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
古路村骡马道
今年3月,悬崖上的村庄——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在网络上火爆出圈。古路村频频登上热搜,悬崖栈道上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仅2024年1至4月,古路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人均增收超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8万元。
古路村,位于雄奇的大渡河千米陡崖之上,全村人口680人,其中彝族人口423人。
近年来,古路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努力成为乡村振兴及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思想共识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党建引领是关键。古路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党建“牵头”,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全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领域、各方面,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动员全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不断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共识。
挖掘民族文化
擦亮古路生态旅游新名片
古路村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化活动为载体,利用大渡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悬崖上的村寨”等资源优势,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包装宣传达体舞、毕摩仪式等彝家传统特色文化,通过定期举办民俗盛会等活动,将彝家特色杆杆酒、坨坨肉、油茶等传统美食推荐给全国各地游客,共享传统美食,共促民族团结,探索创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径。
擦亮古路生态旅游新名片。借助不同层次的传媒力量推动特色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擦亮古路生态旅游新名片。引进电影《云上的彩虹》拍摄取材,书籍《话说永利》《云中村》《古路之路》等广泛宣传古路村的秀美风光和人文资源;中央电视台《奋斗谱写新时代,瞬间定格中国奇迹》《大渡峡谷悬崖彝寨的“古路之路”》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了古路村飞跃性发展历程。
创新旅游业态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古路村积极争取国家、省民族资金等支持,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整合资金1180万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生态停车场、旅游观光台。同时大力发展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推出彝家传统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吸引八方游客。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10月,古路村索道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出行实现从“跋涉3小时”到“观光3分钟”,天堑从此变通途。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古路村借力“互联网+”,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培育种植、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14.4万元,安装产业浇灌管道34.4公里,种植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3300余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以“游骡马古道、观峡谷风光、吃生态食品、品彝家风情”为主题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旅游产业,修建篝火广场、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全面打造旅游附属设施,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农文旅融合”创新模式优势,立足古路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高山峡谷旅游资源优势,投入260万元建设彝族风情特色民宿5家,发展农家乐16家,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引进合作新模式,成立以村级集体组织为主体的旅游服务公司,加大乡村文旅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促进民族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极,多渠道为各族群众创收增收。
“古路村旅游发展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增收,让各族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也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桥梁。”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党委书记顾涛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的推进,持续完善古路村旅游基础设施,结合古路村旅游特色资源打造旅游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繁荣发展,不断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中共汉源县委统战部(汉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市融媒体中心 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