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深挖资源擦亮芦山文旅特色名片。抢抓2024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雅举办机遇,深入挖掘芦山历史文化遗产,聚焦南游飞仙,再现茶马古道千年风韵、最美国道318骑行追风;北探大川,开启自然探秘、源见熊猫之旅;推出文庙街区、乐氏家风展陈馆、老君溪、318街区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芦山木雕获评第二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荣誉。
记者: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是芦山县持续发力、乘势而上的奋进之年,芦山县如何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杨俊:四季度,我们将锚定全年目标全力冲刺,以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松的状态,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码,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全力以赴保存量。加大现有企业服务保障力度,拿出真招实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引导企业全面释放产能,确保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制造业产值增长15%以上。“一企一策”量身制定企业培育方案,落实专人靠前服务、精准指导,全力推动企业升规入统,力争年内再推送森隆、福瑞等5家工业企业入规,云栖酒店、缺巴牙等5家服务业企业入库。
二是靶向发力找增量。紧盯中省预算内投资、一般债券、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投向,加大项目包装、储备、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启动抽水蓄能电站附属工程建设,年内再入库总投资5.5亿元的29个项目。同时,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政策与信息相叠加、时与势相统一,精心组织四季度招商引资活动,专班跟进27个重点在谈项目,力争年内再签约一批招商项目,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为跨越发展培育有效动能。
三是千方百计提质量。抢抓冬季旅游旺季有利契机,以提升文旅“可玩性”为导向,持续攻坚文旅运营、丰富文旅业态、打响文旅品牌,加快推进杨开村水上世界、禾茂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芦山特色和季节特点的文旅消费活动,推动文旅产业由单一的观光游向集休闲、康养、研学、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沉浸式游转变,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芦山、体验芦山。
记者: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芦山县将如何深挖自身发展优势和潜力?
杨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对加快推进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支持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合作共建川藏中药材产业协作基地”。我们将坚决扛牢市委赋予的使命任务,从种植、加工、贸易、医养、药旅全链条发力,集中力量建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川藏中药材产业协作基地破题起步、成势见效。
一是坚持抱团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的形式,积极组织芦山食品药品加工企业与周边县(区)中药材种植户达成合作,支持中药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主体到园区创办、合办企业,实现县与县、企业与农户抱团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同时,与川藏铁路沿线城市积极探索“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原材料基地+制造基地”等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建。
二是壮大产业链条。以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为加工中心,以生态经济圈为种植基地,串联中药材生产供应链和精深加工链,加快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中成药品加工基地、迅康三期等总投资约8亿元的中药材加工、贸易项目开工建设,尽快把园区规模做起来、品牌树起来,带动“雅药”品牌价值链整体提升,真正把中药材“产业链”变成农民增收的“致富链”。
三是放大区位优势。依托芦山毗邻成都、连接康藏的区位优势,抢抓川藏铁路、邛芦荥高速、成雅高速扩容芦山支线等建设机遇,争取进出涉藏地区中药材在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统筹、集散、储备、中转,探索“川藏中药材+芦山集散+全国市场”的发展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建优中药材购销平台,打造从原材料到特色产品全覆盖的销售体系。
四是医养药旅融合。抢抓全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机遇,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把国医元素融入文旅发展,引进打造一批集休养、医护、康复、安宁护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示范性的医养机构,创新开发一批中医药特色餐饮、木桶药浴等消费业态,加快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记者: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芦山县将采取哪些实际举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芦山篇章?
杨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原则、改革举措、工作要求,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矛盾困难,不断开创芦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抓好国资国企、营商环境和要素市场化等改革攻坚,持续发展壮大绿色纺织、锂电新材料、食品药品加工“2+1”现代制造业体系,积极探索绿氢产业、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和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以创新体制改革为支撑。大力实施先进材料、绿色纺织、医药食品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引育体系,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推进各类科研成果、科技项目就地就近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以生态领域改革为核心。抢抓全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工作机遇,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高标准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高水平推进万亩粮经复合园、千亩冷水鱼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森林“四库”,培育“生态+”经济业态。
四是以突出全面改革为重点。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建立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协同防控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带领群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五是以安全领域改革为前提。持续巩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成效,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拓展“汛九条”机制成果,健全完善智慧监测预警、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指挥调度、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队伍建设“五大体系”,坚决守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本报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