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约六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看病就医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14亿多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重要指标齐改善
健康事业实现历史跨越
今年8月底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相比1949年的35岁,增长了一倍还多。这样的增速,与世界上一些高收入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进步的重要指标,其大幅增长集中体现了75年来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组组数据,标注着人类历史少有的健康飞跃。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生娃如过“鬼门关”;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五分之一的宝宝在襁褓中就已夭折。大江南北,疫病横行,人民体质普遍羸弱。
到2023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4.5‰,均呈数量级的下降。数十年里,从消灭天花,到消除脊髓灰质炎、疟疾,我国陆续击退多个肆虐千年的重大传染病。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已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超过13亿人。
一个个案例,书写下世界卫生发展的崭新篇章。
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农村改厕”,到新时代的“厕所革命”;从“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到“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的指示;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国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推动“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群众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5年风雨无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走过不平凡的历程,14亿多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筑牢健康根基。
织起健康守护网
卫生改革发展不断向前
咳、喘、气短……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阻肺病,近日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儿童预防接种、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一样,这个慢性病的患者健康服务也有了政府兜底保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版本”升级,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断进步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针对不同时期人民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人民关切,我国不断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努力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公共卫生“防护网”愈发紧密——
将疟疾感染病例由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00万减少至如今的零,麻疹、乙脑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结核病死亡率降至发达国家水平……75年来,我国成功控制或消除了一批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大力推进实施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成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近年来,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