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富华
退休了,天天都是假日。时间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往哪儿走。
久治在哪里?不晓得。
为啥要去看牦牛?不明白……
其实,这一切并不重要,我们要的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打开地图一看,久治在青海省,是果洛州下面的一个县。
久治靠近四川,似乎离雅安并不远,只有“两站路”,经过雅马高速和久马高速就到了。只是雅安到马尔康的高速还在规划图上,久治到马尔康的高速也在修建中,显然这“两站路”还走不了。
再一查,果洛有机场,成都没有直飞果洛的航班,只有先飞西宁,再转机到果洛。
下飞机进市区,大街上行人不多。我们饥不择食,随意走进了一家小馆子。果洛的当家菜是川菜,老板一口“川普”。一打听,老板是成都崇州人,大家相视一笑,不再说“川普”。
从果洛到久治,全程高速,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下车,寒风吹拂,裹了裹衣服。这才意识到我们已从海拔600米的雅安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久治,这里的气温要比雅安低十多摄氏度,出门是秋天,转眼已是冬天。
走进酒店房间坐下来,打开手机百度,这才开始“研究”久治。原来久治跟雅安“山水相连”。
果洛州玛多县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江水流到久治,久治就成了长江黄河的分水岭。2021年我国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名列其中,雅安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久治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腹地;雅安是“雨城”,久治虽然年降雨量只有六七百毫米,不到雅安的一半,但在青海是降雨最多的地方。更神奇的是,在雅安,大渡河波涛汹涌,在久治,大渡河只是从石缝里迸出来的一丝清流。
每到一个地方,我喜欢打量。于是在夜色苍茫中,我走进街边的一家小超市,看到里面的绿茶是雅安蒙顶山茶,藏茶是雅安蔡龙茶厂生产的康砖茶。从雅安到久治,辗转千里,看到的是大渡河,喝的是雅安茶,吃的是川菜,看来这世界又大又小。
久治城不大,但这里天阔地广,人口不多牦牛多。
牦牛撑起了久治的一片蓝天,牦牛自然是这里的文化地标。遗憾的是,在久治的街头,我没有看到有关牦牛的任何标志。
“我们虽然没有牦牛的文化地标,但我们有牦牛教授,还有牦牛博士呀!”当地人引以为傲。
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牦牛教授”的工作室。
“牦牛教授”叫罗珠南杰。个头不高,外套是一件马甲。2008年,他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研究牦牛文化。在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牦牛的化石。
“凡是中国有牦牛的地方,都有我的足迹。”“牦牛教授”编著的《久治牦牛志》即将出版,接下来他还要编著《四川牦牛》《西藏牦牛》系列《牦牛志》。他的目标是尝遍天下牦牛肉,写尽天下牦牛书。他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让久治老百姓不仅能让牦牛肉变现,牦牛文化也能“生金”。“牦牛教授”尝试着做了很多以牦牛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在久治中学,我们见到了“牦牛博士”。“牦牛博士”叫拉青,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西南民族大学读硕士、读博士,一读就是8年。读书期间,他还曾到过雅安,在宝兴县硗碛藏族乡进行生态学田野考察。在成都读了8年书后,拉青回到故乡,在久治中学继续当他的“孩子王”。
久治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多样的气候孕育了这里丰富的生物类群。拉青是生态学博士,他的目标很简单:以久治为蓝本,当一个“乡村生态博士”,保护好家乡生态,保护好“中华水塔”。
更有意思的是,“牦牛教授”和“牦牛博士”竟还是同乡同村,一个生于1984年,一个生于1987年。长大后,虽然一个到西北,一个到西南,但读的都是民族大学,毕业后都回到了家乡。
山清水秀听风雨,人杰地灵隐其间。他们的经历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想去看看他们的家乡,去看看那里的牦牛、那里的山水,看看他们是喝什么牦牛奶、吃什么牦牛肉,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他们?
当我就要动身时,一同行人的家中发生了急事,需要他马上回家处理,我们只得提前打道回府。
玩得不够尽兴,心中自然隐隐不快,但想想也就释然。人生如同旅行,等待自己的也许是诗与远方,也许是扫兴而归,正是这样不期而遇的惊艳或惊悸,也就给了自己出行的理由。
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叫“久治有个家”,心中有家,期盼回家。久治,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