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体现青衣羌人的独特图腾

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20世纪80年代,在宝兴县陇东镇老场村发现了东汉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铜铁器、骨器、漆器等器物。其中,一件保存较好的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格外惹人注目,其外观酷似羊头,罐身上也有羊头纹饰,罐体颜色是很纯正的红褐色。

这件陶罐全名为“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在古代是用来汲水的器具,由红褐色粗砂陶土烧制而成,砂粗、厚胎,烧制火候偏低。陶罐腹径16.5厘米,高19厘米,从正面看,陶罐整体外观酷似羊头,瓶口呈马鞍状,且为束颈。罐口左右两侧伸出宽带状的双耳,耳下端与腹部连接。陶罐为圆底,球形的鼓腹,四只三棱柱形短足向外撇,颈两侧饰对称乳突,斜肩前后堆饰羊头纹,腹部有一圆形击孔。

结合宝兴县所处地理位置及相关史料记载,学界更倾向于,这件陶罐所属的陇东东汉墓葬群是当时少数民族羌人的部落公共墓地,大量出土的生活类陶器可以看出当时羌人逐渐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而羊头纹等图案或表明畜牧业之于墓主人的重要意义。

羊是羌族人崇拜的图腾。传说古羌人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被羊吃了。后来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出来。”由此羊被古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如今,在羌族人的活动区域,羊头图腾也随处可见,而且仍然有人在使用这样的双耳陶罐。

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的出土,不仅透露出古代青衣羌人的活动踪迹,说明当时宝兴甚至雅安一带曾是位于民族走廊上的民族聚居地,更代表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在东汉时期,古青衣羌人和汉民族之间长期往来,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共同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2, PREBM=001, NUM=1, GUID=1870515201316028417,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4/12/22/002/1870515201316028417.html, DOCPUBTIME=2024-12-22 01:00:07, DOCAUTHOR=李祖珂, CLEAR_CONTENT= 20世纪80年代,在宝兴县陇东镇老场村发现了东汉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铜铁器、骨器、漆器等器物。其中,一件保存较好的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格外惹人注目,其外观酷似羊头,罐身上也有羊头纹饰,罐体颜色是很纯正的红褐色。 这件陶罐全名为“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在古代是用来汲水的器具,由红褐色粗砂陶土烧制而成,砂粗、厚胎,烧制火候偏低。陶罐腹径16.5厘米,高19厘米,从正面看,陶罐整体外观酷似羊头,瓶口呈马鞍状,且为束颈。罐口左右两侧伸出宽带状的双耳,耳下端与腹部连接。陶罐为圆底,球形的鼓腹,四只三棱柱形短足向外撇,颈两侧饰对称乳突,斜肩前后堆饰羊头纹,腹部有一圆形击孔。 结合宝兴县所处地理位置及相关史料记载,学界更倾向于,这件陶罐所属的陇东东汉墓葬群是当时少数民族羌人的部落公共墓地,大量出土的生活类陶器可以看出当时羌人逐渐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而羊头纹等图案或表明畜牧业之于墓主人的重要意义。 羊是羌族人崇拜的图腾。传说古羌人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被羊吃了。后来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出来。”由此羊被古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如今,在羌族人的活动区域,羊头图腾也随处可见,而且仍然有人在使用这样的双耳陶罐。 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的出土,不仅透露出古代青衣羌人的活动踪迹,说明当时宝兴甚至雅安一带曾是位于民族走廊上的民族聚居地,更代表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在东汉时期,古青衣羌人和汉民族之间长期往来,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共同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731, NODEID=null, DOCTITLE=体现青衣羌人的独特图腾,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ZB_ORIGINAL=0, CONTENT=
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20世纪80年代,在宝兴县陇东镇老场村发现了东汉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铜铁器、骨器、漆器等器物。其中,一件保存较好的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格外惹人注目,其外观酷似羊头,罐身上也有羊头纹饰,罐体颜色是很纯正的红褐色。

这件陶罐全名为“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在古代是用来汲水的器具,由红褐色粗砂陶土烧制而成,砂粗、厚胎,烧制火候偏低。陶罐腹径16.5厘米,高19厘米,从正面看,陶罐整体外观酷似羊头,瓶口呈马鞍状,且为束颈。罐口左右两侧伸出宽带状的双耳,耳下端与腹部连接。陶罐为圆底,球形的鼓腹,四只三棱柱形短足向外撇,颈两侧饰对称乳突,斜肩前后堆饰羊头纹,腹部有一圆形击孔。

结合宝兴县所处地理位置及相关史料记载,学界更倾向于,这件陶罐所属的陇东东汉墓葬群是当时少数民族羌人的部落公共墓地,大量出土的生活类陶器可以看出当时羌人逐渐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而羊头纹等图案或表明畜牧业之于墓主人的重要意义。

羊是羌族人崇拜的图腾。传说古羌人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被羊吃了。后来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出来。”由此羊被古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如今,在羌族人的活动区域,羊头图腾也随处可见,而且仍然有人在使用这样的双耳陶罐。

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的出土,不仅透露出古代青衣羌人的活动踪迹,说明当时宝兴甚至雅安一带曾是位于民族走廊上的民族聚居地,更代表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在东汉时期,古青衣羌人和汉民族之间长期往来,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共同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870515201316028417, IR_CONTENT= 20世纪80年代,在宝兴县陇东镇老场村发现了东汉墓群,出土了大量陶器、铜铁器、骨器、漆器等器物。其中,一件保存较好的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格外惹人注目,其外观酷似羊头,罐身上也有羊头纹饰,罐体颜色是很纯正的红褐色。 这件陶罐全名为“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在古代是用来汲水的器具,由红褐色粗砂陶土烧制而成,砂粗、厚胎,烧制火候偏低。陶罐腹径16.5厘米,高19厘米,从正面看,陶罐整体外观酷似羊头,瓶口呈马鞍状,且为束颈。罐口左右两侧伸出宽带状的双耳,耳下端与腹部连接。陶罐为圆底,球形的鼓腹,四只三棱柱形短足向外撇,颈两侧饰对称乳突,斜肩前后堆饰羊头纹,腹部有一圆形击孔。 结合宝兴县所处地理位置及相关史料记载,学界更倾向于,这件陶罐所属的陇东东汉墓葬群是当时少数民族羌人的部落公共墓地,大量出土的生活类陶器可以看出当时羌人逐渐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而羊头纹等图案或表明畜牧业之于墓主人的重要意义。 羊是羌族人崇拜的图腾。传说古羌人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被羊吃了。后来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出来。”由此羊被古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如今,在羌族人的活动区域,羊头图腾也随处可见,而且仍然有人在使用这样的双耳陶罐。 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的出土,不仅透露出古代青衣羌人的活动踪迹,说明当时宝兴甚至雅安一带曾是位于民族走廊上的民族聚居地,更代表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在东汉时期,古青衣羌人和汉民族之间长期往来,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共同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41222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3/M00/00/99/wKhurWdm_6yAct-cAAsDZFowGFQ068.png, ZB_AREA_LIST=, FB=

, TS=东汉红褐粗砂四足双耳羊头纹陶罐},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4, PAPERDATE=2024/12/22, DA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