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上接1版)

(上接1版)

中拉关系,以大时间观感悟大国外交的生动样本。

6次踏上拉美大地,到访拉美11国,新时代元首外交创造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该地区的访问新纪录。

犹记2014年7月,那一“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收到中国倡议,拉美10国元首、1位政府首脑、5位特别代表赶赴巴西利亚。中拉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拉开了中拉整体合作的大幕,也实现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太平洋不再是屏障,而是纽带和桥梁。两片倚岸相望的大陆,从未如此走近。

2013年以来,52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及70余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拉关系之变,在百年时间之维上,折射的是中华民族从背海而衰到向海而兴的蜕变,是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日益走近中央的位移。

利马以西14公里的卡亚俄港,1849年首批华工从这里登陆秘鲁。那时新独立的秘鲁开始国家建设,急需廉价劳力,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中国。170多年后,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湾,中国建设者携手秘鲁同行用短短3年时间建起了南美首座智慧港。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满怀着期待:钱凯港将开启秘鲁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将为拉美伙伴打开通往亚太这一世界最有活力地区的新通道。

从积贫积弱到充满活力,拉美的“中国印象”天翻地覆。从渡海而来的“契约华工”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市场”,拉美对中国的倚重也在发生着世纪变迁。

这样的场景百年前怎可想象:那是中国巨轮“从钱凯到上海”的启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市场的热销,是秘鲁少年用二胡拉起的《我爱你,中国》,是巴西艺术家用中文唱响的《我的祖国》……

还有一个场景格外意蕴深长。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举行的双边会见上,智利总统博里奇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来到会场,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扉页签名留念。

吸引拉美的,不仅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有中国的“软力量”。这片经历过“丰饶的苦难”的土地,正将中国视为发展的榜样。

今年6月,上任后首次访华,五日四地,博鲁阿尔特总统在行走中感知着日新月异的中国。她感慨道:“谋求国家发展是每一位领导人、每一位总统、每一个国家的主要任务。比起伟大的中国,还有哪个国家能是更好的榜样?”

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到访中国。在他眼中,中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国家”。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上,卢拉总统动情地说:“习近平主席和我是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我们均深知民间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摆脱贫困。巴方高度钦佩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使1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15世纪末,欧洲航海家“发现”拉美,开启西方主导的“世界历史”。500多年后,中国牵手拉美,向着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阔步前进。

翻看习近平主席近来的外交日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图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地位愈发清晰。

从10月22日启程赴喀山出席金砖峰会至11月23日结束拉美之行返回北京,出席三场重要国际会议,在“主场”和“客场”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20多位外国领导人会面。而这只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无数个“夙兴夜寐”中的一个片段。

“走,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强劲的世界风尚。在喀山之行和拉美之行两次出访之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接待了5位外国领导人的来访。芬兰总统斯图布这样阐述在当下访问中国的意义:世界风云变幻,有冲突有竞争,我们想要弄清楚该怎样合作,而中国角色至关重要。

此次中国之行让他更加确信,中国是一个“有战略、有耐心、有智慧”的大国:“有句古话说,百年沧桑也不过只是历史一页,中国具有等待变化的历史积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绵5000多年的文明”,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中多次讲起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理解了中华文明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就理解了何谓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理解了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抉择、中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浸润着浓浓的文明底色。

是追溯友好情谊的文明根基:“古老文明的深厚积淀,赋予中秘两国智慧和胸怀,让我们能够看清历史前进方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互学互鉴,成为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是探寻应对时代挑战的文明智慧:从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的秘鲁纳斯卡地画讲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中国古诗,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登高望远,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

回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年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一一作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从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到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三大全球倡议,从真实亲诚理念到正确义利观……与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会见的前一天,“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展览在法国巴黎启幕。这是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达成的文化成果。

展览序言中,习近平主席写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盛世新天,新时代中国。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23日电(记者 郝薇薇)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1, NUM=1, GUID=186073022206397644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1/25/002/1860730222063976448.html, DOCPUBTIME=2024-11-25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上接1版) 中拉关系,以大时间观感悟大国外交的生动样本。 6次踏上拉美大地,到访拉美11国,新时代元首外交创造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该地区的访问新纪录。 犹记2014年7月,那一“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收到中国倡议,拉美10国元首、1位政府首脑、5位特别代表赶赴巴西利亚。中拉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拉开了中拉整体合作的大幕,也实现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太平洋不再是屏障,而是纽带和桥梁。两片倚岸相望的大陆,从未如此走近。 2013年以来,52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及70余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拉关系之变,在百年时间之维上,折射的是中华民族从背海而衰到向海而兴的蜕变,是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日益走近中央的位移。 利马以西14公里的卡亚俄港,1849年首批华工从这里登陆秘鲁。那时新独立的秘鲁开始国家建设,急需廉价劳力,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中国。170多年后,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湾,中国建设者携手秘鲁同行用短短3年时间建起了南美首座智慧港。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满怀着期待:钱凯港将开启秘鲁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将为拉美伙伴打开通往亚太这一世界最有活力地区的新通道。 从积贫积弱到充满活力,拉美的“中国印象”天翻地覆。从渡海而来的“契约华工”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市场”,拉美对中国的倚重也在发生着世纪变迁。 这样的场景百年前怎可想象:那是中国巨轮“从钱凯到上海”的启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市场的热销,是秘鲁少年用二胡拉起的《我爱你,中国》,是巴西艺术家用中文唱响的《我的祖国》…… 还有一个场景格外意蕴深长。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举行的双边会见上,智利总统博里奇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来到会场,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扉页签名留念。 吸引拉美的,不仅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有中国的“软力量”。这片经历过“丰饶的苦难”的土地,正将中国视为发展的榜样。 今年6月,上任后首次访华,五日四地,博鲁阿尔特总统在行走中感知着日新月异的中国。她感慨道:“谋求国家发展是每一位领导人、每一位总统、每一个国家的主要任务。比起伟大的中国,还有哪个国家能是更好的榜样?” 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到访中国。在他眼中,中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国家”。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上,卢拉总统动情地说:“习近平主席和我是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我们均深知民间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摆脱贫困。巴方高度钦佩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使1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15世纪末,欧洲航海家“发现”拉美,开启西方主导的“世界历史”。500多年后,中国牵手拉美,向着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阔步前进。 翻看习近平主席近来的外交日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图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地位愈发清晰。 从10月22日启程赴喀山出席金砖峰会至11月23日结束拉美之行返回北京,出席三场重要国际会议,在“主场”和“客场”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20多位外国领导人会面。而这只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无数个“夙兴夜寐”中的一个片段。 “走,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强劲的世界风尚。在喀山之行和拉美之行两次出访之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接待了5位外国领导人的来访。芬兰总统斯图布这样阐述在当下访问中国的意义:世界风云变幻,有冲突有竞争,我们想要弄清楚该怎样合作,而中国角色至关重要。 此次中国之行让他更加确信,中国是一个“有战略、有耐心、有智慧”的大国:“有句古话说,百年沧桑也不过只是历史一页,中国具有等待变化的历史积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绵5000多年的文明”,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中多次讲起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理解了中华文明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就理解了何谓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理解了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抉择、中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浸润着浓浓的文明底色。 是追溯友好情谊的文明根基:“古老文明的深厚积淀,赋予中秘两国智慧和胸怀,让我们能够看清历史前进方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互学互鉴,成为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是探寻应对时代挑战的文明智慧:从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的秘鲁纳斯卡地画讲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中国古诗,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登高望远,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 回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年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一一作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从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到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三大全球倡议,从真实亲诚理念到正确义利观……与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会见的前一天,“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展览在法国巴黎启幕。这是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达成的文化成果。 展览序言中,习近平主席写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盛世新天,新时代中国。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23日电(记者 郝薇薇),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2438, NODEID=null, DOCTITLE=(上接1版),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上接1版)

中拉关系,以大时间观感悟大国外交的生动样本。

6次踏上拉美大地,到访拉美11国,新时代元首外交创造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该地区的访问新纪录。

犹记2014年7月,那一“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收到中国倡议,拉美10国元首、1位政府首脑、5位特别代表赶赴巴西利亚。中拉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拉开了中拉整体合作的大幕,也实现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太平洋不再是屏障,而是纽带和桥梁。两片倚岸相望的大陆,从未如此走近。

2013年以来,52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及70余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拉关系之变,在百年时间之维上,折射的是中华民族从背海而衰到向海而兴的蜕变,是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日益走近中央的位移。

利马以西14公里的卡亚俄港,1849年首批华工从这里登陆秘鲁。那时新独立的秘鲁开始国家建设,急需廉价劳力,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中国。170多年后,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湾,中国建设者携手秘鲁同行用短短3年时间建起了南美首座智慧港。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满怀着期待:钱凯港将开启秘鲁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将为拉美伙伴打开通往亚太这一世界最有活力地区的新通道。

从积贫积弱到充满活力,拉美的“中国印象”天翻地覆。从渡海而来的“契约华工”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市场”,拉美对中国的倚重也在发生着世纪变迁。

这样的场景百年前怎可想象:那是中国巨轮“从钱凯到上海”的启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市场的热销,是秘鲁少年用二胡拉起的《我爱你,中国》,是巴西艺术家用中文唱响的《我的祖国》……

还有一个场景格外意蕴深长。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举行的双边会见上,智利总统博里奇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来到会场,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扉页签名留念。

吸引拉美的,不仅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有中国的“软力量”。这片经历过“丰饶的苦难”的土地,正将中国视为发展的榜样。

今年6月,上任后首次访华,五日四地,博鲁阿尔特总统在行走中感知着日新月异的中国。她感慨道:“谋求国家发展是每一位领导人、每一位总统、每一个国家的主要任务。比起伟大的中国,还有哪个国家能是更好的榜样?”

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到访中国。在他眼中,中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国家”。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上,卢拉总统动情地说:“习近平主席和我是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我们均深知民间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摆脱贫困。巴方高度钦佩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使1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15世纪末,欧洲航海家“发现”拉美,开启西方主导的“世界历史”。500多年后,中国牵手拉美,向着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阔步前进。

翻看习近平主席近来的外交日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图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地位愈发清晰。

从10月22日启程赴喀山出席金砖峰会至11月23日结束拉美之行返回北京,出席三场重要国际会议,在“主场”和“客场”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20多位外国领导人会面。而这只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无数个“夙兴夜寐”中的一个片段。

“走,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强劲的世界风尚。在喀山之行和拉美之行两次出访之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接待了5位外国领导人的来访。芬兰总统斯图布这样阐述在当下访问中国的意义:世界风云变幻,有冲突有竞争,我们想要弄清楚该怎样合作,而中国角色至关重要。

此次中国之行让他更加确信,中国是一个“有战略、有耐心、有智慧”的大国:“有句古话说,百年沧桑也不过只是历史一页,中国具有等待变化的历史积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绵5000多年的文明”,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中多次讲起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理解了中华文明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就理解了何谓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理解了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抉择、中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浸润着浓浓的文明底色。

是追溯友好情谊的文明根基:“古老文明的深厚积淀,赋予中秘两国智慧和胸怀,让我们能够看清历史前进方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互学互鉴,成为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是探寻应对时代挑战的文明智慧:从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的秘鲁纳斯卡地画讲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中国古诗,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登高望远,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

回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年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一一作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从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到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三大全球倡议,从真实亲诚理念到正确义利观……与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会见的前一天,“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展览在法国巴黎启幕。这是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达成的文化成果。

展览序言中,习近平主席写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盛世新天,新时代中国。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23日电(记者 郝薇薇)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60730222063976448, IR_CONTENT= (上接1版) 中拉关系,以大时间观感悟大国外交的生动样本。 6次踏上拉美大地,到访拉美11国,新时代元首外交创造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该地区的访问新纪录。 犹记2014年7月,那一“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收到中国倡议,拉美10国元首、1位政府首脑、5位特别代表赶赴巴西利亚。中拉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拉开了中拉整体合作的大幕,也实现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太平洋不再是屏障,而是纽带和桥梁。两片倚岸相望的大陆,从未如此走近。 2013年以来,52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及70余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拉关系之变,在百年时间之维上,折射的是中华民族从背海而衰到向海而兴的蜕变,是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日益走近中央的位移。 利马以西14公里的卡亚俄港,1849年首批华工从这里登陆秘鲁。那时新独立的秘鲁开始国家建设,急需廉价劳力,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中国。170多年后,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湾,中国建设者携手秘鲁同行用短短3年时间建起了南美首座智慧港。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满怀着期待:钱凯港将开启秘鲁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将为拉美伙伴打开通往亚太这一世界最有活力地区的新通道。 从积贫积弱到充满活力,拉美的“中国印象”天翻地覆。从渡海而来的“契约华工”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市场”,拉美对中国的倚重也在发生着世纪变迁。 这样的场景百年前怎可想象:那是中国巨轮“从钱凯到上海”的启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市场的热销,是秘鲁少年用二胡拉起的《我爱你,中国》,是巴西艺术家用中文唱响的《我的祖国》…… 还有一个场景格外意蕴深长。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举行的双边会见上,智利总统博里奇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来到会场,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扉页签名留念。 吸引拉美的,不仅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有中国的“软力量”。这片经历过“丰饶的苦难”的土地,正将中国视为发展的榜样。 今年6月,上任后首次访华,五日四地,博鲁阿尔特总统在行走中感知着日新月异的中国。她感慨道:“谋求国家发展是每一位领导人、每一位总统、每一个国家的主要任务。比起伟大的中国,还有哪个国家能是更好的榜样?” 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到访中国。在他眼中,中国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国家”。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上,卢拉总统动情地说:“习近平主席和我是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我们均深知民间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摆脱贫困。巴方高度钦佩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使1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15世纪末,欧洲航海家“发现”拉美,开启西方主导的“世界历史”。500多年后,中国牵手拉美,向着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阔步前进。 翻看习近平主席近来的外交日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图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地位愈发清晰。 从10月22日启程赴喀山出席金砖峰会至11月23日结束拉美之行返回北京,出席三场重要国际会议,在“主场”和“客场”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20多位外国领导人会面。而这只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无数个“夙兴夜寐”中的一个片段。 “走,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强劲的世界风尚。在喀山之行和拉美之行两次出访之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接待了5位外国领导人的来访。芬兰总统斯图布这样阐述在当下访问中国的意义:世界风云变幻,有冲突有竞争,我们想要弄清楚该怎样合作,而中国角色至关重要。 此次中国之行让他更加确信,中国是一个“有战略、有耐心、有智慧”的大国:“有句古话说,百年沧桑也不过只是历史一页,中国具有等待变化的历史积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绵5000多年的文明”,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中多次讲起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理解了中华文明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就理解了何谓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理解了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抉择、中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浸润着浓浓的文明底色。 是追溯友好情谊的文明根基:“古老文明的深厚积淀,赋予中秘两国智慧和胸怀,让我们能够看清历史前进方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互学互鉴,成为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是探寻应对时代挑战的文明智慧:从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的秘鲁纳斯卡地画讲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中国古诗,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登高望远,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 回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年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一一作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从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到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三大全球倡议,从真实亲诚理念到正确义利观……与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 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会见的前一天,“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展览在法国巴黎启幕。这是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达成的文化成果。 展览序言中,习近平主席写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盛世新天,新时代中国。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23日电(记者 郝薇薇),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125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7F/wKhurGdDZvaAZcPkAA4BHmoflPM247.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11/25, DAY=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