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如何理解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布局时,适时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一些群众还是觉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够“解渴”,特别是难以接触到较高品质的优质文化资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

第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广电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提供艺术指导、场地、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便利,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群星奖”等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功能。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2, NUM=2, GUID=1850583445537095681,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0/28/003/1850583445537095681.html, DOCPUBTIME=2024-10-28 01:00:07, DOCAUTHOR=新华社, CLEAR_CONTENT= 《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布局时,适时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一些群众还是觉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够“解渴”,特别是难以接触到较高品质的优质文化资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 第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广电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提供艺术指导、场地、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便利,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群星奖”等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功能。,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419, NODEID=null, DOCTITLE=如何理解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布局时,适时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一些群众还是觉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够“解渴”,特别是难以接触到较高品质的优质文化资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

第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广电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提供艺术指导、场地、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便利,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群星奖”等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功能。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50583445537095681, IR_CONTENT= 《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更加丰富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布局时,适时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一些群众还是觉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够“解渴”,特别是难以接触到较高品质的优质文化资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 第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广电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提供艺术指导、场地、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便利,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群星奖”等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功能。,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028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74/wKhurGcefMOAN-LqAAw6IGCFX0k851.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4, PAPERDATE=2024/10/28, DA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