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与大熊猫共享美丽家园

——读熊蕊、程普《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 倪宏伟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这部长篇作品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背景,用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了全面展示。书中真实记录了30余名“熊猫人”讲述自己和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发生的动人故事。

雅安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境内有野生大熊猫340只。它们与雅安人共享同一个家园,在地理空间上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熊蕊、程普基于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抓住这一宏大命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比较、讨论,最后选择了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创作,开辟了大熊猫文化宣传传播的新路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想要关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通过关注‘小人物’去记录他们所创造的历史,用微观视角,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是弘扬大熊猫文化、讲好雅安故事的具体产物。”于是,作者穿行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密的森林,与一群“熊猫人”朝夕相处,聆听他们娓娓叙说、情感释放。历时一年多,10多万文字和大量图片应运而生,成为这部长篇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素材。

“行业外的来访,大多会着眼于大熊猫本身及其故事,关注大熊猫保护从业者的却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也渴望把自己的故事与周围的人分享。”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德生对这部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交流,是动人的”“这样的故事,是鲜活的”“这样的‘口述’,是有价值的”。

这部书更多落脚于基层、保护站和村落,让大熊猫的故事带着草叶的清香、泥土的气息,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感人的场景、画面和细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幻世界》杂志社原总编辑谭楷讲述的故事令人扼腕痛惜。北京大学刚考上研究生的曾周为跟踪大熊猫迷了路,摸黑夜行时坠下了山崖,生命定格在21岁。年轻学子与大熊猫交集的结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但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传递,大熊猫保护的责任和使命依然在肩前行。

在这部书中,我读到了这种情怀的坚守,他们都是为大熊猫而生的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尽心竭力守护着这一片土地、这一个家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是青海人,研究生毕业后鬼使神差地来到保护区,与大熊猫结下情缘。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要穿着迷彩服,跋山涉水巡护,探秘大熊猫的踪迹。她说:“我在朋友圈从来不发在野外的状态,怕家里人担心。”与付明霞一样坚守的还有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陈黎,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宝兴,开始绿尾虹雉的研究之旅。保护站曾经有5个研究生,如今只剩下了陈黎这棵“独苗”。“不管怎样,我都会一直坚持走下去。”陈黎坚定地表示。

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是一道世界难题。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在口述中说:“小相岭山系种群是大熊猫所有种群里破碎化、孤立程度最高的,种群数量很少。”他认为,拯救野生大熊猫小种群要采用“小种群复壮”方式,通过建立“廊道”,打通与其他大种群之间的空间联络,或者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放归,给小种群引入新的个体。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工程师谢浩也深有同感:“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可不只是打开笼子那么容易。”他在口述中介绍道,大熊猫幼崽出生后,就要跟随妈妈在大自然生活,尽量降低对人类的认知,经过两年训练后再被放归大自然,回到维系它们根脉的家园。

野外巡护是一群孤独者的穿行,忍受着常人难以坚持的寂寞。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长石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监测队队长王伟、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李贵仁等巡护队员,长年穿越在莽莽林海,监测大熊猫的生存状态,保护野生动植物,承担着防止盗猎盗伐、森林防火的重任,构建了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冬雪飘飞的时候,他们常常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跋涉,寻找大熊猫的踪影。因为心中的热爱,所以他们坚持了下来,成为大熊猫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正如石旭所说:“感觉大熊猫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夹金山林业局护林员苟显熙,是个典型的“林三代”,爷爷砍树,父亲种树,她护林,与深山老林为伴。她戏谑地说:“生活就像是在‘倒带’,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大熊猫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村民李廷忠、徐大香、李全能、李廷平、李琳,穆坪镇雪山村村民舒开俊,身处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偶尔与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相遇。徐大香说:“我们这里,大熊猫不稀奇。”或许是同在一个家园吧,大熊猫就像走亲戚一样,随便闯进村民的玉米地和家里,毫不客气地拿走村民家的猪骨头。为了保护大熊猫,李廷忠曾经把半头猪的排骨都投喂了它,他说:“它只要吃,我就拿。”大熊猫“巴斯”在巴斯沟落水,被一块大石头卡住,村民李兴玉救了它。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了后,请李兴玉取个名,李兴玉就以沟的名字为它取名“巴斯”。后来“巴斯”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到美国表演节目,在全国火了,出了名。李兴玉感慨道:“哎,没白救它。”

森林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鸣奏着和谐共生的乐章。但一些贪婪之人利欲熏心,觊觎野生动植物的珍贵,竟把罪恶之手伸向森林,伸向野生动植物。我市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森林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高举法律的利剑,及时斩断那些罪恶之手,护卫保护区的一片净土。天全县公安局喇叭河派出所的冯志远曾为森林警察,为了破获公安部督办的两个贩卖野生动物案,与其他民警历尽千辛万苦,深挖犯罪线索,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现在,派出所的辖区很大一部分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责任更重了。冯志远说:“深吸一口气,都是森林的味道。”

宝兴县法院的季强巡回审理了多起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亲历了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生态修复的司法案件审判。他认为,“巡回审判是影响力较大的宣传方式,能以活生生的实例给广大群众最直观的警示。”

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区域后,关闭了辖区内的水电站、煤矿、木材厂。“人退猫进”,是红线也是高压线。“把地盘让给大熊猫,那我们吃什么?”有的村民一时不能理解。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发动群众栽种方竹,建设“熊猫会客厅”“熊猫之眼”房车营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63%,人均收入1.4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发展了与大熊猫相关的增值产业。

“当地人管当地人,才能管住人。”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小渔组组长、护林员苟必伦快人快语,口述了收缴猎枪、森林巡护和教育“犟拐拐”村民的故事。

“国家公园建设不是把人都迁出保护区,而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冉江洪专门从事动物调查与保护工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只有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决策。”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栖息地保护处处长古晓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的粗放发展作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形象地说:“我们搞生态的人,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踩刹车的人。”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跨领域和行业实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和参与,形成大熊猫保护的合力。汉源县政协主席、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原副局长王岩飞亲历了管理机构筹建的过程,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才刚起步。”

在口述实录中,宝兴县委书记罗显泽表示,生态经济、“飞地经济”和红色经济的叠加,让宝兴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荥经县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机遇,锚定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自豪地说:“荥经永远可以被模仿,但永远不能被超越。”

谈及雅安大熊猫“回家”、争取碧峰峡熊猫基地落户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等的艰辛过程,旅游策划专家、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雅安市原副市长孙前感慨万千。他始终认为,“做大熊猫文化,雅安得天独厚。”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高富华有“熊猫记者”的美称,近年来撰写了大量关于大熊猫的新闻和纪实作品。“既然选择了‘猫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他无怨无悔,坚定自己的抉择。

大熊猫摄影爱好者、林业部门退休职工高华康,多年来用镜头记录大熊猫栖息生活的状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罗光泽,长期致力于大熊猫文化的宣传推广,乐在其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的老师姜江、葛青松因“熊猫梦”从外地来到雅安,与这里的自然山水和野生动植物联系在一起。

社会各界的广泛施力,让人类与大熊猫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同顶一片蓝天、共享一个家园,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气息,这正是作者熊蕊、程普所期盼和关注的初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愿景还在建设实施的路上,保护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植物,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护猫使者”。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8, PREBM=003, NUM=3, GUID=182739087405698252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08/25/004/1827390874056982528.html, DOCPUBTIME=2024-08-25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这部长篇作品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背景,用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了全面展示。书中真实记录了30余名“熊猫人”讲述自己和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发生的动人故事。 雅安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境内有野生大熊猫340只。它们与雅安人共享同一个家园,在地理空间上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熊蕊、程普基于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抓住这一宏大命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比较、讨论,最后选择了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创作,开辟了大熊猫文化宣传传播的新路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想要关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通过关注‘小人物’去记录他们所创造的历史,用微观视角,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是弘扬大熊猫文化、讲好雅安故事的具体产物。”于是,作者穿行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密的森林,与一群“熊猫人”朝夕相处,聆听他们娓娓叙说、情感释放。历时一年多,10多万文字和大量图片应运而生,成为这部长篇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素材。 “行业外的来访,大多会着眼于大熊猫本身及其故事,关注大熊猫保护从业者的却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也渴望把自己的故事与周围的人分享。”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德生对这部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交流,是动人的”“这样的故事,是鲜活的”“这样的‘口述’,是有价值的”。 这部书更多落脚于基层、保护站和村落,让大熊猫的故事带着草叶的清香、泥土的气息,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感人的场景、画面和细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幻世界》杂志社原总编辑谭楷讲述的故事令人扼腕痛惜。北京大学刚考上研究生的曾周为跟踪大熊猫迷了路,摸黑夜行时坠下了山崖,生命定格在21岁。年轻学子与大熊猫交集的结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但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传递,大熊猫保护的责任和使命依然在肩前行。 在这部书中,我读到了这种情怀的坚守,他们都是为大熊猫而生的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尽心竭力守护着这一片土地、这一个家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是青海人,研究生毕业后鬼使神差地来到保护区,与大熊猫结下情缘。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要穿着迷彩服,跋山涉水巡护,探秘大熊猫的踪迹。她说:“我在朋友圈从来不发在野外的状态,怕家里人担心。”与付明霞一样坚守的还有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陈黎,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宝兴,开始绿尾虹雉的研究之旅。保护站曾经有5个研究生,如今只剩下了陈黎这棵“独苗”。“不管怎样,我都会一直坚持走下去。”陈黎坚定地表示。 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是一道世界难题。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在口述中说:“小相岭山系种群是大熊猫所有种群里破碎化、孤立程度最高的,种群数量很少。”他认为,拯救野生大熊猫小种群要采用“小种群复壮”方式,通过建立“廊道”,打通与其他大种群之间的空间联络,或者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放归,给小种群引入新的个体。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工程师谢浩也深有同感:“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可不只是打开笼子那么容易。”他在口述中介绍道,大熊猫幼崽出生后,就要跟随妈妈在大自然生活,尽量降低对人类的认知,经过两年训练后再被放归大自然,回到维系它们根脉的家园。 野外巡护是一群孤独者的穿行,忍受着常人难以坚持的寂寞。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长石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监测队队长王伟、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李贵仁等巡护队员,长年穿越在莽莽林海,监测大熊猫的生存状态,保护野生动植物,承担着防止盗猎盗伐、森林防火的重任,构建了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冬雪飘飞的时候,他们常常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跋涉,寻找大熊猫的踪影。因为心中的热爱,所以他们坚持了下来,成为大熊猫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正如石旭所说:“感觉大熊猫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夹金山林业局护林员苟显熙,是个典型的“林三代”,爷爷砍树,父亲种树,她护林,与深山老林为伴。她戏谑地说:“生活就像是在‘倒带’,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大熊猫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村民李廷忠、徐大香、李全能、李廷平、李琳,穆坪镇雪山村村民舒开俊,身处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偶尔与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相遇。徐大香说:“我们这里,大熊猫不稀奇。”或许是同在一个家园吧,大熊猫就像走亲戚一样,随便闯进村民的玉米地和家里,毫不客气地拿走村民家的猪骨头。为了保护大熊猫,李廷忠曾经把半头猪的排骨都投喂了它,他说:“它只要吃,我就拿。”大熊猫“巴斯”在巴斯沟落水,被一块大石头卡住,村民李兴玉救了它。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了后,请李兴玉取个名,李兴玉就以沟的名字为它取名“巴斯”。后来“巴斯”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到美国表演节目,在全国火了,出了名。李兴玉感慨道:“哎,没白救它。” 森林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鸣奏着和谐共生的乐章。但一些贪婪之人利欲熏心,觊觎野生动植物的珍贵,竟把罪恶之手伸向森林,伸向野生动植物。我市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森林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高举法律的利剑,及时斩断那些罪恶之手,护卫保护区的一片净土。天全县公安局喇叭河派出所的冯志远曾为森林警察,为了破获公安部督办的两个贩卖野生动物案,与其他民警历尽千辛万苦,深挖犯罪线索,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现在,派出所的辖区很大一部分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责任更重了。冯志远说:“深吸一口气,都是森林的味道。” 宝兴县法院的季强巡回审理了多起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亲历了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生态修复的司法案件审判。他认为,“巡回审判是影响力较大的宣传方式,能以活生生的实例给广大群众最直观的警示。” 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区域后,关闭了辖区内的水电站、煤矿、木材厂。“人退猫进”,是红线也是高压线。“把地盘让给大熊猫,那我们吃什么?”有的村民一时不能理解。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发动群众栽种方竹,建设“熊猫会客厅”“熊猫之眼”房车营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63%,人均收入1.4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发展了与大熊猫相关的增值产业。 “当地人管当地人,才能管住人。”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小渔组组长、护林员苟必伦快人快语,口述了收缴猎枪、森林巡护和教育“犟拐拐”村民的故事。 “国家公园建设不是把人都迁出保护区,而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冉江洪专门从事动物调查与保护工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只有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决策。”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栖息地保护处处长古晓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的粗放发展作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形象地说:“我们搞生态的人,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踩刹车的人。”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跨领域和行业实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和参与,形成大熊猫保护的合力。汉源县政协主席、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原副局长王岩飞亲历了管理机构筹建的过程,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才刚起步。” 在口述实录中,宝兴县委书记罗显泽表示,生态经济、“飞地经济”和红色经济的叠加,让宝兴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荥经县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机遇,锚定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自豪地说:“荥经永远可以被模仿,但永远不能被超越。” 谈及雅安大熊猫“回家”、争取碧峰峡熊猫基地落户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等的艰辛过程,旅游策划专家、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雅安市原副市长孙前感慨万千。他始终认为,“做大熊猫文化,雅安得天独厚。”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高富华有“熊猫记者”的美称,近年来撰写了大量关于大熊猫的新闻和纪实作品。“既然选择了‘猫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他无怨无悔,坚定自己的抉择。 大熊猫摄影爱好者、林业部门退休职工高华康,多年来用镜头记录大熊猫栖息生活的状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罗光泽,长期致力于大熊猫文化的宣传推广,乐在其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的老师姜江、葛青松因“熊猫梦”从外地来到雅安,与这里的自然山水和野生动植物联系在一起。 社会各界的广泛施力,让人类与大熊猫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同顶一片蓝天、共享一个家园,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气息,这正是作者熊蕊、程普所期盼和关注的初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愿景还在建设实施的路上,保护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植物,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护猫使者”。,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3689, NODEID=null, DOCTITLE=与大熊猫共享美丽家园,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这部长篇作品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背景,用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了全面展示。书中真实记录了30余名“熊猫人”讲述自己和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发生的动人故事。

雅安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境内有野生大熊猫340只。它们与雅安人共享同一个家园,在地理空间上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熊蕊、程普基于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抓住这一宏大命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比较、讨论,最后选择了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创作,开辟了大熊猫文化宣传传播的新路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想要关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通过关注‘小人物’去记录他们所创造的历史,用微观视角,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是弘扬大熊猫文化、讲好雅安故事的具体产物。”于是,作者穿行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密的森林,与一群“熊猫人”朝夕相处,聆听他们娓娓叙说、情感释放。历时一年多,10多万文字和大量图片应运而生,成为这部长篇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素材。

“行业外的来访,大多会着眼于大熊猫本身及其故事,关注大熊猫保护从业者的却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也渴望把自己的故事与周围的人分享。”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德生对这部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交流,是动人的”“这样的故事,是鲜活的”“这样的‘口述’,是有价值的”。

这部书更多落脚于基层、保护站和村落,让大熊猫的故事带着草叶的清香、泥土的气息,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感人的场景、画面和细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幻世界》杂志社原总编辑谭楷讲述的故事令人扼腕痛惜。北京大学刚考上研究生的曾周为跟踪大熊猫迷了路,摸黑夜行时坠下了山崖,生命定格在21岁。年轻学子与大熊猫交集的结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但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传递,大熊猫保护的责任和使命依然在肩前行。

在这部书中,我读到了这种情怀的坚守,他们都是为大熊猫而生的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尽心竭力守护着这一片土地、这一个家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是青海人,研究生毕业后鬼使神差地来到保护区,与大熊猫结下情缘。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要穿着迷彩服,跋山涉水巡护,探秘大熊猫的踪迹。她说:“我在朋友圈从来不发在野外的状态,怕家里人担心。”与付明霞一样坚守的还有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陈黎,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宝兴,开始绿尾虹雉的研究之旅。保护站曾经有5个研究生,如今只剩下了陈黎这棵“独苗”。“不管怎样,我都会一直坚持走下去。”陈黎坚定地表示。

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是一道世界难题。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在口述中说:“小相岭山系种群是大熊猫所有种群里破碎化、孤立程度最高的,种群数量很少。”他认为,拯救野生大熊猫小种群要采用“小种群复壮”方式,通过建立“廊道”,打通与其他大种群之间的空间联络,或者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放归,给小种群引入新的个体。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工程师谢浩也深有同感:“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可不只是打开笼子那么容易。”他在口述中介绍道,大熊猫幼崽出生后,就要跟随妈妈在大自然生活,尽量降低对人类的认知,经过两年训练后再被放归大自然,回到维系它们根脉的家园。

野外巡护是一群孤独者的穿行,忍受着常人难以坚持的寂寞。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长石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监测队队长王伟、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李贵仁等巡护队员,长年穿越在莽莽林海,监测大熊猫的生存状态,保护野生动植物,承担着防止盗猎盗伐、森林防火的重任,构建了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冬雪飘飞的时候,他们常常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跋涉,寻找大熊猫的踪影。因为心中的热爱,所以他们坚持了下来,成为大熊猫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正如石旭所说:“感觉大熊猫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夹金山林业局护林员苟显熙,是个典型的“林三代”,爷爷砍树,父亲种树,她护林,与深山老林为伴。她戏谑地说:“生活就像是在‘倒带’,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大熊猫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村民李廷忠、徐大香、李全能、李廷平、李琳,穆坪镇雪山村村民舒开俊,身处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偶尔与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相遇。徐大香说:“我们这里,大熊猫不稀奇。”或许是同在一个家园吧,大熊猫就像走亲戚一样,随便闯进村民的玉米地和家里,毫不客气地拿走村民家的猪骨头。为了保护大熊猫,李廷忠曾经把半头猪的排骨都投喂了它,他说:“它只要吃,我就拿。”大熊猫“巴斯”在巴斯沟落水,被一块大石头卡住,村民李兴玉救了它。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了后,请李兴玉取个名,李兴玉就以沟的名字为它取名“巴斯”。后来“巴斯”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到美国表演节目,在全国火了,出了名。李兴玉感慨道:“哎,没白救它。”

森林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鸣奏着和谐共生的乐章。但一些贪婪之人利欲熏心,觊觎野生动植物的珍贵,竟把罪恶之手伸向森林,伸向野生动植物。我市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森林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高举法律的利剑,及时斩断那些罪恶之手,护卫保护区的一片净土。天全县公安局喇叭河派出所的冯志远曾为森林警察,为了破获公安部督办的两个贩卖野生动物案,与其他民警历尽千辛万苦,深挖犯罪线索,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现在,派出所的辖区很大一部分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责任更重了。冯志远说:“深吸一口气,都是森林的味道。”

宝兴县法院的季强巡回审理了多起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亲历了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生态修复的司法案件审判。他认为,“巡回审判是影响力较大的宣传方式,能以活生生的实例给广大群众最直观的警示。”

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区域后,关闭了辖区内的水电站、煤矿、木材厂。“人退猫进”,是红线也是高压线。“把地盘让给大熊猫,那我们吃什么?”有的村民一时不能理解。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发动群众栽种方竹,建设“熊猫会客厅”“熊猫之眼”房车营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63%,人均收入1.4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发展了与大熊猫相关的增值产业。

“当地人管当地人,才能管住人。”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小渔组组长、护林员苟必伦快人快语,口述了收缴猎枪、森林巡护和教育“犟拐拐”村民的故事。

“国家公园建设不是把人都迁出保护区,而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冉江洪专门从事动物调查与保护工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只有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决策。”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栖息地保护处处长古晓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的粗放发展作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形象地说:“我们搞生态的人,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踩刹车的人。”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跨领域和行业实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和参与,形成大熊猫保护的合力。汉源县政协主席、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原副局长王岩飞亲历了管理机构筹建的过程,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才刚起步。”

在口述实录中,宝兴县委书记罗显泽表示,生态经济、“飞地经济”和红色经济的叠加,让宝兴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荥经县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机遇,锚定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自豪地说:“荥经永远可以被模仿,但永远不能被超越。”

谈及雅安大熊猫“回家”、争取碧峰峡熊猫基地落户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等的艰辛过程,旅游策划专家、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雅安市原副市长孙前感慨万千。他始终认为,“做大熊猫文化,雅安得天独厚。”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高富华有“熊猫记者”的美称,近年来撰写了大量关于大熊猫的新闻和纪实作品。“既然选择了‘猫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他无怨无悔,坚定自己的抉择。

大熊猫摄影爱好者、林业部门退休职工高华康,多年来用镜头记录大熊猫栖息生活的状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罗光泽,长期致力于大熊猫文化的宣传推广,乐在其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的老师姜江、葛青松因“熊猫梦”从外地来到雅安,与这里的自然山水和野生动植物联系在一起。

社会各界的广泛施力,让人类与大熊猫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同顶一片蓝天、共享一个家园,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气息,这正是作者熊蕊、程普所期盼和关注的初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愿景还在建设实施的路上,保护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植物,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护猫使者”。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27390874056982528, IR_CONTENT= 《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这部长篇作品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背景,用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了全面展示。书中真实记录了30余名“熊猫人”讲述自己和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发生的动人故事。 雅安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境内有野生大熊猫340只。它们与雅安人共享同一个家园,在地理空间上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熊蕊、程普基于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抓住这一宏大命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比较、讨论,最后选择了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进行创作,开辟了大熊猫文化宣传传播的新路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想要关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通过关注‘小人物’去记录他们所创造的历史,用微观视角,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是弘扬大熊猫文化、讲好雅安故事的具体产物。”于是,作者穿行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密的森林,与一群“熊猫人”朝夕相处,聆听他们娓娓叙说、情感释放。历时一年多,10多万文字和大量图片应运而生,成为这部长篇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素材。 “行业外的来访,大多会着眼于大熊猫本身及其故事,关注大熊猫保护从业者的却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也渴望把自己的故事与周围的人分享。”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德生对这部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交流,是动人的”“这样的故事,是鲜活的”“这样的‘口述’,是有价值的”。 这部书更多落脚于基层、保护站和村落,让大熊猫的故事带着草叶的清香、泥土的气息,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感人的场景、画面和细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幻世界》杂志社原总编辑谭楷讲述的故事令人扼腕痛惜。北京大学刚考上研究生的曾周为跟踪大熊猫迷了路,摸黑夜行时坠下了山崖,生命定格在21岁。年轻学子与大熊猫交集的结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但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传递,大熊猫保护的责任和使命依然在肩前行。 在这部书中,我读到了这种情怀的坚守,他们都是为大熊猫而生的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尽心竭力守护着这一片土地、这一个家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是青海人,研究生毕业后鬼使神差地来到保护区,与大熊猫结下情缘。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要穿着迷彩服,跋山涉水巡护,探秘大熊猫的踪迹。她说:“我在朋友圈从来不发在野外的状态,怕家里人担心。”与付明霞一样坚守的还有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陈黎,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宝兴,开始绿尾虹雉的研究之旅。保护站曾经有5个研究生,如今只剩下了陈黎这棵“独苗”。“不管怎样,我都会一直坚持走下去。”陈黎坚定地表示。 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是一道世界难题。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在口述中说:“小相岭山系种群是大熊猫所有种群里破碎化、孤立程度最高的,种群数量很少。”他认为,拯救野生大熊猫小种群要采用“小种群复壮”方式,通过建立“廊道”,打通与其他大种群之间的空间联络,或者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放归,给小种群引入新的个体。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工程师谢浩也深有同感:“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可不只是打开笼子那么容易。”他在口述中介绍道,大熊猫幼崽出生后,就要跟随妈妈在大自然生活,尽量降低对人类的认知,经过两年训练后再被放归大自然,回到维系它们根脉的家园。 野外巡护是一群孤独者的穿行,忍受着常人难以坚持的寂寞。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长石旭、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监测队队长王伟、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李贵仁等巡护队员,长年穿越在莽莽林海,监测大熊猫的生存状态,保护野生动植物,承担着防止盗猎盗伐、森林防火的重任,构建了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冬雪飘飞的时候,他们常常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跋涉,寻找大熊猫的踪影。因为心中的热爱,所以他们坚持了下来,成为大熊猫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正如石旭所说:“感觉大熊猫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夹金山林业局护林员苟显熙,是个典型的“林三代”,爷爷砍树,父亲种树,她护林,与深山老林为伴。她戏谑地说:“生活就像是在‘倒带’,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大熊猫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村民李廷忠、徐大香、李全能、李廷平、李琳,穆坪镇雪山村村民舒开俊,身处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偶尔与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相遇。徐大香说:“我们这里,大熊猫不稀奇。”或许是同在一个家园吧,大熊猫就像走亲戚一样,随便闯进村民的玉米地和家里,毫不客气地拿走村民家的猪骨头。为了保护大熊猫,李廷忠曾经把半头猪的排骨都投喂了它,他说:“它只要吃,我就拿。”大熊猫“巴斯”在巴斯沟落水,被一块大石头卡住,村民李兴玉救了它。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了后,请李兴玉取个名,李兴玉就以沟的名字为它取名“巴斯”。后来“巴斯”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到美国表演节目,在全国火了,出了名。李兴玉感慨道:“哎,没白救它。” 森林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天堂,鸣奏着和谐共生的乐章。但一些贪婪之人利欲熏心,觊觎野生动植物的珍贵,竟把罪恶之手伸向森林,伸向野生动植物。我市各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森林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高举法律的利剑,及时斩断那些罪恶之手,护卫保护区的一片净土。天全县公安局喇叭河派出所的冯志远曾为森林警察,为了破获公安部督办的两个贩卖野生动物案,与其他民警历尽千辛万苦,深挖犯罪线索,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现在,派出所的辖区很大一部分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责任更重了。冯志远说:“深吸一口气,都是森林的味道。” 宝兴县法院的季强巡回审理了多起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亲历了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生态修复的司法案件审判。他认为,“巡回审判是影响力较大的宣传方式,能以活生生的实例给广大群众最直观的警示。” 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区域后,关闭了辖区内的水电站、煤矿、木材厂。“人退猫进”,是红线也是高压线。“把地盘让给大熊猫,那我们吃什么?”有的村民一时不能理解。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发动群众栽种方竹,建设“熊猫会客厅”“熊猫之眼”房车营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63%,人均收入1.4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发展了与大熊猫相关的增值产业。 “当地人管当地人,才能管住人。”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小渔组组长、护林员苟必伦快人快语,口述了收缴猎枪、森林巡护和教育“犟拐拐”村民的故事。 “国家公园建设不是把人都迁出保护区,而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冉江洪专门从事动物调查与保护工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只有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决策。”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栖息地保护处处长古晓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的粗放发展作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形象地说:“我们搞生态的人,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踩刹车的人。”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跨领域和行业实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和参与,形成大熊猫保护的合力。汉源县政协主席、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管理分局原副局长王岩飞亲历了管理机构筹建的过程,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才刚起步。” 在口述实录中,宝兴县委书记罗显泽表示,生态经济、“飞地经济”和红色经济的叠加,让宝兴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荥经县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机遇,锚定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荥经县委书记古玉军自豪地说:“荥经永远可以被模仿,但永远不能被超越。” 谈及雅安大熊猫“回家”、争取碧峰峡熊猫基地落户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等的艰辛过程,旅游策划专家、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雅安市原副市长孙前感慨万千。他始终认为,“做大熊猫文化,雅安得天独厚。”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高富华有“熊猫记者”的美称,近年来撰写了大量关于大熊猫的新闻和纪实作品。“既然选择了‘猫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他无怨无悔,坚定自己的抉择。 大熊猫摄影爱好者、林业部门退休职工高华康,多年来用镜头记录大熊猫栖息生活的状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罗光泽,长期致力于大熊猫文化的宣传推广,乐在其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的老师姜江、葛青松因“熊猫梦”从外地来到雅安,与这里的自然山水和野生动植物联系在一起。 社会各界的广泛施力,让人类与大熊猫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同顶一片蓝天、共享一个家园,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气息,这正是作者熊蕊、程普所期盼和关注的初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愿景还在建设实施的路上,保护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植物,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护猫使者”。,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0825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5F/wKhurGbKHEyADD4TAAoyfgsI-Xw056.png, ZB_AREA_LIST=, FB=

——读熊蕊、程普《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 倪宏伟

, TS=《同一个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口述实录》},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08/25, DAY=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