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青
荥河、经河在县城北部交汇后,荥经河的名字就出现了。大河聚拢,意味着水势凶猛,波澜壮阔,而河流周围的地名,也顺带有了更大的气象。在荥经河右岸,山河村的名字就长久地照耀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多年前,山河村凭借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占据在茶马古道进出荥经的交通线上。这里虽是一隅之地,但因靠山临水、交通便利,也曾繁华一时。如今,散落在山河村的羊耳岩石刻、平政桥等古迹,还在静静诉说着那段灿烂历史。
我想说,山河村的魅力不仅在山中,也在不远处的大河上。
《荥经县志》记载,七纵渡在“县东十五里,孟山下,一名孟渡”。其实,这里说的七纵渡,在荥经当地还有个更有名的称谓,那就是“孟渡渔歌”。作为荥经古代八景之一,孟渡渔歌与相岭积雪、瓦屋圣灯、高桥明月等景致一起,构成了荥经人恒久的文化记忆。
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来到荥经一带,还在荥经河两岸与孟获率领的兵马有过激烈交锋,七纵渡也由此得名。时光流转,刀剑早已归鞘,太平年月里,人们不希望这里成为秣马厉兵之地,大家只愿在这片宽阔水域上打鱼放歌,快活度日,“孟渡渔歌”的美名因之流传愈广。
七纵渡已荒废多年,原本建在河岸两旁的小码头也被洪水和雨雪侵蚀得了无痕迹。冬日里,柔和的暖阳跃动在河面上,我站在河岸旁,看着白浪翻滚,想起昔年渔舟唱晚的景致,也想到穿梭于此的背夫和马帮。
在山河村,86岁的刘福宣算是高寿,他在此住了一辈子。小时候,刘福宣只要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就知道是马帮来了。赶马人或老或少,他们结实有力,嗓音洪亮,那些瘦弱的马匹则喘着粗气,浑身沾满泥土,排成一条长长的曲线。人和马从北而来,穿过高桥关后来到山河村,又经七纵渡朝大相岭、飞越岭奔去。当然,也有不少游子从荥经出发,沿着荥经河来到山河村,他们来不及停歇片刻,随即向北去往雅安、成都、上海、北京,风风火火闯世界去了。
我太喜欢这个名字了!竟有这么一个小村子,明目张胆地管自己叫山河村,这种大胆与率性,真让我对这片土地刮目相看。山河村,是大河岸上的一个小点,也曾是进出荥经的必经之地,它静静地守候在历史深处,见证着大河波涛,也亲历着一代代游子的梦想和征尘。
我想,人不能永远被封闭在一个角落里,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我们总会在某个地方开出一个小口,让大家明目张胆地去探寻更辽阔的世界。庆幸的是,山河村就紧挨着这个小口,它身旁是艰险悲壮的茶马道,是裹沙卷浪的荥经河。人们不管走水路还是陆路,山河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点,它静静地在时间之河里闪耀,不疾不徐地活在人们的口耳之中。
有山有河,是为山河。在山河村,人们离不开这片大山,因为大山是薪柴、粮食的来源,也是大家的灵魂栖居之所。人们更无法离开这条大河,若是长久听不到河流的声音,闻不到那些弥漫在空中的鱼腥味,那些冗长而平淡的日子,真不知该如何度过。
离开河岸,我攀上山河村的古道,眼前的荥经河骤然平缓下来,似有困倦之意。此刻,夕阳将落未落,晚霞洒在水面上,像给大河盖上一床金色薄被。当然,大河不会真的入睡,也不会停止流动的步伐,它会继续奔涌下去,穿过山野、城郭,永远流淌在我们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