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密林中的等待

——三周年·我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二)

付明霞在野外开展巡护工作

付明霞在野外开展巡护工作

7年多来,“90后”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付明霞,无数次穿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密林中……

她在红外相机的数据里见到过野生大熊猫。

她在跋山涉水时发现过野生大熊猫粪便,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的愿望,离她似乎有些遥远,至今尚未实现。

付明霞工作的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负责持续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等工作。

愿望看似很容易达成。

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不仅仅是付明霞的愿望,也是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愿望——据2015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结果,在整个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大熊猫——这不仅仅需要运气,更需要他们在密林中“长久地等待”。

捡坨大熊猫??,也是工作1年多后

收集分析大熊猫粪便、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活动踪迹、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是付明霞和同事的日常工作之一。

每次的进山巡护,就是见到野生大熊猫的时机,但大相岭山系相对于其他大熊猫栖息地有着独特性:平均海拔低、人为干扰大。

付明霞是青海人,2017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远赴云南从事野生动物调查工作。

不久,一份来自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招聘信息闯入她的视野,“听说大相岭是大熊猫保护区,感觉有点兴奋,保护大熊猫哎!”

初到潮湿的西南山区,非常不适应,但保护区管护中心刚成立,没有其他监测队员,她是野外监测的主力。

荥经片区山高谷深,付明霞每次出任务,都必须紧跟向导,否则容易走丢。再加上大相岭气候特殊,一山之隔两重天。付明霞和她的队友们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

野生大熊猫在大相岭山系的种群数量较少,监测人员很难在野外见到。在密林中,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寻找大熊猫留下的蛛丝马迹,并通过这些线索了解、分析、研判,成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突破口。

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重要样本——相比毛发、脚印、爪痕等,粪便更容易被找到。

付明霞介绍,大熊猫进食竹子后为了保护肠道不被划伤,会分泌出大量黏液,粪便中残留的黏液里含有肠道细胞,可以从中提取到遗传物质,从而分析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等。

在深山密林里,想要捡到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一件易事。

付明霞第一次发现大熊猫粪便,是在2018年的秋天。当时,她已经参加工作1年多,两次参加野外调查,但没有收获。

在这次泥巴山片区的野外调查中,付明霞等人在一棵大树旁发现了一大片大熊猫粪便,“特别激动,特别兴奋”。

付明霞介绍,按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家域”一般为4平方公里。粪便不是一坨,而是一大片,证明大熊猫在这里的活动时间长,竹子吃得多,留下的粪便也多,“这一区域应该是大熊猫的核心家域。对于大熊猫研究和保护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捡到大熊猫粪便以后,付明霞和同事又在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那里成了我们重点监测的区域,几乎每年都会拍到大熊猫,还拍到了幼崽的珍贵资料。”

虽然不曾遇见,但“老熟人”就在那里

收集到的粪便,会被送到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管护中心位于龙苍沟海拔2400多米的深山之中,那里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四周树林愈发茂密,鲜有人类活动痕迹。

管护中心的大熊猫巡护监测队伍一共有12名具有林学、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医学等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有来自山东、青海、重庆的,还有四川南充、宜宾、都江堰的。付明霞是他们的领头人之一。

“3天以内的新鲜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个体信息和性别。带有竹节等的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的年龄。”付明霞说,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捡回来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取样本,记录下捡到的时间、地点、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再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监测,通过提取DNA,分析栖息地大熊猫的性别、年龄、种群、亲缘关系等信息。

“我们有好几个冰柜,专门储存大熊猫粪便。”如今,付明霞和团队已经收集了200多份大熊猫粪便,并基于粪便中蕴藏的相关信息,给14只大熊猫进行了基本信息“画像”。

而新装、调整后的红外相机,直抵这些大熊猫的“核心家域”,不仅频繁监测到大熊猫的踪迹,还记录到更多珍稀动物,让付明霞等人对监测的大熊猫更加熟悉和了解。

通过红外相机,一幕幕生动场景映入眼帘:它们或是倚树而立,细细嗅闻竹叶的清香;或是灵巧攀爬,躲避潜在的威胁。冬日里,当冰雪覆盖大地,大熊猫会先细心剔除竹叶上的冰碴,再尽情享用大自然的馈赠。

付明霞介绍,作为隔屏相见的老朋友,他们为大熊猫进行了编号标注,“虽然不曾面对面遇见,但我们都知道它们就在那里。”

执着于“亲眼”,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同在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的情况,让荥经这边的同行有些羡慕,“相对来说,宝兴更容易看见野生大熊猫、捡到粪便。”

根据“四调”显示,宝兴县就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区域。整个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野生大熊猫,其中17只在荥经范围内。低于50只的大熊猫种群,都被称为小种群。荥经的17只大熊猫,又分属两个更小的种群——新庙、泡草湾种群;它们又被国道108线分割,两个小种群的大熊猫无法交流。有专家预测,“未来100年内,大相岭山系各个小种群的野生大熊猫存在较高的灭绝风险。”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保护和生存延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付明霞和同事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当好一名“铲屎官”,更重要的是改善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促进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根据规划,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一共要建9条大熊猫廊道,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让大熊猫的家园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在国道108线泥巴山段两侧修建的大熊猫廊道,正是其中之一。

(下转2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1, NUM=0, GUID=184550993141936947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0/14/001/1845509931419369472.html, DOCPUBTIME=2024-10-14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7年多来,“90后”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付明霞,无数次穿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密林中…… 她在红外相机的数据里见到过野生大熊猫。 她在跋山涉水时发现过野生大熊猫粪便,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的愿望,离她似乎有些遥远,至今尚未实现。 付明霞工作的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负责持续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等工作。 愿望看似很容易达成。 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不仅仅是付明霞的愿望,也是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愿望——据2015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结果,在整个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大熊猫——这不仅仅需要运气,更需要他们在密林中“长久地等待”。 捡坨大熊猫??,也是工作1年多后 收集分析大熊猫粪便、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活动踪迹、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是付明霞和同事的日常工作之一。 每次的进山巡护,就是见到野生大熊猫的时机,但大相岭山系相对于其他大熊猫栖息地有着独特性:平均海拔低、人为干扰大。 付明霞是青海人,2017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远赴云南从事野生动物调查工作。 不久,一份来自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招聘信息闯入她的视野,“听说大相岭是大熊猫保护区,感觉有点兴奋,保护大熊猫哎!” 初到潮湿的西南山区,非常不适应,但保护区管护中心刚成立,没有其他监测队员,她是野外监测的主力。 荥经片区山高谷深,付明霞每次出任务,都必须紧跟向导,否则容易走丢。再加上大相岭气候特殊,一山之隔两重天。付明霞和她的队友们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 野生大熊猫在大相岭山系的种群数量较少,监测人员很难在野外见到。在密林中,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寻找大熊猫留下的蛛丝马迹,并通过这些线索了解、分析、研判,成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突破口。 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重要样本——相比毛发、脚印、爪痕等,粪便更容易被找到。 付明霞介绍,大熊猫进食竹子后为了保护肠道不被划伤,会分泌出大量黏液,粪便中残留的黏液里含有肠道细胞,可以从中提取到遗传物质,从而分析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等。 在深山密林里,想要捡到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一件易事。 付明霞第一次发现大熊猫粪便,是在2018年的秋天。当时,她已经参加工作1年多,两次参加野外调查,但没有收获。 在这次泥巴山片区的野外调查中,付明霞等人在一棵大树旁发现了一大片大熊猫粪便,“特别激动,特别兴奋”。 付明霞介绍,按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家域”一般为4平方公里。粪便不是一坨,而是一大片,证明大熊猫在这里的活动时间长,竹子吃得多,留下的粪便也多,“这一区域应该是大熊猫的核心家域。对于大熊猫研究和保护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捡到大熊猫粪便以后,付明霞和同事又在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那里成了我们重点监测的区域,几乎每年都会拍到大熊猫,还拍到了幼崽的珍贵资料。” 虽然不曾遇见,但“老熟人”就在那里 收集到的粪便,会被送到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管护中心位于龙苍沟海拔2400多米的深山之中,那里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四周树林愈发茂密,鲜有人类活动痕迹。 管护中心的大熊猫巡护监测队伍一共有12名具有林学、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医学等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有来自山东、青海、重庆的,还有四川南充、宜宾、都江堰的。付明霞是他们的领头人之一。 “3天以内的新鲜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个体信息和性别。带有竹节等的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的年龄。”付明霞说,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捡回来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取样本,记录下捡到的时间、地点、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再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监测,通过提取DNA,分析栖息地大熊猫的性别、年龄、种群、亲缘关系等信息。 “我们有好几个冰柜,专门储存大熊猫粪便。”如今,付明霞和团队已经收集了200多份大熊猫粪便,并基于粪便中蕴藏的相关信息,给14只大熊猫进行了基本信息“画像”。 而新装、调整后的红外相机,直抵这些大熊猫的“核心家域”,不仅频繁监测到大熊猫的踪迹,还记录到更多珍稀动物,让付明霞等人对监测的大熊猫更加熟悉和了解。 通过红外相机,一幕幕生动场景映入眼帘:它们或是倚树而立,细细嗅闻竹叶的清香;或是灵巧攀爬,躲避潜在的威胁。冬日里,当冰雪覆盖大地,大熊猫会先细心剔除竹叶上的冰碴,再尽情享用大自然的馈赠。 付明霞介绍,作为隔屏相见的老朋友,他们为大熊猫进行了编号标注,“虽然不曾面对面遇见,但我们都知道它们就在那里。” 执着于“亲眼”,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同在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的情况,让荥经这边的同行有些羡慕,“相对来说,宝兴更容易看见野生大熊猫、捡到粪便。” 根据“四调”显示,宝兴县就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区域。整个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野生大熊猫,其中17只在荥经范围内。低于50只的大熊猫种群,都被称为小种群。荥经的17只大熊猫,又分属两个更小的种群——新庙、泡草湾种群;它们又被国道108线分割,两个小种群的大熊猫无法交流。有专家预测,“未来100年内,大相岭山系各个小种群的野生大熊猫存在较高的灭绝风险。”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保护和生存延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付明霞和同事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当好一名“铲屎官”,更重要的是改善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促进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根据规划,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一共要建9条大熊猫廊道,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让大熊猫的家园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在国道108线泥巴山段两侧修建的大熊猫廊道,正是其中之一。 (下转2版),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2546, NODEID=null, DOCTITLE=密林中的等待,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付明霞在野外开展巡护工作

付明霞在野外开展巡护工作

7年多来,“90后”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付明霞,无数次穿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密林中……

她在红外相机的数据里见到过野生大熊猫。

她在跋山涉水时发现过野生大熊猫粪便,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的愿望,离她似乎有些遥远,至今尚未实现。

付明霞工作的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负责持续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等工作。

愿望看似很容易达成。

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不仅仅是付明霞的愿望,也是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愿望——据2015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结果,在整个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大熊猫——这不仅仅需要运气,更需要他们在密林中“长久地等待”。

捡坨大熊猫??,也是工作1年多后

收集分析大熊猫粪便、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活动踪迹、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是付明霞和同事的日常工作之一。

每次的进山巡护,就是见到野生大熊猫的时机,但大相岭山系相对于其他大熊猫栖息地有着独特性:平均海拔低、人为干扰大。

付明霞是青海人,2017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远赴云南从事野生动物调查工作。

不久,一份来自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招聘信息闯入她的视野,“听说大相岭是大熊猫保护区,感觉有点兴奋,保护大熊猫哎!”

初到潮湿的西南山区,非常不适应,但保护区管护中心刚成立,没有其他监测队员,她是野外监测的主力。

荥经片区山高谷深,付明霞每次出任务,都必须紧跟向导,否则容易走丢。再加上大相岭气候特殊,一山之隔两重天。付明霞和她的队友们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

野生大熊猫在大相岭山系的种群数量较少,监测人员很难在野外见到。在密林中,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寻找大熊猫留下的蛛丝马迹,并通过这些线索了解、分析、研判,成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突破口。

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重要样本——相比毛发、脚印、爪痕等,粪便更容易被找到。

付明霞介绍,大熊猫进食竹子后为了保护肠道不被划伤,会分泌出大量黏液,粪便中残留的黏液里含有肠道细胞,可以从中提取到遗传物质,从而分析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等。

在深山密林里,想要捡到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一件易事。

付明霞第一次发现大熊猫粪便,是在2018年的秋天。当时,她已经参加工作1年多,两次参加野外调查,但没有收获。

在这次泥巴山片区的野外调查中,付明霞等人在一棵大树旁发现了一大片大熊猫粪便,“特别激动,特别兴奋”。

付明霞介绍,按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家域”一般为4平方公里。粪便不是一坨,而是一大片,证明大熊猫在这里的活动时间长,竹子吃得多,留下的粪便也多,“这一区域应该是大熊猫的核心家域。对于大熊猫研究和保护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捡到大熊猫粪便以后,付明霞和同事又在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那里成了我们重点监测的区域,几乎每年都会拍到大熊猫,还拍到了幼崽的珍贵资料。”

虽然不曾遇见,但“老熟人”就在那里

收集到的粪便,会被送到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管护中心位于龙苍沟海拔2400多米的深山之中,那里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四周树林愈发茂密,鲜有人类活动痕迹。

管护中心的大熊猫巡护监测队伍一共有12名具有林学、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医学等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有来自山东、青海、重庆的,还有四川南充、宜宾、都江堰的。付明霞是他们的领头人之一。

“3天以内的新鲜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个体信息和性别。带有竹节等的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的年龄。”付明霞说,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捡回来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取样本,记录下捡到的时间、地点、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再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监测,通过提取DNA,分析栖息地大熊猫的性别、年龄、种群、亲缘关系等信息。

“我们有好几个冰柜,专门储存大熊猫粪便。”如今,付明霞和团队已经收集了200多份大熊猫粪便,并基于粪便中蕴藏的相关信息,给14只大熊猫进行了基本信息“画像”。

而新装、调整后的红外相机,直抵这些大熊猫的“核心家域”,不仅频繁监测到大熊猫的踪迹,还记录到更多珍稀动物,让付明霞等人对监测的大熊猫更加熟悉和了解。

通过红外相机,一幕幕生动场景映入眼帘:它们或是倚树而立,细细嗅闻竹叶的清香;或是灵巧攀爬,躲避潜在的威胁。冬日里,当冰雪覆盖大地,大熊猫会先细心剔除竹叶上的冰碴,再尽情享用大自然的馈赠。

付明霞介绍,作为隔屏相见的老朋友,他们为大熊猫进行了编号标注,“虽然不曾面对面遇见,但我们都知道它们就在那里。”

执着于“亲眼”,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同在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的情况,让荥经这边的同行有些羡慕,“相对来说,宝兴更容易看见野生大熊猫、捡到粪便。”

根据“四调”显示,宝兴县就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区域。整个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野生大熊猫,其中17只在荥经范围内。低于50只的大熊猫种群,都被称为小种群。荥经的17只大熊猫,又分属两个更小的种群——新庙、泡草湾种群;它们又被国道108线分割,两个小种群的大熊猫无法交流。有专家预测,“未来100年内,大相岭山系各个小种群的野生大熊猫存在较高的灭绝风险。”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保护和生存延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付明霞和同事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当好一名“铲屎官”,更重要的是改善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促进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根据规划,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一共要建9条大熊猫廊道,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让大熊猫的家园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在国道108线泥巴山段两侧修建的大熊猫廊道,正是其中之一。

(下转2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45509931419369472, IR_CONTENT= 7年多来,“90后”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付明霞,无数次穿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密林中…… 她在红外相机的数据里见到过野生大熊猫。 她在跋山涉水时发现过野生大熊猫粪便,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的愿望,离她似乎有些遥远,至今尚未实现。 付明霞工作的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负责持续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等工作。 愿望看似很容易达成。 但“亲眼看一次野生大熊猫”,不仅仅是付明霞的愿望,也是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愿望——据2015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结果,在整个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大熊猫——这不仅仅需要运气,更需要他们在密林中“长久地等待”。 捡坨大熊猫??,也是工作1年多后 收集分析大熊猫粪便、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活动踪迹、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是付明霞和同事的日常工作之一。 每次的进山巡护,就是见到野生大熊猫的时机,但大相岭山系相对于其他大熊猫栖息地有着独特性:平均海拔低、人为干扰大。 付明霞是青海人,2017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远赴云南从事野生动物调查工作。 不久,一份来自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招聘信息闯入她的视野,“听说大相岭是大熊猫保护区,感觉有点兴奋,保护大熊猫哎!” 初到潮湿的西南山区,非常不适应,但保护区管护中心刚成立,没有其他监测队员,她是野外监测的主力。 荥经片区山高谷深,付明霞每次出任务,都必须紧跟向导,否则容易走丢。再加上大相岭气候特殊,一山之隔两重天。付明霞和她的队友们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 野生大熊猫在大相岭山系的种群数量较少,监测人员很难在野外见到。在密林中,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寻找大熊猫留下的蛛丝马迹,并通过这些线索了解、分析、研判,成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突破口。 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重要样本——相比毛发、脚印、爪痕等,粪便更容易被找到。 付明霞介绍,大熊猫进食竹子后为了保护肠道不被划伤,会分泌出大量黏液,粪便中残留的黏液里含有肠道细胞,可以从中提取到遗传物质,从而分析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等。 在深山密林里,想要捡到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并不是一件易事。 付明霞第一次发现大熊猫粪便,是在2018年的秋天。当时,她已经参加工作1年多,两次参加野外调查,但没有收获。 在这次泥巴山片区的野外调查中,付明霞等人在一棵大树旁发现了一大片大熊猫粪便,“特别激动,特别兴奋”。 付明霞介绍,按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家域”一般为4平方公里。粪便不是一坨,而是一大片,证明大熊猫在这里的活动时间长,竹子吃得多,留下的粪便也多,“这一区域应该是大熊猫的核心家域。对于大熊猫研究和保护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捡到大熊猫粪便以后,付明霞和同事又在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那里成了我们重点监测的区域,几乎每年都会拍到大熊猫,还拍到了幼崽的珍贵资料。” 虽然不曾遇见,但“老熟人”就在那里 收集到的粪便,会被送到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管护中心位于龙苍沟海拔2400多米的深山之中,那里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四周树林愈发茂密,鲜有人类活动痕迹。 管护中心的大熊猫巡护监测队伍一共有12名具有林学、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医学等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有来自山东、青海、重庆的,还有四川南充、宜宾、都江堰的。付明霞是他们的领头人之一。 “3天以内的新鲜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个体信息和性别。带有竹节等的粪便,可以监测大熊猫的年龄。”付明霞说,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捡回来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取样本,记录下捡到的时间、地点、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再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监测,通过提取DNA,分析栖息地大熊猫的性别、年龄、种群、亲缘关系等信息。 “我们有好几个冰柜,专门储存大熊猫粪便。”如今,付明霞和团队已经收集了200多份大熊猫粪便,并基于粪便中蕴藏的相关信息,给14只大熊猫进行了基本信息“画像”。 而新装、调整后的红外相机,直抵这些大熊猫的“核心家域”,不仅频繁监测到大熊猫的踪迹,还记录到更多珍稀动物,让付明霞等人对监测的大熊猫更加熟悉和了解。 通过红外相机,一幕幕生动场景映入眼帘:它们或是倚树而立,细细嗅闻竹叶的清香;或是灵巧攀爬,躲避潜在的威胁。冬日里,当冰雪覆盖大地,大熊猫会先细心剔除竹叶上的冰碴,再尽情享用大自然的馈赠。 付明霞介绍,作为隔屏相见的老朋友,他们为大熊猫进行了编号标注,“虽然不曾面对面遇见,但我们都知道它们就在那里。” 执着于“亲眼”,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同在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的情况,让荥经这边的同行有些羡慕,“相对来说,宝兴更容易看见野生大熊猫、捡到粪便。” 根据“四调”显示,宝兴县就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区域。整个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野生大熊猫,其中17只在荥经范围内。低于50只的大熊猫种群,都被称为小种群。荥经的17只大熊猫,又分属两个更小的种群——新庙、泡草湾种群;它们又被国道108线分割,两个小种群的大熊猫无法交流。有专家预测,“未来100年内,大相岭山系各个小种群的野生大熊猫存在较高的灭绝风险。”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保护和生存延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付明霞和同事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当好一名“铲屎官”,更重要的是改善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促进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根据规划,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一共要建9条大熊猫廊道,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让大熊猫的家园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在国道108线泥巴山段两侧修建的大熊猫廊道,正是其中之一。 (下转2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014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8E/wKhurWcMB5uAdX7yAAxKmQxfWIM516.png, ZB_AREA_LIST=, FB=

——三周年·我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二)

, TS=付明霞在野外开展巡护工作},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4, PAPERDATE=2024/10/14, DAY=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