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花载亲人上高山》
□ 王斌
李贵平是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人,1961年10月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巫溪县塘坊中学、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华西都市报社等单位工作。
从事媒体工作22年间,李贵平长期关注茶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茶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记录川西文化,著有《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等4部专著。2020年8月13日,李贵平在青海进行田野考察途中,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9岁。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本书是李贵平生前的众多好友为纪念他,自发组织和编辑而成。全书分为“青海长云暗雪山”“风吹小雨别巫山”“仗笔为剑攀文山”“长歌短曲恸远山”“穿越丝路横断山”“花载亲人上高山”6个部分。讲述的多是好友们与李贵平交往的日常点滴。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篇短文的作者是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在文中,作者只列举了几件和李贵平交往的小事,可纸短情长,作者和李贵平那份真挚的友情是道不尽的。六七年前,李贵平和作者一起参加某个文学聚会,谈话投机,一见如故,从此就开始了往来。作者提名李贵平出任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贵平把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一心一意研究历史中的古迹,靠自己的写作实力成为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李贵平与作者担任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时,曾同住在一个山顶宾馆。作者在文中写道:三天畅谈了很多时情,谈到前年他力邀我去辽宁省参加笔会,我们沿途的所见所闻;谈到他多次陪同陈保亚教授重走茶马古道的新发现,他双眼放光,露出了川东人的万丈豪情……作者由此感叹:在四川新闻系统里,我与贵平交往之所以多,不是因为新闻,而是缘于文学和人性。在这篇不长的短文中,作者虽然只写了几件平平淡淡的小事,可在文字间无声流淌着挥之不去的哀伤和无法斩断的友情。
《贵平走得太突然了》是作家朱晓剑所写的一篇回忆短文,讲述的也是和李贵平的日常交往。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和贵哥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2019年5月,贵哥出版了散文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我也参加在成华区文化馆的分享会。会后,我还请教他写古道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我正准备写一些金牛道,他给以中肯的建议。再后来,在成华区《沙河风》杂志组织的作者交流会上见过面。
在作者的眼中,李贵平不仅是个谈得来的人,更是个好编辑。在讲述他如何做编辑时,作者说,贵哥为人朴实且诚恳,有作者投稿,他都耐心解答,也有文友投稿,找到他,他将文稿转给相应的编辑,得以发表。由此可见李贵平的做事风格。
《晚霞报》副刊编辑何一东在《一别即永远》这篇短文里回忆李贵平如何为人作文。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李贵平。“贵哥常说自己不是‘体制’内的人,必须自己努力!所以,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许多名著都烂熟于心,可以大段背诵。同时不断‘深耕细作’,给自己充电。他常在朋友聚会时,提醒大家不要‘小打小闹’,只顾 ‘一亩三分地’,而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掌握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不要原地踏步。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李贵平写作很严谨。作者说,我们一群文友去某古镇或某地采风,不少人嘻嘻哈哈,浮光掠影,随便写一篇游记就了事。但每次和贵平出去,他都挂着相机,很认真地去看、去问、去记录和拍照,他回来写的文章质量就好。
文字无声,可那份友谊和对李贵平的思念却是含蓄而深沉的。在好友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让人生敬的李贵平。更见证了他和好友们的友谊,这友谊如同一坛老酒,浓烈而芬芳。友谊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