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根纱线的“向新”之路

工人在全自动打包区查看

工人在全自动打包区查看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找到了四川改革发展的“突破点”,抓住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处”。

本报即日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雅州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以微观视角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

10月12日下午,雅安市圣善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善纺织)外,停放着几辆满载新疆棉花的货车。

工作人员迅速卸货,一朵朵棉花进入全自动生产线后,被吸入梳棉机转化为棉条,再送进储存桶,经过末并、络筒等工序,高品质的筒纱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由AGV无人叉车高效地运送出来。

生产线的另一“端”——圣善纺织三厂厂长李宏通过“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实时查看各类智能设备的开机数量、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产品的实时产量、产量分析等关键信息。

从原棉到筒纱,一根根纱线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下,实现了“智”造。通过“智改数转”,我市传统纺织业拥抱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降本

万锭用工20人

圣善纺织二厂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纺纱生产线高效运转,纺锤发出“沙沙”的声音,纺好的线自动缠绕在纺轴上,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数名挡车工人,骑着电瓶车有序管理机器。

今年2月,第一次来厂里时,挡车工人何瑞英觉得车间“太大了”。在这里,看不到传统纺纱厂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由自动化机械臂等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构成的“智能方阵”。她所在的二厂车间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如果靠步行工作,将增加工作难度。

让何瑞英没想到的是,车间配备了电瓶车代步。她可以骑着车子在车间灵活穿梭,为机器挡纱接线。

在圣善纺织工作两年的赵丽,已习惯纱线的“智”造。从2021年12月一期投产,到今年8月二期投产,工厂所有关键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不再是“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依托“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工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工厂的实时生产状态,发生故障也会有系统提示:“落纱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纱线完成缠绕后,纱管能自动新旧移位,这在传统生产线上需要依靠人工不停操作。”

作为省重点项目,圣善纺织总占地面积462亩,分两期投资20亿元,建设45万锭数智化棉纺项目。目前,三个生产厂全线配备国内一流智能化设备及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效率、环保节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短板,万锭用工仅20人,对比传统纺纱厂减少50%的人员;在生产效率上,相较过去提高了30%。

智慧

“织出”新未来

随着机器不断运转,经过清花、梳棉、预并、末并、络筒等工序后,纱线进入全自动打包区。经过筒纱外形检测系统,合格的产品自动套内膜、装袋、码垛。AGV无人叉车在收到信号后,沿预设路线搬运成品。

“智能纺纱设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李宏介绍,传统生产模式中,原料、辅料需要靠人工盘点,而智能系统能监控能耗、物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质量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实际上,不只是纺织产业,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目前已对全市285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线上评估诊断,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数据上云、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数字化应用等项目。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园区数字化建设工作,推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供给服务能力,积极指导重点企业争创全国、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引领带动其他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纺织业向‘新’之路前景广阔,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实现设备‘自纠’、细纱车间夜班无人值守,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宏表示。

本报记者 张婧

市融媒体中心 张天幸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1, NUM=0, GUID=184659717863656652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0/17/001/1846597178636566528.html, DOCPUBTIME=2024-10-17 01:00:07, DOCAUTHOR=张婧, CLEAR_CONTENT=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找到了四川改革发展的“突破点”,抓住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处”。 本报即日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雅州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以微观视角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 10月12日下午,雅安市圣善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善纺织)外,停放着几辆满载新疆棉花的货车。 工作人员迅速卸货,一朵朵棉花进入全自动生产线后,被吸入梳棉机转化为棉条,再送进储存桶,经过末并、络筒等工序,高品质的筒纱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由AGV无人叉车高效地运送出来。 生产线的另一“端”——圣善纺织三厂厂长李宏通过“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实时查看各类智能设备的开机数量、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产品的实时产量、产量分析等关键信息。 从原棉到筒纱,一根根纱线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下,实现了“智”造。通过“智改数转”,我市传统纺织业拥抱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降本 万锭用工20人 圣善纺织二厂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纺纱生产线高效运转,纺锤发出“沙沙”的声音,纺好的线自动缠绕在纺轴上,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数名挡车工人,骑着电瓶车有序管理机器。 今年2月,第一次来厂里时,挡车工人何瑞英觉得车间“太大了”。在这里,看不到传统纺纱厂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由自动化机械臂等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构成的“智能方阵”。她所在的二厂车间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如果靠步行工作,将增加工作难度。 让何瑞英没想到的是,车间配备了电瓶车代步。她可以骑着车子在车间灵活穿梭,为机器挡纱接线。 在圣善纺织工作两年的赵丽,已习惯纱线的“智”造。从2021年12月一期投产,到今年8月二期投产,工厂所有关键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不再是“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依托“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工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工厂的实时生产状态,发生故障也会有系统提示:“落纱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纱线完成缠绕后,纱管能自动新旧移位,这在传统生产线上需要依靠人工不停操作。” 作为省重点项目,圣善纺织总占地面积462亩,分两期投资20亿元,建设45万锭数智化棉纺项目。目前,三个生产厂全线配备国内一流智能化设备及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效率、环保节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短板,万锭用工仅20人,对比传统纺纱厂减少50%的人员;在生产效率上,相较过去提高了30%。 智慧 “织出”新未来 随着机器不断运转,经过清花、梳棉、预并、末并、络筒等工序后,纱线进入全自动打包区。经过筒纱外形检测系统,合格的产品自动套内膜、装袋、码垛。AGV无人叉车在收到信号后,沿预设路线搬运成品。 “智能纺纱设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李宏介绍,传统生产模式中,原料、辅料需要靠人工盘点,而智能系统能监控能耗、物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质量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实际上,不只是纺织产业,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目前已对全市285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线上评估诊断,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数据上云、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数字化应用等项目。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园区数字化建设工作,推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供给服务能力,积极指导重点企业争创全国、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引领带动其他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纺织业向‘新’之路前景广阔,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实现设备‘自纠’、细纱车间夜班无人值守,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宏表示。 本报记者 张婧 市融媒体中心 张天幸,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1832, NODEID=null, DOCTITLE=一根纱线的“向新”之路,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工人在全自动打包区查看

工人在全自动打包区查看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找到了四川改革发展的“突破点”,抓住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处”。

本报即日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雅州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以微观视角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

10月12日下午,雅安市圣善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善纺织)外,停放着几辆满载新疆棉花的货车。

工作人员迅速卸货,一朵朵棉花进入全自动生产线后,被吸入梳棉机转化为棉条,再送进储存桶,经过末并、络筒等工序,高品质的筒纱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由AGV无人叉车高效地运送出来。

生产线的另一“端”——圣善纺织三厂厂长李宏通过“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实时查看各类智能设备的开机数量、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产品的实时产量、产量分析等关键信息。

从原棉到筒纱,一根根纱线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下,实现了“智”造。通过“智改数转”,我市传统纺织业拥抱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降本

万锭用工20人

圣善纺织二厂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纺纱生产线高效运转,纺锤发出“沙沙”的声音,纺好的线自动缠绕在纺轴上,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数名挡车工人,骑着电瓶车有序管理机器。

今年2月,第一次来厂里时,挡车工人何瑞英觉得车间“太大了”。在这里,看不到传统纺纱厂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由自动化机械臂等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构成的“智能方阵”。她所在的二厂车间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如果靠步行工作,将增加工作难度。

让何瑞英没想到的是,车间配备了电瓶车代步。她可以骑着车子在车间灵活穿梭,为机器挡纱接线。

在圣善纺织工作两年的赵丽,已习惯纱线的“智”造。从2021年12月一期投产,到今年8月二期投产,工厂所有关键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不再是“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依托“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工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工厂的实时生产状态,发生故障也会有系统提示:“落纱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纱线完成缠绕后,纱管能自动新旧移位,这在传统生产线上需要依靠人工不停操作。”

作为省重点项目,圣善纺织总占地面积462亩,分两期投资20亿元,建设45万锭数智化棉纺项目。目前,三个生产厂全线配备国内一流智能化设备及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效率、环保节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短板,万锭用工仅20人,对比传统纺纱厂减少50%的人员;在生产效率上,相较过去提高了30%。

智慧

“织出”新未来

随着机器不断运转,经过清花、梳棉、预并、末并、络筒等工序后,纱线进入全自动打包区。经过筒纱外形检测系统,合格的产品自动套内膜、装袋、码垛。AGV无人叉车在收到信号后,沿预设路线搬运成品。

“智能纺纱设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李宏介绍,传统生产模式中,原料、辅料需要靠人工盘点,而智能系统能监控能耗、物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质量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实际上,不只是纺织产业,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目前已对全市285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线上评估诊断,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数据上云、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数字化应用等项目。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园区数字化建设工作,推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供给服务能力,积极指导重点企业争创全国、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引领带动其他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纺织业向‘新’之路前景广阔,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实现设备‘自纠’、细纱车间夜班无人值守,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宏表示。

本报记者 张婧

市融媒体中心 张天幸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46597178636566528, IR_CONTENT=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找到了四川改革发展的“突破点”,抓住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处”。 本报即日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在雅州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以微观视角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 10月12日下午,雅安市圣善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善纺织)外,停放着几辆满载新疆棉花的货车。 工作人员迅速卸货,一朵朵棉花进入全自动生产线后,被吸入梳棉机转化为棉条,再送进储存桶,经过末并、络筒等工序,高品质的筒纱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由AGV无人叉车高效地运送出来。 生产线的另一“端”——圣善纺织三厂厂长李宏通过“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实时查看各类智能设备的开机数量、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产品的实时产量、产量分析等关键信息。 从原棉到筒纱,一根根纱线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下,实现了“智”造。通过“智改数转”,我市传统纺织业拥抱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降本 万锭用工20人 圣善纺织二厂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纺纱生产线高效运转,纺锤发出“沙沙”的声音,纺好的线自动缠绕在纺轴上,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数名挡车工人,骑着电瓶车有序管理机器。 今年2月,第一次来厂里时,挡车工人何瑞英觉得车间“太大了”。在这里,看不到传统纺纱厂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由自动化机械臂等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构成的“智能方阵”。她所在的二厂车间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如果靠步行工作,将增加工作难度。 让何瑞英没想到的是,车间配备了电瓶车代步。她可以骑着车子在车间灵活穿梭,为机器挡纱接线。 在圣善纺织工作两年的赵丽,已习惯纱线的“智”造。从2021年12月一期投产,到今年8月二期投产,工厂所有关键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不再是“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依托“数字化纺纱工厂生产管理系统(MES)”,工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工厂的实时生产状态,发生故障也会有系统提示:“落纱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纱线完成缠绕后,纱管能自动新旧移位,这在传统生产线上需要依靠人工不停操作。” 作为省重点项目,圣善纺织总占地面积462亩,分两期投资20亿元,建设45万锭数智化棉纺项目。目前,三个生产厂全线配备国内一流智能化设备及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效率、环保节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短板,万锭用工仅20人,对比传统纺纱厂减少50%的人员;在生产效率上,相较过去提高了30%。 智慧 “织出”新未来 随着机器不断运转,经过清花、梳棉、预并、末并、络筒等工序后,纱线进入全自动打包区。经过筒纱外形检测系统,合格的产品自动套内膜、装袋、码垛。AGV无人叉车在收到信号后,沿预设路线搬运成品。 “智能纺纱设备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李宏介绍,传统生产模式中,原料、辅料需要靠人工盘点,而智能系统能监控能耗、物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质量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实际上,不只是纺织产业,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目前已对全市285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线上评估诊断,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数据上云、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数字化应用等项目。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园区数字化建设工作,推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供给服务能力,积极指导重点企业争创全国、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引领带动其他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纺织业向‘新’之路前景广阔,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实现设备‘自纠’、细纱车间夜班无人值守,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宏表示。 本报记者 张婧 市融媒体中心 张天幸,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017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8F/wKhurWcP_CKAAWSZAAtNLrsBr48308.png, ZB_AREA_LIST=, FB=

, TS=工人在全自动打包区查看},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4, PAPERDATE=2024/10/17, DA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