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部引人入胜的地名史

——读《这地这名》

□ 王斌

地名蕴含着历史的坐标,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乡愁记忆。被喻为“社会意识的结晶,历史文化的化石”。近日,读完了《这地这名》一书,对“地名”这一概念,我又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这地这名》一书是由四川省民政厅主办的“美丽天府,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收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汇集而成的。这本书是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也是一部四川各地的地名史。

翻开《这地这名》,讲述的都是地名的故事。有纵谈古今,讲述一个地名的前世今生,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鲜为人知的地名历史。射洪市92岁的作者冯道渊就用凝练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的故事。作者笔下的金华山,是蜀中名山。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金华山矗立涪江之滨,玲珑秀雅。而金华山闻名于世,不只因其自然景色,更在于山上有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是射洪人,是个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唐诗的开山祖师。陈子昂在金华山建读书台读书,金华山也成了历代文人、政客的景仰之地。明太仆寺卿杨最诗道:峻岭停骖宿雾开,书台冷落长莓苔。雄才能拂妖鸡焰,薄贿难消狴犴灾。感遇千秋留旧简,精灵终古护书台。蒿莱满目倍增感,断碣残碑更可哀。历代文人到此,都会吟诗作对。山因台而名,台与山具显。“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金华山上陈子昂读书台,成了射洪的一方独有标识。

“成都西郊黄田坝”,这个因航空工业而不凡却乡土气浓郁的地名的由来,弥足珍贵。93岁的作者叶伯楷在书中娓娓道出了这一地名的来历。

1964年春天,正是我国国防工业上马阶段,四川省委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一三二厂,34岁的叶伯楷也在被抽调人员之中。

街道办事处成立之初,对于该地取“黄田坝”还是“皇天霸”颇有争议。叶伯楷奉命调查了解“坝”与“霸”的说法。这才得知了“皇天霸”的传说原来是六位神仙化作乞丐游戏人间,而“黄田坝”的来历则是当地方圆数十里全是黄泥土壤,土地平整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生产的大米又白又饱满,非常好吃,每斗要比其他土壤产的大米重一两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此地建飞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地建造一三二飞机制造厂。

综合考证之后,叶伯楷向领导汇报,建议取“黄田坝”作为地名,恢复古时的地名。当年秋天,省政府正式将此地命名为“黄田坝”。从此,黄田坝成为我国西部的一座现代化航空工业城。

九眼桥和安顺桥是成都母亲河锦江之上的两座桥。在《这地这名》这本书中,舅婆给侄孙女蓉蓉讲述了这两座桥的地名故事。读来颇有纵谈古今之感。

黄昏,舅婆带着12岁的侄孙女蓉蓉到波光潋滟、白鹭翻飞的锦江南岸九眼桥附近玩耍,顺带给蓉蓉讲起了九眼桥和安顺桥地名的来历。

舅婆说,九眼桥自古就是热闹的水陆码头。据资料记载,它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当时的布政使余一龙所建。这是一座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下面有九个洞。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川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转到安顺廊桥,舅婆又给蓉蓉讲起了安顺桥地名的来历。舅婆说,安顺桥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将捕获的强盗的无主赃银,用来在成都东北角锦江上修建了一座长虹桥,老百姓感其恩德,将桥易名为安顺桥。1988年,安顺桥被洪水冲毁,第二年重修。现在的安顺桥更加漂亮了,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府南河上。

奇闻趣事、孝善仁爱、侠肝义胆……《这地这名》这本书中的地名故事太多。它展示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地名史,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3, NUM=3, GUID=1847684342858317827,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0/20/004/1847684342858317827.html, DOCPUBTIME=2024-10-20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地名蕴含着历史的坐标,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乡愁记忆。被喻为“社会意识的结晶,历史文化的化石”。近日,读完了《这地这名》一书,对“地名”这一概念,我又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这地这名》一书是由四川省民政厅主办的“美丽天府,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收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汇集而成的。这本书是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也是一部四川各地的地名史。 翻开《这地这名》,讲述的都是地名的故事。有纵谈古今,讲述一个地名的前世今生,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鲜为人知的地名历史。射洪市92岁的作者冯道渊就用凝练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的故事。作者笔下的金华山,是蜀中名山。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金华山矗立涪江之滨,玲珑秀雅。而金华山闻名于世,不只因其自然景色,更在于山上有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是射洪人,是个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唐诗的开山祖师。陈子昂在金华山建读书台读书,金华山也成了历代文人、政客的景仰之地。明太仆寺卿杨最诗道:峻岭停骖宿雾开,书台冷落长莓苔。雄才能拂妖鸡焰,薄贿难消狴犴灾。感遇千秋留旧简,精灵终古护书台。蒿莱满目倍增感,断碣残碑更可哀。历代文人到此,都会吟诗作对。山因台而名,台与山具显。“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金华山上陈子昂读书台,成了射洪的一方独有标识。 “成都西郊黄田坝”,这个因航空工业而不凡却乡土气浓郁的地名的由来,弥足珍贵。93岁的作者叶伯楷在书中娓娓道出了这一地名的来历。 1964年春天,正是我国国防工业上马阶段,四川省委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一三二厂,34岁的叶伯楷也在被抽调人员之中。 街道办事处成立之初,对于该地取“黄田坝”还是“皇天霸”颇有争议。叶伯楷奉命调查了解“坝”与“霸”的说法。这才得知了“皇天霸”的传说原来是六位神仙化作乞丐游戏人间,而“黄田坝”的来历则是当地方圆数十里全是黄泥土壤,土地平整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生产的大米又白又饱满,非常好吃,每斗要比其他土壤产的大米重一两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此地建飞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地建造一三二飞机制造厂。 综合考证之后,叶伯楷向领导汇报,建议取“黄田坝”作为地名,恢复古时的地名。当年秋天,省政府正式将此地命名为“黄田坝”。从此,黄田坝成为我国西部的一座现代化航空工业城。 九眼桥和安顺桥是成都母亲河锦江之上的两座桥。在《这地这名》这本书中,舅婆给侄孙女蓉蓉讲述了这两座桥的地名故事。读来颇有纵谈古今之感。 黄昏,舅婆带着12岁的侄孙女蓉蓉到波光潋滟、白鹭翻飞的锦江南岸九眼桥附近玩耍,顺带给蓉蓉讲起了九眼桥和安顺桥地名的来历。 舅婆说,九眼桥自古就是热闹的水陆码头。据资料记载,它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当时的布政使余一龙所建。这是一座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下面有九个洞。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川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转到安顺廊桥,舅婆又给蓉蓉讲起了安顺桥地名的来历。舅婆说,安顺桥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将捕获的强盗的无主赃银,用来在成都东北角锦江上修建了一座长虹桥,老百姓感其恩德,将桥易名为安顺桥。1988年,安顺桥被洪水冲毁,第二年重修。现在的安顺桥更加漂亮了,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府南河上。 奇闻趣事、孝善仁爱、侠肝义胆……《这地这名》这本书中的地名故事太多。它展示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地名史,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1529, NODEID=null, DOCTITLE=一部引人入胜的地名史,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地名蕴含着历史的坐标,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乡愁记忆。被喻为“社会意识的结晶,历史文化的化石”。近日,读完了《这地这名》一书,对“地名”这一概念,我又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这地这名》一书是由四川省民政厅主办的“美丽天府,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收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汇集而成的。这本书是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也是一部四川各地的地名史。

翻开《这地这名》,讲述的都是地名的故事。有纵谈古今,讲述一个地名的前世今生,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鲜为人知的地名历史。射洪市92岁的作者冯道渊就用凝练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的故事。作者笔下的金华山,是蜀中名山。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金华山矗立涪江之滨,玲珑秀雅。而金华山闻名于世,不只因其自然景色,更在于山上有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是射洪人,是个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唐诗的开山祖师。陈子昂在金华山建读书台读书,金华山也成了历代文人、政客的景仰之地。明太仆寺卿杨最诗道:峻岭停骖宿雾开,书台冷落长莓苔。雄才能拂妖鸡焰,薄贿难消狴犴灾。感遇千秋留旧简,精灵终古护书台。蒿莱满目倍增感,断碣残碑更可哀。历代文人到此,都会吟诗作对。山因台而名,台与山具显。“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金华山上陈子昂读书台,成了射洪的一方独有标识。

“成都西郊黄田坝”,这个因航空工业而不凡却乡土气浓郁的地名的由来,弥足珍贵。93岁的作者叶伯楷在书中娓娓道出了这一地名的来历。

1964年春天,正是我国国防工业上马阶段,四川省委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一三二厂,34岁的叶伯楷也在被抽调人员之中。

街道办事处成立之初,对于该地取“黄田坝”还是“皇天霸”颇有争议。叶伯楷奉命调查了解“坝”与“霸”的说法。这才得知了“皇天霸”的传说原来是六位神仙化作乞丐游戏人间,而“黄田坝”的来历则是当地方圆数十里全是黄泥土壤,土地平整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生产的大米又白又饱满,非常好吃,每斗要比其他土壤产的大米重一两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此地建飞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地建造一三二飞机制造厂。

综合考证之后,叶伯楷向领导汇报,建议取“黄田坝”作为地名,恢复古时的地名。当年秋天,省政府正式将此地命名为“黄田坝”。从此,黄田坝成为我国西部的一座现代化航空工业城。

九眼桥和安顺桥是成都母亲河锦江之上的两座桥。在《这地这名》这本书中,舅婆给侄孙女蓉蓉讲述了这两座桥的地名故事。读来颇有纵谈古今之感。

黄昏,舅婆带着12岁的侄孙女蓉蓉到波光潋滟、白鹭翻飞的锦江南岸九眼桥附近玩耍,顺带给蓉蓉讲起了九眼桥和安顺桥地名的来历。

舅婆说,九眼桥自古就是热闹的水陆码头。据资料记载,它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当时的布政使余一龙所建。这是一座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下面有九个洞。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川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转到安顺廊桥,舅婆又给蓉蓉讲起了安顺桥地名的来历。舅婆说,安顺桥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将捕获的强盗的无主赃银,用来在成都东北角锦江上修建了一座长虹桥,老百姓感其恩德,将桥易名为安顺桥。1988年,安顺桥被洪水冲毁,第二年重修。现在的安顺桥更加漂亮了,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府南河上。

奇闻趣事、孝善仁爱、侠肝义胆……《这地这名》这本书中的地名故事太多。它展示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地名史,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47684342858317827, IR_CONTENT= 地名蕴含着历史的坐标,寄托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乡愁记忆。被喻为“社会意识的结晶,历史文化的化石”。近日,读完了《这地这名》一书,对“地名”这一概念,我又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这地这名》一书是由四川省民政厅主办的“美丽天府,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收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汇集而成的。这本书是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也是一部四川各地的地名史。 翻开《这地这名》,讲述的都是地名的故事。有纵谈古今,讲述一个地名的前世今生,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鲜为人知的地名历史。射洪市92岁的作者冯道渊就用凝练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的故事。作者笔下的金华山,是蜀中名山。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金华山矗立涪江之滨,玲珑秀雅。而金华山闻名于世,不只因其自然景色,更在于山上有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是射洪人,是个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唐诗的开山祖师。陈子昂在金华山建读书台读书,金华山也成了历代文人、政客的景仰之地。明太仆寺卿杨最诗道:峻岭停骖宿雾开,书台冷落长莓苔。雄才能拂妖鸡焰,薄贿难消狴犴灾。感遇千秋留旧简,精灵终古护书台。蒿莱满目倍增感,断碣残碑更可哀。历代文人到此,都会吟诗作对。山因台而名,台与山具显。“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金华山上陈子昂读书台,成了射洪的一方独有标识。 “成都西郊黄田坝”,这个因航空工业而不凡却乡土气浓郁的地名的由来,弥足珍贵。93岁的作者叶伯楷在书中娓娓道出了这一地名的来历。 1964年春天,正是我国国防工业上马阶段,四川省委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一三二厂,34岁的叶伯楷也在被抽调人员之中。 街道办事处成立之初,对于该地取“黄田坝”还是“皇天霸”颇有争议。叶伯楷奉命调查了解“坝”与“霸”的说法。这才得知了“皇天霸”的传说原来是六位神仙化作乞丐游戏人间,而“黄田坝”的来历则是当地方圆数十里全是黄泥土壤,土地平整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生产的大米又白又饱满,非常好吃,每斗要比其他土壤产的大米重一两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此地建飞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地建造一三二飞机制造厂。 综合考证之后,叶伯楷向领导汇报,建议取“黄田坝”作为地名,恢复古时的地名。当年秋天,省政府正式将此地命名为“黄田坝”。从此,黄田坝成为我国西部的一座现代化航空工业城。 九眼桥和安顺桥是成都母亲河锦江之上的两座桥。在《这地这名》这本书中,舅婆给侄孙女蓉蓉讲述了这两座桥的地名故事。读来颇有纵谈古今之感。 黄昏,舅婆带着12岁的侄孙女蓉蓉到波光潋滟、白鹭翻飞的锦江南岸九眼桥附近玩耍,顺带给蓉蓉讲起了九眼桥和安顺桥地名的来历。 舅婆说,九眼桥自古就是热闹的水陆码头。据资料记载,它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当时的布政使余一龙所建。这是一座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下面有九个洞。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川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转到安顺廊桥,舅婆又给蓉蓉讲起了安顺桥地名的来历。舅婆说,安顺桥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将捕获的强盗的无主赃银,用来在成都东北角锦江上修建了一座长虹桥,老百姓感其恩德,将桥易名为安顺桥。1988年,安顺桥被洪水冲毁,第二年重修。现在的安顺桥更加漂亮了,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府南河上。 奇闻趣事、孝善仁爱、侠肝义胆……《这地这名》这本书中的地名故事太多。它展示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地名史,一幅美丽的地名画卷。,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020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71/wKhurGcT8LqAdseEAAdVf9Rbz7s322.png, ZB_AREA_LIST=, FB=

——读《这地这名》

□ 王斌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10/20, D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