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友谊天长地久

——读《花载亲人上高山》

□ 王斌

要怀念一位猝然离世的好友,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用文字来讲述友情及离去好友的生前种种,更有诉说性,时间和空间也更有张力。《花载亲人上高山》即为一例。

李贵平是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人,1961年10月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巫溪县塘坊中学、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华西都市报社等单位工作。

从事媒体工作22年间,李贵平长期关注茶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茶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记录川西文化,著有《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等4部专著。2020年8月13日,李贵平在青海进行田野考察途中,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9岁。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本书是李贵平生前的众多好友为纪念他,自发组织和编辑而成。全书分为“青海长云暗雪山”“风吹小雨别巫山”“仗笔为剑攀文山”“长歌短曲恸远山”“穿越丝路横断山”“花载亲人上高山”6个部分。讲述的多是好友们与李贵平交往的日常点滴。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篇短文的作者是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在文中,作者只列举了几件和李贵平交往的小事,可纸短情长,作者和李贵平那份真挚的友情是道不尽的。六七年前,李贵平和作者一起参加某个文学聚会,谈话投机,一见如故,从此就开始了往来。作者提名李贵平出任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贵平把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一心一意研究历史中的古迹,靠自己的写作实力成为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李贵平与作者担任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时,曾同住在一个山顶宾馆。作者在文中写道:三天畅谈了很多时情,谈到前年他力邀我去辽宁省参加笔会,我们沿途的所见所闻;谈到他多次陪同陈保亚教授重走茶马古道的新发现,他双眼放光,露出了川东人的万丈豪情……作者由此感叹:在四川新闻系统里,我与贵平交往之所以多,不是因为新闻,而是缘于文学和人性。在这篇不长的短文中,作者虽然只写了几件平平淡淡的小事,可在文字间无声流淌着挥之不去的哀伤和无法斩断的友情。

《贵平走得太突然了》是作家朱晓剑所写的一篇回忆短文,讲述的也是和李贵平的日常交往。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和贵哥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2019年5月,贵哥出版了散文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我也参加在成华区文化馆的分享会。会后,我还请教他写古道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我正准备写一些金牛道,他给以中肯的建议。再后来,在成华区《沙河风》杂志组织的作者交流会上见过面。

在作者的眼中,李贵平不仅是个谈得来的人,更是个好编辑。在讲述他如何做编辑时,作者说,贵哥为人朴实且诚恳,有作者投稿,他都耐心解答,也有文友投稿,找到他,他将文稿转给相应的编辑,得以发表。由此可见李贵平的做事风格。

《晚霞报》副刊编辑何一东在《一别即永远》这篇短文里回忆李贵平如何为人作文。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李贵平。“贵哥常说自己不是‘体制’内的人,必须自己努力!所以,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许多名著都烂熟于心,可以大段背诵。同时不断‘深耕细作’,给自己充电。他常在朋友聚会时,提醒大家不要‘小打小闹’,只顾 ‘一亩三分地’,而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掌握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不要原地踏步。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李贵平写作很严谨。作者说,我们一群文友去某古镇或某地采风,不少人嘻嘻哈哈,浮光掠影,随便写一篇游记就了事。但每次和贵平出去,他都挂着相机,很认真地去看、去问、去记录和拍照,他回来写的文章质量就好。

文字无声,可那份友谊和对李贵平的思念却是含蓄而深沉的。在好友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让人生敬的李贵平。更见证了他和好友们的友谊,这友谊如同一坛老酒,浓烈而芬芳。友谊天长地久!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2, PREBM=003, NUM=3, GUID=1862904800134889475,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2/01/004/1862904800134889475.html, DOCPUBTIME=2024-12-01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要怀念一位猝然离世的好友,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用文字来讲述友情及离去好友的生前种种,更有诉说性,时间和空间也更有张力。《花载亲人上高山》即为一例。 李贵平是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人,1961年10月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巫溪县塘坊中学、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华西都市报社等单位工作。 从事媒体工作22年间,李贵平长期关注茶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茶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记录川西文化,著有《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等4部专著。2020年8月13日,李贵平在青海进行田野考察途中,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9岁。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本书是李贵平生前的众多好友为纪念他,自发组织和编辑而成。全书分为“青海长云暗雪山”“风吹小雨别巫山”“仗笔为剑攀文山”“长歌短曲恸远山”“穿越丝路横断山”“花载亲人上高山”6个部分。讲述的多是好友们与李贵平交往的日常点滴。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篇短文的作者是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在文中,作者只列举了几件和李贵平交往的小事,可纸短情长,作者和李贵平那份真挚的友情是道不尽的。六七年前,李贵平和作者一起参加某个文学聚会,谈话投机,一见如故,从此就开始了往来。作者提名李贵平出任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贵平把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一心一意研究历史中的古迹,靠自己的写作实力成为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李贵平与作者担任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时,曾同住在一个山顶宾馆。作者在文中写道:三天畅谈了很多时情,谈到前年他力邀我去辽宁省参加笔会,我们沿途的所见所闻;谈到他多次陪同陈保亚教授重走茶马古道的新发现,他双眼放光,露出了川东人的万丈豪情……作者由此感叹:在四川新闻系统里,我与贵平交往之所以多,不是因为新闻,而是缘于文学和人性。在这篇不长的短文中,作者虽然只写了几件平平淡淡的小事,可在文字间无声流淌着挥之不去的哀伤和无法斩断的友情。 《贵平走得太突然了》是作家朱晓剑所写的一篇回忆短文,讲述的也是和李贵平的日常交往。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和贵哥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2019年5月,贵哥出版了散文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我也参加在成华区文化馆的分享会。会后,我还请教他写古道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我正准备写一些金牛道,他给以中肯的建议。再后来,在成华区《沙河风》杂志组织的作者交流会上见过面。 在作者的眼中,李贵平不仅是个谈得来的人,更是个好编辑。在讲述他如何做编辑时,作者说,贵哥为人朴实且诚恳,有作者投稿,他都耐心解答,也有文友投稿,找到他,他将文稿转给相应的编辑,得以发表。由此可见李贵平的做事风格。 《晚霞报》副刊编辑何一东在《一别即永远》这篇短文里回忆李贵平如何为人作文。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李贵平。“贵哥常说自己不是‘体制’内的人,必须自己努力!所以,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许多名著都烂熟于心,可以大段背诵。同时不断‘深耕细作’,给自己充电。他常在朋友聚会时,提醒大家不要‘小打小闹’,只顾 ‘一亩三分地’,而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掌握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不要原地踏步。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李贵平写作很严谨。作者说,我们一群文友去某古镇或某地采风,不少人嘻嘻哈哈,浮光掠影,随便写一篇游记就了事。但每次和贵平出去,他都挂着相机,很认真地去看、去问、去记录和拍照,他回来写的文章质量就好。 文字无声,可那份友谊和对李贵平的思念却是含蓄而深沉的。在好友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让人生敬的李贵平。更见证了他和好友们的友谊,这友谊如同一坛老酒,浓烈而芬芳。友谊天长地久!,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1549, NODEID=null, DOCTITLE=友谊天长地久,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要怀念一位猝然离世的好友,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用文字来讲述友情及离去好友的生前种种,更有诉说性,时间和空间也更有张力。《花载亲人上高山》即为一例。

李贵平是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人,1961年10月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巫溪县塘坊中学、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华西都市报社等单位工作。

从事媒体工作22年间,李贵平长期关注茶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茶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记录川西文化,著有《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等4部专著。2020年8月13日,李贵平在青海进行田野考察途中,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9岁。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本书是李贵平生前的众多好友为纪念他,自发组织和编辑而成。全书分为“青海长云暗雪山”“风吹小雨别巫山”“仗笔为剑攀文山”“长歌短曲恸远山”“穿越丝路横断山”“花载亲人上高山”6个部分。讲述的多是好友们与李贵平交往的日常点滴。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篇短文的作者是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在文中,作者只列举了几件和李贵平交往的小事,可纸短情长,作者和李贵平那份真挚的友情是道不尽的。六七年前,李贵平和作者一起参加某个文学聚会,谈话投机,一见如故,从此就开始了往来。作者提名李贵平出任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贵平把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一心一意研究历史中的古迹,靠自己的写作实力成为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李贵平与作者担任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时,曾同住在一个山顶宾馆。作者在文中写道:三天畅谈了很多时情,谈到前年他力邀我去辽宁省参加笔会,我们沿途的所见所闻;谈到他多次陪同陈保亚教授重走茶马古道的新发现,他双眼放光,露出了川东人的万丈豪情……作者由此感叹:在四川新闻系统里,我与贵平交往之所以多,不是因为新闻,而是缘于文学和人性。在这篇不长的短文中,作者虽然只写了几件平平淡淡的小事,可在文字间无声流淌着挥之不去的哀伤和无法斩断的友情。

《贵平走得太突然了》是作家朱晓剑所写的一篇回忆短文,讲述的也是和李贵平的日常交往。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和贵哥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2019年5月,贵哥出版了散文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我也参加在成华区文化馆的分享会。会后,我还请教他写古道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我正准备写一些金牛道,他给以中肯的建议。再后来,在成华区《沙河风》杂志组织的作者交流会上见过面。

在作者的眼中,李贵平不仅是个谈得来的人,更是个好编辑。在讲述他如何做编辑时,作者说,贵哥为人朴实且诚恳,有作者投稿,他都耐心解答,也有文友投稿,找到他,他将文稿转给相应的编辑,得以发表。由此可见李贵平的做事风格。

《晚霞报》副刊编辑何一东在《一别即永远》这篇短文里回忆李贵平如何为人作文。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李贵平。“贵哥常说自己不是‘体制’内的人,必须自己努力!所以,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许多名著都烂熟于心,可以大段背诵。同时不断‘深耕细作’,给自己充电。他常在朋友聚会时,提醒大家不要‘小打小闹’,只顾 ‘一亩三分地’,而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掌握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不要原地踏步。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李贵平写作很严谨。作者说,我们一群文友去某古镇或某地采风,不少人嘻嘻哈哈,浮光掠影,随便写一篇游记就了事。但每次和贵平出去,他都挂着相机,很认真地去看、去问、去记录和拍照,他回来写的文章质量就好。

文字无声,可那份友谊和对李贵平的思念却是含蓄而深沉的。在好友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让人生敬的李贵平。更见证了他和好友们的友谊,这友谊如同一坛老酒,浓烈而芬芳。友谊天长地久!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62904800134889475, IR_CONTENT= 要怀念一位猝然离世的好友,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用文字来讲述友情及离去好友的生前种种,更有诉说性,时间和空间也更有张力。《花载亲人上高山》即为一例。 李贵平是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人,1961年10月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巫溪县塘坊中学、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华西都市报社等单位工作。 从事媒体工作22年间,李贵平长期关注茶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茶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记录川西文化,著有《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等4部专著。2020年8月13日,李贵平在青海进行田野考察途中,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9岁。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本书是李贵平生前的众多好友为纪念他,自发组织和编辑而成。全书分为“青海长云暗雪山”“风吹小雨别巫山”“仗笔为剑攀文山”“长歌短曲恸远山”“穿越丝路横断山”“花载亲人上高山”6个部分。讲述的多是好友们与李贵平交往的日常点滴。 《花载亲人上高山》这篇短文的作者是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在文中,作者只列举了几件和李贵平交往的小事,可纸短情长,作者和李贵平那份真挚的友情是道不尽的。六七年前,李贵平和作者一起参加某个文学聚会,谈话投机,一见如故,从此就开始了往来。作者提名李贵平出任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贵平把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一心一意研究历史中的古迹,靠自己的写作实力成为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李贵平与作者担任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时,曾同住在一个山顶宾馆。作者在文中写道:三天畅谈了很多时情,谈到前年他力邀我去辽宁省参加笔会,我们沿途的所见所闻;谈到他多次陪同陈保亚教授重走茶马古道的新发现,他双眼放光,露出了川东人的万丈豪情……作者由此感叹:在四川新闻系统里,我与贵平交往之所以多,不是因为新闻,而是缘于文学和人性。在这篇不长的短文中,作者虽然只写了几件平平淡淡的小事,可在文字间无声流淌着挥之不去的哀伤和无法斩断的友情。 《贵平走得太突然了》是作家朱晓剑所写的一篇回忆短文,讲述的也是和李贵平的日常交往。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和贵哥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2019年5月,贵哥出版了散文集《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我也参加在成华区文化馆的分享会。会后,我还请教他写古道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我正准备写一些金牛道,他给以中肯的建议。再后来,在成华区《沙河风》杂志组织的作者交流会上见过面。 在作者的眼中,李贵平不仅是个谈得来的人,更是个好编辑。在讲述他如何做编辑时,作者说,贵哥为人朴实且诚恳,有作者投稿,他都耐心解答,也有文友投稿,找到他,他将文稿转给相应的编辑,得以发表。由此可见李贵平的做事风格。 《晚霞报》副刊编辑何一东在《一别即永远》这篇短文里回忆李贵平如何为人作文。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李贵平。“贵哥常说自己不是‘体制’内的人,必须自己努力!所以,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许多名著都烂熟于心,可以大段背诵。同时不断‘深耕细作’,给自己充电。他常在朋友聚会时,提醒大家不要‘小打小闹’,只顾 ‘一亩三分地’,而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掌握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不要原地踏步。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李贵平写作很严谨。作者说,我们一群文友去某古镇或某地采风,不少人嘻嘻哈哈,浮光掠影,随便写一篇游记就了事。但每次和贵平出去,他都挂着相机,很认真地去看、去问、去记录和拍照,他回来写的文章质量就好。 文字无声,可那份友谊和对李贵平的思念却是含蓄而深沉的。在好友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让人生敬的李贵平。更见证了他和好友们的友谊,这友谊如同一坛老酒,浓烈而芬芳。友谊天长地久!,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201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1/81/wKhurGdLUBKAE11pAAi0k9Z_f40601.png, ZB_AREA_LIST=, FB=

——读《花载亲人上高山》

□ 王斌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4, PAPERDATE=2024/12/01, DA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