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熊猫村的彩虹

(上接1版)

此后,在蜂桶寨研究保护中心的推动下,一项一项的合作陆续开展,一个一个的难题被攻克。科研人员观测到绿尾虹雉繁殖期的求偶活动——它们多数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也探索出适合笼养绿尾虹雉的光照制度。

2022年,为针对性解决绿尾虹雉驯养繁育中自然交配困难、受精率低、疾病防控难度大等瓶颈问题,蜂桶寨管护中心与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周材权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成立“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与研究中心博士工作室”,同时聘请四川大学冉江洪教授为顾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今年3对绿尾虹雉繁殖组合共产蛋13枚,其中受精11枚,成功孵化出9只雏鸟,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85%和82%,实现新突破。”陈黎表示,辛苦的付出收获成功,但依然具有偶然性,“下一步研究,是如何持续稳定地做好人工繁育。”

截至目前,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现存绿尾虹雉27只。

“伞护”下,“国宝们”和谐共生

在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旁边,是蜂桶寨模式植物园。这里培育着多种在宝兴境内首次发现并被科学记录的珍稀植物。

隔壁,是刚投用不久的宝兴县蜂桶寨自然博物馆,里面按照由低到高海拔排列分布,展示宝兴境内包括大熊猫在内的2000余件动植物标本。

这一组建筑群落,是宝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游客到邓池沟的必逛景点。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宝兴县81.7%的土地面积被划入公园范围,面积占比全国第一。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中,宝兴县正探索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更多高水平项目场景,以期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全民共享。

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宝兴在全省率先打造大熊猫溯源之旅。

“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表示,将联合动物保护、自然研学、文化艺术等相关机构,通过自然教育、户外科考、文化创意等形式,走进大熊猫和绿尾虹雉老家宝兴县,开展溯源科学发现之旅。

“在自然保护进程中,大熊猫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片大熊猫栖息地,都与中国最重要的特有物种分布中心相重合。这意味着,向大熊猫等‘伞护物种’保护投入力量,可以同时庇护其他同域分布的物种。”陈黎表示,向绿尾虹雉投入研究其实也是一样的目的。经过研究,绿尾虹雉生活的区域和雪豹的生活区域高度重合,所以他们正在和四川大学的相关科研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陈黎说,将继续围绕绿尾虹雉的就地与迁地保护开展技术攻关,继续扩大笼养种群数量,以期早日实现绿尾虹雉的野外放归,“希望有一天,绿尾虹雉的野生种群能够飞得更高更自由。”

本报记者 熊蕊 高晓军 邵也蘋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1, NUM=1, GUID=1846234790763233280,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0/16/001/1846234790763233281.html, DOCPUBTIME=2024-10-16 01:00:07, DOCAUTHOR=高晓军, CLEAR_CONTENT= (上接1版) 此后,在蜂桶寨研究保护中心的推动下,一项一项的合作陆续开展,一个一个的难题被攻克。科研人员观测到绿尾虹雉繁殖期的求偶活动——它们多数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也探索出适合笼养绿尾虹雉的光照制度。 2022年,为针对性解决绿尾虹雉驯养繁育中自然交配困难、受精率低、疾病防控难度大等瓶颈问题,蜂桶寨管护中心与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周材权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成立“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与研究中心博士工作室”,同时聘请四川大学冉江洪教授为顾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今年3对绿尾虹雉繁殖组合共产蛋13枚,其中受精11枚,成功孵化出9只雏鸟,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85%和82%,实现新突破。”陈黎表示,辛苦的付出收获成功,但依然具有偶然性,“下一步研究,是如何持续稳定地做好人工繁育。” 截至目前,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现存绿尾虹雉27只。 “伞护”下,“国宝们”和谐共生 在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旁边,是蜂桶寨模式植物园。这里培育着多种在宝兴境内首次发现并被科学记录的珍稀植物。 隔壁,是刚投用不久的宝兴县蜂桶寨自然博物馆,里面按照由低到高海拔排列分布,展示宝兴境内包括大熊猫在内的2000余件动植物标本。 这一组建筑群落,是宝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游客到邓池沟的必逛景点。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宝兴县81.7%的土地面积被划入公园范围,面积占比全国第一。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中,宝兴县正探索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更多高水平项目场景,以期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全民共享。 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宝兴在全省率先打造大熊猫溯源之旅。 “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表示,将联合动物保护、自然研学、文化艺术等相关机构,通过自然教育、户外科考、文化创意等形式,走进大熊猫和绿尾虹雉老家宝兴县,开展溯源科学发现之旅。 “在自然保护进程中,大熊猫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片大熊猫栖息地,都与中国最重要的特有物种分布中心相重合。这意味着,向大熊猫等‘伞护物种’保护投入力量,可以同时庇护其他同域分布的物种。”陈黎表示,向绿尾虹雉投入研究其实也是一样的目的。经过研究,绿尾虹雉生活的区域和雪豹的生活区域高度重合,所以他们正在和四川大学的相关科研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陈黎说,将继续围绕绿尾虹雉的就地与迁地保护开展技术攻关,继续扩大笼养种群数量,以期早日实现绿尾虹雉的野外放归,“希望有一天,绿尾虹雉的野生种群能够飞得更高更自由。” 本报记者 熊蕊 高晓军 邵也蘋,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187, NODEID=null, DOCTITLE=熊猫村的彩虹,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上接1版)

此后,在蜂桶寨研究保护中心的推动下,一项一项的合作陆续开展,一个一个的难题被攻克。科研人员观测到绿尾虹雉繁殖期的求偶活动——它们多数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也探索出适合笼养绿尾虹雉的光照制度。

2022年,为针对性解决绿尾虹雉驯养繁育中自然交配困难、受精率低、疾病防控难度大等瓶颈问题,蜂桶寨管护中心与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周材权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成立“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与研究中心博士工作室”,同时聘请四川大学冉江洪教授为顾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今年3对绿尾虹雉繁殖组合共产蛋13枚,其中受精11枚,成功孵化出9只雏鸟,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85%和82%,实现新突破。”陈黎表示,辛苦的付出收获成功,但依然具有偶然性,“下一步研究,是如何持续稳定地做好人工繁育。”

截至目前,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现存绿尾虹雉27只。

“伞护”下,“国宝们”和谐共生

在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旁边,是蜂桶寨模式植物园。这里培育着多种在宝兴境内首次发现并被科学记录的珍稀植物。

隔壁,是刚投用不久的宝兴县蜂桶寨自然博物馆,里面按照由低到高海拔排列分布,展示宝兴境内包括大熊猫在内的2000余件动植物标本。

这一组建筑群落,是宝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游客到邓池沟的必逛景点。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宝兴县81.7%的土地面积被划入公园范围,面积占比全国第一。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中,宝兴县正探索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更多高水平项目场景,以期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全民共享。

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宝兴在全省率先打造大熊猫溯源之旅。

“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表示,将联合动物保护、自然研学、文化艺术等相关机构,通过自然教育、户外科考、文化创意等形式,走进大熊猫和绿尾虹雉老家宝兴县,开展溯源科学发现之旅。

“在自然保护进程中,大熊猫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片大熊猫栖息地,都与中国最重要的特有物种分布中心相重合。这意味着,向大熊猫等‘伞护物种’保护投入力量,可以同时庇护其他同域分布的物种。”陈黎表示,向绿尾虹雉投入研究其实也是一样的目的。经过研究,绿尾虹雉生活的区域和雪豹的生活区域高度重合,所以他们正在和四川大学的相关科研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陈黎说,将继续围绕绿尾虹雉的就地与迁地保护开展技术攻关,继续扩大笼养种群数量,以期早日实现绿尾虹雉的野外放归,“希望有一天,绿尾虹雉的野生种群能够飞得更高更自由。”

本报记者 熊蕊 高晓军 邵也蘋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46234790763233280, IR_CONTENT= (上接1版) 此后,在蜂桶寨研究保护中心的推动下,一项一项的合作陆续开展,一个一个的难题被攻克。科研人员观测到绿尾虹雉繁殖期的求偶活动——它们多数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也探索出适合笼养绿尾虹雉的光照制度。 2022年,为针对性解决绿尾虹雉驯养繁育中自然交配困难、受精率低、疾病防控难度大等瓶颈问题,蜂桶寨管护中心与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周材权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成立“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与研究中心博士工作室”,同时聘请四川大学冉江洪教授为顾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今年3对绿尾虹雉繁殖组合共产蛋13枚,其中受精11枚,成功孵化出9只雏鸟,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85%和82%,实现新突破。”陈黎表示,辛苦的付出收获成功,但依然具有偶然性,“下一步研究,是如何持续稳定地做好人工繁育。” 截至目前,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现存绿尾虹雉27只。 “伞护”下,“国宝们”和谐共生 在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旁边,是蜂桶寨模式植物园。这里培育着多种在宝兴境内首次发现并被科学记录的珍稀植物。 隔壁,是刚投用不久的宝兴县蜂桶寨自然博物馆,里面按照由低到高海拔排列分布,展示宝兴境内包括大熊猫在内的2000余件动植物标本。 这一组建筑群落,是宝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游客到邓池沟的必逛景点。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宝兴县81.7%的土地面积被划入公园范围,面积占比全国第一。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中,宝兴县正探索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更多高水平项目场景,以期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全民共享。 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宝兴在全省率先打造大熊猫溯源之旅。 “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表示,将联合动物保护、自然研学、文化艺术等相关机构,通过自然教育、户外科考、文化创意等形式,走进大熊猫和绿尾虹雉老家宝兴县,开展溯源科学发现之旅。 “在自然保护进程中,大熊猫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片大熊猫栖息地,都与中国最重要的特有物种分布中心相重合。这意味着,向大熊猫等‘伞护物种’保护投入力量,可以同时庇护其他同域分布的物种。”陈黎表示,向绿尾虹雉投入研究其实也是一样的目的。经过研究,绿尾虹雉生活的区域和雪豹的生活区域高度重合,所以他们正在和四川大学的相关科研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陈黎说,将继续围绕绿尾虹雉的就地与迁地保护开展技术攻关,继续扩大笼养种群数量,以期早日实现绿尾虹雉的野外放归,“希望有一天,绿尾虹雉的野生种群能够飞得更高更自由。” 本报记者 熊蕊 高晓军 邵也蘋,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016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6F/wKhurGcOqqWAZ2blAAyt0BotB8E670.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10/16, DAY=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