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马渡水

□李靖

在姜城西边,有一块因渡得名的鱼形台地,叫马渡水。从古至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始终坚守着这个名字。

夹金山的雪水带着春汛,涓涓细流汇聚成宝兴河。河水在山谷间蜿蜒奔腾,“哗啦啦,哗啦啦”,一路欢歌,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它唱着欢快的春歌,向着大海、向着远方奔去,蹦蹦跳跳地流出宝兴,又悠悠荡荡地依偎着历经兴衰更替、带着红斑绿锈的千年古姜城。

这片古老的青羌大地,蕴藏着数不清的传奇。远古时代,是谁裹着兽皮,在沬水河畔精心打磨锋利的石片?古蜀时期,又是谁敲响开明王城那高古厚重的城门?东汉年间,何人用斧凿精心雕琢出拱卫樊敏碑阙、带有翅膀的石兽?三国时期,谁又曾横刀立马、身披金盔铠甲,试图撑起蜀汉摇摇欲坠的大厦?还有,那高举火把,带来光明、照亮未来的,又是谁呢?千年往事,仿若就在眼前,这片土地,实在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宝兴河流经这片平坦肥沃的土地时,河床变宽,水流也逐渐平缓下来。原本奔腾咆哮的河水,变得温柔起来,轻手轻脚、柔情蜜意地投入汉姜古城的怀抱。

曾经,这里没有桥,人们也并不觉得需要桥。河水清澈,泛起层层涟漪,小鱼、小虾在水中自在地游弋。人们骑着马儿,悠然地从对岸山边的周村坝到思延坝驮运粮食,也能从思延坝途经周村坝,前往佛图山上香祈福。

相传,蜀汉大将姜维曾在此骑马渡水,北伐曹魏,试图挽救危局;明末,张献忠也曾策马渡水,欲在此藏宝,却未能如愿,最终沉银岷江。正因这些历史故事,这里便被称为马渡水,这个名字,一叫就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或许更为久远。

如今,有些文化人觉得马渡水这个名字太过质朴,便给它取了个富有诗韵的新名字——“青衣芸谷”。然而,我还是钟情于“马渡水”这个名字,在我心中,这里永远是马渡水,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姜城的春天,和别处有些相似,大多是在一片翠绿中,冷不丁地冒出一两朵黄嫩的小花,随后,花儿越来越多,三四朵、五六朵、七八朵……金色的油菜花在田间地头、坡地山岗迅速蔓延开来,肆意绽放,最终连成一片金黄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远远望去,无边无际的花海金波荡漾,真可谓“冲天香阵透汉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春天的马渡水,宛如一幅诗意的画卷。翻飞的燕子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开薄雾,沉睡的大地渐渐苏醒,蓬勃的生命开始萌动。绿色从四面八方浸染而来,一点点蔓延,让大地充满生机。起初,只是在翠绿中冒出一两朵黄色的小花,紧接着,红色、白色、橙色、粉色的花儿也竞相绽放。此时的油菜花,已不再是普通的模样,彩色的油菜花在马渡水绚丽盛开,就连樱花、桃花、杏花、海棠都成了它的陪衬。这些花儿不攀比、不争斗,只是静静地、笃定地绽放,用自己最美的姿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精心描绘和编织着五彩斑斓的盛装。

油菜花开,十里飘香之际,马渡水迎来了“七里夺标”的盛会。原本宁静的马渡水瞬间热闹起来,游客们摩肩接踵。他们沉醉在这片花海之中,贪婪地嗅着芬芳的花香,尽情呼吸着春天清甜甘洌的气息。大家纷纷放飞自我,毫无顾忌地穿上各种漂亮服饰,摆出或婉约内敛、或激情张扬的造型,打开美颜相机,在抖音或快手上拍摄视频、开启直播,尽情展示个性,享受着这份快乐。孩子们像小野兔一样,在花海里尽情奔跑、跳跃,释放着无限活力。玩累了,便索性无拘无束地躺在花海里,闭上眼睛小憩,让疲惫的心灵在花海中得到治愈,自由自在地徜徉。

花开时节,也是马渡水百姓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的人们,习惯了与土地为伴,如今也做起了生意。集市上摊位错落有致,一眼望不到尽头,小吃、水果、特产、美食、饰品琳琅满目,甚至还摆上了农村最具特色的“九大碗”。别看这“九大碗”看起来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深受游客喜爱,生意异常火爆。老板们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模样,真有几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快。

春天的马渡水,不再寂静。叫卖声、吆喝声与音响里播放的音乐交织在一起,在这片花海中碰撞、融合,为马渡水增添了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在这烟火气中,马渡水人对幸福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在花开的季节里,多了一份对美好生活的笃定守望。

如今,马渡水上一座钢缆大桥即将竣工,马渡水没桥的历史即将结束。但无论有没有桥,马渡水依旧是那个充满魅力的马渡水,这里的花儿,如同蓬勃的生命,在每年盛开的季节里,依然会热烈地绽放。