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棉县人大代表陈勇
这个服务窗口,架起了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可以为居民提供双语言服务,满足其办理高龄津贴、低保、医保等业务需求,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每年能为500多人次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双语服务,很受大家欢迎。”从事社区工作以来,陈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民族团结作为重点,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解难题 化解矛盾纠纷
岩子社区位于石棉县城北部,辖区有藏族、彝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200余人。陈勇统筹用好居组干部、党员、自管委、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网格长负责各居住小区、小组网格的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做到社区服务“小事不出格、难事不出居”。
一位少数民族居民家因线路短路发生火灾,与邻居产生了纠纷。陈勇在了解该情况后,迅速组织社区干部进行调解,通过实地勘查、组织双方座谈协商,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恢复了往日的友好关系。
受“9·5”泸定地震影响,居住在岩子社区5组的少数民族家庭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得知情况后,陈勇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党委对其进行了一对一重建帮扶。
不仅如此,陈勇还带领社区干部定期走访辖区内少数民族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措施。同时,对辖区内考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陈勇每年都会带头组织爱心人士为其捐资助学,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促发展 为居民幸福加码
10月18日,岩子社区4、5、6组通组路的施工现场,十几名居民正头戴安全帽,进行道路硬化作业。
这条路,曾因坡度较陡、路面不平,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出行,特别是遇到农产品销售季,运输难题让居民十分困扰。
陈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实现民族团结,除了及时化解纠纷,更要时刻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该道路修建项目最终被确定为“石棉县新棉街道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通过硬化一条宽约3.5米、长约4.7公里和一条宽约2.5米、长约1.1公里的道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项目在今年6月正式启动后,结合“公益类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的模式,吸纳了154名当地居民投工投劳。
“技术工干一天活能挣300元,我老婆是小工一天200元。对我们来说,既能挣到钱,也能参与家乡的建设,我们很开心。”彝族居民马富全感慨。
陈勇介绍,项目将争取在半年之内完成,尽早解决百姓出行难题。与此同时,由社区经济参与的双拥便民洗车场项目,现已进入财务评审阶段。待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也能进一步增加集体收入,用于反哺社区居民。
“让辖区各民族群众生活幸福、邻里关系融洽,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从日常的嘘寒问暖到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陈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社区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赵成霞 本报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