为了做大做强肉鸭养殖产业,隆兴村与附近的古城村、王家村、青龙场村联合,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600万元和土地等资产、资源,共同成立星兴农业公司,认购、新建养鸭棚5幢,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按照出资比例,养鸭场由出资比例最高的隆兴村负责管理运营,带动各入股村发展。项目建成以来,累计促进隆兴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鸭3万余只,当地村民正切实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养鸭场累计带动156人发展养殖业,解决68人就业问题,促进户均增收5000余元。”隆兴村养鸭场负责人张勇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隆兴村养鸭场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多层笼养充分利用空间,实现肉鸭高密度养殖,让传统养殖业逐步向高效现代产业转型。在现代产业设施的支持下,肉鸭养殖工人每天只需要巡鸭、消毒、检查水料情况,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既节省了人力,又优化了养殖环境,减少工人进出养鸭场带入病菌的风险,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按照环保、高效的要求,隆兴村养鸭场内建有500立方米的储粪池,并配套全长2500米的管网设施,构建起了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的粪污消纳体系,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当地粮油、蔬菜等作物每亩增产20—30公斤,助农增收8万余元。

张勇介绍,今年,他们已出栏两批肉鸭,目前还有存栏肉鸭6万只左右,“预计年出栏肉鸭60万只,产值达到1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造12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如今,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多村飞地抱团+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当地正主动融入芦山县“十百千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推动肉鸭养殖产业扩大规模、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近年来,芦山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带动农户稳步增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聂蓉 曲志强 本报记者 李丽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8, PREBM=001, NUM=1, GUID=182702823436537036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8/24/002/1827028234365370368.html, DOCPUBTIME=2024-08-24 17:00:07, DOCAUTHOR=李丽, CLEAR_CONTENT= 本报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因地制宜将肉鸭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有效改善“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日,记者走进隆兴村养鸭场,只见一只只浅黄色的小鸭子在恒温鸭舍里嬉戏、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该村党委副书记苏凤鸣介绍,2020年,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正式投产,采用“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特色肉鸭规模化养殖。 “肉鸭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增收产业,但是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要想把这一产业发展好,必须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苏凤鸣介绍,为了做大做强肉鸭养殖产业,隆兴村与附近的古城村、王家村、青龙场村联合,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600万元和土地等资产、资源,共同成立星兴农业公司,认购、新建养鸭棚5幢,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按照出资比例,养鸭场由出资比例最高的隆兴村负责管理运营,带动各入股村发展。项目建成以来,累计促进隆兴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鸭3万余只,当地村民正切实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养鸭场累计带动156人发展养殖业,解决68人就业问题,促进户均增收5000余元。”隆兴村养鸭场负责人张勇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隆兴村养鸭场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多层笼养充分利用空间,实现肉鸭高密度养殖,让传统养殖业逐步向高效现代产业转型。在现代产业设施的支持下,肉鸭养殖工人每天只需要巡鸭、消毒、检查水料情况,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既节省了人力,又优化了养殖环境,减少工人进出养鸭场带入病菌的风险,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按照环保、高效的要求,隆兴村养鸭场内建有500立方米的储粪池,并配套全长2500米的管网设施,构建起了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的粪污消纳体系,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当地粮油、蔬菜等作物每亩增产20—30公斤,助农增收8万余元。 张勇介绍,今年,他们已出栏两批肉鸭,目前还有存栏肉鸭6万只左右,“预计年出栏肉鸭60万只,产值达到1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造12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如今,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多村飞地抱团+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当地正主动融入芦山县“十百千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推动肉鸭养殖产业扩大规模、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近年来,芦山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带动农户稳步增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聂蓉 曲志强 本报记者 李丽,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164, NODEID=null, DOCTITLE=肉鸭养殖 开创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天地,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 ZB_ORIGINAL=1, CONTENT=
张勇查看鸭子成长情况

张勇查看鸭子成长情况

本报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因地制宜将肉鸭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有效改善“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日,记者走进隆兴村养鸭场,只见一只只浅黄色的小鸭子在恒温鸭舍里嬉戏、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该村党委副书记苏凤鸣介绍,2020年,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正式投产,采用“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特色肉鸭规模化养殖。

“肉鸭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增收产业,但是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要想把这一产业发展好,必须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苏凤鸣介绍,为了做大做强肉鸭养殖产业,隆兴村与附近的古城村、王家村、青龙场村联合,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600万元和土地等资产、资源,共同成立星兴农业公司,认购、新建养鸭棚5幢,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按照出资比例,养鸭场由出资比例最高的隆兴村负责管理运营,带动各入股村发展。项目建成以来,累计促进隆兴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鸭3万余只,当地村民正切实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养鸭场累计带动156人发展养殖业,解决68人就业问题,促进户均增收5000余元。”隆兴村养鸭场负责人张勇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隆兴村养鸭场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多层笼养充分利用空间,实现肉鸭高密度养殖,让传统养殖业逐步向高效现代产业转型。在现代产业设施的支持下,肉鸭养殖工人每天只需要巡鸭、消毒、检查水料情况,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既节省了人力,又优化了养殖环境,减少工人进出养鸭场带入病菌的风险,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按照环保、高效的要求,隆兴村养鸭场内建有500立方米的储粪池,并配套全长2500米的管网设施,构建起了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的粪污消纳体系,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当地粮油、蔬菜等作物每亩增产20—30公斤,助农增收8万余元。

张勇介绍,今年,他们已出栏两批肉鸭,目前还有存栏肉鸭6万只左右,“预计年出栏肉鸭60万只,产值达到1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造12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如今,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多村飞地抱团+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当地正主动融入芦山县“十百千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推动肉鸭养殖产业扩大规模、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近年来,芦山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带动农户稳步增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聂蓉 曲志强 本报记者 李丽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27028234365370368, IR_CONTENT= 本报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因地制宜将肉鸭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有效改善“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日,记者走进隆兴村养鸭场,只见一只只浅黄色的小鸭子在恒温鸭舍里嬉戏、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该村党委副书记苏凤鸣介绍,2020年,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正式投产,采用“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特色肉鸭规模化养殖。 “肉鸭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增收产业,但是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要想把这一产业发展好,必须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苏凤鸣介绍,为了做大做强肉鸭养殖产业,隆兴村与附近的古城村、王家村、青龙场村联合,整合4个村各类资金600万元和土地等资产、资源,共同成立星兴农业公司,认购、新建养鸭棚5幢,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按照出资比例,养鸭场由出资比例最高的隆兴村负责管理运营,带动各入股村发展。项目建成以来,累计促进隆兴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鸭3万余只,当地村民正切实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养鸭场累计带动156人发展养殖业,解决68人就业问题,促进户均增收5000余元。”隆兴村养鸭场负责人张勇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隆兴村养鸭场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多层笼养充分利用空间,实现肉鸭高密度养殖,让传统养殖业逐步向高效现代产业转型。在现代产业设施的支持下,肉鸭养殖工人每天只需要巡鸭、消毒、检查水料情况,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既节省了人力,又优化了养殖环境,减少工人进出养鸭场带入病菌的风险,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按照环保、高效的要求,隆兴村养鸭场内建有500立方米的储粪池,并配套全长2500米的管网设施,构建起了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的粪污消纳体系,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当地粮油、蔬菜等作物每亩增产20—30公斤,助农增收8万余元。 张勇介绍,今年,他们已出栏两批肉鸭,目前还有存栏肉鸭6万只左右,“预计年出栏肉鸭60万只,产值达到1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造12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如今,隆兴村集体经济养鸭场项目,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多村飞地抱团+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当地正主动融入芦山县“十百千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推动肉鸭养殖产业扩大规模、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近年来,芦山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带动农户稳步增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聂蓉 曲志强 本报记者 李丽,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824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60/wKhurGbMTrKAKWw1AAti7SapXW8468.png, ZB_AREA_LIST=, FB=

, TS=张勇查看鸭子成长情况},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08/24, DAY=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