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现场见闻
大学生们参观蒙顶山茶史博物馆 大赛组委会供图
蒙顶山下,蒙蒙细雨、悠悠茶香,共同见证一场属于年轻茶人的盛会。
11月23日,“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在名山区跃华茶庄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30所高校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以青春之力,诠释“国潮”斗茶新魅力。
当传统遇上现代,带来的不仅是青春的共鸣、思维的碰撞,更是做好“让年轻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这篇大文章的一次有益探索。
从“茶”到“人”
既是创新也是传承
斗茶,是中国古代评定茶叶质量优劣的独特方式,起于唐,盛于宋,又称“斗茗”或“茗战”。这项富有竞技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不仅是茶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斗”了些什么?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大赛主要比拼4个项目,即茶文化知识、茶叶辨识、茶文创产品、茶文学作品。
这和传统的斗茶赛事有些不一样。
“以往斗茶,大家把自己的好茶拿出来,互相比拼茶叶品质、香气、汤底等,‘斗’的是制茶的技艺、鉴茶的本领。”本次大赛评委、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说,这次比赛更侧重考察参赛者的茶知识储备、茶技能掌握、茶文化创新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更能吸引他们参与到这项传统活动中来。”
赛制的创新可以说是这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基于赛制的变化,这项我国传统茶事,和现代潮流巧妙链接,尤其是茶文创、茶文学作品比赛,显然更对大学生的“胃口”。
“参赛选手来自全国30所高校,其中有茶学专业的学生,也有非茶学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有海外留学生,说明这场比赛的参与范围广泛。”大赛评委组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这次比赛不仅参赛院校多,而且参赛者以非茶学专业学生居多,这一点非常好,很欣喜地看到中国茶正在被更多的大学生所喜爱。
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充满活力,是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的生力军。唤起青年人对茶的关注,正是名山区举办此次大赛的目的之一,也是该区推动传统斗茶赛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
“茶产业的年轻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但现在喜欢茶、爱喝茶的年轻人并不多。”名山区政协主席倪林说,大学生是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一类青年群体,希望通过此次斗茶大赛,带动一批大学生知茶、识茶、懂茶、爱茶,促进蒙顶山茶以及中国茶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进一步得到传播和弘扬,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茶产业、传承茶文化。
“这两款茶除了分量的区别外,还有哪些不同?价格是多少?”比赛间隙,四川大学代表队队员钱叶凡和杨柳来到赛场外的雅茶展位,计划选购一些雅茶带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二人是首次参加茶叶类赛事,也是第一次来到雅安。通过比赛,她们对“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场品尝后有了购买的打算。这场斗茶比赛,已在她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茶叶的种子。
以茶为媒
既是比拼更是会友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千百年来,茶,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希望回国后,能教我们那里的小朋友有关中国茶的知识,带领他们了解中国茶文化,让他们也爱上中国茶。”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队员、哥斯达黎加籍留学生何诗怡说,她在家乡喝到的茶以果茶、红茶为主,味道都是甜甜的,蒙顶山茶初尝起来有点苦,回味却是甘甜的,非常特别。
不仅是茶,初次来雅的何诗怡还爱上了雅安的气候。“这里空气湿润、云雾缭绕,感觉像仙境一样,和我的国家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这里。”何诗怡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斗茶在我国逐渐演变成一种兼具艺术欣赏和文化交流的社会活动,成为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有效途径。
赛场内,来自30所高校的参赛队员沉着应答、冷静分析、认真辨识,在四溢的茶香中感受蒙顶山茶的独特韵味。赛场外,观摩比赛、交流茶文化、品味雅茶、研学蒙顶山……参赛大学生们用心感受着世界茶源、中国茶都的魅力。
“关于蒙顶山茶的知识,以前都是从课本中获得的。参加这次斗茶大赛,我对蒙顶甘露、蒙顶黄芽等茶叶的品质特征有了直观了解和感受。”浙江大学代表队队员黄萌新说,她会把蒙顶山的好茶带回浙江,也会积极地宣传推广蒙顶山茶及其茶历史、茶文化。
华南农业大学代表队队员倪德众是茶学专业“科班生”,也是土生土长的名山人。这次代表学校回家乡参加斗茶大赛,他有些激动,也颇感自豪。
“蒙顶山茶的历史、底蕴、品质在业内评价极高,但在沿海地区却不容易喝到,了解的人也很少。这次比赛打开了一个全国大学生了解蒙顶山茶的窗口,搭建了以茶会友、学习互进的平台。”倪德众说,这次斗茶大赛的评委都是业内非常有名的专家、“大咖”,他们“领路”更能激发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国茶文化的热情。
以茶为媒,交融互鉴。茶,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场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从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出发,搭建起中外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桥梁,也为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滋养当代,也必将绽放于未来。 本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罗雨楸
比赛现场 大赛组委会供图
参赛选手及嘉宾了解雅安茶延伸产品 曾琳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