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梦回柑子坪

□ 刘乾能

2024年1月26日。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银装素裹。

新搭的活动舞台背景板上,“柑子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暨2024新春团拜会”几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长桌上,整捆的百元大钞引人注目。

“土地流转金219万元”“茶园管护绩效奖40万元”……从建档立卡时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柑子村涅槃重生的路上,总闪现着一个人的身影。

他,就是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德桂。

2018年8月,天全县农业农村局的杜德桂被任命为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严峻的现实,像一块巨石压在他身上。全村365户1171人,常年在外务工的超过600人。村党支部委员7人,平均年龄56岁。集体经济,更是全县出了名的“空壳村”。

“既然组织安排我驻村,那我就得干出个名堂来。”进村第二天,杜德桂首先在二组召开村民会议,讨论产业发展问题。

“没资源,咋发展?”

“没资金,咋启动?”

“没项目,谁投入?”

群众的发言让杜德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找准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他从8个村民小组中选出12名带头人,组织他们去汉源、蒲江等地实地考察产业发展。

“人家发展得好,全靠龙头带动,可柑子村……”参观者一个个面露难色。

杜德桂二话没说,返回老家,邀约茶企负责人王江到柑子村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王江组建了恒源农业公司,在柑子发展高端白茶。

企业与村上达成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由企业提供茶苗、栽植、管护费用。前三年,企业不支付流转费,第四年起,企业以每亩300元返租。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企业准备投资时,有村民却坚决要求前三年也要支付土地流转费。

王江一看这阵势,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得知情况后,杜德桂连夜逐户走访这些村民。

土地流转有租金、入企务工有薪金、企业盈利有利金、管护绩效有奖金,杜德桂的解释让村民们醍醐灌顶。

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杜德桂马不停蹄赶赴成都。见王江和股东们不为所动,杜德桂拍着胸脯,掷地有声,“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保障各位老总的投资不打水漂。”

王江也趁机说了自己当年在杜德桂老家投资发展的一件事。他说,当年投资发展白茶产业,刚开始就遇到麻烦,是杜德桂自掏2000元化解了矛盾。

“这人,值得信任。”一席话,说得其他股东纷纷点头。

在杜德桂的不懈努力下,从2018年9月到2020年6月,柑子村建成白茶产业基地4300余亩。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收入,成功“脱壳”。

2020年11月,6公里茶园绿道建成。

2020年10月,柑子村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建成投运。

就在这年,柑子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检查验收,一举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

当年,杜德桂被评为天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首战告捷。

然而,杜德桂深知,决胜脱贫攻坚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柑子村必须跨越的又一道坎。

带领恒源公司股东外出考察,到县级部门争取支持,与村民彻夜长谈,杜德桂苦苦寻找着新的突破点。

“产业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茶地效益还须进一步提升,利益联结机制还要进一步强化。”当村两委、企业和村民的意见统一到这“三个进一步”上时,柑子的产业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2021年4月,企业投资20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建成投运。

2021年8月,杜德桂引进神豆养猪家庭农场投资180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的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年出栏500至5000头的养猪场8个。

2022年8月,完成新发展茶园5600亩。到2024年,全村茶园基地面积突破10000亩。

看着漫山连片的茶园,怎样确保粮食生产、如何提升茶园效益?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茶地套种大豆,大豆收割后栽种一季秋冬蔬菜,茶地边坡坎界套栽漆树,生猪养殖场的粪污就近还田,实现‘茶+猪+粮+菜’立体推进、循环发展。”他的这一思路,与县农业农村局的规划不谋而合。

然而,当他组织动员村民套种玉米大豆时,阻力来了。

“栽几窝吃嫩玉米可以,现在谁还种那么大面积的地呢?”

“种了一辈子的玉米,受够了那个苦,说啥也不去点玉米种黄豆了。”

没办法,杜德桂只得多管齐下。他跑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优质鲜食玉米种,找经销商签下嫩玉米订购协议,引导恒源公司做好冷藏准备,和农户一起算亩均效益账。

万事开头难。在他的努力下,县级有关部门投入1700余万元资金,对茶园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园区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这几年,茶地套种玉米稳定在4000亩以上,栽种蔬菜不少于2000亩,粮经复合种植园区核心区亩均产值突破1.4万元。以柑子村为核心的循环产业园,成功创建为雅安市三星级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

“产业要效益、企业要发展、集体要增长、村民要致富”,杜德桂经常挂在嘴边。

为了让万亩茶园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杜德桂与恒源公司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长谈,创新推出茶园“托管”模式——根据地块情况,将万亩茶园划成10至50亩不等的生产单元,以农户最低50亩、组最低500亩为基数承包管护,根据预估产量支付报酬。超产利润,公司和农户对半分成。

一组村民王全芳,成为托管承包第一人。当年,她领到第一笔增产绩效奖5万元。

在探索生产管护新方式的同时,杜德桂率村两委班子,加大“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力度。如今在柑子村,村组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脱贫户,均可以自筹资金入股恒源公司,每年按入股资金额不低于10%进行分红。

“我依托扶持政策贷款2万元入股公司,按20%分红20年。”年过半百的脱贫户何明全眼含泪水。因为要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他不能外出务工。

“以前养鸡砍竹打零工,年收入不超过4000元。现在,除了茶地务工,仅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每年就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也为全县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借鉴。县农业农村局将3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量化到全县150户低收入群体后,在柑子村与茶企为每一户新建茶园4亩,每户每年按2万元股金分红2000元。

一边积极拓展助农增收新路子,一边全力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杜德桂在与村“两委”班子多次赴外地考察并征得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投入100万元新建1260平方米标准化育肥圈舍,将这一固定资产租赁给神豆家庭农场,每年保底收入租金8万元。将30万元集体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44万元产业发展县级奖补资金投入茶园建设,与恒源公司共建茶地200亩,投产后15年内,村集体每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将水肥一体化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租赁给生猪养殖企业和茶企,每年租金15万元。

“柑子村的这些探索,既保障了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杜德桂的一系列创举,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

如今,以高端白茶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村、企、民“三方共赢”为目标的“柑子模式”,正在引领柑子坪再赴新征程、共圆致富梦。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2, PREBM=002, NUM=2, GUID=1865441347639377923,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2/08/003/1865441347639377923.html, DOCPUBTIME=2024-12-08 01: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一 2024年1月26日。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银装素裹。 新搭的活动舞台背景板上,“柑子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暨2024新春团拜会”几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长桌上,整捆的百元大钞引人注目。 “土地流转金219万元”“茶园管护绩效奖40万元”……从建档立卡时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柑子村涅槃重生的路上,总闪现着一个人的身影。 他,就是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德桂。 二 2018年8月,天全县农业农村局的杜德桂被任命为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严峻的现实,像一块巨石压在他身上。全村365户1171人,常年在外务工的超过600人。村党支部委员7人,平均年龄56岁。集体经济,更是全县出了名的“空壳村”。 “既然组织安排我驻村,那我就得干出个名堂来。”进村第二天,杜德桂首先在二组召开村民会议,讨论产业发展问题。 “没资源,咋发展?” “没资金,咋启动?” “没项目,谁投入?” 群众的发言让杜德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找准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他从8个村民小组中选出12名带头人,组织他们去汉源、蒲江等地实地考察产业发展。 “人家发展得好,全靠龙头带动,可柑子村……”参观者一个个面露难色。 杜德桂二话没说,返回老家,邀约茶企负责人王江到柑子村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王江组建了恒源农业公司,在柑子发展高端白茶。 企业与村上达成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由企业提供茶苗、栽植、管护费用。前三年,企业不支付流转费,第四年起,企业以每亩300元返租。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企业准备投资时,有村民却坚决要求前三年也要支付土地流转费。 王江一看这阵势,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得知情况后,杜德桂连夜逐户走访这些村民。 土地流转有租金、入企务工有薪金、企业盈利有利金、管护绩效有奖金,杜德桂的解释让村民们醍醐灌顶。 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杜德桂马不停蹄赶赴成都。见王江和股东们不为所动,杜德桂拍着胸脯,掷地有声,“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保障各位老总的投资不打水漂。” 王江也趁机说了自己当年在杜德桂老家投资发展的一件事。他说,当年投资发展白茶产业,刚开始就遇到麻烦,是杜德桂自掏2000元化解了矛盾。 “这人,值得信任。”一席话,说得其他股东纷纷点头。 在杜德桂的不懈努力下,从2018年9月到2020年6月,柑子村建成白茶产业基地4300余亩。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收入,成功“脱壳”。 2020年11月,6公里茶园绿道建成。 2020年10月,柑子村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建成投运。 就在这年,柑子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检查验收,一举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 当年,杜德桂被评为天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三 首战告捷。 然而,杜德桂深知,决胜脱贫攻坚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柑子村必须跨越的又一道坎。 带领恒源公司股东外出考察,到县级部门争取支持,与村民彻夜长谈,杜德桂苦苦寻找着新的突破点。 “产业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茶地效益还须进一步提升,利益联结机制还要进一步强化。”当村两委、企业和村民的意见统一到这“三个进一步”上时,柑子的产业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2021年4月,企业投资20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建成投运。 2021年8月,杜德桂引进神豆养猪家庭农场投资180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的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年出栏500至5000头的养猪场8个。 2022年8月,完成新发展茶园5600亩。到2024年,全村茶园基地面积突破10000亩。 看着漫山连片的茶园,怎样确保粮食生产、如何提升茶园效益?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茶地套种大豆,大豆收割后栽种一季秋冬蔬菜,茶地边坡坎界套栽漆树,生猪养殖场的粪污就近还田,实现‘茶+猪+粮+菜’立体推进、循环发展。”他的这一思路,与县农业农村局的规划不谋而合。 然而,当他组织动员村民套种玉米大豆时,阻力来了。 “栽几窝吃嫩玉米可以,现在谁还种那么大面积的地呢?” “种了一辈子的玉米,受够了那个苦,说啥也不去点玉米种黄豆了。” 没办法,杜德桂只得多管齐下。他跑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优质鲜食玉米种,找经销商签下嫩玉米订购协议,引导恒源公司做好冷藏准备,和农户一起算亩均效益账。 万事开头难。在他的努力下,县级有关部门投入1700余万元资金,对茶园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园区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这几年,茶地套种玉米稳定在4000亩以上,栽种蔬菜不少于2000亩,粮经复合种植园区核心区亩均产值突破1.4万元。以柑子村为核心的循环产业园,成功创建为雅安市三星级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 四 “产业要效益、企业要发展、集体要增长、村民要致富”,杜德桂经常挂在嘴边。 为了让万亩茶园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杜德桂与恒源公司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长谈,创新推出茶园“托管”模式——根据地块情况,将万亩茶园划成10至50亩不等的生产单元,以农户最低50亩、组最低500亩为基数承包管护,根据预估产量支付报酬。超产利润,公司和农户对半分成。 一组村民王全芳,成为托管承包第一人。当年,她领到第一笔增产绩效奖5万元。 在探索生产管护新方式的同时,杜德桂率村两委班子,加大“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力度。如今在柑子村,村组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脱贫户,均可以自筹资金入股恒源公司,每年按入股资金额不低于10%进行分红。 “我依托扶持政策贷款2万元入股公司,按20%分红20年。”年过半百的脱贫户何明全眼含泪水。因为要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他不能外出务工。 “以前养鸡砍竹打零工,年收入不超过4000元。现在,除了茶地务工,仅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每年就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也为全县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借鉴。县农业农村局将3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量化到全县150户低收入群体后,在柑子村与茶企为每一户新建茶园4亩,每户每年按2万元股金分红2000元。 一边积极拓展助农增收新路子,一边全力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杜德桂在与村“两委”班子多次赴外地考察并征得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投入100万元新建1260平方米标准化育肥圈舍,将这一固定资产租赁给神豆家庭农场,每年保底收入租金8万元。将30万元集体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44万元产业发展县级奖补资金投入茶园建设,与恒源公司共建茶地200亩,投产后15年内,村集体每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将水肥一体化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租赁给生猪养殖企业和茶企,每年租金15万元。 “柑子村的这些探索,既保障了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杜德桂的一系列创举,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 如今,以高端白茶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村、企、民“三方共赢”为目标的“柑子模式”,正在引领柑子坪再赴新征程、共圆致富梦。,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3128, NODEID=null, DOCTITLE=梦回柑子坪,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2024年1月26日。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银装素裹。

新搭的活动舞台背景板上,“柑子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暨2024新春团拜会”几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长桌上,整捆的百元大钞引人注目。

“土地流转金219万元”“茶园管护绩效奖40万元”……从建档立卡时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柑子村涅槃重生的路上,总闪现着一个人的身影。

他,就是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德桂。

2018年8月,天全县农业农村局的杜德桂被任命为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严峻的现实,像一块巨石压在他身上。全村365户1171人,常年在外务工的超过600人。村党支部委员7人,平均年龄56岁。集体经济,更是全县出了名的“空壳村”。

“既然组织安排我驻村,那我就得干出个名堂来。”进村第二天,杜德桂首先在二组召开村民会议,讨论产业发展问题。

“没资源,咋发展?”

“没资金,咋启动?”

“没项目,谁投入?”

群众的发言让杜德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找准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他从8个村民小组中选出12名带头人,组织他们去汉源、蒲江等地实地考察产业发展。

“人家发展得好,全靠龙头带动,可柑子村……”参观者一个个面露难色。

杜德桂二话没说,返回老家,邀约茶企负责人王江到柑子村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王江组建了恒源农业公司,在柑子发展高端白茶。

企业与村上达成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由企业提供茶苗、栽植、管护费用。前三年,企业不支付流转费,第四年起,企业以每亩300元返租。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企业准备投资时,有村民却坚决要求前三年也要支付土地流转费。

王江一看这阵势,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得知情况后,杜德桂连夜逐户走访这些村民。

土地流转有租金、入企务工有薪金、企业盈利有利金、管护绩效有奖金,杜德桂的解释让村民们醍醐灌顶。

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杜德桂马不停蹄赶赴成都。见王江和股东们不为所动,杜德桂拍着胸脯,掷地有声,“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保障各位老总的投资不打水漂。”

王江也趁机说了自己当年在杜德桂老家投资发展的一件事。他说,当年投资发展白茶产业,刚开始就遇到麻烦,是杜德桂自掏2000元化解了矛盾。

“这人,值得信任。”一席话,说得其他股东纷纷点头。

在杜德桂的不懈努力下,从2018年9月到2020年6月,柑子村建成白茶产业基地4300余亩。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收入,成功“脱壳”。

2020年11月,6公里茶园绿道建成。

2020年10月,柑子村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建成投运。

就在这年,柑子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检查验收,一举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

当年,杜德桂被评为天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首战告捷。

然而,杜德桂深知,决胜脱贫攻坚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柑子村必须跨越的又一道坎。

带领恒源公司股东外出考察,到县级部门争取支持,与村民彻夜长谈,杜德桂苦苦寻找着新的突破点。

“产业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茶地效益还须进一步提升,利益联结机制还要进一步强化。”当村两委、企业和村民的意见统一到这“三个进一步”上时,柑子的产业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2021年4月,企业投资20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建成投运。

2021年8月,杜德桂引进神豆养猪家庭农场投资180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的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年出栏500至5000头的养猪场8个。

2022年8月,完成新发展茶园5600亩。到2024年,全村茶园基地面积突破10000亩。

看着漫山连片的茶园,怎样确保粮食生产、如何提升茶园效益?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茶地套种大豆,大豆收割后栽种一季秋冬蔬菜,茶地边坡坎界套栽漆树,生猪养殖场的粪污就近还田,实现‘茶+猪+粮+菜’立体推进、循环发展。”他的这一思路,与县农业农村局的规划不谋而合。

然而,当他组织动员村民套种玉米大豆时,阻力来了。

“栽几窝吃嫩玉米可以,现在谁还种那么大面积的地呢?”

“种了一辈子的玉米,受够了那个苦,说啥也不去点玉米种黄豆了。”

没办法,杜德桂只得多管齐下。他跑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优质鲜食玉米种,找经销商签下嫩玉米订购协议,引导恒源公司做好冷藏准备,和农户一起算亩均效益账。

万事开头难。在他的努力下,县级有关部门投入1700余万元资金,对茶园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园区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这几年,茶地套种玉米稳定在4000亩以上,栽种蔬菜不少于2000亩,粮经复合种植园区核心区亩均产值突破1.4万元。以柑子村为核心的循环产业园,成功创建为雅安市三星级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

“产业要效益、企业要发展、集体要增长、村民要致富”,杜德桂经常挂在嘴边。

为了让万亩茶园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杜德桂与恒源公司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长谈,创新推出茶园“托管”模式——根据地块情况,将万亩茶园划成10至50亩不等的生产单元,以农户最低50亩、组最低500亩为基数承包管护,根据预估产量支付报酬。超产利润,公司和农户对半分成。

一组村民王全芳,成为托管承包第一人。当年,她领到第一笔增产绩效奖5万元。

在探索生产管护新方式的同时,杜德桂率村两委班子,加大“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力度。如今在柑子村,村组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脱贫户,均可以自筹资金入股恒源公司,每年按入股资金额不低于10%进行分红。

“我依托扶持政策贷款2万元入股公司,按20%分红20年。”年过半百的脱贫户何明全眼含泪水。因为要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他不能外出务工。

“以前养鸡砍竹打零工,年收入不超过4000元。现在,除了茶地务工,仅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每年就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也为全县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借鉴。县农业农村局将3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量化到全县150户低收入群体后,在柑子村与茶企为每一户新建茶园4亩,每户每年按2万元股金分红2000元。

一边积极拓展助农增收新路子,一边全力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杜德桂在与村“两委”班子多次赴外地考察并征得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投入100万元新建1260平方米标准化育肥圈舍,将这一固定资产租赁给神豆家庭农场,每年保底收入租金8万元。将30万元集体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44万元产业发展县级奖补资金投入茶园建设,与恒源公司共建茶地200亩,投产后15年内,村集体每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将水肥一体化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租赁给生猪养殖企业和茶企,每年租金15万元。

“柑子村的这些探索,既保障了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杜德桂的一系列创举,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

如今,以高端白茶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村、企、民“三方共赢”为目标的“柑子模式”,正在引领柑子坪再赴新征程、共圆致富梦。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65441347639377923, IR_CONTENT= 一 2024年1月26日。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银装素裹。 新搭的活动舞台背景板上,“柑子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暨2024新春团拜会”几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长桌上,整捆的百元大钞引人注目。 “土地流转金219万元”“茶园管护绩效奖40万元”……从建档立卡时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柑子村涅槃重生的路上,总闪现着一个人的身影。 他,就是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德桂。 二 2018年8月,天全县农业农村局的杜德桂被任命为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严峻的现实,像一块巨石压在他身上。全村365户1171人,常年在外务工的超过600人。村党支部委员7人,平均年龄56岁。集体经济,更是全县出了名的“空壳村”。 “既然组织安排我驻村,那我就得干出个名堂来。”进村第二天,杜德桂首先在二组召开村民会议,讨论产业发展问题。 “没资源,咋发展?” “没资金,咋启动?” “没项目,谁投入?” 群众的发言让杜德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找准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他从8个村民小组中选出12名带头人,组织他们去汉源、蒲江等地实地考察产业发展。 “人家发展得好,全靠龙头带动,可柑子村……”参观者一个个面露难色。 杜德桂二话没说,返回老家,邀约茶企负责人王江到柑子村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王江组建了恒源农业公司,在柑子发展高端白茶。 企业与村上达成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由企业提供茶苗、栽植、管护费用。前三年,企业不支付流转费,第四年起,企业以每亩300元返租。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企业准备投资时,有村民却坚决要求前三年也要支付土地流转费。 王江一看这阵势,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得知情况后,杜德桂连夜逐户走访这些村民。 土地流转有租金、入企务工有薪金、企业盈利有利金、管护绩效有奖金,杜德桂的解释让村民们醍醐灌顶。 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杜德桂马不停蹄赶赴成都。见王江和股东们不为所动,杜德桂拍着胸脯,掷地有声,“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保障各位老总的投资不打水漂。” 王江也趁机说了自己当年在杜德桂老家投资发展的一件事。他说,当年投资发展白茶产业,刚开始就遇到麻烦,是杜德桂自掏2000元化解了矛盾。 “这人,值得信任。”一席话,说得其他股东纷纷点头。 在杜德桂的不懈努力下,从2018年9月到2020年6月,柑子村建成白茶产业基地4300余亩。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收入,成功“脱壳”。 2020年11月,6公里茶园绿道建成。 2020年10月,柑子村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建成投运。 就在这年,柑子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检查验收,一举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 当年,杜德桂被评为天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三 首战告捷。 然而,杜德桂深知,决胜脱贫攻坚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柑子村必须跨越的又一道坎。 带领恒源公司股东外出考察,到县级部门争取支持,与村民彻夜长谈,杜德桂苦苦寻找着新的突破点。 “产业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茶地效益还须进一步提升,利益联结机制还要进一步强化。”当村两委、企业和村民的意见统一到这“三个进一步”上时,柑子的产业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2021年4月,企业投资20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建成投运。 2021年8月,杜德桂引进神豆养猪家庭农场投资180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的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年出栏500至5000头的养猪场8个。 2022年8月,完成新发展茶园5600亩。到2024年,全村茶园基地面积突破10000亩。 看着漫山连片的茶园,怎样确保粮食生产、如何提升茶园效益?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茶地套种大豆,大豆收割后栽种一季秋冬蔬菜,茶地边坡坎界套栽漆树,生猪养殖场的粪污就近还田,实现‘茶+猪+粮+菜’立体推进、循环发展。”他的这一思路,与县农业农村局的规划不谋而合。 然而,当他组织动员村民套种玉米大豆时,阻力来了。 “栽几窝吃嫩玉米可以,现在谁还种那么大面积的地呢?” “种了一辈子的玉米,受够了那个苦,说啥也不去点玉米种黄豆了。” 没办法,杜德桂只得多管齐下。他跑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优质鲜食玉米种,找经销商签下嫩玉米订购协议,引导恒源公司做好冷藏准备,和农户一起算亩均效益账。 万事开头难。在他的努力下,县级有关部门投入1700余万元资金,对茶园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园区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这几年,茶地套种玉米稳定在4000亩以上,栽种蔬菜不少于2000亩,粮经复合种植园区核心区亩均产值突破1.4万元。以柑子村为核心的循环产业园,成功创建为雅安市三星级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 四 “产业要效益、企业要发展、集体要增长、村民要致富”,杜德桂经常挂在嘴边。 为了让万亩茶园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杜德桂与恒源公司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长谈,创新推出茶园“托管”模式——根据地块情况,将万亩茶园划成10至50亩不等的生产单元,以农户最低50亩、组最低500亩为基数承包管护,根据预估产量支付报酬。超产利润,公司和农户对半分成。 一组村民王全芳,成为托管承包第一人。当年,她领到第一笔增产绩效奖5万元。 在探索生产管护新方式的同时,杜德桂率村两委班子,加大“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力度。如今在柑子村,村组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脱贫户,均可以自筹资金入股恒源公司,每年按入股资金额不低于10%进行分红。 “我依托扶持政策贷款2万元入股公司,按20%分红20年。”年过半百的脱贫户何明全眼含泪水。因为要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他不能外出务工。 “以前养鸡砍竹打零工,年收入不超过4000元。现在,除了茶地务工,仅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每年就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也为全县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借鉴。县农业农村局将3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量化到全县150户低收入群体后,在柑子村与茶企为每一户新建茶园4亩,每户每年按2万元股金分红2000元。 一边积极拓展助农增收新路子,一边全力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杜德桂在与村“两委”班子多次赴外地考察并征得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投入100万元新建1260平方米标准化育肥圈舍,将这一固定资产租赁给神豆家庭农场,每年保底收入租金8万元。将30万元集体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44万元产业发展县级奖补资金投入茶园建设,与恒源公司共建茶地200亩,投产后15年内,村集体每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将水肥一体化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租赁给生猪养殖企业和茶企,每年租金15万元。 “柑子村的这些探索,既保障了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杜德桂的一系列创举,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 如今,以高端白茶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村、企、民“三方共赢”为目标的“柑子模式”,正在引领柑子坪再赴新征程、共圆致富梦。,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208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95/wKhurWdUipWAKoNnAAu73dswVZM573.png, ZB_AREA_LIST=, FB=

□ 刘乾能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4, PAPERDATE=2024/12/08, DAY=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