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文旅经济“加快成势”。抢抓全省文旅大会契机,举全区之力,高质量完成2024四川省文旅大会和数字文旅大会协办任务,高标准完成17个重点项目建设,省道104雨城区坪石至回龙段改建工程全线全面建成通车,熊猫绿岛文旅特色消费街区精彩呈现,碧峰峡、周公山等5个主要景区景点全面升级,完成投资29.64亿元,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雨城文旅影响力。仅国庆期间,全区游客接待、旅游消费分别增长17.03%、17.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和8个百分点。
三是园区建设“破题起势”。锚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抢抓省级开发区名额奖励机遇,坚持“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完善规划编制、优化招引政策、提升基础设施,完成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各项要件准备,启动高新区首启区建设。
记者: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持续发力、乘势而上的奋进之年,雨城区将如何做到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冯俊涛:我们将认真对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拼抢状态,全力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一是拼指标强调度。紧盯重要指标,动态掌握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分析研判指标发展走势,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指导关联行业、企业做好数据填报,确保应入尽入、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科学规范。力争优势指标巩固提升、弱势指标迎头赶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拼项目稳增长。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两新”等扩大投资新政策,做好雅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孵化中心等28个项目谋划包装,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项目“笼子”和资金“盘子”。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等113个在库项目建设,确保四季度贡献投资6亿元以上。
三是拼招引扩投资。聚焦“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紧盯高新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化招商图谱,力促重点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持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利用、产值就地增加。
记者: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雨城实际,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如何深度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冯俊涛:当前,雨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上升期、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部署,扎实做好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引领性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奋力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雨城区将以“川藏铁路游客集散中心”和“全市高品质宜居地新样板”建设为引领,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危旧房及基础设施改造,高水准提升老城基础设施。推进G318、S428等国、省干道过境线改造提升,加快经三路、众友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构建科学合理、顺畅通达的道路网络。深度挖掘雨城特色文化内涵,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改造提升318自驾大本营、正黄啤酒广场等一批城市景观,打造体现高颜值、充满亲近感、洋溢雨城味的“城市形象”。
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方面,围绕构建“3+N”特色农业集群,一体推进建基地、育龙头、搞加工、拓市场、塑品牌,推动藏茶、生猪、林竹等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提档升星,努力让更多“雨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工业方面,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先进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消费品、数字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打造“4+2”特色产业集群。文旅方面,落实好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盘活优质旅游资源,继续实施周公山、碧峰峡、上里古镇等拳头景区的“精改造、微提升”,引领培育更多精品景区、网红景点,构建“一心两线两翼”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三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以“川西教育中心核心区”和“川西医养中心”建设为统揽,深化拓展“区管校聘”“两自一包”改革,做实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更多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们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同时,守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任务落实,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雨城。
记者: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接下来雨城区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融入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雨城新篇章?
冯俊涛: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对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进行专题部署,明确提出“推动雨城区申报省级开发区、加快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部署,以省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融入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的步伐,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规划编制。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确定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范围。认真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完善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范围内详细发展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专项规划。
二是抓基础配套。前瞻性部署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加快推动综合交通枢纽、5G网络、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谋划一批医疗、教育、智慧城市、分布式充电设施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园区基础设施供给、产业配套服务和要素保障能力。
三是抓产业培育。发挥主导产业战略引领作用,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着力形成以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科技服务、文体旅游、医疗康养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同时,积极布局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区。
四是抓政策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支持省级高新区建设范围内建设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对接机制,改善融资环境,提高对企业金融保障支持力度。创新探索“基金+招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重点优势产业及重大招商项目投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健全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方案,保障园区范围内项目建设。
市融媒体中心 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