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思想与言说的交锋

——简评蒋蓝新作《寸铁笔记》

□ 崔耕

《寸铁笔记》

《寸铁笔记》

对于我们观念或者想法的书写,形式是极其重要的,它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来呈现,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书写者的思维。蒋蓝新作《寸铁笔记》是一部断片式思想随笔,他的“断片”体现出活跃而驳杂的思维向度。

对于这个让读者颇有些费解的书名,蒋蓝在正文中有所解释:“从西方而言,这类起源于古希腊哲人的断片、箴言录的文体,与肇始于中国古代语录体混成而下的散文诗和随感录,峭拔奇绝,在鲁迅先生笔下得到了异端式的弘发,他的独战,他的横战,他的性灵与生命,成就为汉语里迄今无法逾越的思想录……用郁达夫的话说:鲁迅‘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所以,蒋蓝的断片,就是他手中的一把短而凶悍的匕首,他用这把匕首,剖开生活的表层,挖掘藏在表层之下的真相。但与小说家们不一样,小说家们的挖掘需要首先将生活的表层重新铺陈,把观察到的真相埋藏在他们重建后与真实生活相互映照的艺术建构之下,引导读者去发现和思索。蒋蓝的断片则直接得多,他一针见血,持寸铁与思想短兵相接,以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思想的凸凹与绒毛”。

对于断片体的选择,似乎与蒋蓝其人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情结有关,他崇拜死士,欣赏不惜以命相搏的古代刺客——“断片是清醒的文体,它就像古代的死士一样,知道自己具有最后一击的宿命。”他对断片如是解释。可以说,我们的言说方式,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命中注定了。带着怎样的基因落地,就会跟与之契合的言说不期而遇,就像在劫难逃的命数。所以蒋蓝毫不犹豫地宣称:“我绝对不会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寸铁,同时我希望自己存立于修辞中的心路,也是一种朝向思想的‘白战体’。”

《寸铁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蒋蓝20多年持续写作的成果。蒋蓝是一位极具野心的写作者,多年以来,他追求的都是有难度的写作。他不会让自己待在某个写作的舒适区,而是频频突破,尝试各种迥异的文体和题材。从早期的《豹典》《媚骨之书》《梼杌之书》等思想随笔,到近几年的《锦官城笔记》《成都传》《苏东坡辞典》等历史传记和非虚构写作,他的转变几乎是跨界式的。唯一不变的是阅读。出于对断片体的热爱,他阅读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中外断片作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写成了这部内容庞杂的《寸铁笔记》。这是一部从外部转向内心的回归之作。

在这部新作中,蒋蓝写到了作家们普遍会关注到的一些事物,比如黑暗,比如火焰,它们因其自身的某些特质,容易引起作家们的青睐。但蒋蓝能看到黑暗中最黑的部分、火焰中最闪耀的一簇。比如对黑暗作出这样的解读:“人界的黑暗太稀薄,不过是时空太虚露出的一个衣角。于是,逼视内心黑暗的人,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吊诡。既然时空太虚的本相就是黑暗,那么权威的黑暗也许就延续了这一宇宙法则……”他观察到世界的黑暗是从脚下升起,他写下诗歌为黑暗昭雪,他发现回光返照的黑暗其实有着深刻的明暗悖论。

他还能观察到一些不相干的事物的关联,比如“豹子与骰子”“T型台与装卸跳板”“盐场和厚黑之徒”……他也能写到极少被书写的事物,比如“姿势的仿灵学”“醋酸面料的祛魅与赋魅”“桶的畅想录”等等。阅读这部作品,犹如奔赴一场思维的盛宴,语言的狂欢。

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如果这一论断为真,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拓展我们语言的边界。正如我们对大脑的开发一样,对语言的探索,还存在无尽的可能。蒋蓝用《寸铁笔记》,实现了一次思想和言说的交锋,交锋之处闪现的思想之光,也照亮了言说另一些可能的方向。 据四川经济日报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3, NUM=3, GUID=1847684342162718720,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0/20/004/1847684342162718720.html, DOCPUBTIME=2024-10-20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对于我们观念或者想法的书写,形式是极其重要的,它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来呈现,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书写者的思维。蒋蓝新作《寸铁笔记》是一部断片式思想随笔,他的“断片”体现出活跃而驳杂的思维向度。 对于这个让读者颇有些费解的书名,蒋蓝在正文中有所解释:“从西方而言,这类起源于古希腊哲人的断片、箴言录的文体,与肇始于中国古代语录体混成而下的散文诗和随感录,峭拔奇绝,在鲁迅先生笔下得到了异端式的弘发,他的独战,他的横战,他的性灵与生命,成就为汉语里迄今无法逾越的思想录……用郁达夫的话说:鲁迅‘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所以,蒋蓝的断片,就是他手中的一把短而凶悍的匕首,他用这把匕首,剖开生活的表层,挖掘藏在表层之下的真相。但与小说家们不一样,小说家们的挖掘需要首先将生活的表层重新铺陈,把观察到的真相埋藏在他们重建后与真实生活相互映照的艺术建构之下,引导读者去发现和思索。蒋蓝的断片则直接得多,他一针见血,持寸铁与思想短兵相接,以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思想的凸凹与绒毛”。 对于断片体的选择,似乎与蒋蓝其人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情结有关,他崇拜死士,欣赏不惜以命相搏的古代刺客——“断片是清醒的文体,它就像古代的死士一样,知道自己具有最后一击的宿命。”他对断片如是解释。可以说,我们的言说方式,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命中注定了。带着怎样的基因落地,就会跟与之契合的言说不期而遇,就像在劫难逃的命数。所以蒋蓝毫不犹豫地宣称:“我绝对不会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寸铁,同时我希望自己存立于修辞中的心路,也是一种朝向思想的‘白战体’。” 《寸铁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蒋蓝20多年持续写作的成果。蒋蓝是一位极具野心的写作者,多年以来,他追求的都是有难度的写作。他不会让自己待在某个写作的舒适区,而是频频突破,尝试各种迥异的文体和题材。从早期的《豹典》《媚骨之书》《梼杌之书》等思想随笔,到近几年的《锦官城笔记》《成都传》《苏东坡辞典》等历史传记和非虚构写作,他的转变几乎是跨界式的。唯一不变的是阅读。出于对断片体的热爱,他阅读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中外断片作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写成了这部内容庞杂的《寸铁笔记》。这是一部从外部转向内心的回归之作。 在这部新作中,蒋蓝写到了作家们普遍会关注到的一些事物,比如黑暗,比如火焰,它们因其自身的某些特质,容易引起作家们的青睐。但蒋蓝能看到黑暗中最黑的部分、火焰中最闪耀的一簇。比如对黑暗作出这样的解读:“人界的黑暗太稀薄,不过是时空太虚露出的一个衣角。于是,逼视内心黑暗的人,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吊诡。既然时空太虚的本相就是黑暗,那么权威的黑暗也许就延续了这一宇宙法则……”他观察到世界的黑暗是从脚下升起,他写下诗歌为黑暗昭雪,他发现回光返照的黑暗其实有着深刻的明暗悖论。 他还能观察到一些不相干的事物的关联,比如“豹子与骰子”“T型台与装卸跳板”“盐场和厚黑之徒”……他也能写到极少被书写的事物,比如“姿势的仿灵学”“醋酸面料的祛魅与赋魅”“桶的畅想录”等等。阅读这部作品,犹如奔赴一场思维的盛宴,语言的狂欢。 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如果这一论断为真,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拓展我们语言的边界。正如我们对大脑的开发一样,对语言的探索,还存在无尽的可能。蒋蓝用《寸铁笔记》,实现了一次思想和言说的交锋,交锋之处闪现的思想之光,也照亮了言说另一些可能的方向。 据四川经济日报,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1475, NODEID=null, DOCTITLE=思想与言说的交锋,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寸铁笔记》

《寸铁笔记》

对于我们观念或者想法的书写,形式是极其重要的,它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来呈现,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书写者的思维。蒋蓝新作《寸铁笔记》是一部断片式思想随笔,他的“断片”体现出活跃而驳杂的思维向度。

对于这个让读者颇有些费解的书名,蒋蓝在正文中有所解释:“从西方而言,这类起源于古希腊哲人的断片、箴言录的文体,与肇始于中国古代语录体混成而下的散文诗和随感录,峭拔奇绝,在鲁迅先生笔下得到了异端式的弘发,他的独战,他的横战,他的性灵与生命,成就为汉语里迄今无法逾越的思想录……用郁达夫的话说:鲁迅‘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所以,蒋蓝的断片,就是他手中的一把短而凶悍的匕首,他用这把匕首,剖开生活的表层,挖掘藏在表层之下的真相。但与小说家们不一样,小说家们的挖掘需要首先将生活的表层重新铺陈,把观察到的真相埋藏在他们重建后与真实生活相互映照的艺术建构之下,引导读者去发现和思索。蒋蓝的断片则直接得多,他一针见血,持寸铁与思想短兵相接,以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思想的凸凹与绒毛”。

对于断片体的选择,似乎与蒋蓝其人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情结有关,他崇拜死士,欣赏不惜以命相搏的古代刺客——“断片是清醒的文体,它就像古代的死士一样,知道自己具有最后一击的宿命。”他对断片如是解释。可以说,我们的言说方式,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命中注定了。带着怎样的基因落地,就会跟与之契合的言说不期而遇,就像在劫难逃的命数。所以蒋蓝毫不犹豫地宣称:“我绝对不会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寸铁,同时我希望自己存立于修辞中的心路,也是一种朝向思想的‘白战体’。”

《寸铁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蒋蓝20多年持续写作的成果。蒋蓝是一位极具野心的写作者,多年以来,他追求的都是有难度的写作。他不会让自己待在某个写作的舒适区,而是频频突破,尝试各种迥异的文体和题材。从早期的《豹典》《媚骨之书》《梼杌之书》等思想随笔,到近几年的《锦官城笔记》《成都传》《苏东坡辞典》等历史传记和非虚构写作,他的转变几乎是跨界式的。唯一不变的是阅读。出于对断片体的热爱,他阅读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中外断片作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写成了这部内容庞杂的《寸铁笔记》。这是一部从外部转向内心的回归之作。

在这部新作中,蒋蓝写到了作家们普遍会关注到的一些事物,比如黑暗,比如火焰,它们因其自身的某些特质,容易引起作家们的青睐。但蒋蓝能看到黑暗中最黑的部分、火焰中最闪耀的一簇。比如对黑暗作出这样的解读:“人界的黑暗太稀薄,不过是时空太虚露出的一个衣角。于是,逼视内心黑暗的人,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吊诡。既然时空太虚的本相就是黑暗,那么权威的黑暗也许就延续了这一宇宙法则……”他观察到世界的黑暗是从脚下升起,他写下诗歌为黑暗昭雪,他发现回光返照的黑暗其实有着深刻的明暗悖论。

他还能观察到一些不相干的事物的关联,比如“豹子与骰子”“T型台与装卸跳板”“盐场和厚黑之徒”……他也能写到极少被书写的事物,比如“姿势的仿灵学”“醋酸面料的祛魅与赋魅”“桶的畅想录”等等。阅读这部作品,犹如奔赴一场思维的盛宴,语言的狂欢。

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如果这一论断为真,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拓展我们语言的边界。正如我们对大脑的开发一样,对语言的探索,还存在无尽的可能。蒋蓝用《寸铁笔记》,实现了一次思想和言说的交锋,交锋之处闪现的思想之光,也照亮了言说另一些可能的方向。 据四川经济日报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47684342162718720, IR_CONTENT= 对于我们观念或者想法的书写,形式是极其重要的,它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来呈现,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书写者的思维。蒋蓝新作《寸铁笔记》是一部断片式思想随笔,他的“断片”体现出活跃而驳杂的思维向度。 对于这个让读者颇有些费解的书名,蒋蓝在正文中有所解释:“从西方而言,这类起源于古希腊哲人的断片、箴言录的文体,与肇始于中国古代语录体混成而下的散文诗和随感录,峭拔奇绝,在鲁迅先生笔下得到了异端式的弘发,他的独战,他的横战,他的性灵与生命,成就为汉语里迄今无法逾越的思想录……用郁达夫的话说:鲁迅‘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所以,蒋蓝的断片,就是他手中的一把短而凶悍的匕首,他用这把匕首,剖开生活的表层,挖掘藏在表层之下的真相。但与小说家们不一样,小说家们的挖掘需要首先将生活的表层重新铺陈,把观察到的真相埋藏在他们重建后与真实生活相互映照的艺术建构之下,引导读者去发现和思索。蒋蓝的断片则直接得多,他一针见血,持寸铁与思想短兵相接,以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思想的凸凹与绒毛”。 对于断片体的选择,似乎与蒋蓝其人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情结有关,他崇拜死士,欣赏不惜以命相搏的古代刺客——“断片是清醒的文体,它就像古代的死士一样,知道自己具有最后一击的宿命。”他对断片如是解释。可以说,我们的言说方式,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命中注定了。带着怎样的基因落地,就会跟与之契合的言说不期而遇,就像在劫难逃的命数。所以蒋蓝毫不犹豫地宣称:“我绝对不会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寸铁,同时我希望自己存立于修辞中的心路,也是一种朝向思想的‘白战体’。” 《寸铁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蒋蓝20多年持续写作的成果。蒋蓝是一位极具野心的写作者,多年以来,他追求的都是有难度的写作。他不会让自己待在某个写作的舒适区,而是频频突破,尝试各种迥异的文体和题材。从早期的《豹典》《媚骨之书》《梼杌之书》等思想随笔,到近几年的《锦官城笔记》《成都传》《苏东坡辞典》等历史传记和非虚构写作,他的转变几乎是跨界式的。唯一不变的是阅读。出于对断片体的热爱,他阅读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中外断片作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写成了这部内容庞杂的《寸铁笔记》。这是一部从外部转向内心的回归之作。 在这部新作中,蒋蓝写到了作家们普遍会关注到的一些事物,比如黑暗,比如火焰,它们因其自身的某些特质,容易引起作家们的青睐。但蒋蓝能看到黑暗中最黑的部分、火焰中最闪耀的一簇。比如对黑暗作出这样的解读:“人界的黑暗太稀薄,不过是时空太虚露出的一个衣角。于是,逼视内心黑暗的人,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吊诡。既然时空太虚的本相就是黑暗,那么权威的黑暗也许就延续了这一宇宙法则……”他观察到世界的黑暗是从脚下升起,他写下诗歌为黑暗昭雪,他发现回光返照的黑暗其实有着深刻的明暗悖论。 他还能观察到一些不相干的事物的关联,比如“豹子与骰子”“T型台与装卸跳板”“盐场和厚黑之徒”……他也能写到极少被书写的事物,比如“姿势的仿灵学”“醋酸面料的祛魅与赋魅”“桶的畅想录”等等。阅读这部作品,犹如奔赴一场思维的盛宴,语言的狂欢。 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如果这一论断为真,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拓展我们语言的边界。正如我们对大脑的开发一样,对语言的探索,还存在无尽的可能。蒋蓝用《寸铁笔记》,实现了一次思想和言说的交锋,交锋之处闪现的思想之光,也照亮了言说另一些可能的方向。 据四川经济日报,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020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71/wKhurGcT8LqAdseEAAdVf9Rbz7s322.png, ZB_AREA_LIST=, FB=

——简评蒋蓝新作《寸铁笔记》

□ 崔耕

, TS=《寸铁笔记》},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10/20, D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