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十八式》茶技 何家善 摄
编者按:近日,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正式对外发布。我市名山区被纳入千年古县名录,荥经县严道街道被纳入千年古镇名录。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是精神的坐标,是现实的情感依托。名山、严道两个地名由来已久,更承载着雅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期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讲述雅安地名故事。
提起名山,人们必然会想起“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名句。名山因茶闻名于世,但名山的底蕴远比那一叶慰藉时光的绿叶更加韵味悠长。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名山这一地名出现,县名取义于境内久负盛名之蒙山。从此之后的1431年里,“名山”成为这一区域的专名。
“名山”由来已久
名山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上溯至远古时代。从名山区百丈镇栖霞山新出土的文物考证,先民早在五千多年前,便在此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夏朝时,为梁州之域,商周属雍州,秦属严道,汉归青衣、汉嘉。历经三国、两晋,隶属未变。据《北史魏本纪》及《尉迟迥传》记载:“公元553年,南朝梁元帝与据蜀称帝的武陵王肖纪交兵,梁乞兵于魏,魏遣大将军尉迟迥伐肖纪于蜀。八月,攻克成都,肖纪所据之地为魏所有。在今雅安置蒙山郡,辖始阳、蒙山二县。”此为名山建县之始。
而“名山”一名,得名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据《九州志》记载:“蒙山者,沐也。言雨露蒙沐,因以为名。”清建南道张元凯《重修名山县志记》:“蒙山之下有邑焉,里可百计,民淳而地僻,盖因蒙山得名也。”
此后,“名山”这一地名再无改动。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名山隶属剑南道;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名山隶属雅州;后历五代十国,前蜀、后蜀,政区率循唐制,名山仍属雅州;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平定蜀地,得县一百九十八,名山在其中。宋时,初析天下为十五路,后为十八路、二十三路。名山仍隶雅州,领于成都府路;元时,名山初隶成都府路,次隶嘉定路,后属陕西行省吐蕃筹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和四川行省;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名山隶于四川承宣布政司,直属雅州;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名山领于上川南道,属雅州府;民国之初至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名山先后隶属上川南道(后改为建昌道)、川军刘成勋、邓锡侯防地;川政统一后,属十七区雅州督察行政公署,后属四川省第四区眉山督察行政公署;1950年1月名山解放,直属四川省眉山专区;1953年属四川省温江专区;1955年1月,改隶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10月,川康并省,改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81年,隶属四川省雅安地区,2000年12月雅安撤地设市,名山直属雅安市;2012年11月,撤县设区,为雅安市名山区,沿用至今。
名山不只“名山”
名山得名源于蒙山。蒙山亦称蒙顶山。蒙顶山自古与蜀中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史籍记载,蒙山之名始于禹贡,蒙山亦称“禹贡蒙山”“圣山”。
而蒙顶山最为出名的,则是茶。
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50年),吴理真在蒙顶山种茶,蒙顶山由此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吴理真被誉为“世界植茶始祖”。
千年贡茶,意重蒙顶。
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清代《陇蜀余闻》记载:“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辄报有司往视,籍记其叶之多少,采制才得数钱许。明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蒙顶贡茶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蒙山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名山茶人经过数十年挖掘、整理,形成了以祭祀文化、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禅茶文化以及以蒙山茶技、蒙山茶艺、茶歌、茶舞、茶诗茶赋等独具特色的蒙山茶文化。
蒙顶山以茶叶而闻名,名山,则因为蒙顶山这座名山久负盛名。但名山,却远不只有蒙顶山。
从地理位置上看,名山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的接合部和川西交通枢纽核心区,是接轨成都的“桥头堡”,也是链接攀西、沟通康藏的“中转站”。扼成都平原通往“三州”及西藏、云南的咽喉,处于汉、藏、羌、纳西等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由此,名山成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之一,同时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通道。
名山边茶自东汉始,兴于唐盛于宋。茶马互市的兴旺和繁荣,形成川藏间互利互惠的商业交易通道即茶马古道。宋代在名山设置有茶马司和茶监。
名山,又是一片红色土地。
1933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为支持川陕红军和川陕苏维埃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扰乱国民党军阀政府的后方,上川南抗捐军在邛崃王店举行武装起义,正式打出抗捐军的旗帜,持续一年有余的抗捐斗争,在名山纵横几十公里的山丘地带,沉重地打击了军阀,唤醒教育了民众。
1935年,红军在名山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驻扎期间留下的石刻标语、战壕遗迹至今尚存,2010年名山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
名山风韵悠长
土地上的文化底蕴源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名山在这一方面也可谓“人杰地灵”。
名山区马岭镇卫公村矗立着“卫继故里”碑,石碑的正面书写着“汉奉车都尉卫孝廉字继故里碑”十三个隶书大字。这块碑出土于1928年。卫继,字子业,汉嘉严道人,三国时期蜀国官吏,官至奉车都尉、大尚书。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钟会之乱爆发,卫继在成都遇害。
被宋太祖赵匡胤赞为“蜀中杰俊”的北宋名将曹光实任雅(黎)州知州期间,派人从名山、百丈、邛崃、眉山、嘉州等地,收购大量茶叶,换回大量优质战马供军需民用。并将其上奏,朝廷决定“不准铜钱入川”,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在百丈场置监铸铁钱,推行“茶马互市”,使“以茶易马”成为国防策略。
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学者、书法家吴之英,川南农民起义著名将领何崇政,川剧大师李兰庭……细看名山历史,名人甚多,为名山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千年名山,历史延绵,滋养出当地所独有的文化传承。
名山以茶闻名,自然衍生出一系列茶文化。
2022年,“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综合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蒙顶山《龙行十八式》茶技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2021年入选雅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山区的民俗风情丰富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节庆活动。
马马灯是边唱边舞、唱舞结合的民间文艺(灯彩)表演形式,以“演唱”和“破阵”两种形式为主,主旋律简单明快。马马灯和马牌的框架由竹子编扎而成,外面用米糊裹上彩纸,扎上彩布,糊成马头状。2006年入选雅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到今天,名山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怡然自得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弘扬茶文化、民俗文化,名山区每年举办龙蒙山茶文化旅游节活动、马马灯巡游闹新春、龙舟赛等节庆活动,已成为景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鲁妮娜
蒙顶山皇茶园 袁明 摄
冬日蒙顶山一隅 何家善 摄
名山区茶园风光(资料图片)
吴之英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